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持续、融合
——跨学科视野下的四川大学美术馆实验艺术项目策展实践

2022-10-19熊宇XiongYu

当代美术家 2022年5期
关键词:四川大学跨学科美术馆

熊宇 Xiong Yu

1.白旺,《变异“海马体”的植入——人体芯片器官研究计划》,计算机影像,2015,图像来源:四川大学美术馆

一、多元与融合:大学美术馆跨学科策展的背景与条件

大学美术馆跨学科策展是一种多元化的、综合性的创造性工作,是观念的创造、知识的生产、认知模式的探索。在这一过程中艺术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艺术自身领域,同时也会与其他学科产生紧密的关系。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实验艺术研究过程中“多元”与“融合”是一对关键词。首先,“多元”在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中有着诸多表现,表现为参与项目的机构与人员的多元性,艺术家创作方式的多元性,艺术项目内在逻辑的多元性,也表现为不同学科认知模式的多元性。其次,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的推进必然涉及艺术与科学的跨学科融合,在项目中对这种融合的探究不只是在艺术创作中简单地对科学与技术的应用,而是在不同学科认知模式碰撞下的多元探索,艺术家与科学家之间需要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通过搭建实验艺术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和传播渠道建立学科间真正的关联,并通过交流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融合。这种融合以开放、多维度、多样化的方式集合不同学科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共同促进实验艺术的创作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其他学科的思维逻辑和观看方式,必然会影响艺术观念与思考模式的发展,进而促进艺术发展,拓展艺术的边界。

“艺术”这一概念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宽泛的学科概念,在生活中艺术无处不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事物或语境都有可能与艺术相关,也正因为如此,实验艺术项目在与不同学科的融合过程中,才产生如此多的契机。在这个趋势里艺术本身更像是一种思维工具或手段,可以被不同的学科所承载并相互关联,进而产生新的艺术形态。综合大学在学科的“多元”方面有着自身优势,比如四川大学的学科就涵盖了全面的文科、理工科等各专业领域,四川大学美术馆开展的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正是依托综合大学的学科优势开展的策展实践。在四川大学美术馆策划的系列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中,艺术已经与医学、生命科学、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博物馆学、考古学、计算机语言、视知觉等学科领域展开合作。这些项目的开展,都不只是单次的艺术活动或展览,而是具有持续性的项目。在跨学科实验艺术研究上,四川大学美术馆从五个方向展开工作:第一是艺术与医学,第二是艺术与生物学,第三是艺术与视知觉及计算机美术,第四是艺术与博物馆,第五是艺术与社区。

二、持续性与实验性:四川大学美术馆跨学科策展项目的特性

四川大学美术馆策划的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的开展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艺术活动或展览,而是具有持续性的学术策划项目。比如四川大学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合作已经开展了五次,艺术与医学合作的相关项目也深入持续了一年多的前期实践,目前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策划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强调这些实验艺术项目的持续性呢?因为四川大学美术馆在与其他学科展开跨学科合作实践中发现“实验”与“持续”这两个关键词紧密相关。在实验艺术项目策划与推进、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无法预设一个结果,预见某种艺术作品的诞生,而是需要一直保持跨学科实验艺术的“实验性”,这种“实验性”需要一次次的尝试来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会有学科之间的交流、讨论、融合,各方的参与人员共同推进项目的进程,有可能在过程中会面临无数次的失败,也有可能会获得局部的成功或者新的工作启示。这正是四川大学美术馆在策划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时一直保持持续性与实验性工作方式的原因。

跨学科策展需要项目的策划者或发起机构建立一种持续的发展模式,能够在艺术实验中通过一定的研究逻辑来展开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发展研究。实际上,艺术与任何一个领域的合作,工程量都是非常巨大的。比如艺术与生物学科的合作,会涉及到生物艺术、艺术与生物的关系、生物组织、生物认知、细菌、有机物、生命进程、生物材料、生命科学和新媒介等话题,这并不是一个展览或者一个项目就能说得清楚的,任何一个跨学科实验艺术领域实际上都存在非常广阔的合作领域,对这一未知领域的探索保持持续性的工作是这一研究的必要条件。

2.李雪,《侵蚀》,综合材料,尺寸可变,2016,图像来源:四川大学美术馆

3.骆丽嘉,《遗忘》,装置,稻草、尘土、橡胶、PVC,40米,2019

2021年四川大学美术馆启动的艺术/设计与心理学的跨学科实验研究,这是四川大学美术馆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心理卫生中心一次跨学科的深入的合作,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大学美术馆、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艺术与医学健康研究中心共同促成。项目将分为3-5个阶段,发掘艺术、设计与心理学科领域融合的边界、重叠的疆域,探索可能的共同的问题。这个项目从2021年初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里刚好完成两个阶段的项目总结,正在进入第三个阶段,不同的项目阶段间是一种递进的关系,而非简单的重复。期间艺术家花了差不多半年多的时间,几乎每天跟着医生去病房查房。项目过程中每一件艺术作品的讨论都有医生和病人的参与,并进行深入的探讨。而在这个过程中,艺术的创作方式会脱离我们以往的概念。有些艺术家在参与的过程中,到后来似乎已经不是在做一件艺术作品了,而是在参与一场有关艺术的疗愈活动;而有的艺术家仍然会提出需要保证艺术创作的纯粹性,以此展现出一种多元丰富的创作思路。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定期进行总结和分析以顺利地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很难设定项目最后完成的时间,只能设定工作模型,艺术家和参与者都在这样的工作模型中推进工作,最后这个模型会产生一些成果,可能是作品、一系列行为或者是一种新的艺术工作方式,在项目过程中工作模型也会不断修订、不断迭代升级再进行工作的推动。这样的活动更像是一场大型的“艺术实验”,没有时间限制,而是一个缓慢推进、慢慢孵化、生成的过程。

三、框架与边界:四川大学美术馆跨学科策展项目中的基础实践框架

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的基础实践框架是一个系统性的、关联性的框架,它确保了规则被执行,项目运行之初对“基础结构”的设想和实验,可以带领人们进行对于未知艺术形态的思考。四川大学美术馆在跨学科研究推进之初会做一个基础的项目分析,参与者在不同学科背景下进行讨论或举办讲座,比如在艺术与医学的项目中,艺术学院的学者会给医学的参与者做关于艺术创作方法及观念的介绍,也会对艺术项目基本概念作阐释,而医学方面的学者则会给艺术项目的参与者做相关的医学讲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会推进第一阶段的艺术与医学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这一阶段项目的工作总结则又会通过研究性的展览和研讨会来呈现,最后再对项目中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出版,而在文献整理出版的过程中对于之前实验艺术项目的反思又会反过来推动实验艺术项目,并给出下一个阶段实验艺术项目推进的目标。四川大学美术馆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策划之初,会出一个工作关系的逻辑导图,给不同的参与者提供一个引导性的逻辑线索,这个逻辑导图对于跨学科研究非常有帮助。因为大多数其他学科的学者对艺术项目的工作方法和研究方式不太了解,这就需要这样的逻辑图来厘清自己的定位,也厘清参与项目的基本工作方式。比如:跨学科艺术与心理的项目当中,参与者有艺术家、医生、设计师,甚至还有病人,大家是一个融合的整体。而策划实验性艺术项目首先要把这个项目的基本逻辑讲清楚,而不是为了实验而实验,为了跨界而跨界。这就需要首先搞清楚大家各自的定位、各自运行的方式。艺术家在艺术与心理的项目当中提供的艺术思维作为研究手段和解析工具,艺术作为情感共情的纽带,艺术家则会在这个项目中起到重要的阐释作用。这个阐释作用跟医生的阐释作用是相对应的,医生则在这个项目中作为判断者和解读者。艺术项目中病人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或病人参与艺术项目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的细节,比方说病人会用图像来表现一个事物,但是对于医生来讲往往会缺乏图像思维方面的共情的专业判断,这时艺术家反而会对一些行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会通过色彩或笔触判断这个病人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心理状况,同时设计师则会对这些图像进行阐释并据此再进行情感设计。项目中的艺术工作坊作就是艺术家进入心理临床医学场域,与医生、患者产生创作关系的方式,是艺术家在陌生学科领域进行探索、自我感知的方式,也是开展艺术疗愈效用的学术性研究的重要基础。

4.郑之孩,《时空之门》,影像装置,2019,图像来源:四川大学美术馆

5.黄伟豪,《孤寂方舟》,装置,尺寸可变,2018

而在艺术与博物馆项目中,艺术家介入博物馆和文物的创作则成为剖析和互通对话的入口,展厅中当代艺术作品与文物的并置展示,互文的呈现方式促使艺术维度与传统文化维度产生重叠、生发效应、生发意义。我们知道博物馆往往呈现一些具体的藏品,这些藏品带有一些固有的物的属性,博物馆通过展览对这种物的属性进行解释和注解。而这些传统藏品的固有的物的属性对于艺术家的意义则往往不止于其之前被博物馆界定的固有意义。在大多艺术家的思考中会扩展物的概念,进而带来更为丰富的全新的认知和经验。项目过程中博物馆与艺术家的合作一方面能够通过艺术的魅力吸引更多观众参与,另一方面可以从艺术的角度重新探索这些固有的藏品的意义。这样的创作过程打破了固有的博物馆只是向访客展示藏品的模式,而变成艺术家、访客和藏品之间共同构建起新的知识生产模式。

大学美术馆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是一个多方融合的过程,也是一个互相之间提供需求与可能的过程。不同的项目主体在同一个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进程中,可以设计出好几套项目逻辑推进,因此任何一个领域的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在跨越学科边界之间都有着广阔的探索空间。

结语

大学美术馆跨学科视野下的实验艺术策展是一个充满实验与探索的过程,在跨学科视野下不同学科的观点与功能如何转化为艺术本体,艺术如何对以往那些学科中固有的技术功能展开不同于以往的叙事,其他学科的思维与观看模式如何构建新的艺术视角,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如何持续,其组织内部和基础架构如何发展。这些问题均需要在大学美术馆跨学科实验艺术系列项目中去一一回答,而已有项目的实施与讨论无疑也为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的理论架构提供了反思和反应的空间。我们应该从过去的项目中学习基本经验,然后进一步思考如何为未来的跨学科实验艺术的发展和推进做准备,在项目策划中则需要进一步地思考跨学科实验艺术的基础逻辑结构,并使之支持艺术的多元化演变。

猜你喜欢

四川大学跨学科美术馆
仁·社区美术馆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许钰灵作品
民族图鉴入馆藏
美术馆
简析语言习得机制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