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研究

2022-10-15魏绪秋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27期
关键词:开题硕士学位评议

魏绪秋

(山东理工大学 信息管理研究院,山东 淄博 255000)

0 引言

2020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硕士研究生教育介于本科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之间,主要培养从事教学科研的学术型人才和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直接关系着高等教育质量。因此,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评价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是一个重要的议题:(1)在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内涵及理念研究方面,朱晓民等[2]基于立德树人的理念,探讨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及质量评价的基本内涵,并确立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指导理念。(2)在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研究方面,赵文鹤等[3]探索影响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合格率和总体评价的关键影响因素。(3)在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与评议机制研究方面,胡亮[4]从论文保障体系建设、抽检机制及评议要素组成等几方面,建立艺术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及抽检评议制度。

2020年2月18日,教育部、科技部研究制定的《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中鼓励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5]。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与质量提升不仅仅在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预答辩、送审、答辩等某个过程,而且还包含着硕士学位论文完成后,学术界、社会界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认可程度。因此,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引入了过程性评价理念,构建基于过程性评价的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模型,评价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从而达到提升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目的。

1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过程性评价是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计划实施过程中,了解动态过程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节,使计划、方案不断完善,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评价[6]。硕士学位论文一般需要经过硕士学位论文开题、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审)、硕士学位论文送审、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等环节。基于上述环节,本研究将硕士学位论文分为撰写过程、质量提升过程和完成三大过程,其中撰写过程包括基于过程性评价硕士学位论文开题、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质量提升过程包括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审)、硕士学位论文送审、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完成是硕士学位论文完成后环节。构建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模型,以提升硕士学位论文质量。

在基于过程性评价的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模型中,涉及两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同行评议和客观量化两种方式,如图1所示。其中,同行评议是学术论文创新性定性识别的重要方法。所谓同行评议指的是学术奖励制度和学术文献出版过程中既定的组成部分,基本原理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专家对该领域或相近领域其他科研人员科技著作的专业表现、创新性以及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7]。客观量化指的是硕士学位论文完成后在学术界、社会各界的认可程度、关注程度等,包括硕士学位论文完成后所产生的引文、社交媒体等客观数据。

图1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模型

2 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过程性评价分析

2.1 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过程时质量评价

2.1.1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是硕士学术论文质量控制的初始阶段。首先,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撰写;其次,院(系)成立开题报告评议小组,主要以校内专家为主,开展硕士学位论文开题公开答辩会,对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进行评价。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质量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是否科学、可行。(2)该领域目前的国内外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简述是否准确把握。(3)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成果,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是否清晰、可行。(4)研究内容、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方面有哪些创新之处。(5)工作量及工作进度安排(包括文献查阅、方案设计与实现、计算与实验、论文书写等)是否合理。(6)国内外主要参考文献是否合乎规定,是否符合学术规范。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时质量控制主要过程如下:(1)专家们根据上述评价内容对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相应得分。(2)根据专家们给出的得分,将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后的均值作为该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开题的最终得分,并换算成等级(“优”等级为90~100分;“良”等级为80~89分;“中”等级为70~79分;“及格”等级为60~69分;“不及格”等级为60分以下)。(3)等级为“不及格”的研究生将在1个月内修改开题报告,再次参加院(系)组织的开题公开答辩会,其他等级的研究生根据开题报告评议小组所提出的意见并结合导师意见,进行开题报告的修改。(4)完成修改后,将开题报告提交给院(系)进行备案。

2.1.2 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是对硕士学位论文开题后的第一次质量评价,其作用旨在强化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及时监督、敦促硕士研究生按照开题报告及时撰写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主要采用集中答辩方式进行,院(系)成立考核专家小组,主要以校内专家为主,着重检查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检查硕士研究生是否存在与开题报告题目不一致的情况;二是检查学位论文进展是否与开题报告所述进展一致的情况。

在中期检查过程中,针对学位论文与开题报告题目不一致的情况处理如下:(1)如果因论文题目措辞、表述修改,但研究主体内容与开题保持一致,这类情况不需要重新开题。(2)如果学位论文研究主体内容与开题不一致,这类情况须重新开题。针对学位论文进展是否与开题报告所述进展一致的情况处理如下:敦促硕士学位论文工作量较少、阶段成果较少的研究生加快工作进度。

2.2 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过程时质量评价

2.2.1 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审)

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审)是硕士学位论文预审稿完成后的质量评价。该阶段的质量评价主要采用同行评议的方式进行,主要以校内专家为主。院(系)成立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审)评议小组,开展硕士学位论文公开答辩会,对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进行评价。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审)评价主要包括对论文的创新性、学术水平、论文工作量、是否符合学术规范等做出评价,需包含论文的不足之处及具体修改建议等。

质量评审结果是:(1)同意该论文匿名外审。(2)不同意该论文匿名外审。硕士研究生需根据预答辩(预评审)意见和建议,进行硕士生学位论文的修改与完善,经指导教师审核后,方可进入硕士学位论文送审环节。

2.2.2 硕士学位论文送审

硕士学位论文送审是硕士学位论文送审稿完成后的质量评价。该阶段的质量评价主要采用的是同行评议的方式进行,校外专家盲审。硕士学位论文送审质量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选题:选题的前沿性和开创性;研究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对国内外该选题及相关领域发展现状的归纳、总结情况。(2)创新性及论文价值:对有价值现象的探索、新规律的发现、新命题新方法的提出等新的科学发现;对解决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中重要问题的作用;论文及成果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和贡献。(3)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论文体现的学科理论基础坚实宽广程度和专门知识系统深入程度;论文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引证资料的翔实性;论文所体现的作者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4)论文规范性:引文的规范性,学风的严谨性;论文结构的逻辑性;文字表述的准确性、流畅性。给出论文的总体评价(A等级为总分≥85分,B等级为70≤总分<85,C等级为60≤总分<70,D等级为总分<60),给出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和建议,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

评审结果处理:(1)论文评审结果均为B及以上等级的,学位申请人应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修改结果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参加答辩。(2)论文评审结果中有1个C等级,其他均为A等级,学位申请人应对论文进行重大修改,修改结果经指导教师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参加集中答辩。(3)论文评审结果中除1个C等级外,其他为非全A等级且无D等级,学位申请人应对论文进行重大修改,且修改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修改完成后重新进行评审。(4)论文评审结果中有D等级,学位申请人应对论文进行重大修改,且修改时间一般不少于6个月,修改完成后重新进行评审。

2.2.3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是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的最后一个环节。该阶段的质量评价主要采用的是同行评议的方式进行,以校内专家为主、校外专家为辅。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质量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对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创新性、逻辑结构层次等进行总体评价,并指出硕士学位论文的不足或修改建议等。

质量评审结果是:(1)同意毕业论文通过,建议授予硕士学位。(2)不同意毕业论文通过,不建议授予硕士学位。对于结果是同意毕业论文通过,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硕士研究生,需根据答辩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的修改与完善,经指导教师审核后,形成硕士学位论文终稿;对于结果是不同意毕业论文通过,不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研究生,需根据答辩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的修改与完善,修改完成后重新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2.3 硕士学位论文完成后质量评价

硕士学位论文撰写完成后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有同行评议和客观量化,其主要反映的是学术界和社会界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认可程度,以激励硕士研究生和导师共同努力,提升硕士学位论文质量。

(1)同行评议的方法主要用在硕士学位论文评优阶段。同行专家根据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创新性、论文价值等及其社会反响(被引用、被转载、被评论等)做出质量评价。虽然同行评议都是针对“已完成”论文进行的,但是这种方法能有效帮助用户发现、区分出文章质量的高低[8]。

(2)客观量化方法是硕士学位论文完成后质量评价的应用。主要通过学术论文的被引频次、Altmetrics等数据直接、客观量化硕士学位论文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9]。

(1)学术价值的评价,主要通过被引频次及其衍生指标进行量化。早在1927年,Gross等[10]就将被引频次作为评价科研研究重要性的依据;1955年,Garfield[11]运用学术论文被引频次来评价学术论文质量。在随后的研究中,学者们均将学术论文的被引频次作为学术论文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或标准。此外,其还衍生了学术论文质量评价的一些指数,如h指数[12]等。

(2)社会价值的评价,主要通过Altmetrics数据进行量化。Web 2.0时代,学术交流的方式随之转变:继书籍、期刊、数据库等,Facebook,Blog,Twitter等社交媒体工具或平台也成为学术交流的另一种方式。2010年,Priem等[13]基于Web 2.0所提供的实时动态数据,提出了“科学计量学2.0”(Scientometrics2.0)的概念;之后,Priem等[14]又提出了“Altmetrics”相关学术术语,将一个全新的理念引入了学术论文质量评价之中。

3 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策略

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策略贯穿于硕士学位论文的整个过程,其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3.1 强化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加强监督,为提升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1)选题是开展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恰当的选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题不当则事倍功半[15]。因此,要强化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对于一些不科学、不可行、不合适的选题,创新性不明显的或不具有创新性的选题及时修改或变更,再次参加院(系)组织的开题公开答辩会,通过后方可进入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环节,从而保证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为提升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2)开题后及时强化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监督、敦促硕士研究生及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在检查过程中,对学位论文研究主体内容与开题不一致的,须重新开题;对学位论文进展与开题报告所述进展一致的,敦促研究生加快工作进度,确保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

3.2 完善评审制度,全方位提升关硕士学位论文质量

完善评审制度,规避“人情”因素,把关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以提升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可采用导师回避制、双盲评审、末尾审核等多种手段,对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创新性及价值、论文规范性等做出总体评价,指出硕士学位论文的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如硕士学位论文未通过评审过程中的任一环节,需要对硕士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并再次评审,甚至是重新规划选题。

3.3 健全评优体系,激励硕士研究生、导师提升硕士学位论文质量

评优属于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的激励环节。通过同行评议和客观量化等多种方式,遴选出高质量的硕士学位论文。设立奖励制度(如拨付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育经费、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免年度的招生资格审核等),奖励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鼓励硕士研究生和导师共同努力,提升硕士学位论文质量。

猜你喜欢

开题硕士学位评议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基于特征数据的开放式同行评议关键因素的实证分析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的历史建构与实践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世书画文学文献整理和研究”开题暨学术研讨会举行
人大“评议+询问”:助推漯河转轨发展“快车道”
中美土木工程硕士培养体系比较及分析
材料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思路与实践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应用导向及质量保障研究
如何在毕业论文开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