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路径探究

2022-10-21张志胜

世界有色金属 2022年13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矿山环境

王 浩,张志胜*

(山东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 德州 253015)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较快,我国矿山资源的开采力度在不断增加,在原有矿山开采设备的基础上人们将更多先进的矿山开采设备应用于矿山资源开采中,使得矿山资源被广泛开采。但是这种持续不断地开采给矿山周边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损害,生态建设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基于此,必须加大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力度,全面分析影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因素,并制定科学完善的治理方案,保证治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1 目前矿山地质环境的现实情况

1.1 矿山表层被破坏

林地是矿山土地资源中利用率最大的类型,不同于其他土地资源,林地使用过程中具有突出的特征。但是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缺少对林地的保护,导致林地中的绿色植被被严重破坏,地质受到严重的损坏。同时,矿山表层一旦被损害,其植被必然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植被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有些植被是原始植被,可能面临物种灭绝的问题。

1.2 矸石堆放不合理

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开采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工作人员会将矸石集中堆放,但是随着矸石堆放数量不断增多,工作人员并没有及时将矸石清理掉,从而导致矸石的堆积量越来越高,增加了倒塌问题出现的可能性[1]。同时,矸石的大量堆积容易导致出现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问题,给工作人员带来严重的威胁,不利于生态环境持续稳定的发展。

1.3 分级别、分类型、分区域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必要性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地形的复杂程度比较高,尤其是我国东西部地域的地形差异明显,生态环境和地理条件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这种情况下导致我国矿山的种类比较多,不同的矿山其周边环境也有所不同[2]。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不足,导致开采中产生的废渣、粉尘和尾矿等随意堆放,严重污染了周边生态环境,并对矿山的开采带来一定的阻碍。矿山地质环境受到污染就会导致地表出现松动等严重的问题,从而增加了裂缝和泥石流等灾害出现的可能性,给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矿石地质环境遭受破坏以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的速度会下降,可以看出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必须做好相关的观察与调研,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基于此我国相关部门对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有针对性的解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提高治理工作的效率,可以根据矿山的具体情况将矿山地质环境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型,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明确不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标准,促进生态环境持续稳定的发展。各个部门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推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图1 矿山开采现状

2 矿山地质特点对保护治理工作的影响

不同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以及难点不同,矿区的地质构造存在很大的差异,地质环境的治理与矿山的修复工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加大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重视,全面勘察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并且做好地质环境治理的每个工作。矿山资源开采时矿山地质结构容易出现变化,地面裂缝以及塌陷问题出现的概率比较大。与此同时,不同的开采方式其开采的效率也不同,对地质结构的影响也会有很大的差异[3]。基于此,地质环境治理时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案,提高修复治理的总体效果。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开采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对矿山地质结构的损坏程度,提高矿山地质结构的完整性。此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前技术人员应该做好地质情况的调研,避免治理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提高治理方案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3 分级别、分类型、分区域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原则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环境保护的总体效果,保证治理工作能够顺利推进。

通常情况下矿山地质环境被破坏也是在矿产资源开采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矿产资源开发制度,保证矿山资源的开采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根据矿山的种类选择不同的矿山治理措施。

3.1 不同类型矿山的保护治理措施

矿山种类不同开采的方式不同,矿山地质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会有一定的差异,这种情况下修复工作人员应该做好矿山类型的分析,并且根据调研与分析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案。根据对矿山的研究,可以从3个层次来对矿山进行分类,首先,可以将矿山分为金属、能源、非金属、水汽矿山四大类;第二在第一次基础上,还可以对每一大类矿山根据矿山的具体特征进行细分,在第二次基础上,我们需要根据各个矿山治理的特征进行划分。下图2就是我国矿山地质图的种类划分。

图2 中国地质图种类划分

3.2 不同区域矿山的保护治理措施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我国经济的提升速度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地域的不同导致有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按照地区经济发达水平分类可以将地区分为发达、中等发达和次发达,这种划分的标准与我国中部、东部、西部的划分大体相同;在第一层基础上,可以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的不同,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不同对其进行划分,一般可以分为南方以及北方两个部分。在第二层次基础上,可以按照不同地区流域环境以及地形单元的具体特征对其进行第三层次的划分。在制定保护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方案过程中可以分不同区域来进行[4]。区域的不同其地质条件存在的差异比较大,并且人们生活水平大有不同,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差较大。为了解决不同区域不同地质环境的问题,必须做好该区域地质环境的全面分析,找出地区之间环境差异的原因,并且根据各个区域的特点对修复治理方案进行调整与完善,提高治理修复工作的总体效率与质量。加大对我国自然规律的研究力度,分析不同环境下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应用的效果,提高环境治理的整体水平。

3.3 不同级别矿山的保护治理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同时,明确矿山保护与管理工作的重点以及难点,优化和改进管理与治理方案,将更多先进科学的管理方式应用其中,全面提高矿山地质治理与保护工作的效果与质量。过去矿山治理与修复时工作人员都是采用统一标准对矿山进行开采,并没有根据区域的不同将矿山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治理效果达不到预计的标准,同时治理工作开展时经常遇到各种不同的阻碍。基于这一现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必须做好地质环境的分析,找出影响地质环境治理的因素,并对治理和修复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提高治理方案应用的高效性,解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修复中的问题。

4 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治理措施

4.1 强化对地质环境的监测

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出现滑坡和塌方的概率比较高,一旦出现相应的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环境就会遭受严重的破坏,并给工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针对这种问题矿山开采工作开始前技术人员必须做好矿山地质环境的勘察与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地表层下底层结构的特点。根据矿山地质的具体情况,工作人员可以科学合理的建设观测点和基准点,从而构建出完整的监测体系。观测人员应该全面收集矿山观测相关数据信息,并且做好不同区域的分析与调研,了解不同区域地表层的具体情况,做好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尤其是加大对高风险区域的保护与监测力度,做好该区域人员撤离工作。同时,矿山地质环境勘察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保证地质监测工作更加全面,提高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例如,矿山地质环境勘察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监测工作人员应该对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系数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做好监测的数据记录,不断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与数据的准确性,减少地质灾害出现的可能性。常用的先进的检测技术包括静力水准仪、分布式光纤等,这些先进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其误差比较小,并且数据的监测效果高,能够进行沙盘演习,提高了地质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加大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力度,科学规范的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有效促进各项治理工作的全面展开,推动矿山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

4.2 强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工作内容比较多,并且大部分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比较高。基于此,必须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相对恶劣,其保护工作开展时会遇到多种不同的问题,从而增加了保护工作开展的难度。因此,必须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帮助工作人员扎实掌握施工技术。现阶段矿上地质保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比较低,保护工作的效率达不到预计的水平。例如,实际开展矿上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时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的工作计划进行,从而导致实际工作效率与计划不符,这种问题的存在与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有很大的关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效率降低与管理人员的认知有很大的关系,大部分管理人员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对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视力度不足,从而导致矿山保护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为了切实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质量,必须做到这两点:第一、加大对先进技术引进的资金投入,结合当前我国矿上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对现有的保护技术进行改进和升级,同时,引进先进的设备,指导工作人员学习使用新技术以及新设备,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质量的提升打下基础。加大培养优秀矿上保护工作人员的力度,并且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定期组织开展矿上地质环境保护知识培训活动,帮助工作人员更好的掌握相关内容,提高保护工作效率与质量。第二,提高矿山保护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的工作人员参与到工作中。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加大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按照具体的程序规范开展矿上地质保护工作。

5 矿山的生态环境与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应该与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共同发展,提高治理修复的整体质量。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修复时工作人员应该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对治理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修复治理方案的合理性与全面性。治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加大对先进治理技术的引进力度,做好矿山区域的划分与规划,科学合理的解决矿山修复治理中的主要问题,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的修复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工作人员必须提高重视程度,保证工作能够顺利推进。例如,矿山地质环境修复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做好当地建筑以及土地的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二次污染,保证治理工作效率达到预计的标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修复工作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时发展。

6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矿山开采的力度在增加。大部分矿山被开采的过程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开采的速度以及开采的质量,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意识的淡薄。

因此,矿山开采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地表开裂或者是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必须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修复工作。全面进行矿山开采区域的勘察,详细记录矿山地质相关数据信息,并且制定有针对性的地质环境修复治理方案,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切实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矿山环境
EPC模式水环境治理项目施工噪声环境管理分析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繁忙的矿山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陕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显现“叠加”效应
环境清洁工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
漫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