APP下载

西方文论关键词:跨界小说

2022-10-22张生珍

社会观察 2022年6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跨界成人

文/张生珍

在“跨界”(crossover)一词被广泛采用之前,“跨界写作”(crossˉwriting)一词就已被评论家广泛使用。随着“跨界”概念的流行并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表述,它所蕴含的潜力就为跨学科、跨媒介、跨文化地讨论具有巨大社会意义的现象提供了媒介,甚至是提供了“一座世界性的桥梁”。打破传统的文学藩篱,跨越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之间界线的文学即称作“跨界文学”(crossover literature),它包含了那些跨越界限、为儿童接受和阅读的成人文学作品(adultˉtoˉchild crossover),和为成人读者接受和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childˉtoˉadult crossover),尤其后者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一个文学现象。彼得·亨特将“跨界文学”定义为“为儿童所阅读和观看的成人书籍和电影以及为成人所阅读和观看的儿童书籍和电影”,包括小说、童话、诗歌、戏剧、绘本和漫画在内的几乎所有文类都存在跨年龄阅读现象。

“跨界小说”(Crossover Fiction)指被儿童接受和阅读的成人小说,而成人读者接受和阅读儿童小说则是晚近才出现的现象。随着J.K.罗琳《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引发的热潮,跨界小说等术语才开始受到关注。跨界小说首次进入学术研究源自埃里卡·欧文1996年发表在儿童文学杂志《喜鹊》()上的《青少年跨界小说概览》一文。尽管评论家、媒体和出版业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使用“跨界小说”这个概念,但直到21世纪初才成为通用术语。最早在书名中采用这一术语的专著是桑德拉·贝克特的《跨界小说》(,2009)和瑞秋·福尔克纳的《跨界小说》(2009)。下文主要介绍和探讨跨界小说领域的两种类型,即跨界阅读(crossover rending)和跨界写作,并审视其作为文化现象的跨界问题。本文主要以儿童文学中的这一现象来说明世界文学范围内的跨界现象,实际上文学本质就是跨界的。

跨界阅读

尽管“跨界小说”以及“跨界阅读”等术语近年才出现,然而它们具体指向的文学现象实际已存在几个世纪之久。纵观文学史,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之间一直都在彼此渗透,并非泾渭分明。世界各国的历史状况和文化接受范式决定了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由于儿童文学既是成人文学的镜子也是成人文学的产物,因此儿童文学通常与成人文学相向而行:既呈现特定民族的文化范式,又为文化范式所形塑和制约。在西方国家的文学体系中,“跨界”文学并非鲜有之物,为数众多的文学作品并不局限于某年龄段的读者群,通常既面向成人又面向儿童,如童话故事、中东传说故事、各国的寓言等。一些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彼得·潘》等均以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这两个群体为目标受众,具有双重受众(dual address/double address)的旨归。诸多早期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安徒生童话》,从一开始就同时面向两种类型的读者或被两类读者阅读。

在儿童文学研究领域,“跨界”这一术语特指跨越年龄界限的文本,尤指跨越年龄界限的阅读。跨界文学最初特为某一群体读者出版,后来被另一群体读者所阅读,而这一过程被称为跨界阅读。事实上儿童阅读成人小说的历史由来已久:从《天路历程》到《鲁滨逊漂流记》,再到《三个火枪手》,儿童阅读成人文学的历史已经持续了数个世纪。19世纪为数众多的文学作品开始面向年轻读者,如《白鲸》《汤姆叔叔的小屋》等。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20世纪,比较著名的例子有《野性的呼唤》和《绿山墙的安妮》等。对许多人来说,跨界阅读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小说领域,有些读者甚至进一步将跨界文学局限于奇幻小说的范围内,比如《哈里·波特》系列。

大多数情况下,跨界阅读的走向是从儿童读者到成人读者或是从成人读者到儿童读者;部分文学作品跨越文化或语言的界限后会产生新的读者,比如《苏菲的世界》;部分文学作品开始时是为成人读者而创作,但它们的影视改编作品却专门面向儿童,比如《小鹿斑比》。另外,在从一种语言翻译到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书籍发行的受众也会发生变化,比如《窈窕奶爸》。有些文学作品明确地为两类读者(儿童和成人)而创作出版,同时被儿童文学出版社和成人文学出版社接受。

跨界阅读催生了学界对成年人阅读儿童文学背后的动机和根源的探索。儿童书籍唤醒了成年人的童年记忆,使他们联想到自己童年喜爱的读物。有些学者甚至将这种广泛的怀旧情节归因于社会全球化现象。这些既吸引青少年读者也吸引成年人的故事聚焦于从儿童到青年的转变,讲述关于生活变化和成长的生命历程,对青少年和成年读者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跨界阅读启发人们,叙事交流是双向流动的,阅读层级同时取决于叙述发起者和叙述接受者。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面对童年、成年和青春期的态度也随之变得更加灵活多样。跨界现象为儿童文学领域注入了新的能量,既提高了人们的差异意识,也极大地拓展了儿童和成人读者共同阅读的空间,使跨界文学得以迅速发展。

跨界写作

广义上的跨界写作指作家既为儿童读者创作,也为成年读者创作,如约瑟夫·吉卜林、托尼·莫里森等。以为成人读者创作为主的作家也热衷于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如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查尔斯·狄更斯、威廉·福克纳、泰德·休斯、詹姆斯·乔伊斯等。同时,跨界写作也指为成年读者和儿童读者创作题材不同的作品,如盖曼的《乌有乡》()为成年读者描绘了一个想象的地下世界,而他的《鬼妈妈》()则为儿童创建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似的虚拟世界。有些作家为成年人和儿童读者同时创作,但是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却是儿童文学,如路易莎·梅·奥尔科特、C.S.刘易斯、罗尔德·达尔、E.B.怀特等。

跨界写作的另一种趋势就是青少年作家的创作被成人读者接受。青少年作家的创作并未预设隐含读者,但一经出版,他们的作品既吸引儿童和青少年读者,也可能吸引成年读者,如S.E.辛顿在16岁时创作的小说《局外人》()。克里斯托弗·鲍里尼15岁创作的《龙骑士》()也引发了成年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类跨界作家将同一部作品分别以儿童版和成人版两种形式发行,文本内容完全相同,但封面和价格却不尽相同,米歇尔·图尼埃就是此类跨界作家的代表。

近年学术界关注的最主要的跨界写作现象,是成人作家的创作原本同时面向成年读者和儿童/青少年读者,但其后转向以为儿童/青少年创作为主,或从专门创作成人文学转向为儿童/青少年写作,如洛伊斯·洛瑞、厄休拉·勒奎恩和菲利普·普尔曼等的跨界写作。罗琳和普尔曼创作取得巨大成功后的转型,引发了成人作家转向青少年文学创作的潮流。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跨界写作呈现出繁荣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作家受到跨界小说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的吸引。许多享有盛名的作家都开始尝试创作跨界小说,引领新的文学创作趋势。

21世纪以来,学界普遍形成共识的跨界写作现象,指向某位作家创作的同一部作品,能同时吸引不同年龄层的读者群体。跨界写作涉及的题材范围很广,且常引起争议。部分作家将自己从固化的道德标准和社会禁忌中解放出来,为儿童/青少年创作“准成人”题材的作品,如普尔曼《黑暗物质》系列中的宗教、科技、生态、成长等主题,勒奎恩《地海传奇》系列中的女权、宗教、生态等主题。跨界小说作家在创作中融入了“远离俗世的乐趣”和“严肃的价值内核”,传达他们认为重要的思想,如“人生的真谛”等。

跨界作家都把故事性当作吸引青少年读者的法宝,因为读者或受众非常挑剔,也十分敏锐。近年来,许多作家拒绝为儿童读者作出妥协,他们认为儿童应该也必须阅读某些内容,那些具有挑战性的文本和深度叙事促使孩子们思考。事实证明,年轻读者和成年读者一样也对小说复杂的主题感兴趣,他们和成人一样也热衷讨论诸如上帝的存在以及科学的伦理局限等问题。

作为文化现象的跨界小说

跨界小说的研究极大地提升了儿童文学的地位,获得主流文学的认可。普尔曼的《黑暗物质》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琥珀望远镜》()获得了布克奖长名单提名;与此同时,他的小说不仅引发了儿童文学评论家的高度关注,甚至主流文学评论家也开始从生态批评、女性主义批评、跨文化研究等维度进行丰富而深入的探讨。跨界小说的流行也促进了跨文类和不同题材的融合,如《哈利·波特》系列将校园故事与奇幻文学相结合,《暮光之城》系列将吸血鬼故事与浪漫爱情小说相结合。此外,还出现了《饥饿游戏》系列、《分歧者》系列等反乌托邦小说。

作为文化现象的跨界文学,既属于文化内和文化间的问题,也是具有历史性和全球性的问题,并由此引发了将跨界文学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并进行探讨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不同文化以跨界文学为平台发起了交流与互动。跨界文学热潮的出现带来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如成人文化与儿童文化的冲突等。有学者认为青少年文化入侵了成人文化,剥夺了成人文化的权威地位,这也是许多研究者抵制跨界文学的重要原因。沃勒(Alison Waller)和雷诺兹(Kimberley Reynolds)指出,20世纪50年代到来的青少年文化改变了成人文化和儿童文化的关系。与此同时,青少年文化与成人文化边界的日渐模糊也给成人读者和研究者带来了焦虑与恐慌,他们担忧成人阅读幼稚化倾向。对这类文化内跨界现象的担忧或许源自成年人对其逐渐消解的权威性的忧虑,但儿童和青少年却获得了表达自身观念的机会。

跨界现象存在于当代文化的许多领域。不仅纸质文学存在跨界现象,近年以电影为主的视觉媒体也进入跨界研究视域。文学作品经由不同媒介形式改编为电影、电视、戏剧等其他艺术和文类形式,就具有了跨媒介的特质。跨界小说以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和构思巧妙的情节而闻名,长期以来一直是表演艺术和好莱坞的素材宝库。《秘密花园》和《绿野仙踪》最早的电影版本可追溯到无声电影时代;根据童话故事或儿童故事改编歌剧、芭蕾舞、戏剧和音乐剧的传统则更为古老;玩具、游戏、玩偶、服装和其他获得商业许可的衍生产品也有着同样漫长而曲折的历史。

以新的形式或媒介复现一部作品,近年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印刷书籍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这类电影、电视剧吸引了大量不同年龄的观众。以跨界小说为基础的好莱坞电影改编,体现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和生产力。类似《哈利·波特》一类的改编影视影响了青少年的阅读,并创造了一种文化景观。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们改变了整个电影行业,促使青少年小说的电影改编成为流行文化中一股最强大的力量。《哈利·波特》电影不仅使奇幻小说风靡世界,同时还产生了全球性的粉丝文化(fandom),各国粉丝在互联网上分享他们的感受,频繁地展开交流与互动。伴随着粉丝文化而产生的改编现象衍生出更多的文学创作模式,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品类,如在原版小说、漫画、动画或者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故事情节或背景设定等元素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的“同人文”(fan fiction),同时还催生了以奇幻作品及电影、音乐和游戏引领潮流时尚的“极客文化”(geek culture)。

跨界现象并不局限于英语文学中,它是一种广泛的国际趋势,只有从全球化和跨文化的角度来审视考察,才能充分理解它的格局和社会重要性。在当今科技时代,印刷和电子媒体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年龄界限。电影制片人和游戏设计者正致力于创作全年龄的娱乐方式,作家和出版商都拒绝在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之间做出选择或进行区分。当今文化不再定义某些书籍适合或不适合某个年龄段,而是承认能够欣赏某一作品的受众来自不同年龄段,或者说年龄并不成为阅读的障碍。跨界文学具有能够同时满足儿童和成人读者内心需求、重新弥合此在世界之缺憾的力量。相同的作品已被证明对儿童、青年和成年人具有同等吸引力。这似乎已回到了儿童文学成为独立门类之前的状态。

结语

跨界现象通常归因于这样一个事实:随着儿童和青少年变得越来越“世故”,儿童文学也随之变得越来越“成熟”。尤其是21世纪以来,“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的差异更加模糊,导致文学边界变得模糊,变化也更为频繁”。跨界文学也通常被视为囊括了成人读者的儿童文学,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跨界文学比单纯的儿童文学或成人文学拥有更多受众。换言之,跨界文学现象扩大了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的边界。

跨界小说能帮助读者认识儿童和成人小说的重叠之处和差异,促使读者质询在重合区域所发生的一切及其意义。儿童和成人小说之间存在相对灵活、相互渗透的界限,为儿童和成人的对话提供了有效途径。跨界小说种类丰富多样,阐释空间较大,难以参照某种题材、主题或叙事模式来进行界定或区分,也难以当作独特的文学体裁来对待。一个较大的作用是,跨界小说帮助人们深刻意识到了成人文学和儿童文学各自的建构性特征。由于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们往往不会跨界到儿童文学领域,当下这股研究潮流仍然主要由儿童文学和文化研究领域的学者主导并推动。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跨界成人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养大成人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成人不自在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成人学习能力研究反思
教育不是成王败寇而是望子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