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10-20沈晔超

南方农机 2022年20期
关键词:编程证书工业

沈晔超 , 葛 勇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0 引言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总要求与目标明确指导了未来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教育类型的改革方向[2]。其中,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在应用型本科和职业院校中实行“1+X”证书制度[3](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鼓励学生夯实基础,在顺利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掌握更多技能,持有一到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成为一专多能的新型人才。

贯彻落实“职教20条”,推进“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机器人工程”专业建设,在对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开发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5](“1+X”证书)。该证书在工业机器人工作领域、工作任务下,考查学生对机器人参数的修改、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操作、工业机器人示教器的编程、工业机器人系统编程等工业机器人的各个应用领域[6]。学生取得该证书后,职业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在毕业之后,也可以胜任相关领域的工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安徽省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的牵头院校,在切实推进试点工作开展的同时,研究工业机器人技术“1+X”证书制度体系下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是符合国家战略需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1 德技并修,扎实推进“1+X”证书制度师资培养

为推动师资梯队建设,做好“1+X”证书制度师资储备,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19年就遴选了首批两位机器人专业教师赴江苏汇博参加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师资培训。经线下实操考核、线上答题考核、书证融通[7]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课程地图规划[8]等诸多环节,这两位首批教师于2019年12月顺利取得了“1+X”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师资质。

除了送教师外出培训外,2020年以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环境下,该校还定期邀请校外专业人士送教上门。2021年和2022年先后组织了两场师资培训,由安徽博皖机器人有限公司一线工程师和北京赛育达科教有限责任公司考核师分别担任师资、考核师培训主讲教师,旨在引导教师将证书标准融入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开发、教法改革中[9],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结合培训,同步开展考核师的认证和“1+X”证书的考核认证。

2 岗课赛证融通,助推“X”技能提升

为提升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促进“1+X”技能证书的有效落地。该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定期对汇博、埃夫特、瑞祥工业等相关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基于人才需求调研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等教材资源和课程资源。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岗位需求探索如图1所示。

图1 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岗位需求探索

该校针对不同企业对毕业生的用工需求,拆分企业中典型的生产实践案例,从单元化的拆解案例中提炼核心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兼顾工作单元中的职业素养要求,不断修订和完善专业课程标准,以不同生产实践场景中的共性单元为框架,搭建岗课赛证[10]融通的课程体系。结合授课的实际情况,遴选和组织学生开展了“1+X”首批试点考核工作,共有50名学生顺利完成首批考试。

3 依据岗位实际,制定“课证通融”教学情境

结合工业机器人在实际生产中主要设立的工作岗位,如工业机器人系统测试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调试员、自动线PLC调试与管理员等,对接课程所包含的相关技能,如工业机器人系统的集成、系统调试、PLC编程、以太网搭建等,实现教学过程中的课证融通。以分拣工艺流程设计和工业机器人实现对末端执行器的拾取为例,课堂教学要点和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考核大纲(“1+X”证书)的衔接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教学要点和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考核大纲(“1+X”证书)相融合

4 运用线上课堂,学生进行线上复习及考证模拟

部分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实操部分掌握相对较好,而理论知识部分掌握通常有所欠缺,应对理论考试能力较为薄弱。基于学生的基本学情,运用线上考证课堂,帮助学生针对考试考点,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和反复练习。通过云端推送,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消化考点,提升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的考试通过率。

5 以赛促教,技能竞赛成果丰硕

教学重技能,竞赛显身手。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基础知识入手,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训结合,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知识的运用和实践,实现在实训中领悟,在领悟中提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完善“岗课赛证”融通的实践课程体系,让专业课程与“1+X”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标准主动对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核心知识梳理与调研如图3所示。

图3 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核心知识梳理与调研

课程建设反映了“1+X”证书与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技能竞赛水平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课程改革后的实际教学效果。近年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频频获奖,其中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一备受关注的学生技能赛事上,先后获得国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省赛一等奖10余项。

6 对接岗位,打造“1+X”精品课程,学习即上岗

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在多站联动的基础上,动员学生创造性地尝试不同网络的通信功能、联接功能和组网方式,实现技能的活学活用。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主动与埃夫特、汇博、华航唯实等国产工业机器人行业头部企业形成有效合力。学生所学的多站联动的知识,也是上述企业生产实践环节经常遇到的系统调试内容之一。主动对接云端服务器和离线编程软件等最新版本,保持教学单元设计的与时俱进,采用与生产现场相匹配的微缩试验台进行实操教学,强化学生对于生产实践岗位的适应性,推动单元所学与就业所需的无缝对接。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技能水平,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应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竞赛元素,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将技能大赛中的新技术、新方法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中,满足技术技能教学时效性的要求,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助推“X”技能提升。为了不断打造精品课程,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团队参加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并于2021年获国赛二等奖,省赛一等奖第一名。

7 小结

“1+X”证书制度的试点与推进必然对职业教育的新一轮改革与不断创新起到助推作用,而岗课赛证融合发展,加强技能人才实践教育是其中的必然要求。此外,积极衔接资历框架,参与学分银行的建设,继续深化教学模式及考核方法的改革,探索理想课堂的构建,凝练核心,有机引入思政元素,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实施的同向同行,都是今后“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课程教学改革的预期目标与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编程证书工业
《安徽医学》统计刊源证书
少就是多
玩游戏学编程,Blockly Games上手玩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编程屋完成数百元万天使轮融资
学编程,先画画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
假证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