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及对策

2022-10-18卢苗苗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净收入农村居民差距

□文/卢苗苗

(北部湾大学 广西·钦州)

[提要] 收入差距扩大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障碍之一。基于广西城乡、不同收入组、不同行业间的收入数据,分析广西收入差距现实状况,进而为广西城乡收入差距的减小提供对策。

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机遇,但经济增长背后也存在着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其突出表现是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和不均衡的收入分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基尼系数在2003 年后一直保持在0.4 以上,此后虽有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十四五”规划提到,缩小收入差距是关系人民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获得的现实问题。收入差距过大可能会引起失业率提高、犯罪率上升等现象,阻碍社会和谐发展。本文探究当前阶段中国整体及区域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的应对之策十分必要。因此,选取西部地区的广西为研究对象,考察当前广西居民的收入差距特征及规律,为广西解决收入分配不均、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收入分配制度提供对策建议,助力广西更充分地利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政策红利,以推进广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对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家收入差距的阶段特征与变动趋势是收入分配领域学者研究的热点。Tunali 和Yilanci(2010)对19 个中东和北非国家1950~2006 年间的人均收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样本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增大,且这种收入不平等问题会继续存在。Haffner 和Boumeester(2010)基于荷兰 2002~2005 年的数据,研究指出荷兰的租房和买房者之间的收入差距表现出长期扩大态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差距问题日益凸显并表现出更加复杂的特征,由此,中国收入差距的变动及趋势探究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学者的青睐。相关文献主要从时间、空间、行业、阶层等维度展开,得出的结论能够较为全面地揭示中国收入差距的变动规律,为收入差距问题的对策制定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从时间维度看,20 世纪80 年代开始,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先增大后缩小的时间变动趋势,以2009 年为节点,此前的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增大,之后开始出现下降态势。张延群(2019)认为当前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还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并基于宏观经济预测模型进一步分析了2017~2030 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发现接下来一段时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将继续下降,但下降速度会减慢,总体依旧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在宏观经济因素作用减弱的情况下,后期也可能会出现相反的方向变化。由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征,不同区域间的城乡收入差距状况并不相同。江春(2016)从空间上进行划分,把中国分为大西南、大西北、中南(广东和海南除外)和中北综合经济区(青海除外)四个区域,对1978~2013 年四个区域内30 个省份的城乡收入差距稳定性展开分析,发现随着城镇化发展,大西南综合经济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收敛趋势,即该区域的城乡二元结构正在被调整;而其他三个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明显扩大。王凯(2019)基于1985~2004 年的研究更侧重于对现有格局的分析,认为当前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较明显,而京津冀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相对更小,并提到相邻区域的收入差别具有相似性。从不同行业、收入组维度看,吴钦春(2013)发现2012 年行业间的收入差距相比上年有所扩大,金融业与农林牧渔业的平均工资之比已超过3 倍,另外,无论在城镇还是农村,其内部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的收入水平均存在较大差异;刘伟等(2018)研究发现,1990~2008 年中国产业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对总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程度较大,但在2008 年之后,产业内部的收入差距变得更加突出,尤其是第三产业内收入差异较大。也有学者将研究对象缩小至中国农村地区,深入探究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情况。杜鑫(2021)认为,相比2010 年的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2019 年明显提高,但收入分配的不均衡问题更加严重,而且农村地区收入组间的收入差距主要来自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净收入方面。但是,王雄军(2017)的研究指出,当前中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总额及占比均有所上升,且财产性收入是不同收入组、区域间、城乡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当前对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现实状况的研究较为丰富,但以中国部分区域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还不够充分。虽然冯淑慧等(2020)开展了针对广西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分布研究,张淑华(2021)对我国中部的山西省、江西省和河南省等3 个省的收入现状进行总结,但相关研究不能反映出最新阶段个别区域的收入差距现状。鉴于此,本文以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全国下游的广西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最新的数据探究当前广西的收入差距状况,以期为广西收入差距缩小提供可参考的对策建议,这对广西进一步发挥其区位、政策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广西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一)广西居民收入基本情况

1、总体收入水平。广西居民收入水平增速放缓,且与全国平均收入水平的差距变大。据《广西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从2014 年到2019年,广西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4,082 元增长到23,328 元,全年增长率分别为10.5%、8.5%、8.5%、8.7%、7.9%和8.6%,增速在8%上下波动,近两年增速缓慢上升。2020 年,广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62 元,增速下降明显,相比2019 年仅增长5.3%。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近6 年广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全国人均水平,且差值不断扩大,2015 年与全国平均水平差值为5,093 元,2019 年差值首次高于7,000 元,达到7,404 元,2020 年广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值已达7,627 元。仅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 年广西比全国城镇平均水平低7,975 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17 元,反映出当前广西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且广西与全国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主要来自城镇收入部分。

2、收入来源结构。从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看,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在广西城镇居民收入来源中分别位于第一、第二位。由《广西统计年鉴》的数据可知,2020 年广西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占比56.5%;转移净收入是第二大收入来源,2020 年为7,026 元,占比 19.6%;居民经营净收入为 5,375 元,占比 15%;财产净收入为3,217 元,仅占比9%。此外,近3 年广西城镇居民的经营净收入所占比重不断下降,2018 年的经营净收入占比是17.3%,2020 年降至15%;与之相反,转移净收入占比上升,说明广西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红利逐渐释放。

从农村居民的收入构成看,经营净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广西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中占比最高的两部分。2020 年,广西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达39.6%;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占比分别为31.3%、26.71%;财产净收入占比最低,为2.38%。在广西农村居民的经营净收入构成中,第一产业的经营净收入占比最高,其中农业收入的贡献比重超过50%,牧业、林业、渔业占比依次递减。从近年各收入来源占比的变化趋势看,值得注意的是,广西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占比逐年提高,这一方面说明广西政府出台的相关金融政策对鼓励农民工创业、增加就业岗位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反映出就业政策的落地有利于拓宽农村居民的就业渠道;经营性净收入的占比逐年下降,这可能与农业优势产业的功能未充分发挥有关,接下来可从制度建设与政策完善角度给予农业产业支持;另外,广西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近3 年均处于较低的水平,而转移净收入小幅上升,说明政府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农惠农相关方面的政策实施有一定成效,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落实。

(二)广西居民收入差距状况分析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当前阶段,广西城乡收入差距有缩小倾向。由于2013 年之后国家统计局对农村居民收入数据的统计口径变化,下文关于收入差距的分析主要基于2013 年之后的数据。在2013 年之前,广西城乡收入比值始终在3 以上;2014 年的城乡收入比值为2.84,此后广西城乡收入差距步入“2”时代。如图1 所示,2016 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8,324 元、10,359 元,两者比值为2.73,2020 年城乡收入比下降至 2.42,说明广西城乡间收入差距变小。另外,从增长幅度看,近年广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越城镇增速,如果能够继续保持这种态势,广西城乡收入差距将进一步得到控制。与全国城乡收入差距相比,2016 年以前,广西城乡收入比值在全国水平之上,但近年均保持在全国水平之下。2017 年广西城乡收入比为2.69,全国城乡收入比为2.71;2020 年广西城乡收入比降至2.42,全国城乡收入比为2.56。(图1;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自行整理所得)

图1 2014~2020 年广西及全国城乡收入比统计图

2、不同收入组的收入差距。广西城镇高收入组与低收入组间差距比农村更为显著,且城镇收入组的差距还在增大。按照《广西统计年鉴》的居民收入五等份分组数据,2020 年广西城镇高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901 元,低收入组的收入为13,084 元,最高组数值是最低组的6.57 倍,两组的收入绝对差值为 72,817 元;2016~2019 年,城镇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的收入比值分别为5.40、5.65、6.15、6.31,两组的收入绝对差值分别为 49,598 元、54,658 元、63,262 元、68,492 元。由此,无论从收入差值还是比值观察,广西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均愈加突出。根据农村不同收入组的收入数据,2020 年广西农村高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066 元,农村低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414 元,前者是后者的4.46 倍,其收入差值为25,652元;2016~2019 年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的收入比值分别是4.92、4.58、4.43、4.39,这两组的收入差值分别为 19,605 元、20,302 元、21,665 元、23,252 元。从收入比值看,农村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的收入比值有小幅下降,但其差值却保持上升。

从不同收入组的内部城乡收入差距出发,广西高收入户的组内收入差距最大,并表现出继续扩大的态势。按照收入层级上升的次序,2020 年低收入组的城乡收入比为1.76,中等偏下收入组为2.27,中等收入组为2.4,中等偏上收入组、高收入组分别为2.55 和2.6。由此表现出,随着收入层级升高,更高收入组内的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值得关注的是,近5 年不同收入组的组内城乡收入比均逐渐下降,但高收入组的城乡收入比有增长态势。2016 年高收入组的城乡收入比为2.47,此后四年的比值分别为2.56、2.7、2.7、2.6,虽然2020 年广西高收入组的城乡收入比值较上年下降,但降幅不大。

3、不同行业的收入差距。当前,广西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增大。从《广西统计年鉴》的行业平均工资数据来看,2020 年广西收入较高的行业集中在金融业、电力燃气、卫生和社会工作、科学研究、信息传输等行业,这与广西的人才引进、现代金融支持政策的落实有关;而住宿和餐饮、居民服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农林牧渔等行业收入较低,且广西不同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2018~2020 年,广西各行业的平均工资分别为 70,606 元、76,479 元和 82,751 元,近 3 年广西收入水平持续上升。其中,2020 年广西城镇单位收入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06,903 元,住宿和餐饮业平均工资为39,236元,收入水平最低,行业极值比2.73,极值差为67,667 元,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2019 年收入最高和最低的行业分别为信息传输业、住宿和餐饮业,行业极值比为2.64,极值差是66,811 元;2018 年收入最高、最低收入行业与2020 年一致,行业极值比为2.66,极值差为64,524。从近3 年的数据情况可知,广西的住宿和餐饮业收入水平一直处于低水平,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小,而金融业和信息传输业发展相对较好,收入水平始终居于前列;另外,在广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行业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

三、缩小广西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一)转变城乡二元体制格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改革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关键举措。政府部门应当转变以城市发展为重心的发展思路,以建立城乡“一元化”的体制格局为方向,采取更具包容性的城乡发展政策。首先,从制度层面出发,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往城市转移的现实障碍,帮助农民根据自身意愿调整工作行业、转变收入方式,比如在户籍政策的调整中,可以特别放宽流动人口落户的限制条件,使得长期在城镇或高收入地区的劳动者能就近落户,从而缩小城乡间、地区间居民收入的差距;其次,财政政策应向广西农村产业、科技方面更加倾斜,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以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增加面向农村和农业的投资,这既引导农业生产向现代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也有利于农民增收;最后,应减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以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充分实现农村居民在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权益,更要循序渐进地深化改革,努力提高广西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当兼顾城乡居民的共同利益,综合协调各项政策的作用发挥,才能有效调节收入差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设符合广西现实情况、覆盖全面和保障程度高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要提高对医疗、教育、就业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关系居民切身利益方面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应提升职工最低工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二是建立并完善低收入群体的帮扶政策机制,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综合协调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力度。可以通过对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来源等具体情况的精准核对,采取多元化的措施帮扶低收入群体,提升帮扶政策设计的精准度,从而提高对“短板”的修补效率。如,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建立专项招聘信息公布平台,为失业群体提供就业信息,以减少摩擦性失业。三是进一步完善专门针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政策,采取个人、集体和政府共同承担的方式,以法律形式明确三方对农村社会保障金的出资比例;还应增加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资金、人力和技术投入,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居民看病的成本和经济压力。四是完善社会保障政策的监管体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确保政策实施过程的公开、透明,避免政策不落实、补贴不到位。

整顿和规范现行收入分配秩序有利于社会保障系列政策的落实,促进收入分配格局趋向合理。一是从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角度出发,通过优化不同收入组居民的税收结构、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等措施,增加高收入组居民的税负,并使低收入者少缴税。二是补充有关工资的现行法律法规,调节收入过高行业的工资水平,减少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使广西各行各业都能从经济发展的红利中获益。

(三)提供农业生产指导,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广西收入差距问题的重要表现是城乡收入差距,虽然当前广西城乡收入差距在逐渐减小,但仍要采取措施以稳定地控制广西城乡收入差距在合理范围。可以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方面进行控制。具体应从生产指导和科技投入方面切实优化农村生产、就业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农业生产指导方面,由于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在农业生产中缺乏专业的知识指导、通畅的信息渠道,容易误判市场需求,造成农业生产供给与需求端不匹配,带来经济损失。因此,自治区政府应建立专门的沟通与指导机制,通过专家意见指导和数据平台信息传达,引导农民的生产活动顺应市场环境。在此基础上,政府也可给予适当的资金补贴,帮助农民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提高农产品价值。在农业科技投入方面,由于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产业发展所能依靠的科技资源还不够充分,生产效率相较城镇有较大差距;同时,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较大,因而农村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对农村居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当前阶段应增加对农村工业和服务业的科技投入,促进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措施应当包括生产技术的推广、先进设备的应用和技术人员队伍的壮大。如,增加对农业生产的科技投入,应当加强与农业生产相关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业联系与合作,通过理论传播和实践应用,保障农业生产能够及时获取先进的技术支持,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可以投入专项教育资金,在农业生产的一线培育相应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人员,以指导农业技术革新和实践问题解决,从而推进广西农村农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

(四)发展广西特色产业,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在地理区位与气候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独具一格的自然风光;此外,广西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基于自然、历史文化条件,广西在自然风光、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资源等产业的开发上具有显著优势。如,广西壮族的三月三唱山歌习俗、桐族的木结构建筑、巴拿马长寿村旅游景点等民族元素已经在全国享有盛誉,并为当地带来一定经济效益。但是,传统民族文化的挖掘并不能带来持续的红利。为了推进广西特色产业的持久发展,还需要通过与其他产业结合,不断优化创新。广西民族文化丰富的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乡村产业发展滞后,应重视与落后地区的农业、服务业等对农民收入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的产业结合,实现这些产业与民族特色文化元素的结合,挖掘除了旅游业以外的产业融合方式,增加广西落后地区居民的收入,进而缩小广西居民收入差距。

与此同时,广西特色产业的持久发展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持。一方面为改善广西收入差距扩大的状况,应注重培养低收入人群的职业技能。针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可以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以现代化农业发展为目标,着重培养农民的文化素养、生产技术、经营水平等技能;对于低收入群体中的城镇务工人员,应以职业技能为导向,培养其职业发展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巧,帮助其快速融入职业环境,这有利于为落后地区的产业发展储备人才。另一方面在落后地区农业、服务业、工业等产业人员培养体系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人才,为落后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支持。特色产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基于政策引导、传统文化发扬、创新结合等战略方向,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提高人才综合能力,培养高素质的骨干队伍,引领落后地区居民增收。

猜你喜欢

净收入农村居民差距
浙江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道康宁公布201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