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应用研究
——以北京市房山区北下寺村为例

2022-10-20张晨祥冯明歌

南方农机 2022年20期
关键词:农业旅游

张晨祥 , 宁 璐 , 冯明歌

(1.北京农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2206;2.北京农学院图书馆,北京 102206)

2021年11月19日,经农业农村部党组研究并报中央编办批准,农业农村部成立了大数据发展中心。农业大数据推动传统农业实现突破,促进农业数字化发展。当前,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乡村产业发展进步提供了有效的途径[1]。北下寺村旅游产业和农业大数据技术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开发北下寺村乡村旅游产品,推动北下寺村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打造具有北下寺村特色的旅游品牌。北下寺村种植核桃、柿树、花椒等农作物,由于传统农作物经济效益低,农民收入普遍不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乡村的生态环境等自然信息进行数据处理,通过相关算法模型分析,得出一些能够适宜当地气候而且高经济收益的农作物,农民可以大量种植这些农作物,以提高农民的种植收益,推动北下寺村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助力北下寺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 乡村背景及乡村振兴概述

1.1 乡村背景概述

北下寺村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中部,原来名字叫做下寺,因为村子的东边有一个圆明寺而得名。因与张坊镇下寺重名而更名北下寺。镇域西部,东南距房山区中心有大约10 km。北下寺村辖域面积近4 km2,全村共有70户人家。北下寺村的粮食作物以玉米、谷子为主,有柿树、核桃树、花椒树等。北下寺村庄处于低山区,北下寺村共有耕地247亩,平均海拔292.6 m。

著名景点圆明寺就位于房山区周口店镇北下寺村。圆明寺的规模小巧,群山之中,城堡楼阁、壁画沧桑,放远而望,山岳磅礴,绕山之路,通向远方。圆明寺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名胜古迹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2 北下寺村乡村振兴概述

2021年7月23日,周口店镇以黄山店村为龙头的8个村成功申报了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是全国40个重点支持示范区项目之一,也是唯一代表北京市参与国家层面建设的国家级示范区[2]。该项目涉及周口店镇西部山区8个村,包括北下寺村、拴马庄村、黄山店村等村,总面积约4 795 hm2。历史上,示范区走的是传统资源产业发展道路,主要发展水泥、石灰、石材等产业,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近年来,示范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全面退出资源型产业,依托独特的生态优势和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民宿、特色农业等产业,努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逐步形成了以黄山店为龙头、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协同发展的态势[3]。

2 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尚需升级改造

游客对乡村旅游的基本需求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吃、住、行方面,“吃”要有乡村特色,色香味俱全的菜品;“住”既要有优美的环境,又要有地方特色,还要有空调、卫生间、环保设施等。因此,北下寺村要大幅度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赋能北下寺乡村产业的发展。

2.2 从业人员技能亟待提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北下寺村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如经营理念、营销手段、服务礼仪、管理能力等。北下寺村年轻人少,信息技术人才匮乏。

2.3 农产品知名度有待提高

实践证明,北下寺农产品的品牌竞争力不够强,顾客的购买意愿不够强烈,导致特色农产品销量比较低,盈利受到影响。北下寺村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生态环境优美。北下寺村拥有品种丰富的优质特色农产品。但由于品牌分散,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北下寺村仍处于与外部品牌单打独斗的阶段,未能整合资源优势形成合力。

3 大数据在乡村产业中的应用

3.1 大数据技术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与乡村旅游产业相融合,可以弥补乡村旅游科技程度偏低的短板。例如,在明十三陵景点的旅游营销中,该景区工作人员在网络上获取海量数据,然后对目标受众偏好进行可视化分析,基于时间和游客行为进行分析,收集多种类型数据,包括多种数据维度,在此基础上形成景区的产品主题形象定位。这样能够反映游客的旅游需求以及偏好特征,做到精准营销,最终该景点的游客到访量增长了3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

北下寺村可以借鉴该案例,北下寺村乡村旅游产业可以结合大数据分析系统,构建产业监测平台,通过分析北下寺旅游各种相关数据,做到精准营销,实现目的地的精细化管理。在北下寺营销平台上,进行可视化数据分析,实现北下寺景点精准营销,提高北下寺村民收入。

3.2 大数据技术在农产品种植产业中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也可以应用在农业资源禀赋分析上,通过结合当地的农业特点和产业特征等,采集当地农业领域相关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主要目的是探索如何从当地农业资源禀赋中发展农业生产,分析农业种植作物的产量。数据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云平台资源禀赋数据处理流程

该平台可以对北下寺村农业的产业结构和自然资源的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性评价,通过构建指标体系相关的模型,对当地的农业生产环境进行资源禀赋分析。这样可以助力北下寺村农户对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和自然资源协调度进行综合评判,明确北下寺村农业生产的主导产业以及优势产业。

4 乡村产业发展建议

4.1 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用好大数据技术造福乡村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大数据技术在治理方面的应用,因此实现北下寺农业现代化,要建立北下寺乡村的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对乡村的各种数据进行整合和处理分析,找到存在的短板,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数据的获取是农业大数据发展的基础,目前农业大数据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农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未来在农业信息化领域大有可为。同时,要大力培养信息技术型人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北下寺村的景观进行线上宣传,结合VR技术制作虚拟影像,吸引更多旅客来实地参观。利用好大数据技术对北下寺各种具有吸引力的物质文化进行相关处理,扩大影响力,实现引流,助力北下寺村乡村信息化建设[5-8]。

4.2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乡村旅游的起点,良好的基础设施可以提高乡村旅游的水平,为乡村旅游的升级开辟崭新的道路。建议北下寺村按照“生态、环保、自然”的原则,对村落进行“美化、照明、净化”工程的重新升级。只有自然的东西,才能使城市人体感受到舒适。这样旅客对景区会产生更好的印象,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北下寺村应该完善基础设施,为后期面对巨大的客流量做好准备。首先,要建好民宿等各种设施,保证旅客能够正常入住;其次,建设停车场,保证景区交通井然有序,避免现场混乱;最后,建设医护中心,要有人性化服务,对于突发情况要及时得当处理,保护旅客的生命安全,给旅客带来放心的体验。

4.3 挖掘乡村传统文化

发展北下寺乡村旅游,必须重视北下寺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的有机整合,挖掘北下寺圆明寺文化资源。区、乡政府和全村居民要共同努力,挖掘圆明寺文化资源,增添创意亮点,将圆明寺等文化元素注入北下寺乡村旅游餐饮、住宿、观光、娱乐等各个环节,推出具有创意的文化产品,结合传统文化故事和当下热点,设计出让旅客喜爱的文创产品[9-10]。对于当地特色景点可将其传说故事通过立碑形式进行推广宣传,或者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传统文化表现出来,给旅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此带来更多的游客。此外,应尽快成立文化宣传部门,在各大媒体平台建立自己的账户,推广旅游景区的特色文化宣传活动,促进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北下寺圆明寺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

5 讨论与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就新时代乡村旅游产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笔者结论如下:首先,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可以解决北下寺村民的就业难问题,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带动北下寺村的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盈利模式要创新,结合北下寺村的地方特色,延长乡村旅游的产业链,创造附加值。增强当地政府的扶持力度,提高北下寺村民参与乡村旅游产业的积极性。在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时,不能盲目开发,导致商业化气息过重,更不能轻视疏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造成“千村一面”,失去了北下寺村的特色,容易造成旅客量流失,要保护好乡村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旅游产业强有力的优势,更是吸引力的根基所在。北下寺村可以通过研发旅游纪念品、举办北下寺特色活动、建设文化展厅等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们,还要加强地方政策的引领,激发北下寺村民参与特色文化的保护行动。其次,要优化北下寺乡村治理体系,由于乡村旅游发展会打破北下寺村原有的生产经营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一些问题。所以,北下寺村要构建稳定的高效治理体系,要大力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带动乡村的产业兴旺,提高村民的生活条件,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农业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的各个环节相结合,将农业生产与信息技术集成为一体,对当地的农业生产环境进行资源禀赋分析,助力北下寺农户对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和自然资源协调度进行综合评判,明确北下寺农业生产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北下寺村乡村旅游产业应结合大数据分析系统,构建产业监测平台,通过分析北下寺村旅游的各种数据,做到精准营销,达到乡村产业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的目的。

猜你喜欢

农业旅游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山西农业
我们一起“云旅游”
小A去旅游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旅游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