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普视野下的中学生物学教学探讨

2022-10-17朱慧敏

成才之路 2022年29期
关键词:科普教育中学生物科学素养

朱慧敏

摘要:科普教育与生物学教学的有机融合有利于提升生物学科的魅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储备,有利于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在目前的生物学教学中,科普教育的实施力度不足,课堂教学以机械地传授生物学知识为主,科普教育方法单一,学生的科学意识淡薄。对此,教师要正确认识科普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以科普教育的视域,探究生物学教学中的科普教育途径,以此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生物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中学生物;科普教育;科学素养;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9-0089-04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重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传统的生物学教学偏向于生物知识传授,注重考查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既不能体现生物学科的独特魅力,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将科普教育引入生物学教学中,以此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增强生物学科的魅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普”是指科学技术的普及。科普教育的出现得益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大力推广与实施。目前,“科普”已经成为教师开展知识教学的新型教育手段。对于一些具有鲜明科学技术特征的知识,教师通过科普的方式向学生传递,可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提升科学素养。一般而言,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科普教育时,要积极向学生传播科学思想,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指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知识。同时,在科普教育视域下,生物教师要认真审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尝试从科普教育角度入手,探寻生物教学的改进、提升策略。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从科普的角度开展生物学教学,是生物教师在新时期面临的新任务。目前,生物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科普教育与生物学的融合效果。

1.科普教育力度不够

目前,部分教师对科普教育缺乏足够重视,没有将科普教育落实到生物学教学中,或者科普教育所占的比重较小,课堂教学的重心依旧是知识教学。很显然,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还会影响到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究其原因,是部分生物教师受以成绩为主的教学观念影响较大,更倾向于直接向学生开展生物知识的授课教学。

实际上,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设置了大量的课外阅读栏目,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学科的价值,如“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林业工人的新任务”“科学·技术·社会生物圈Ⅱ号”“生物学与文学———寄予植物的情懷”等。可见,生物学教材为实施科普教育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教师要重视,并认真挖掘,在科普教育视域下推动生物教学有序发展。但有的教师忽略了这些教学资源,只让学生阅读材料,而没有针对这些教学资源开展科普教育。

2.学生的科学意识淡薄

学生如果具备良好的科学意识,将会积极主动探索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发挥主体作用开展一系列的有效学习活动。而适当的科普教育可让学生形成科学意识。由目前的生物学教学可见,部分学生的科学意识比较淡薄,其缺乏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更倾向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因此对一些抽象的生物知识理解得并不全面。例如,在“观察细胞的结构”的教学中,部分学生倾向于识记“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缺乏主动观察细胞结构图片或钻研实验内容的意识。实际上,教材已经明确提出,让学生认真观察细胞的结构,以培养科学意识。因此,在科普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视觉认知系统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官感知生物学知识,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提升个人的科学素养。

3.科普教育方法较单一

部分教师在生物课堂上采取的科普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将科普教育当成普通的知识教学方式,没有建立“科普”的学习概念。例如,在教学“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时,有的教师倾向于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给出的几种生物特征,将具有相同特征的生物归类,然后以死记硬背的识记方式掌握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既不符合科普教育的要求,也难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效果。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树立多元教学理念,采取多元化的科普教育方法,如针对上述教学内容,可以引入分类教学法、思维导图教学法、对比识记学习法等,指导学生将更多有相同特征的生物归类,形成直观的思维导图,再通过对比的方式,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识记。

将科普教育与生物学教学相结合,这是新时期生物学教学的全新趋势,可推进生物学教学的健康开展,实现生物学的育人目标。科普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如下。

1.增强生物学科的魅力

科普知识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使其在兴趣的驱动下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从而有效掌握生物知识。因此,教师可将科普教育融入生物课堂,改善传统生物课堂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让生物知识散发其特有的魅力,引领学生积极探索科学领域,钻研生物科学。例如,在教学“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时,教师若单纯开展知识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可引入“遗传信息”这个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以科普教育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看到相关知识的科学魅力:“‘遗传’是人们经常提及的一个词,如家族疾病遗传、父母与子女的基因遗传等。那么,‘遗传信息’是什么样的信息呢?细胞核与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当学生对话题产生兴趣后,教师就可从科普的角度向学生讲述细胞核、遗传信息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科普性的生物知识学习,同时向学生科普一些遗传方面的重大生物学研究成就,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的科学魅力。

2.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

“科普教育+生物学教学”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拓展生物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让学生从科普教育中汲取更多的知识,深度理解生物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依托教材开展教学,还要结合课外教学资料向学生科普相关知识,让学生在科普教育中建立完整的生物知识结构,实现个人科学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开花和结果”时,教师不仅可向学生讲述“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基础知识,还可向学生科普更多的知识,如“从花到果实的发育过程中花的每个结构发生的具体变化、人工受粉的相关知识,以及果树在开花季节遭遇减产的原因”等生物学知识。另外,教师还可给学生科普“开花不结果”这一现象的原理。从这些科普教育中,学生可拓展自身的认知视野,提高对生物知识的认知水平。

3.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科普教育的融入与运用有利于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提升科学素养。科普教育营造的教学环境与传统生物课堂的封闭教学空间明显不同,能够支持教师将学生带入更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其有效理解、吸收生物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时,教师可搜集各种阅读材料,尤其是包含各种数据的调查报告,让学生从直观的数据和调查报告中,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学生在自主阅读这些材料时,不仅可以接收其中的科普信息,还可发挥数据分析能力,认真分析阅读材料中的调查报告内容。可见,学生处于开放的学习环境下,会自觉地从阅读材料中提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教师也可在开放的环境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为学生科普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知识,让学生对生物的多样性这一学习主题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为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教师可通过以下几种教学策略,推进科普教育与生物学教学的融合发展。

1.讲述科学家故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在科普教育中,为让学生形成真正的科学态度,教师可为学生讲述科学家的故事,以此发挥名人特有的影响力,感染学生,使其对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形成认知,产生强烈的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并积极、主动参与生物知识学习。对此,生物教师可根据具体章节内容,筛选合适的科学家故事,然后为学生讲述,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态度的重要性,了解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例如,对于“动物细胞”中的“科学家的故事”栏目,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材料,了解施莱登和施旺两位科学家共同创建“细胞学说”的故事。“施莱登和施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对此,教师可鼓励学生找出两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并思考:施莱登和施旺是怀着怎样的科学态度来创建细胞学说的?学生带着问题继续阅读材料,很快找出答案:施萊登和施旺在观察细胞时有严谨认真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鼓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你们在观察动物细胞时,是否严谨认真?联系‘细胞学说’的观点,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关于动物细胞的知识?”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学生可在生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科学态度,并基于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生物知识学习效果。

人教版生物学教材有很多这样的教学栏目,如“他发现了细胞中神奇的物质核酸”“珍妮·古道尔和黑猩猩交朋友”等,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具体生物教学内容,了解有关的科学家故事,使其从具体的科学家故事中体会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同时了解科学家做出的贡献、取得的成就,以此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并落实到学习中,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2.整理科普读物资源,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视野

科普读物是教师开展科普教育的有效教育资源。在具体教学中,生物教师要合理选择生物科普读物,并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再加工,使其适用于生物教学。这样,学生就可通过自主阅读生物科普读物,拓展自己的生物知识视野,积累生物学知识,体会生物知识的科学魅力,并于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与科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鸟”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羽毛———鸟类闪耀的风采》《鸟的百科问答———鸟有膝盖吗?》《野外观鸟手册》《常见野鸟图鉴》等生物科普读物,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了解“鸟”这一生物,掌握关于鸟类的生物学知识。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自主选择生物科普读物进行自主阅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在生物课堂开展生物科普读物的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交流自己对鸟类的了解,然后结合生物教材的知识内容,建构以“鸟类”为中心词的生物知识结构。这样的教学活动既可帮助学生掌握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还可提高生物科普教育质量。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的很多章节都适合教师引入科普读物资源,开展科普教育。例如,在“细菌和真菌”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推荐《细菌世界历险记》《微生物的世界》《消失的微生物》等科普读物。又如,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推荐《两栖与爬行动物》,让学生从直观的图片、精简的语言介绍中,加深对这两种动物的认识。

3.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生物科普教育

基于科技的快速发展,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教学活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对此,生物教师在开展科普教育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增强科普教育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对生物科普知识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生物科普知识的印象。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还能帮助学生突破生物知识的学习重难点,提高生物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哺乳动物”这一章节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哺乳动物图片,并在图片下方附上哺乳动物的简介,包括哺乳动物的别名、分类、外文名等内容,让学生将这些科普知识与直观的图片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从网络下载关于哺乳动物的视频,对其进行合理的剪辑与优化之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掌握与哺乳动物有关的知识。教师也可带领学生观看《动物世界》节目中与哺乳动物相关的内容,以直观的教学手段传授生物学知识。在生动、直观教学手段的辅助下,学生可对哺乳动物的生物学知识形成深度认知。

4.以科學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实验是生物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学生是否具备科学探究精神,是否具有学习积极性会影响到其在生物实验活动中的学习效果。对此,在科普教育视域下,教师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并在这一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开展具有科普性的生物实验。

例如,在教学“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这一章节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生物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检验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学生可根据已学的生物知识、已积累的实验经验,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发挥个人的科学探究精神,设计实验步骤,在实验操作时,自主根据实验现象,提出有效的实验问题,然后对实验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当学生解决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得出较准确的实验结论后,就会对“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相关生物学知识形成深刻印象。这样的教学活动还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精神,提高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同时实现科普教育与生物学教学的有效融合。

5.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有机融入科普教育

教师除了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中加强科普教育外,还可将实践活动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初中阶段学生刚接触生物学科,学习经验不足,对此,教师要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从中获得实践性的认知经验,逐步拓展自己的认知视野,实现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教学“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这一节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然后自主开展调查活动。学生对周边环境中的某种生物进行深入调查,可获取相关数据,并积累相应的生物学知识。教师可基于此对学生开展科普教育,让学生在科普教育中受到启发,并进一步明确自主调查的方向。例如,教师可向学生科普调查对象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活环境、生活用途等知识,让学生根据这些科普知识,按照相应的方向开展调查。当学生调查结束后,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对调查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既学到了该章节的生物知识,又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综上可知,科普教育融入生物学教学中,有利于提升生物学科的特有魅力,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有利于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对此,生物教师要重视科普教育,并将其积极融入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对生物知识学习产生兴趣,并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薛立元.初中生物科普教学实践研究感悟[J].成才之路,2020(32).

[2]陈小婕.初中生物教学中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2020(05).

[3]马茜茜.生物科普读物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4]李珉霄.初中生物教学中STSE教育的应用实践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20.

[5]余丹丹.依托新疆特色资源的科普化教育培养初中生物核心素养[D].西南大学,2020.

[6]孙爱明.“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运用策略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2020(01).

[7]韩立娟.浅谈科普阅读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理科考试研究, 2019(14).

[8]杨曼.初中生物教学中嵌入科普的实践探究[D].河南大学,2019.

[9]郑云燕.提高学生生物实践观的教学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32).

[10]张洁.科普视野下的中学生物学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6.

Exploration of Biolog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pular Science

Zhu Huimin

(Nanhu Middle School, Zhuanglang County, Pingliang City, Gansu Province, Zhuanglang 744600, China)

Abstract: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and biology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charm of biology, enriching students’ biological knowledge reserves, and creating an open teaching environment. In the current biology teach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is insufficient,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ainly focuses on mechanically imparting biological knowledge, the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method is single, and the scientific consciousness of students is weak.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in biology teaching, and explore the ways of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in biology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biological knowledge level, biological learning ability and scientific competence.

Key words: middleschoolbiology;popular scienceeducation;scientificcompetence;problems;strategy

猜你喜欢

科普教育中学生物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中学生物细胞相关知识的解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依托“村淘”项目建立科普教育网络平台研究
网络环境下海南中学生物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