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优化策略

2022-10-20潘明洁

参花(下)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资源

◎潘明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碎片化阅读已成为流行趋势。阅读推广作为高职图书馆的重点服务项目,在“互联网+”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困境,如何另辟蹊径,谋求创新发展之路,推进阅读推广服务优化升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当前高职图书馆面临的重要问题。高职图书馆应顺应时代潮流,秉承“开放、协助、分享”的互联网思维,运用跨界融合实践的方法,推进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只有解决好实践中“互联网+阅读推广”模式的难点重点,才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阅读推广服务质量,吸引读者关注,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阅读推广

“互联网+”是互联网与各行业的跨界连接和融合创新,它转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习惯,重塑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发展形态。“互联网+阅读推广”模式中,文献资源与新媒体平台的连接是基础,图书馆业务与互联网思维的融合是核心,创新推广模式是关键,形成阅读推广创新驱动影响是目标。“互联网+阅读推广”模式打破了传统阅读推广受时间、空间制约的限制,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移动终端对馆藏资源进行个性化阅读。“互联网+阅读推广”是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优化策略。

二、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困境

(一)管理机制、合作机制存在不足

“互联网+”背景下的阅读推广不单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活动过程中的运用,还是将互联网分享、合作、多元的思维精神融合于图书馆文化创意推广之中的表现。长期以来,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管理模式仍存在泛行政化特色,这就意味着自上而下的管理死板僵化,观念思维已与读者阅读需求脱节,缺乏感召力。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普遍是独自组织承办,偶尔与学院其他部门协同合作,馆际之间联合推广微乎其微。无馆际交流合作,无媒体、书店等社会机构参与的阅读推广会在规模、联动效应上极大削弱,致使读者参与度不高,严重制约了阅读推广的影响力。

(二)缺乏技术人才,推广形式单一,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度低

“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图书馆业务融合创新的新型服务模式,需要新媒体应用技术人员的策划、营销、推广,但事实却是负责阅读推广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新媒体相关应用知识,管理经验严重不足。部分高职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过程中只是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或学校自身的绩效考核,为完成任务而推广,偏离了阅读推广的初衷,导致推广目标不明确,思路不清晰,以致目前的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呆板、形式陈旧、单一,读者参与度低,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度低,收效甚微。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优化策略

(一)健全阅读推广机制,做好阅读推广顶层设计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图书馆应与时俱进,承袭互联网思维,转变服务及管理理念,高度重视阅读推广,健全阅读推广长效机制,将阅读推广渗透到基础服务工作中来。高职图书馆可在人员数量可控的条件下成立阅读推广小组,委派专人负责相关工作,而不是为了推广而推广,临时分派人员参与工作。设立组织机构的优势在于负责推广的人员可专注于阅读推广的专项工作中,同时加强对负责人信息技术应用的专项培训,特别是在新媒体应用技术、宣传管理上投入大量时间,日积月累,组建一支能满足“互联网+”背景下阅读推广要求的队伍。还要统筹规划,做好图书馆的顶层设计,宏观把握好前期规划,如在某一阶段,图书馆需要开展什么样的主题推广,如何策划组织,如何使推广过程有条不紊,阅读推广后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目标等。利用网络问卷调查、读者座谈等形式,结合大数据,探索大众导向与个性化需求,借鉴其他图书馆的阅读推广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反复推敲,深思熟虑,集思广益,做好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顶层设计。立志于开展既有创意,又有教育意义的新颖的阅读推广活动,做到每一次的推广活动都精心安排,确保阅读推广能有效实施,达到预期目标。

(二)建立数字图书馆

1.完善阅读推广服务平台

基于现代读者“短平快”的阅读需求,高职学生越来越倾向于在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上获取阅读信息,完善门户网站,结合新媒体打造阅读推广矩阵是高职图书馆推行“互联网+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的重要方式。因此,高职图书馆要重视网站与新媒体平台在推广过程中的作用,要保持二者在内容、功能、信息方面的统一性,进而完善阅读推广服务平台。阅读推广服务平台建构内容如图1。

图1 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平台建构内容

高职图书馆要吸引读者,完善数字化阅读推广平台建设势在必行。立体、交互式的“互联网+阅读推广”平台有助于高职图书馆高效、充分地将馆藏资源进行推广。新媒体具有打破媒介间的壁垒的优势,图书馆利用新媒体可拉近图书馆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及时与读者沟通、交流互动,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彰显新时期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可极大程度地提高“互联网+”背景下的阅读推广成效,实现图书馆价值的提升。

2.加快馆藏资源数字化发展,实现馆际资源共享

随着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重视,高职生比重逐渐扩大,一方面,高职图书馆要根据学院学科建设体系与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引进特色资源数据库、电子图书、流媒体视频等,为读者数字阅读提供优质资源。另一方面,图书馆要电纸融合,共同发展,继续加强纸质资源积累的同时,还要并购纸质图书电子版,从而提高新增资源数字化比重,推进馆藏资源数字化转换。“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图书馆馆际资源协作共享有了技术保障,部分地区修建的职教城也为馆际交流提供了地理优势。高职图书馆可以合作或以有偿方式与兄弟院校图书馆,其他高校图书馆、公益图书馆等互通有无,形成馆际资源同盟,实现数字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建立多元化的阅读推广模式

1.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多样化推广

图书馆是人才培养、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文化基地,强化读者利用信息资源的意识,对推广文献教育资源尤为重要。“互联网+阅读推广”是线上线下融合并进的多样化推广模式。

一方面,新生入校后,图书馆要抓住时机,合理有序地开展新生入馆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设立主题图书体验区,以“讲座+参观”的线下培训模式,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功能服务面对面地推广给学生,培养学生信息搜索能力。但考虑线下入馆教育存在的不足,图书馆需要借助“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媒体平台构建图书馆虚拟场景,将图书馆馆舍功能区域分布、藏书分布、图书分类排架知识、数据库资源、特色馆藏、自助服务等融入平台中,通过打卡、闯关、游戏等推广方式,使读者加深对图书馆的认识,让图书馆的资源进一步推广出去。

另一方面,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迎合高职学生的兴趣,推送易于高职学生接受的高质量,知识性、趣味性强的活动内容。活动内容要与知识教育、娱乐休闲等紧密结合,以多种形式开展图书推介、数据库推介、诗歌朗诵、书评比赛、文艺展览、知识竞赛、阅读分享等阅读推广,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呼应,让读者既能参与图书馆的活动,又能学习了解图书馆多样化的馆藏资源。

2.有效实施阅读推广认证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阅读推广的认证实施,将阅读推广纳入高职学生必修课程中,激励学生完成阅读推广任务,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推广的积极性。图书馆要与教学系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二级机构加强联络,利用新媒体平台,为学生制定各式各样的阅读闯关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评价,最后给予学生学分鼓励。各部门联合协助,发挥所长,共同努力,实现阅读推广认证的顺利开展。认证流程如图2。

图2 阅读推广认证流程

3.利用大众媒体助力阅读推广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阅读数字作品主要以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推出,浩如烟海,层出不穷。图书馆可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助力阅读推广。纵观大众数字媒体阅读,以电子图书为代表的起点中文网、云起书院、QQ读书网络平台,以音频为代表的喜马拉雅,以视频为主的腾讯、优酷等媒体平台备受瞩目。其中,电视台和网络媒体创办的《百家讲坛》《子午书简》《一本好书》等系列节目,因其内容的权威性、科学性、实用性、生动性,深受观众的喜爱。高职图书馆可以此为契机,紧跟网络潮流,将有意义、有价值的网络阅读数字作品,引进图书馆网站或新媒体平台之中,及时推送给读者,让读者可随时浏览当下流行的视频、音频与电子图书,让“互联网+阅读推广”与时俱进,更具活力。

(四)完善阅读推广评价机制

阅读推广活动评价是分析检验阅读推广活动好坏的标准,完善且科学的阅读推广评价机制是阅读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部分高职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过程中常常忽略阅读推广评价工作,有的甚至没有制定任何评价机制,这是对阅读推广评价理解的偏差。为彰显阅读推广活动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高职图书馆可建立科学、全面的阅读推广评价内容与标准:在阅读推广的前期筹备工作中,对开展活动的经费、人力、物力、时间、合作情况、意义等进行有效评估,作为阅读推广活动的依据;阅读推广活动开展结束后,利用互联网平台,获取读者对活动的感悟、期望、获益情况等信息;了解读者对阅读推广的真实反馈和阅读体验,为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依据。阅读推广评价框架如表1。

表1 阅读推广评价框架

四、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阅读推广工作有难度,有挑战。为提高阅读推广的影响力,高职图书馆要响应国家号召,集思广益、与时俱进、逐新追异。一是加强对馆员业务素质的培养,引导馆员运用“互联网+”知识技术指导推广实践;二是坚持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给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体验,为国家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技术型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互联网+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