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观测

2022-10-19郑伟成廖建伟杨晓君黄林平钟俊杰陈巧尔

丽水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样线啄木鸟红外

郑伟成,廖建伟,杨晓君,黄林平,钟俊杰,陈巧尔

(1.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浙江 遂昌 323300;2.丽水学院生态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3.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功能形成和制约生态系统服务发挥的最关键因素之一[1-2]。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共同干扰下,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巨大威胁[3-4]。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5],对维护生态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对环境敏感,其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生物完整性密切相关[6]。因此,鸟类可作为指示物种来监测和评价区域自然环境健康程度[7],开展该类群的长期监测有利于了解其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现状、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8]。

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浙闽山地,生物多样性丰富[9-10]。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监测的优点[7],迄今为止在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开展鸟兽多样性的监测并发现一些活动隐蔽性强的鸟类,如雉科的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等[11]。但在鸟类多样性监测中,红外相机技术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与不足,如存在鸟类记录所占的比例低、鸟类识别与鉴定困难等诸多问题[7]。因此,本研究在2015年至2017年采用固定距离样线和红外相机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九龙山保护区内鸟类多样性,来完善该区域的鸟类物种名录,以期为保护区鸟类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九龙山)地处浙江遂昌西南部(东经118°49′~118°55′,北纬28°19′~28°24′),属武夷山系仙霞岭余脉[12-14]。区域内气候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地貌以中山山地地貌为主,垂直气候变异明显[12]。九龙山地带性植被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保存较为完整,从低海拔向高海拔有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林、温性针叶林、山地矮曲林、山顶灌丛等多种植被类型。区内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鸟类的栖息、繁殖提供了良好环境。

2 研究方法

2.1 固定距离样线调查

2.1.1 调查方法

在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每年鸟类的繁殖季节(春夏季)和越冬季(秋冬季),采用固定距离样线法对九龙山鸟类进行调查与观测。根据人类活动强度的不同,设置外九龙、游步道、内北坪、中心坑、上廖坑、考坑、样地1和样地2等8条调查样线(表1)。每条调查样线重复调查3遍,每次调查时间为6:00—11:00和15:00—17:00。调查时,调查人员沿固定样线以0.5~1.0 km/h的速度行进,用8×42双筒望远镜观测样线两侧各25 m距离内的鸟类个体,并随时记录监测点路线所见的鸟类物种和数量。

表1 (续)

表1 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观测样线

2.1.2 鸟类种群密度

参考郑炜等[15]鸟类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来估算九龙山的鸟类种群密度。鸟类的种群密度用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D为某种鸟类的密度;N为样线范围内记录到该种鸟类的总数量;n为重复调查次数;L为调查样线总长度;W为调查样线截线宽度。

2.2 红外相机监测

为进一步掌握九龙山鸟类资源现状,笔者布设红外相机进行辅助调查。2015年9月—2017年12月,以九龙山的地形图为基础将整个区域划出1 km×1 km的网格图,按照网格化布设红外相机。每1 km2网格布设1台Ltl-6201MC红外相机,共布设63台红外相机(部分边缘网格面积不足1 km2)。监测期间,每1 km2网格内选取3个监测点,每4个月按照不同监测点轮换相机位置,共完成4次轮换。红外相机多固定于大型乔灌木上,距地面40~80 cm。相机镜头与地面大致平行,测试方向保持在30°之内,以确保视野的开阔性和能感应并拍摄到在地面活动的鸟类个体。红外相机统一设置,包括拍摄模式(照片+视频)、灵敏度(中)、连拍(3张)和时间间隔(1 s)等,并详细记录相机布设地点的地理坐标、与相机配对的树牌号、蓄电池编号、镜头方向及相机测试结果等。监测期间,每隔3个月检查与更新SD卡和电池。

2.3 物种识别

野外鸟类和红外相机照片的鉴定主要参照参考《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16];关于鸟类居留类型参考《浙江动物志:鸟类》[17]和《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16];鸟类濒危等级参考《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18]。

3 研究结果

3.1 鸟类种类组成

九龙山共观测到鸟类82种,隶属7目28科,其中19种为九龙山新纪录种(表2)。鸟类科目组成方面,雀形目共22科64种,占总物种数的78.05%。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即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即白额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红 嘴 相 思 鸟(Leiothrix lutea)、画眉(Garrulax canorus)、棕噪鹛(Garrulax berthemyi)和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9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鸟类,即星头啄木鸟(Dendrocopos canicapillus)、棕腹啄木鸟(Dendrocopos hyperythrus)、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斑姬啄木鸟(Picumnus innominatus)、黄嘴栗啄木鸟(Blythipicus pyrrhotis)、灰头绿啄木鸟(Picus canus)、大鹰鹃(Hierococcyx sparverioides)、红 嘴 相 思 鸟(Leiothrix lutea)和画眉(Garrulax canorus)。参考蒋志刚等[18]对中国脊椎动物濒危等级的划分:黄腹角雉为濒危物种,白颈长尾雉为易危物种,画眉和白眉鹀(Emberiza tristrami)为近危物种。

表2 (续)

表2 (续)

表2 (续)

表2 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组成

红外相机共监测到鸟类4目7科24种,占调查鸟类总数的29.27%,只被红外相机监测到的鸟类共10种,为白额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勺鸡、白颈长尾雉、松雀鹰、小黑领噪鹛(Garrulax monileger)、灰翅噪鹛(Garrulax cineraceus)、灰头绿啄木鸟、白眉地鸫(Zoothera sibirica)、白腹鸫(Turdus pallidus)、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表2)。固定距离样线法共监测到鸟类6目27科72种(表2),种群密度前10的鸟类依次为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栗背短脚鹎(Hemixos castanonotus)、大山雀(Parus cinereus)、棕脸鹟莺(Abroscopus albogularis)、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山麻雀(Passer cinnamomeus)、麻雀(Passer montanus)、绿翅短脚鹎(Ixos mcclellandii)、红头穗鹛(Cyanoderma ruficeps)(图1)。

3.2 居留型与区系特征

按居留型分析:以留鸟为主,共57种,占69.51%;冬候鸟共13种,占15.85%;夏候鸟共10种,占12.20%;旅鸟与迷鸟各1种,各占1.22%。如图2(a)所示。九龙山鸟类东洋种,共57种,占69.51%;古北种21种,占25.61%;广布种4种,占4.88%。如图2(b)所示。

图2 鸟类居留型和分布型统计

3.3 样线鸟种、数量及季节动态

8条样线的鸟类物种数无差异(G=6.398,df=7,P>0.05),中心坑样线监测到的鸟类物种数最多,为4目17科35种;游步道样线监测到的鸟类物种数最少,为4目11科22种(图3)。在鸟类繁殖季(每年4月持续到9月)监测到4目16科41种鸟类,共511只;非繁殖季(11月到翌年3月)监测到5目25科67种鸟类,共1 327只。鸟类物种种数(G=6.321,df=1,P<0.01)与数量(G=375.224,df=1,P<0.01)在繁殖季与非繁殖季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4 讨论

本研究结合固定样线和红外相机技术共观测到九龙山鸟类7目28科82种,占浙江省记录到的鸟类种数的15.80%(2019年最新统计519种)[19]。由于浙江省地处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之上,在迁徙季节,有大量候鸟在省内的近海与海岸湿地以及大型湖泊停歇或越冬[20],水鸟与海鸟已占浙江省鸟类种数的40.46%[19]。而九龙山地处内陆山地丘陵,区内无大型湖泊、河流等内陆水体,其鸟类资源多为林鸟,因此在全浙江省鸟种数占比来看相对较低。

浙江省地处东洋界北缘,与古北界南缘之间缺乏高大的自然屏障,因而全省鸟类区系组成呈现出东洋种和古北种相互渗透的现象[19];虽全省鸟类以古北种为主,但在剔除古北界候鸟后,区系组成以东洋种为主[19]。本研究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这个观点。九龙山以东洋种鸟类为主,占总数的69.51%,古北种占总数的25.61%,体现了九龙山属东洋界的特点,同时也呈现出东洋种和古北种相互渗透的现象。

与传统调查监测相比,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资源领域的应用,为全境资源本底调查及进一步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更可靠的支持[21]。本研究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共监测到24种鸟类,包括一些活动隐蔽性强的珍稀鸟类,如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松雀鹰等。这表明通过红外相机辅助调查,可更全面、更容易、更客观地掌握保护区内雉类等重要类群,增加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本研究获取的鸟类数据,为掌握九龙山鸟类的种类及区系组成、多样性现状提供基础资料。应在九龙山不同海拔区段、植被和生境类型中,建立长期且系统的鸟类监测体系,采取多种方法进行鸟类监测,重点关注如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勺鸡等珍稀鸟类的种群动态变化,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猜你喜欢

样线啄木鸟红外
聪明的啄木鸟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多样性调查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网红外卖
闪亮的中国红外『芯』
广西大明山两栖动物多样性时空格局观测
爱犹豫的啄木鸟
云南玉龙雪山两栖动物多样性时空格局的观测
基于ArcGIS应用六棵树抽样调查方法
啄木鸟吃虫
8路红外遥控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