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霞客对明代衡阳城市地理的考察

2022-10-18赵春香陈国生张海兵罗斯福

经济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河街石鼓王府

●赵春香 贺 娜 陈国生 张海兵 罗斯福

按照地理学分类,特定时期城镇中居住的人民社会经济生活状况属于城市地理学研究的范畴。《徐霞客游记》不仅对山水、植物、城廓、街市、寺观、园林等详细记载,而且对农业、手工业、采冶业以及商贸、交通等其他城市人文地理内容进行记载,成为今天研究衡阳市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本文仅以《徐霞客游记》为依据,并结合有关史料,就明代衡州府的有关城市地理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其考察城市地理的独特视角在今天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一、《徐霞客游记》对明代衡州城自然地理的记载和描述

1.桃花冲。桃花冲位于明代衡州城以北的湘江西岸,是典型的世外桃源,桃花冲呈东西走向,西高东低。桃花冲的南北两面山冈夹峙,中间是广阔的池塘。桃花冲旁边,有桂王府修造的桂花园,前面种植的是一大版“耸干参天、接荫蔽日”的丹桂,北边修建了宝珠茶园,品种稀有,“郁森殊匹”。桃花冲的最高处,为停云(又名望江)、望湖两亭,登高远眺,衡州府城和湘水蒸水尽收眼底。

2.石鼓山。《徐霞客游记》记载:崇祯十年(1637)二月初一日下午,“出北门,遂北登石鼓山。山在临蒸驿之后、武侯庙之东,湘江在其南,蒸江在其北,山由其间度脉,东突成峰。”徐霞客首先是确定了石鼓山地理位置:在临蒸驿(衡州府北门外,石鼓山前)之后,武侯庙(后人为纪念诸葛亮,在临蒸驿建武侯祠以供享祀)之东,湘江在其南,蒸江在其北。来自雨母山的山脉,度过城区后,向东突起,形成奇峰。接着,描绘石鼓山地形大势,“西瞰度脊,平临衡城,与回雁南北相对,蒸、湘夹其左右,近出窗槛之下。惟东面合流处则在其后,不能全括。然三面所凭掔服,近万家烟市,三水帆墙。远而岳云岭树,披映层叠。”石鼓山山峰不高,但地势恢宏,似万丈崖壁,是天造衡阳山水的神来之笔。诸葛亮曾驻此地督察军政。

3.回雁峰。在明代,回雁峰是衡州城的地理坐标,《图经》载:“衡之为郡,直雁峰之北,潇湘带其左。”《徐霞客游记》记载:崇祯十年(1637)二月初一日,徐霞客“登崖上回雁峰,峰不甚高,东临湘水,北瞰衡城,俱在足下,雁峰寺笼罩峰上无余隙地,然多就圮者”。徐霞客认为回雁峰的地势不高,但东面有湘水流过,向北俯瞰,衡州城能尽收眼底。不过在回雁峰上,雁峰寺的殿宇过多,已占满山头,只是多数残破不堪,周边了无佛教文明的迹象。

二、《徐霞客游记》对明代衡州城交通地理的记载和描述

明末衡州是湘南地区交通枢纽,沿途每隔60华里就有一个驿站,《徐霞客游记》记载有临蒸、新塘、白坊、河州、归阳、白水、三吾、湘口、石期、麻潭等驿站;当时衡州府“三水帆樯”,水上交通发达,就连“惯游江湖”的徽商也一路来到衡州,衡州新塘湘江河中的“谷舟”“官船”络绎不绝,商人也来自周边诸省,“前舱五徽人,俱木客”。徐霞客的三次衡州之行,也是水陆兼备。可见,明代湖南南部就已经形成了发达的水陆交通网络。

明朝一条鞭法推行,赋、役基本上货币化,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徐霞客游记》对衡州的集市记载精详。如衡州“城中阛阓与城东河市并盛”,这说明当时衡州的市场已经向城外延伸;城墙外的河街因是湘江码头所在地,依墙沿河而设的集市“市肆充韧”。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市场贸易繁荣的一般规律。徐霞客居住在绿竹庵期间,多次往返河街,河街在衡州府城东面城墙外,在当时应该是很繁荣的。徐霞客到达衡州府后,游览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河街,并且逛了一整天,到傍晚才回绿竹庵。

衡州古城三面环水,东面是湘江,西面和北面是蒸水。湘江之上,因为江面宽阔,水深流急,一直没有桥,直到明朝的弘治十八年(1505)、嘉靖三十六年(1557)和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才分别在城区湘江上搭设浮桥。但在城北蒸水入湘处,至迟在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知府薛柏瑄始建木桥于青草渡,因桥架于青草古渡,故名青草桥。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遭火焚毁,分巡道姜仪、太守林允宗、知县郭文习等大集工匠,尽易以石,并更名为“永济桥”。徐霞客住在绿竹庵,入城出郊必往返于青草桥,但青草桥何等模样,他没有记载,但他说此桥又叫韩桥,传说韩愈曾从这里经过,然后才建了这座桥,并以此为名。他也说文献上找不到依据。衡州八景中“青草桥头酒百家”,指的是青草桥两端,酒店鳞次栉比。

三、《徐霞客游记》对明代衡州城中桂王府的记载和描述

桂王府是明代藩王制度的产物。明代衡阳先后封了雍王和桂王,雍王受封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但雍王府的建筑质量不好,在正德二年(1507)的地震中雍王府殿室损坏,雍王也在这次地震惊吓中病亡。所以史书对雍王府的记载不多,由于桂王府是在雍王府殿室旧址上重建的,所以徐霞客对桂王府的记载,成为研究明代衡州城市的重要史料。

桂王府是明神宗的第七个儿子,天启七年(1629)年桂王就藩衡州时仍在雍王府殿室金鳌山上营建而成。由于时间仓促,建筑质量问题严重,崇祯二年(1629)三月初三,衡州电闪雷鸣,震塌桂王府寝殿,压死宫女数人。崇祯二年(1630)修复桂王府。徐霞客来到衡州时,见到的正是刚刚二修竣工的桂王府。他客观地记录了桂王府的奢华:“府在城之中,圆亘城半,朱垣碧瓦,新丽殊甚。”正门叫端礼门,前面雄峙两座石狮,据说来自耒水上游百里处。此地原不产这样的石头,但建桂王府时忽然开采到两个巨大的石笋,每个高达一丈五尺,颜色晶莹剔透,毫无杂色。

四、《徐霞客游记》对明代衡州城中宗教文化地理的记载和描述

1.绿竹庵。桂王敬仰禅教,信奉鬼神。湘江边上的水府庙是王府所建。桃花冲的八座小庙,是桂王府焚香礼佛的场所,经常在那里施舍僧人。《徐霞客游记》:“绿竹庵在衡北门外华严、松萝诸庵之间。八庵连络,俱幽静明洁,呗诵之声相闻,乃藩府焚修之地。”绿竹庵在衡州城北门外,距草桥二里,是当时小寺庙比较集中的地方,除绿竹庵外,还有华严庵、菘萝庵等七处,其中以绿竹庵规模最大,也是徐霞客到衡州城的第一个落脚点,还是徐霞客在衡州城居住时间较长的地方,前后共11天。

2.花药寺。花药山的南面山下,原有报恩光孝禅寺,俗名花药寺。花药山“四拱成坞,若在围城之内,弘敞为一方之冠。盖城北之桃花冲,俱静室星联,而城南之花药山,则丛林独峙者也”。说明花药寺规模宏大,为衡州城第一寺。花药寺寺前有一口水井,就是大名鼎鼎的春溪井,“花药春溪龙现爪”的所在地。

3.湖东寺。湖东寺,在今酃湖南之北耒水之滨。唐朝大历初年,佛教净土宗第四代祖师法照禅师曾驻锡于此,当时僧人过千。《徐霞客游记》:“湖东寺者,在把膝岭东南三里平畴中,门对耒水,万历末湖东寺无怀禅师所建,后憨山亦来同栖,有静室在其间。余至,适桂府供斋,为二内官强斋而去。”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和尚,于万历年间云游至湖东寺,在禅堂题了一幅对联:“云卷星驰到这里,不容话会;鸢飞鱼跃那其间,却有商量。”徐霞客到湖东寺时正遇到桂王府宦官在此放斋,他被宦官强拉去吃了一顿斋餐。至于湖东寺的规模、结构及香火,徐霞客游记则没有涉及。

4.来雁塔。来雁塔位于耒河口和蒸水口之间。建于明朝万历九年(1581),历时13年。徐霞客来到衡州时,来雁塔才建了几十年。当他到达五楼时,他看到湘江从南而来,与蒸水汇合,转向东,经过塔下,在东面的对岸遇到耒水,然后向北流去。徐霞客说,从来雁塔的四面俯瞰,最高的地方是北面的南岳衡山,其次是西南面的雨母山,西北面的大海岭(位于衡阳县界牌镇界江村)。这三座山构成了衡州的骨架。

五、《徐霞客游记》对明代衡州城旅游地理的记载和描述

1.岳屏山(花药山)。岳屏山,原名花药山。因传说晋代姓黄和姓葛的两位道士在此炼丹药。山上有五色鸟栖息于牡丹树上枝得名。明崇祯年间,名相张居正的曾孙、中书舍人张同敞在山顶撷翠亭上题“岳屏秋碧”于是花药山又称岳屏山。花药山“山不甚高,即回雁之西转回环而下府城者。诸恬如展翅舒翼。”说明花药山地理位置优越,四面环山,如坐城中。岳屏山景色佳绝。清乾隆《衡州府志》说“临高一望,则城池阛阓,览不盈掌。江烟岳色,襟带可收。”衡州八景中“岳屏雪岭”和“花药春溪”都在这里。

2.石鼓书院。创建于唐代元和年间的石鼓书院,为宋朝四大书院之一,名仕大儒接踵而至,这里聚集了太厚重的自然和人文精华。衡阳八景,石鼓山占其二,即“朱陵后洞”和“石鼓江山”。徐霞客详细记述了石鼓书院的布局:“前为禹碑亭,大禹七十二字碑在焉。”“其后为崇业堂,再上,宣圣殿中峙焉。最后高阁甚畅,下名回澜堂,上名大观楼。”自西向东,依次是禹碑亭、崇业堂,再往上便是供奉孔子的宣圣殿。山巅楼阁高耸,下层叫回澜堂,上层叫大观楼。再往东,就是山的另一面了。“楼后为七贤祠(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式、黄干),祠后为生生阁。阁东向,下瞰二江(蒸、湘),合流于前,耒水北入于二里外,与大观楼东西易向。盖大观楼踞山顶,收南北西三面之奇,面此则东尽二水同流之胜也。”对于石鼓书院在国内的地位,徐霞客认为:“虽书院之宏伟不及吉安白鹭大观。地则名贤乐育之区,而兼滕王、黄鹤之胜。”石鼓书院的规模赶不上白鹭书院,但文气之厚、山水之胜,堪比滕王阁和黄鹤楼,加上韩文公(韩愈)、朱晦庵(朱熹)、张南轩(张栻)等到此讲学,就更不是白鹭书院能比肩的了。

六、《徐霞客游记》对明代衡州城经济地理的记载和描述

1.葵菜和蕨芽。葵菜和蕨芽是徐霞客从未吃过的美味,《徐霞客游记》中称之为“素供二绝”,并说这两样菜可与薄丝(一种草本植物)一起成为“三绝”。葵菜即冬苋,因其鲜绿细糯,故为非此即彼喜爱。蕨芽,就是蕨菜,长于山野之间,随手采摘,可鲜食,亦可晒成干菜。实际上,这两种菜,在衡阳随处可见,但徐霞客的家乡在江苏,当地没有这两种菜,所以徐霞客感到新奇,成为“风味殊胜”美味了。

2.陶瓷制造和大理石加工业。明代衡州府城地区的采冶业和青瓷加工业独具优势。在衡州府城内“后宰门外肆,有白石三块,欲售其一。三峰尖削如指,长二尺,洁白可爱”;在城北东阳渡“为琉璃厂,乃桂府烧造之窑也”。由此看来,明代衡州府城的陶瓷、大理石加工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且商品性强。

3.商品性鱼苗养殖业。明代衡州湘江一带鱼苗的养殖业非常发达,为江南之冠。《徐霞客游记》记载:衡州湘江“大鱼每二三月水至衡山县放子,土人俱于城东江岸以布兜围其沫(鱼卵),养为雨苗,以大贩至各省,皆其地所产也”。当地人到江边以布兜围取那些泡沫(鱼卵),养成小鱼苗,用浅船贩卖到各州府和周边各省。在衡南湘江东阳渡一带,他看到,“夹岸鱼厢鳞次,盖上至白坊,下过衡山,其厢以数千计,皆承流取子,以鱼苗货四方者。”从柏坊到衡山,鱼簟数以千计,蔚为壮观,都是从事鱼卵捕捞和鱼苗养殖的。这些恰与清道光《清泉县志》所载的“邵武辰靖,皆于衡地贩负鱼苗,数千里鱼歌不绝焉”等地方史料相吻合,从而证实了明代的衡州商品性鱼苗养殖业的兴旺发达。由于商品性鱼苗养殖业的发达,桂王府也因此强行征收赋税。湘江上的几千个鱼箱,每个都要征收一两银子作为王府有用度。

七、《徐霞客游记》对衡阳现代城市发展的启示

1.加速城市现代化管理。衡州城墙颓废严重、城防能力虚弱,也是明末衡州动荡的重要因素。一天晚上,徐霞客睡在老乡金祥甫的寓所里。寂静的深夜,突然远处传来声嘶力竟的呐喊声,听说是强盗挖掘西边城墙,以图入城作案。第二天徐霞客从小西门出城,看到地势低洼的城区,城墙破旧,城防废弛,已经被挖开了一个巨大的窟窿。商品经济发展刺激了城镇的发展,但人口骤增,也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徐霞客所见之衡州“盗贼”“贼人”即源于此。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时强调,“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这一重要指示和明确要求对衡阳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弥补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不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大力发展现代交通。交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应是区域产业壮大的基石先行官。明代衡州水陆交通网络密切,但也比较落后。衡州三江汇流,水上交通更加繁忙,而河街又是水上交通的枢纽和集聚之处,故徐霞客到达衡州后游览的第一站是在河街,派人寻找往永州方向的船只也是在河街,离开衡阳上船的地方还是在河街,但河街的交通服务设施并不完善,徐霞客第一次离开衡阳在河街等船时,就是乘等船时间去城内购买鱼肉笋米等生活用品,显然这些生活用品在河街很难采购到,说明当时的交通配套设施并不完善,因此,当前衡阳在加速建设对外交通大通道,加强对京广铁路、湘桂铁路、京珠高速公路、衡昆高速公路、南岳机场等交通干道建设的同时,加强交通线路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路网密度和交通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现代交通。

3.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是第二、三产业集中之地,也是地区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唐宋以来,衡阳一直是湖南南部最大的中心城市。明代,它已成为湘南著名的商业城市。但也存在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功能区划不清、城市建筑没有特色、城市管理水平低等问题,特别雁峰寺“笼罩峰上无余隙地,然多就圮者”。回雁峰功能分区不明,殿宇过多,占满山头;管理水平不高,多数庙宇残破不堪。因此。根据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衡阳应努力实现城市功能的国际化和服务化、宜人的生态城市环境、城市结构的郊区化。

1.强化环境保护。明末衡州湘江渔业发达,鱼苗养殖更是一支奇葩。上自常宁柏坊,下至衡阳樟木,100多公里的河道时都要盛产鱼苗,而且整个湘江流域也只有在这一段江面出现空前的鱼苗养殖盛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湘江流域衡阳段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如谭民政先生所说:湘江衡阳段百里河以其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是我国三大天然鱼类产卵繁殖地之一。然而,近几十年来,由于工业污染和大坝拦截的非法捕捞三个因素,湘江鱼类资源面临枯竭。

猜你喜欢

河街石鼓王府
晚清民国屯溪河街兴衰史
石鼓响了
周野鹿鸣——石鼓山西周墓葬群
thé ATRE茶聚场北京王府中环店
老街嬗变
“中华第一古物”:故宫石鼓
夜游河街
院子里的枇杷树
论明代大同代王府的旅游开发
略论明朝代王府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