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速凝型磷酸镁水泥浆体性能的试验研究

2022-10-20王新宽王雨利王稷良

建材世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磷酸二氢钾磷酸水化

王新宽,彭 俊,王雨利,王稷良

(1.内蒙古综合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 010051;2.河南理工大学,焦作 454000;3.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8)

磷酸镁水泥(MPC)一般以磷酸盐、重烧氧化镁、缓凝剂为主要组分,具有快凝、早强和低收缩的特点[1],常用于高速公路、桥梁等工程的快速修复[2],近年来也有医学领域的应用[3]。

磷酸镁水泥基材料具有快硬早强特性[4],水灰比越低其抗压强度越高[5],氧化镁和磷酸盐摩尔比也会影响水化过程及产物[6],磷酸盐的品种会影响水化产物及结构[7],粉煤灰、膨润土等的掺入也会影响磷酸盐水泥的水化[8,9]。由于其优良的粘接性[10,11],被开发出作为钢筋锚固胶[12]、钢筋保护涂层等新用途。

基于工程使用为实现凝结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可调[13],大多引入缓凝剂如硼砂等[14,15]。根据实际性能要求,也会对磷酸镁水泥进行改性[16],譬如掺入硅灰提高抗渗性、加入钢渣改善后期强度[17]、掺入玻璃微珠强化流动性、引入纤维强化粘结力[18]等。试验将以凝结时间和早期抗压强度为指标,研究氧化镁与磷酸盐摩尔比(M/P)、磷酸盐种类及磷酸盐复掺比例对磷酸镁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为速凝场景下磷酸镁水泥的使用提供一定参考。

1 试 验

1.1 原材料

氧化镁为重烧氧化镁,氧化镁的含量为96%,细度为325目。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为分析纯,磷酸二氢钾(KH4PO4)为分析纯,磷酸二氢钠(NaH2PO4)为分析纯,拌和用水为自来水。

1.2 方法

试验参照GB/T1346—2011中测定凝结时间的方法,先制备磷酸镁水泥(MPC)净浆,再使用维卡仪测定其凝结时间。测试MPC净浆抗压强度的试块尺寸为20 mm×20 mm×20 mm。

2 结果与讨论

1)凝结时间

以往多用磷酸二氢铵配制磷酸镁水泥,但存在产气严重、硬化后多孔的缺点,研究将磷酸二氢铵与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复掺,不加入硼酸以研究其速凝性能。由于水胶比会影响MPC的凝结硬化性能,试验中水胶比均为0.4。

试验配制的磷酸镁水泥其镁磷摩尔比M/P为4/1、5/1、6/1、7/1四个梯度,在此基础上选取了三组磷酸二氢钾(K)与磷酸二氢铵(N)复掺比例,不同磷酸二氢钾与磷酸二氢铵复掺比例的MPC凝结时间如图1所示,柱状图纵坐标体现的是终凝时间,柱间横线体现初凝时间。可以看出磷酸镁水泥体系的凝结时间随着M/P摩尔比的增大而缩短,同时对于磷酸二氢钾和磷酸二氢铵的复掺情况来看,磷酸二氢钾组分占比越大则凝结时间越短,如M/P=7/1时,随着磷酸二氢钾和磷酸二氢铵比例从5∶5提高到7∶3,其凝结时间从110 s缩短至90 s。基于前期试验,M/P继续增大至8/1以后,凝结时间和7∶3组相比无显著降低,但其抗压强度损失较大,各组试验最大M/P摩尔比选择为7/1。

基于相同的M/P摩尔比梯度进行磷酸二氢钠(Na)与磷酸二氢铵(N)复掺实验,不同磷酸二氢钠与磷酸二氢铵复掺比例的MPC凝结时间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磷酸镁水泥体系的凝结时间随着M/P摩尔比的增大而缩短,与磷酸二氢钾和磷酸二氢铵复掺时保持一致,但就同一M/P摩尔比而言,磷酸二氢钠组分占比越大则凝结时间越长,如M/P=7/1时,随着磷酸二氢钠和磷酸二氢铵比例从5∶5提高到8∶2,其凝结时间从140 s延长至170 s。这和磷酸二氢钾与磷酸二氢铵复掺组的规律相反,其原因是Na离子和K离子的电负性不同,水解电离以后Na离子体现出更强的碱性,而过高的pH值对磷酸铵镁(即鸟粪石)的生成是不利的,所以磷酸二氢钠含量越高,则MPC凝结越慢。

结合前两组的实验结果,基于相同的M/P摩尔比梯度进行磷酸二氢钾(K)、磷酸二氢钠(Na)与磷酸二氢铵(N)复掺实验,不同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与磷酸二氢铵复掺比例的MPC凝结时间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磷酸镁水泥体系的凝结时间整体随着M/P摩尔比的增大而缩短,与双组分实验结果保持一致,但整体来看三掺以后的凝结时间均长于两掺的各组。当摩尔比M/P为4/1和5/1时,随着磷酸二氢钾组分的增加,MPC凝结时间体现为先延长后缩短;而摩尔比M/P为6/1和7/1时,随着磷酸二氢钾组分的增加,MPC凝结时间缩短。这是因为钠钾比例不同其整体的pH也不同,也从侧面说明了不同M/P摩尔比下MPC凝结所需的适宜pH区间不同。

2)抗压强度

基于3/1、4/1、5/1、6/1、7/1五个M/P梯度,对三组分磷酸二氢钾(K)∶磷酸二氢钠(Na)∶磷酸二氢铵(N)复掺比例分别为4∶4∶2、5∶3∶2、6∶2∶2的MPC进行抗压强度测试,其2 h强度如图4所示,总的来看,三掺所有组的2 h抗压强度均在8 MPa以下。当磷酸二氢钾组分较多时,使2 h早期强度最高的M/P摩尔比为5/1;当磷酸二氢钾组分较少时,使2 h早期强度最高的M/P摩尔比为7/1。

结合凝结时间实验结果,磷酸二氢钾和磷酸二氢铵复掺比例为7∶3和8∶2时MPC凝结时间最短,由于鸟粪石的形成需要铵根离子,结合三掺组抗压强度较低的现象,磷酸二氢铵组分不宜太少。故选取双组分磷酸二氢钾(K)∶磷酸二氢铵(N)复掺比例为7∶3进行抗压强度实验,以确立最佳镁磷摩尔比M/P,其2 h、1 d、3 d、7 d强度如图5所示。整体来看2 h抗压强度均大于10 MPa,优于三掺的实验结果,在M/P摩尔比为4/1时2 h抗压强度达到最高值为17.2 MPa。同时1 d、3 d、7 d强度规律保持一致,随着摩尔比的增加,强度先略微增高,再显著降低,在M/P摩尔比为4/1时抗压强度最高。即对于磷酸二氢钾和磷酸二氢铵以7∶3复掺,M/P摩尔比为4/1时抗压强度最高,此时的初凝时间为130 s、终凝时间为160 s,在保证优良抗压强度的前提下达到了速凝标准。

3)热重测试 由于MgO分解温度过高,热重测试温度范围选取为0 ℃到800 ℃,测试结果如图6所示。从质量变化曲线中可以看出,随着M/P摩尔比的增加,失重率降低,即M/P越低组的鸟粪石组分比重越大。

从热重图吸放热曲线上可以看到100~200 ℃范围内有一个吸热峰,即磷酸铵镁(MNP)和磷酸钾镁(MKP)均从100 ℃开始脱去结晶水,由于MNP和MKP的脱水温度重合,仅依据热重测试无法区分两者,还需要进行下一步测试;600~700 ℃范围内有一放热峰,为焦磷酸镁Mg2O7P2生成所致。

4)XRD

使用XRD研究1 d龄期的MPC水化产物如图7所示,其中磷酸二氢钾和磷酸二氢铵复掺比例为7∶3,镁磷摩尔比M/P分别为4/1、5/1、7/1。图7中MgNH4PO4·6H2O(鸟粪石)峰高随M/P的增加而降低,说明M/P=4/1时最利于MPC形成致密的鸟粪石晶体结构。由于鸟粪石是MPC主要强度来源,这和上一节M/P=4/1时抗压强度最高的结论保持一致。

5)SEM

使用SEM研究1 d龄期的MPC水化产物如图8所示,其中磷酸二氢钾和磷酸二氢铵复掺比例为7∶3,镁磷摩尔比M/P分别为4/1、5/1、7/1。摩尔比M/P为4/1、5/1的MPC水化产物的结晶度较好,鸟粪石晶体的致密度也较高,相对而言摩尔比M/P为7/1时其水化产物形貌较松散,结晶致密度较差,这与XRD图的结论保持一致,也进一步印证了摩尔比M/P为4/1时MPC的抗压强度最高这一实验现象。

3 结 论

a.镁磷摩尔比M/P越大,磷酸镁水泥体系的凝结时间越短。

b.磷酸二氢钾和磷酸二氢铵复掺比例为7∶3时,每一个摩尔比下的MPC体系的凝结时间均最短。相较于双组分体系,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和磷酸二氢铵三组分复掺的凝结时间更长。

c.磷酸二氢钾和磷酸二氢铵复掺比例为7∶3时,镁磷摩尔比M/P为4/1时MPC的早期抗压强度最高、水化产物结晶致密度最好,同时初凝时间达到130 s,终凝时间达到160 s。

猜你喜欢

磷酸二氢钾磷酸水化
超常量磷酸二氢钾对温室番茄控旺效果的研究
水化热抑制剂与缓凝剂对水泥单矿及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
叶面肥磷酸二氢钾,你会用吗?
浓磷酸含固沉降技术改造与实践
磷酸MER值对磷酸二铵产品质量影响研究
不同纤维对磷酸镁水泥砂浆早期性能的影响研究
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退役磷酸铁锂材料资源化循环利用研究进展
短时水化预防中度肾功能不全冠状动脉造影后对比剂肾病的效果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水化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