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生态”视阈下初中歌唱课情境教学对策的探讨

2022-10-21王雨萱王磊

大众文艺 2022年19期
关键词:文化生态歌唱创设

王雨萱 王磊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都非常重视我国音乐文化和文化生态的建设,在二〇一八年对深入构建文化生态价值理念创新发展作出了许多纲领性指示,强调做好中国社会文化生态体系的构建工作,就一定要坚定走好社会主义文化路线,促进优良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激励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推动中国社会文化软能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根本性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并首次提出了:“现代化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明确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构想”。这些内容都反映了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具有的生态观念。其中这里面包含了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汲取了中国古代传统儒家和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为音乐教学领域提供了新的方向。

因此,本研究在音乐歌唱教学进程中开创教学新模式,创造学生学习新模式,发展课堂新模式。在文化生态的视阈下实现对于歌唱课堂情境教学的探究,在继承中传播,在交流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

二、文化生态的概念溯源

文化生态学的创立者是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在一九五五年由斯图尔德创作发表的《文化变迁的理论》一书中,他给出了文化生态的初步探索思想,对文化中的选择机理做出了研究与论述,他认为,文化的形成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无法分开,两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文化特征是在逐渐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因而相似的生态环境往往会塑造出相似的文化,而相异的生态环境则造就了差异悬殊的文化。文化生态环境的多样性,造就了文化的多样性。

“音乐文化”“生态学”两个词语的语义从表面上看来相隔甚远,人类创造的音乐文化是不是也存在生态学意义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音乐文化来源于人类社会生活,是人类精神和智慧的结晶;其次,音乐文化因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呈现出多元化、系统化和完整性;第三,音乐文化已成了一个社会组织系统,具有自身保护特性,会自动地产生一种排除对其自身生态系统有害影响的力量;其四,音乐文化生态是动态的,某种功能在社会中逐渐消失后,又不断创造出新的社会因素进行新陈代谢。正是这样的新陈代谢,维护了中国音乐文化生态的良性生存与不断发展。

三、“文化生态”视阈下初中歌唱课情境教学的对策

1.建构“动态平衡”的歌唱情境

从本质来看,建构“动态平衡”的歌唱情境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歌唱活动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其中“动态”就是将体态律动与歌唱相结合,通过在歌唱学习中加入体态律动,使歌唱时动静结合,丰富歌唱的表现形式。国内著名音乐教育家沈湘先生说:“我们演唱时会尽量保持声音的统一,并尽量保持中声区既舒服又有平衡感。”这样的平衡总体上而言是指学生呼吸、声带、共鸣腔体的平衡。动态歌唱将体态律动与歌唱结合,深入挖掘歌曲中可以律动的段落,精心设计体态动作,最后帮助学生体验了歌唱表演时通过律动而形成的乐趣,进而形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序列。教师还会组织学生展示歌唱环节,由于每个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都有所不同,因而呼吸的快慢、深浅、长短各有不同,但总体要求是引导学生达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是要求学生不影响声带的规律振动。歌曲中常有高低音的转换,共鸣腔体为了适应声带的变化也要进行相应的调节,这种调节就是我们所说的音色达到统一。在歌唱课教学中以“平衡”作为主干,以“动态”作为支干,从而实现“动态平衡”的歌唱情境。

2.实施“协调信息”的互动过程

[在“协调信息”的互动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满足学生们未来的长远发展价值需要。首先,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学习歌唱的方法,放下与教师之间沟通的心里戒备;其次,在基础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的展现,并及时调整授课方式,将课本中陈述性的知识信息与课堂过程中学生反馈的动态信息相结合,更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良好的歌唱氛围会让学生们把握音乐的脉搏,全身心地感受音乐魅力。初中生有丰富的知识基础和创新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知识竞赛引导学生们去主动探索歌唱课知识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表演的方式展示歌曲,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的活动中找到难题,最终解决难题。这样实施“协调信息”的互动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们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3.立足“真实自然”的感官体验

立足“真实自然”的感官体验可以引导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并利用多种感官共同感受去了解歌曲,在这基础上培养学生们的歌曲表现力,提高学生们需要的素养。感官,是人体负责接收外界刺激的器官,而后作用于人脑中,是连接外界环境与大脑的桥梁。在歌唱课的教学中,首先从听觉角度来说,学生不仅要听教师讲解的内容,还要对歌谱的旋律,节奏,节拍进行听辨而后学唱,因此,耳朵是分析,辨别,记忆的重要感官;其次从视觉角度来说,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具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使学生们身临音乐世界;再次从嗅觉的角度来说,在歌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呼吸训练,大多会强调“像闻花香一样”,如果教室当中真实存在花香,可以调动学生真实的感官体验,发挥嗅觉功能,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歌唱方法;最后从动觉角度来说,学生在歌唱过程中对四肢的使用,如“跺脚,拍手”都是动觉的体现,肢体动作的展现可以让学生提高对歌词的理解。在整个歌唱课中,立足“真实自然”的感官体验,包括上述感官或感官之间的联动,都会使学生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

4.追求“多元统一”的歌唱情境

首先,语言文化是歌唱艺术的源泉,既是语言浸化着音乐,同时音乐也以其特有的方式融解着语言,语言与音乐之间结合得越和谐统一,声乐艺术的表现力就越强。其次,想象力的丰富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歌唱者的任何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表演,以及声音技巧的运用等,都包含着积极的想象活动。再次,如果想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歌唱学习当中,需要使歌唱的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师使用多媒体呈现歌曲中描绘的景色,这种融通视觉艺术的歌曲教学,能够成功抓住学生们的目光,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更加深入感受歌曲内涵;最后,歌之至兴处,舞自然而行,如果在学生的歌唱学习中,教师设计并编排几个轻松简单的舞蹈动作,将游戏、舞蹈与歌唱竞相结合,那他们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就一定会更加深刻。

5.强调“回归整体”的认知思维

“回归整体”理念要求引导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明确歌曲教学中各个要素间的关系,善于总结局部、零碎的经验,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整体地理解歌曲,演唱教学便不再是孤立的刺激和反应,学生运用对演唱技能和歌曲艺术的总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同化出新的东西,使歌曲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然而对于学生的教育并不只是传授知识这么简单,作为老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要重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在创设情境时,教师们不仅要按照教材内容的需要创设情境,也要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创设出适合学生们的情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入情境,并且在不断思考学习中与老师产生了互动,这种互动容易得到学生们的喜欢,形成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学生喜欢老师的授课风格,也会格外认真地去听老师的讲课,更促进了师生间的情感;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出小组之间的讨论和思考,培育学生们的协作精神,加深同学间的感情,从学生之间互动再到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整个班级之间增加了相互的交流,而这些交流更加递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让班集体之间具有了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整体认知思维。

四、“文化生态”视阈下初中歌唱课情境教学的建议

1.坚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平衡

坚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平衡,更需要老师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的学生,同时也要非常注重学生们个性的培养,老师们都想通过情境教学法的各种不同模式,来提高自己上课的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发展。然而,许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度重视情境的运用而忽略了教材中完整的知识,一味地将情境教学运用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反而忘记了情境教学法的第一步是通过教材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教材,颇有一种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意味。如此创设出来的情境非但不会给学生带来促进,反而会阻碍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并没有完全的达到“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平衡。有些老师在上课时一味地投入到情境的创设中,而这种过度的创作则会导致学生们未必能够真正的体会老师的教学思路和想法,有些学生没有办法跟上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在长此以往的学习中就会渐渐地对音乐课堂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情境教学,因为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带领学生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而不是抛弃了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只注重情境还原,这样的结果就显得有些主次倒末了。

2.围绕“学生—歌唱课教学情境—文化生态”的有机整体

在歌唱课堂的情境创设过程中围绕“学生—歌唱课教学情境—文化生态”的有机整体,很容易出现创设的情境过度而脱离学生的生活情况。每位学生们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但总体来说生活都是有一定的共性特征的。在创设情境教学时,容易出现老师对教学情境的把控不准确,创设了与教学不符的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知识广度的情况和生活实际不契合,这就导致了学生没办法走入老师创设的情境中,那么老师所创设的情境就毫无意义。比如教师们一味地给学生播放歌唱课曲相关的目风土人情的视频,以此来增加学生对歌曲的了解,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具给学生们创设了歌曲的多重情境。通过这些视频、音频、图片全部观看下来的一堂课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歌曲还没有学唱,歌曲中的一些理论知识还没有学习。教师一味地做歌曲背景铺垫了故事,但忽略了教材中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们能掌握歌曲的演唱以及歌曲中涉及的乐理知识。虽然音乐情感的体验也是学习的一部分,丰富学生们的情感、拓展学生们的视野固然重要,但是它并不是本堂课中教学的内容全部。在这样的案例中就是过度重视了情境教学的创设而忽略了教学本质。

在初中生的音乐课堂上围绕着“学生—歌唱课教学情境—文化生态”的有机整体,对于整个故事的情境运用也要注意一些技巧。除了老师们对创设情境时的故事选择要适合外,故事情境的运用也尤为重要。大家都喜欢听绘声绘色讲出来的故事。相较于平淡乏味的讲述故事,抑扬顿挫、情感丰富的讲出来的故事更容易受到欢迎。由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节目《朗读者》一度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其中每一位参见节目的嘉宾都会朗诵一篇故事或一段文章等,这些嘉宾深情的朗诵使故事深入人心,常常与观众的内心引起共鸣,遇到一些感人肺腑的故事再搭配朗读者的深情诵读,经常会感受到故事直击心灵,不禁潸然泪下。这不仅仅是故事的感人,同时也是朗读者的用情朗读才使节目得以收获大批观众。在情境教学中,同样的原理也可以运用到,老师通过创造故事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在故事的诵读时,更要注重朗读故事的情绪情感的拿捏,太过于平白学就生很难按照老师的预想走入老师创设的情境中,而朗读情感表达得太过,则会适得其反。在故事情境中,还要注意故事与知识点的契合,要自然的做到故事与知识点的穿插。

3.实现歌唱技能学习与情境动态平衡的课堂教学

在实现歌唱技能学习与情境动态平衡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初中生都喜欢上音乐课,因为在上音乐课时很轻松愉快,能够舒缓心情,带来美的享受。教师可以将实现歌唱技能学习与情境动态平衡的课堂教学融于音乐课堂,使得音乐课更为生动。然而由于歌唱课的本身灵活性加上情境教学中的丰富性,使得在歌唱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让老师很难掌控,而作为一名教师,对教学中实施了过程掌控和课堂的状态控制能力是必须具备的,这就对老师们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授歌唱技能中使用情境教学时,常常会因为情境中开展而忘记时间,导致教学中的目标未能达成。比如:在学习的节奏演唱时,老师们让同学每五个人在一组,而在这一组的同学们其中四个人每个人即兴写出一小节己经学过节奏型,主要由第五个同学来进行视唱而这样在复习的节奏,也会开动学生们的脑筋,培养了音乐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然而要注意到班级共有五十人,而每五个人一组共同需要构成十组,再结合上个同学们编配的节奏思考的时间,在这样的一节课中未必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情境教学中。教师对情境没有做好提前设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歌唱课的情境过度优化。这也体现了教师对情境把控的能力会严重影响到教学内容计划的开展,也体现了教师保持课堂情境动态平衡的重要性。

结语

[我国音乐教育由过去以培养音乐教育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为主的课程,转型为追求以音乐为根、以学习者为本,抓住课程根本,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并绽放出生机和活力的音乐课堂。教学是漫长的艺术,需要老师日复一日用心的耕耘。期待本文的研究,能够让音乐师生们在愉快灵动有趣的音乐课堂氛围中共同健康生长!

猜你喜欢

文化生态歌唱创设
创设未来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会歌唱的伞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歌唱十月
当代美国科幻电影的文化生态解读
浅谈黄梅戏的生成繁衍与文化生态
京津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