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满格为乡村振兴画卷添彩“充电赋能”
——国网南京市高淳区供电公司服务乡村振兴侧记

2022-10-17国网南京市高淳区供电公司陈冠望孔丹军

农电管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高淳用电螃蟹

■ 国网南京市高淳区供电公司 曹 宇 陈冠望 孔丹军

碧水蓝天风光旖旎,松繁茶茂蟹腴虾肥。“两湖抱城、东山西圩”的生态禀赋塑造了“鱼米之乡”南京高淳。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国际慢城、天空之境、高淳老街等著名景点,被誉为江南圣地。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2021年以来,国网南京市高淳区供电公司夯实“益山益水”生态之基,持续改造升级农村电网、提高农村供电服务水平,满足农村地区从居家生活到茶业、养殖业、旅游业融合的多元化用能需求,推动乡村基础能源设施提档升级,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充电赋能”。

电靓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赋新能

8月的午后,气温接近40 ℃。在江苏省唯一一家绣球菌种植基地——闽绣菌业的冷藏库房里,工人们正穿着厚外套在5 ℃的库房里查看已经切好装袋的绣球菌。这种被誉为“万菇之王”的菌种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大多长在海拔1000 m以上的高山针叶树林地带,人工栽培难度很大。

2021年,陈兰平和闽绣菌业团队决定扩建厂房,把原有的40多间菌菇房翻个倍,随之而来的是上百台的现代化设备“落户”基地,原先400 kVA容量的变压器已捉襟见肘,陈兰平向高淳公司提出了用电需求,得知消息后,高淳公司客户经理立刻赶赴现场勘查。在客户内部工程建设完工后,本应5天完成的流程,从申请到送电只用2天。

充足稳定的电力,给闽绣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现在的种植基地里,原材料仓库、菌种实验室、百级净化无菌车间、产品冷藏库等百余间厂房24 h忙碌着,而娇气的绣球菌,无时无刻不考验着供电的可靠性。

“供电师傅们知道基地对用电要求特别高,会定期帮我们来检查线路设备,即使是高温天气,遇上用电问题,一个电话他们就来了。”有了充足电力的加持,一个集产品创新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开始初具规模,80多位村民也能在家附近上班,每年收入也能有4~5万元。现在基地里每天能固定产出绣球菌菌包2万袋,年产量超过1000 t,在全国各地有越来越多的稳定客源。

此外,依靠着充足的电力赋能,绿色有机的稻米、十里飘香的菜籽油,“稻虾轮作”特色种养在高淳区茁壮成长,电靓一村一品带动农民致富的同时,也书写着“产业强、园区美、农民富”的亮丽答卷。

电等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展新颜

5:00,东方刚出现瑰丽的朝霞,驱车驶入高淳区砖墙镇永胜圩,3 km长的观蟹大道上,水杉树郁郁葱葱,抬眼望去,一块块大小相同的标准化蟹塘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这里是高淳最大的螃蟹连片养殖区域,位于高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自2019年以来,螃蟹产业已成为园区乃至高淳区农业第一支柱和富民产业。

好山好水好电出好蟹,在蟹肥肉美和蟹农笑容的背后,也有着淳电人的努力。“产业园建设之初,供电公司的人第一时间和我们对接,设计电力配套设施方案很及时,高低压工作人员协同工作,为我们架设了50台400 kVA的养殖配变,54.316 km低压线路,为产业园发展壮大夯实了基础……”产业园管委会负责人王严涛说。

在2021年,高淳公司以“规划先导、基础先行、电力先通、持续发展”为原则,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签订了“开门接电”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助力区域内平均接电时长缩短至2.8个工作日。

在青松水产合作社,慧养殖App为蟹塘提供24 h不间断的“电保姆”式服务负荷监测、全面感知、自动报警、“数智化”让全电养殖焕发新活力。

“核心区养殖面积33万m2为1个工区,分成5个标准化塘口。这几天天气炎热,塘底布置的微孔增氧设备24 h不停,养蟹不能靠天吃饭,智慧养殖、全电养殖是大势所趋……”,看着水面泛起数不尽的串串水泡,产业园工区负责人沈利雨开心地说道。

“我们大致估算过,基础设施完善、规模化养殖后,预计每亩蟹塘每年可节约1000元成本,螃蟹亩产增加10%~30%”,高标准塘口能够让螃蟹充分“吸氧”,有效提升螃蟹产量,这些都离不开增氧、抽水等设备的使用,而设备的正常运行则离不开可靠的电力供应和优质的供电保障。

此外,园区还构建了集饲料加工、螃蟹育苗、养殖、冷链运输为主题的产业链,螃蟹产业链初具规模。为了助推螃蟹经济稳定长效发展,高淳公司还打造了“专属供电服务链”,定期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到用电塘口对养殖户的水下电缆、粉碎机、增氧机等用电设备进行“全面体检”,随时解决养殖户用电问题,为助力高淳打造国家螃蟹全产业链典型县做好了电力支撑。

如今,这里的螃蟹变身“致富蟹”,凭借其优良的品质、香甜的口感,远销全国各地,实现了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成为高淳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共产党员服务队前往粮食烘干厂进行安全用电检查,询问用电需求

电能益山益水绿色乡村别样美

立秋过后,暑去凉来,夜晚的红色教育基地桠溪跃进村西舍微风阵阵,白墙黛瓦与青砖小路在一盏盏昂扬挺拔的路灯下熠熠生辉,道路旁碧绿的荷叶、鲜艳的荷花不时映入眼帘,呈现出浓浓的夏日风情。

2021年以来,公司实施农网供电质量提升行动,按照“一镇一规划、一村一规划”,建设与美丽宜居乡村、农村产业融合相适应的美丽安全示范台区,提高农村用电安全质效。

漫步在西舍的村巷中,寻不见一条架空线路,电线杆和变压器都如“隐身”一般。让变压器和分线箱住进“房子”里、掩映花草中,让电线杆和高压线“钻进”地面,恰是高淳公司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的重要举措。

“全电厨房,做饭没有烟熏火燎,用电省事省心。”蓝溪村大山村民宿店老板芮木虎道出了村民的心声,在高淳农村,不止人居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一系列电能替代项目让村民的生活也有了新气象。集中充电桩依村而建,极大方便了村民的绿色出行,农家乐、乡村民宿等特色文旅产业也依电转型,催生了就业机会,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为进一步服务村民办电,高淳公司还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党建+优质服务”深度融合,打造流动电力驿站,依托7×24 h“有呼必应、有难必帮”,实现用电业务“就近能办、简单速办、少跑易办”。

“以前办理业务要去供电所营业厅,现在这个驿站招手即停,在家门口就能办理,还有专人指导,更是省心便捷”,在国际慢城大山村用电服务咨询活动现场,居民你一言我一语表达着对供电服务的赞许,在欢声笑语中拉近了供电企业与农村客户的距离,也让供电服务有了温度。

下一阶段,高淳公司将继续把乡村振兴工作走深走实,积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拓展电能替代广度深度、加快推进乡村电气化、积极推动绿色出行等方面发力,共赴绿色未来,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猜你喜欢

高淳用电螃蟹
深化“统、荐、联、树”四字诀 打造服务归国留学人员返乡创业高淳模式
高淳区人大常委会调研侨务“进三区”工作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螃蟹
螃蟹
我是螃蟹
存在感
第12讲 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专题复习
学习用电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