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美术鉴赏学习单设计及应用
——以《体量与力量——雕塑的美感》为例

2022-10-21邹沁

大众文艺 2022年19期
关键词:雕塑美术情境

邹沁

(常州市第一中学,江苏常州 213000)

学习单,又称学习任务单,它以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单”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帮手,也是助推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发展的有效工具。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给老师的教学建议中也提到,为了增强美术鉴赏的效果,教师可设计使用学习单,并在具体的鉴赏过程中运用联系、比较等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从而认出作品的主题、内涵、形式、风格和意义。美术鉴赏学习单该如何设计?如何在鉴赏教学过程中让学习单发挥其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一系列的设计探索,以学习任务单为抓手,尝试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课堂教与学的新方式。

一、高中美术鉴赏学习单设计及应用概述

(一)高中美术鉴赏学习单设计思路

在以往的鉴赏教学中,教师也会设计使用“学习单”。但大多“学习单”只是针对某一个课堂活动而设计,单纯地将需要讨论分析的问题进行罗列,并且“学习单”仅用于课堂讨论活动,如此“片段式”的学习单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甚微。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课前预习、课后评价及课后自主学习的关注,更很少会依据学习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分析。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倡导通过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探究,由学生自己建构起相关美术知识。这意味着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积极学,好学、善学是美术鉴赏课的重要培养目标,而学习单正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美术鉴赏知识的有效工具。

1.以学生为主体

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学生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都能主动积极,因而学习单的设计,首先要有明确的学生主体意识。以学生为中心,在问题设置、任务安排上要关注学生心理,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着重“自我发现”,利用情境、合作、讨论等学习及环境要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从而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美术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借助学习单有效引导学生转变美术鉴赏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逐步提升图像识读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

其次,要创设基于真实生活的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支架。“问题情境是指包含问题的现实情境。它能激励学生有目的地选择和获取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跨学科观念、思维方式和探究技能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美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关键。”创设引发探究行为的问题情境,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将审美问题置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中,能够增加审美活动的真实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现有的审美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理解鉴赏知识;通过对身边事、热点事的关注,激发浓厚的鉴赏学习兴趣,以生活化的视角增强学生对“美”的体验感、获得感,从而让高雅的审美问题落地,提升识图素养。

3.着重单元引领

第三,着重单元引领,促进知识关联和整合。任何知识都处于联系之中,教师既要设计好每一鉴赏主题的学习单,也要关注各主题之间的关联,以整体联系的眼光组织、设计和处理各单元、各主题、各知识点的关系。美术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理解艺术家的创造思想既要认识其核心理念,更要明白在核心理念指引下的相关创作方法及带来的影响。通过设计单元学习单,强化单元学习主题、核心概念,在单元学习中持续推进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同一门类美术作品的“风格语言”,深化学生对此类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理解。

4.关注学习评价

最后,要关注学习评价。借助鉴赏学习单,教师可以将评价贯穿于美术鉴赏学习的全过程;将评价表、评价量规在学习单上予以呈现,包括对一件作品的描述角度、理解程度、分析水平等,以此为学生阐明期望他们在本主题或本单元所要达到的审美学习结果,以多样化的方式去了解学生对审美问题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同时,评价要关注真实性学习结果。教师在学习单上设计一项学习任务,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任务的反应会有所不同,教师要客观看待学习结果的多样性,以科学发展的眼光评价每一位学生。评价标准则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而制定。

(二)高中美术鉴赏学习单类型及基本框架

依据学习研究方式、教学模式的不同,同时基于大单元的教学背景,以及对单件作品的深度理解,笔者认为高中美术鉴赏学习单的设计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指向单元整体认知的单元学习单、针对不同情境的主题学习单、指向深度认知的经典作品赏析学习单等等;围绕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学习单的整体框架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前测、基本情境、具体问题、学习评价、自我反思等内容,下面以《体量与力量——雕塑的美感》为例,具体阐述该主题学习单的设计及应用思路。

二、高中美术鉴赏学习单设计及应用案例

(一)《体量与力量——雕塑的美感》鉴赏学习单的设计

《体量与力量——雕塑的美感》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匠心之用——雕塑艺术”中第二个主题学习内容,在了解了主题一中雕塑的分类,雕塑如何借用材质凸显其艺术特征、雕塑的功能与意义等基础性知识之后,本主题是进一步认识雕塑,领会其本体语言的关键,并为之后赏析公共空间里的雕塑作品打下审美基础。

1.确定主题学习目标

在学习单中首要明确的是学习目标。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想要传授的内容比在有限时间内所讲授的内容要多得多,因此,告诉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教师也应认识到学习目标的达成不是一堂课能完全实现的,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将审美知识内化为审美情感,“学习目标”是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前提。

“学习目标”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出发点是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有所不同,它需要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看懂,语言表述上就必须做到准确明了、具体易懂。“学习目标”要真实可测,关注学生具体的行为表现;在理解预期学习结果的基础上,通过行为指导,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科学高效。学习结束时,“学习目标”还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评价。

本主题中,学生要了解的学习目标是:列举不同体量雕塑作品所呈现的力量美及形态美,分析不同雕塑作品内容的呈现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以及其实用价值;使用雕塑艺术语言描述一件雕塑作品,并能够积极主动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能够解释雕塑作品与历史、文化、环境、人文等直接的内在联系;描述中外雕塑艺术家的审美差异,解释其不同艺术表现的文化情怀;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树立起自觉维护、守候传统文化遗产的意识。

2.进行主题学习前测

学习单上,紧随学习目标之后的是“学习前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学习前测是让学生尽早地了解他们在主题学习结束时要掌握的关键问题和具体表现,同时也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先前知识提供直观的认识。它能揭示出本主题可能存在的、需要澄清的误解,帮助教师进行诊断性评估,提示教师在哪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上会产生可用于教学的机会,为后续完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本主题的前测问题包括:你知道哪些中国传统雕塑?你知道一件雕塑作品的艺术特征包括哪些内容吗?如果请你向同学介绍一件传统雕塑作品,你认为该如何描述呢?

3.创设基本问题情境

传统雕塑历史久远,如今,我们大多是走进博物馆、隔着玻璃窗才可以看到他们,如此的观看方式对学生理解“古人为何而雕塑”造成了阻碍,事实上古人并非完全为了“观赏”而雕塑,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到古人在雕塑作品中注入的情感,外在视觉与内在情感二者结合,才是观看雕塑作品的正确路径。

而古人的雕塑情节我们可以在当下生活中寻找到些许踪迹。时下,年轻人热衷收藏的“手办”(将喜爱的虚拟人物通过不同材质打造成三维实体的人物模型)与古人制作人形陶俑、为佛教人物雕像等行为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基于某种情结(喜爱、信仰、纪念等)而制作的实体的艺术。因此,本主题的探究情境设计为:“拆盲盒:探访千年‘手办’”,以当下的生活方式反观古人的所思所想,以此达到审美共情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准备等比例微缩雕塑模型给学生现场观看,大体量的作品可以用图片来代替,将图片置于“盲盒”中,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动引发学生的探究行为。手办有大有小,小的一般在10~40厘米之间,也有与真人一般大小的,大的甚至可高达18米(1:1),基于此,主题探究以相似比例的雕塑作品击鼓说唱俑、跪射俑、卢舍那大佛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感受雕塑的体量美、力量美及形态美。

4.设计具体探究问题

具体探究问题的设计要翔实具体,充分利用与作品相关的背景素材,以疑问的方式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具体探究问题的设计要相互关联,将作品识读的要素进行分解,多角度引发学生的主动观赏和评价。教师要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将“点状”的鉴赏问题统整起来,由一个个小问题引发学生对基本问题的深度思考。以《击鼓说唱俑》为例,针对此件作品的探究问题可设计为:①这是东汉时期的“说唱”(今天流行的Rap艺术)艺人,此时他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有哪些形态特征?(试从五官、表情、手势、体态等方面加以描述)②汉代没有照相机,雕塑家们是用怎样的方式把击鼓说唱的动作记录下来的呢?其目的又是什么呢?(分析创作材料、手法及目的)③正常人体的身高比例可归纳为“立七坐五”,你认为这件作品人物比例准确吗?并阐述原因(分析汉代雕塑的审美追求)。以上问题按照描述、分析、解释的美术鉴赏方法,引导学生讨论探究,问题设计注重知识点的递进关系,从而让学生理解汉代雕塑家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并非简单地模仿现实中的生活场景,而是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将说唱者表演时特殊的神气生动地展现出来,这与中国古代雕塑的重写意性是分不开的,因为中国古代美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便是“以形写神”,旨在挖掘和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经由三件经典作品的探究,学生对中国传统雕塑及雕塑审美语言有了初步认识。赏析明线是雕塑体量的逐步增大,其力量美都有不同的体现;暗线则是雕塑手法从表现到再现再到借鉴西方,逐步引发学生对中西方雕塑的比较分析;因而,在学习单上还可设计“惊喜盲盒”——西方雕塑作品赏析探究环节,通过比较使同学们更加充分地了解中西方传统雕塑的审美差异。

5.进行课堂即时评价

学习单的最后,是进行即时的学习评价。即时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学现象做出的实时评估,可以帮助学成校验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以评估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学习过程及成果)。本课的评价要点1:能够解释雕塑作品的艺术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层级:能用体量、力量、形态等语汇描述一件雕塑作品;能够解释体量美与力量美、形态美之间的关系;能对一件雕塑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评价要点2:能够知道中国悠久的文明和辉煌的文化,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层级:能够赏析一件作品的文化内涵,并表述自己对其的理解;运用跨学科的知识,解释某件雕塑作品与历史、文化、环境、人文等的内在联系;能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向他人介绍一件传统雕塑作品。各评价要点的评价标准围绕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美术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具体评价内容逐级递增并赋予一定的分值,作为过程性评价结果记录在学习单上,为后继的鉴赏学习及总结性评价提供依据。

教师在启发学生感受雕塑美感的同时,对同一雕塑作品解读和感受是不会完全相同的,因为他们的经历不同、素质不同、个性不同、审美观念也不同,因而他们对雕塑的认知和感受也会不尽相同。因此,学习单上还可留有适当的学生自我反思空间,以备教师了解学生对不同雕塑作品的不同看法,也便于学生在课下进一步探究学习。

(二)《体量与力量——雕塑的美感》鉴赏学习单的应用

《体量与力量——雕塑的美感》鉴赏学习单应用于课前,以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生通过学习单明确主题学习目标,并依据学习前测问题,建立初步的雕塑的“美”的印象,了解本主题的探究活动,并可自己搜索相关图片及资料进行学习。课上,学习单应用于各探究活动中,学生依据学习单,结合实物、图片、视频有针对性地对雕塑作品展开赏析,小组讨论思考基本问题及小问题,并将讨论结果即时记录在学习单上。课下,学生可依据学习单对还没来得及思考的问题作进一步探索,教师也可依据学习单了解本主题中学生对相关美术知识的掌握情况。

结语

雕塑是美术鉴赏中一个重要的艺术门类,“雕塑的美感”又是认知雕塑艺术特征的一个重要议题。本主题对各个时期的雕塑艺术的学习与赏鉴,不但能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本体语言、形式因素及脉络承袭,更能使学生通过雕塑艺术去了解彼时的时代特征、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宗教、哲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雕塑作品本身往往比单纯的文字史料记载更直观、更生动。将古老的传统雕塑置于当下生活情境中,通过问题探究,带领学生进行从视觉美到文化美再到情感美的深度赏析,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借助鉴赏学习单进行学习探究,将学生置于一个自然习得审美知识的氛围下,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的美术素养。

猜你喜欢

雕塑美术情境
巨型雕塑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我的破烂雕塑
美术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写实雕塑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感悟三角形的高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