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会·声音2022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重要讲话精神

2022-10-19

今日民族 2022年3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云南中华民族

王宁:落实“三个定位”的重要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系统构成云南发展的总遵循、总指引。我们要牢记嘱托,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云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到实处,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云南是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仍是云南最大的任务。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大抓产业强省建设、市场主体培育、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向深化改革要红利、向扩大开放要活力、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千方百计把经济发展搞上去。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行动,全面推进374 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湖一策”加强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筹备好COP15 第二阶段会议,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大通道大物流建设,深入实施中老铁路沿线开发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面向南亚东南亚综合交通、能源、数字、通信、物流枢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地区合作全面加强。

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加强对党忠诚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建设敢于担当、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坚定不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推动全省政治生态山清水秀、风清气正。大力推进作风建设、效能革命,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让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成为全省党员干部的鲜明特质。

拉玛·兴高:云南正在努力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您好!感谢您接受《中国民族》杂志的采访。3 月5 日上午,您在现场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有怎样的感受?

作为本次大会代表,我聆听和审议了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感到非常激动和振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就不会取得过去一年的非凡成绩。报告中关于支持革命老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等内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关心。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边疆,三次回信、两赴云南,提出“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的殷切嘱托。作为从事民族工作的代表,我感到工作思路、努力方向更加清晰了,信心和底气更足了,抓好民族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也更强了!

习近平总书记3 月5 日下午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总书记的讲话,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用“四个与共”描述了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创未来的坚强决心和美好图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云南和内蒙古一样都是多民族的边疆地区,各民族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像糯米粑粑一样生活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了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作为云南的民族工作者,我更加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更加明确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方向和路径,也更加坚定了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此次重要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纲”和主线贯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争创一流、作出示范。

今年的大会是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最后一次会议,具有极其特殊而重大的意义。今年也是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五个年头,这五年您参与的议案或建议有哪些得到了落实?

是的,今年的会议特殊且意义重大。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工作中,我深感开展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需要国家层面加强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需要从青少年抓起,具体建议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加强学科融入,突出抓好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编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生教育读本,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多维一体的育人平台。

去年由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牵头,会同教育部门在全省遴选20 所中小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参与活动的师生近40 万人次,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在试点工作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将全省创建300 多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纳入了省委2022 年工作要点和“十四五”《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真正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的全过程。

请您结合履职工作和云南省情,谈谈云南是如何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新时代全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成份最多的省份之一,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解决好民族问题,处理好民族关系,始终是事关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事关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巩固的大事。

2021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我们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守好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集全省之智、举全省之力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迈出了新步伐,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不断绘就现代化建设和共同富裕的最美画卷。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做好民族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完善政策措施,压实各方责任,推动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加强思想引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等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挖掘新时代“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实施边疆党建长廊“四位一体”建设项目,边疆各族群众发自内心拥护党热爱党,谱写了“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生动篇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深化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工作,全省有11 个市(州)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州),33 个县(市、区)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区),51 个单位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鼓励各族群众在城镇和乡村双向流动,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推动建立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施四轮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着力抓脱贫、固团结、强引领,打造了36 个示范县、301 个示范乡镇、4083 个示范村。连续实施两轮“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全省110个沿边乡镇的878个行政村实现了“五通八有三达到”目标。在25 个边境县(市)374 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全面开启以“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为目标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边境一线村寨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进一步提升了边民守土固边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推动建设美丽家园。大力实施特色村镇建设项目,共建设了30 个特色乡镇、780 个特色村寨,其中247个特色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居全国第二。大力促进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省民族地区62 个贫困县已全部摘帽,贫困人口也全部脱贫,11 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体实现了脱贫,实现了第二次“一步跨千年”。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在民族地区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精品示范村和美丽村庄。优化村庄布局分类,科学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农业农村环境突出问题,建设了一大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建设工程,打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展现中华文化魅力的精品力作。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项目1036 个,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252 个,建设85 个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了《幸福花山》《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等一批文艺精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民族文化交融格局。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不断健全完善民族工作法规规章体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依法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广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完善省州县三级同步监测监管影响团结稳定问题、涉民族因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网络舆情联动处置等机制,加大风险研判和处置化解工作力度,推进行政调解规范化,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奋进新征程,喜迎二十大。请问,云南在扎实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新征程中,还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区,既是对云南民族工作成绩的充分肯定,又是对云南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寄予的期望和厚爱。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示范区建设的丰富内涵和时代要求,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不断推进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将其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所有任务向此聚焦,所有力量向此汇聚,所有工作成效以此为衡量尺度。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促进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守好民族团结的生命线。

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围绕“立足云南创经验,面向全国作示范”,积极推进思路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式路径创新,走出一条顺应时代要求、彰显云南特色、能在全国发挥示范作用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李友祥:关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发展问题

“怒江州的沧桑巨变,我是亲历者和见证者。”目前已是怒江州政协一级巡视员的李友祥说,他是最后一个走路到独龙江乡任职的乡长,当时从贡山县城去独龙江乡,花了3 天时间。2021 年,怒江州有史以来通往外界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保泸高速公路(保山至怒江泸水)顺利通车,正助力怒江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一年来,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李友祥深入村寨走访调研,认真听取意见建议,更加关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后续发展问题。“怒江州发展虽然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要实现共同富裕,交通依然是短板。”李友祥说,怒江州具有独特的生态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发展旅游业大有可为,要想把怒江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还要继续做好“交通”这篇大文章,尤其要注重发展铁路、航空,让立体化交通网络托起怒江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李友祥计划提交拓宽独龙江道路、打通怒江州内各地区之间“断头路”的提案,“希望国家能给予差别化的政策,构建怒江州大交通格局”。

师范院校毕业的李友祥,还格外关注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借鉴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对怒江籍大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打造“永久牌”本土教师队伍。

何春:把边疆人民的心声带到北京

“每年参加全国两会,我都会把边疆人民的心声和期盼带到北京,也看到了党中央对拉祜族等少数民族的亲切关怀。”全国政协委员、云南普洱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何春感慨地说,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第15 个年头了,“3 届全国政协委员的履职经历,将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何春的家乡在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981 年,16 岁的她考入云南民族学院(今云南民族大学)。大学毕业后,她回到思茅地区(今普洱市)工作。2008 年3月,她第一次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赴京参政议政。

15 年来,何春见证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澜沧景迈机场通航、拉祜族聚居区告别绝对贫困、中老铁路实现通车……尤其是在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普洱市60 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61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2021 年12 月3 日,中老铁路正式通车,云南各族人民欢欣鼓舞!火车开进来,是滇西南各族百姓多年的期盼和梦想。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何春说,去外地出差时,她经常到昆明转乘高铁,乐享便捷、舒适的旅途体验,“随着高铁站和机场加强接驳融合,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让各族群众的出行更便捷了”。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在去年全国两会上,何春建议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相关内容纳入中小学统编教材,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巩固民族团结成果。

2021 年12 月,国家民委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举行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70 周年纪念大会。此前不久,何春收到一份来自教育部的提案答复,这让她十分欣慰和自豪——

“编写组认为‘民族团结誓词碑’作为滇西南26个民族团结爱党的历史见证,对于推进地方民族团结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经研究,拟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以图片形式呈现‘民族团结誓词碑’,或在相关教师教学用书中介绍有关内容。”

今年全国两会,何春又带来了3 个提案,其中就包括进一步用好“民族团结誓词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内容。

作为政协委员,何春一直为人民的利益“鼓与呼”。她曾建议加快推进哀牢山无量山国家公园规划建设,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有关景迈山申遗的提案,她连续提交了11 年,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终于被国务院批准为2022 年中国唯一推荐申遗项目。

“政协委员要参政议政,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成为人民政协制度合格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何春说。

白庚胜:要把中国故事讲得生动、讲得感人、讲得理直气壮

2021 年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民族工作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一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成就,极大增强了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的信心决心。请谈谈您的体会。

回首过去的一年,意义非凡。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这些伟大成就,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这些伟大成就,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豪情和信心,极大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过去一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举行。这两次会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回顾了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民族工作的历史成就、文艺工作发挥的重要作用,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和文艺战线取得的丰硕成果。要深刻认识到,这些丰硕成果是党带领各民族团结奋斗创造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两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这个历史方位上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文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要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放歌伟大时代,赞颂伟大的祖国与伟大的党,讲述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千载巨变,对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忱的赞颂,对一切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拼搏的劳动者及为人民利益而牺牲奉献的英雄给予最深情的褒扬,攀登新的文学高峰,创造新时代的文学辉煌。

请讲讲您身边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故事,说说您对新的发展成就的感受。

我的老家在云南丽江。现在,乘3 个多小时的飞机就能从北京回到故乡。而在20 世纪70 年代初,我要先坐3 天汽车到昆明,再乘3 天3 夜火车到北京。

那时,我深感交通不便之苦。但是,一次和同为丽江人的历史学家方国瑜先生谈话,改变了我的看法。他讲了自己在20 世纪20 年代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到北平上大学的经历:先步行18 天到昆明,然后申请法国签证乘火车走滇越铁路到越南海防,再申请德国签证坐船到青岛,最后从青岛到北平,其间经历了太多风雨危艰、酸甜苦辣!

是的,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得解放,丽江的命运才发生了根本变化。今天的丽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0000 公里,高铁动车3 个多小时就能到达昆明,空中经济走廊正逐步形成。过去封闭的边疆,如今已是经济发展、生态良好、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之地,丽江各民族同胞“五个认同”不断增强,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

这一切,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丽江故事”,我的生命故事。我以自己是中国人为幸,以中华民族为荣。

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请您谈谈具体的认识和做好这方面工作的意见建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心系民族复兴伟业,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坚持弘扬正道,续中国优秀文学传统之血脉,开新时代新文学之新风,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告诉人们,脚下的路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让大家心里有底气、脚下有根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波澜壮阔的中国故事,是由一个一个“我的故事”汇聚而成的,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也是由一件一件身边小事书写而成的。要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要把中国故事讲得生动、讲得感人、讲得理直气壮。我们要坚信,中国故事本身足够有魅力、足够有内涵、足够吸引人。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类面临的挑战是相似的,而我们成功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里,或许就潜藏着中国故事的另一种讲法,而且是最容易打动海外读者的讲法。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入现实、把握历史的同时睁眼看世界,让我们讲出的中国故事能够体现国际视野、人类情怀。

张敏:坚守民族团结誓词 共建美好家园

作为全国唯一的布朗族委员,张敏不仅描绘了多年来布朗山乡发生的巨变,更借这个难得的大会发言机会,介绍了那段在云南乃至全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历史。

张敏说,云南有一座远近闻名的“誓词碑”,它建于1951 年1 月1 日,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上面镌刻着边疆各民族的代表写下的庄严誓词:“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

张敏说,70 多年过去了,在奋斗美好生活的道路上,边疆各族人民与祖国共命运,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坚守民族团结誓词,牢记“守边有我、祖国放心”的庄严承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党政军警民众志成城,日夜守护在祖国的边境线上;传承“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的生态观,走绿色发展之路;探索立足区位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对接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加快农业转型,大力发展边贸,村民收入大幅增加,外出的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

张敏说,70 多年来,布朗族同胞最深切的认知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布朗族的今天,跟着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是实现幸福生活的唯一正确选择。展望新的征程,我们会弘扬“誓词碑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夯实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物质、思想和社会基础,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满怀信心、共同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美好的明天。

茸芭莘那:加大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保护与扶持力度

“怒江州已实现从区域性整体贫困到区域性整体脱贫的千年跨越,实现了从贫困封闭到幸福美丽的历史性巨变,正努力建设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生态多样性保护核心区、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谈起自己的家乡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茸芭莘那高兴地说。

她表示,关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发展问题是责任,更是义务。今年两会期间,她提交了一件《关于进一步加大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保护与扶持力度,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需要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协同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与经济发展,并结合时代要求,努力挖掘民族地区乡村的特色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的内聚力和生命力。”

为此,茸芭莘那建议,要推进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相关项目与产业进一步发展。利用丰富的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在资源、业态、营销等方面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民族文化产业化的道路,包括积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强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打造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等。

对于如何拓展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传承路径,茸芭莘那建议实施民族地区人才培养计划。“如鼓励和引导广大毕业大学生投身当地的文化建设,通过组织调训、在职教育和远程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城乡与区域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帮扶交流,建立文化人员定期服务的机制,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民族地区文化建设。”茸芭莘那说。

民族文化保护传承这样干

云南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如何?

以纳西族为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当中,就已经有上千个项目。一个民族就有这么多项目被纳入保护行列,可想而知,国家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和付出。

云南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哪些问题?

一是人才培养方面,人才不仅需要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还需要有学习的机会和平台。二是传承人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年轻人更愿意到城里生活,本民族的文化保护因此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三是在传承人培养和文化保护方面的政策措施还有些滞后。

云南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该怎么做?

比如丽江,一些学校会开设东巴字画这样的民族特色课程。文化馆等相关的文化机构会以青少年艺术实验基地的形式,把传承人引进到对青少年这一代的教育当中,做好代际之间的传承。我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也是基层文化工作者,应该成为文化界的一个“发声筒”,把国家在文化保护方面的政策及时传达给老百姓。同时,一如既往地做好全民艺术普及工作。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云南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云南图片库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