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单刊多元化运营模式探析

2022-10-15霍春雁刘培一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出版单位科技期刊办刊

■王 治 霍春雁 刘培一*

1)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1007172)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100717

科技期刊是科技成果的传播平台,是科研人员的交流平台,是国家科技实力的展示平台。当前,中国作者的SCI论文发文量居世界第一[1],而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承载能力明显落后于我国科技成果的产出水平。中国作者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二[2],但我国本土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科技期刊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刊均可被引文献量从2015年的295.44篇降至2019年的286.19篇,总被引频次从2017年的877.22万次下降至2019年的820.04万次[1]。大量原创性优秀科研成果以英文形式发表在国外科技期刊上。因此,优化运营模式、提升运营能力,做大做强我国本土的中文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必须攻克的重要课题。

集群运营模式有助于优化期刊产业结构、整合出版资源、提升期刊影响力[3],但即便在科技期刊业发达的欧美国家,大多科技期刊也是从单刊起家,其中相当数量的科技期刊至今仍然是单刊运营模式。据统计,美国出版1种科技期刊的机构多达1814个;德国506个出版机构中,有393个仅出版1种科技期刊;荷兰除7家大出版商外,116个出版社的平均出版期刊量仅为1.40种[4];日本有1473个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共出版1963种科技期刊,平均每个出版单位出版科技期刊1.30种[5]。纵观世界科技期刊发展历程,很多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是从单刊逐渐成长起来的,例如《柳叶刀》(TheLancet)、《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 PNAS)等。因此,在积极倡导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的同时,也要为数量众多的以单刊模式运营的期刊提供做大做强的机会和成长空间。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集群化发展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包括兼并重组难、刊号审批严、创办新刊难、资源流动难等[6]。而且,我国科技期刊的市场化程度不高。由于没有市场化机制的引导,个别发展良好的国际化期刊提前进入发展“瓶颈期”,陷入大而不强的困境[7]。有学者预判,集群运营模式与单刊运营模式将是长期共存的两种运营模式[3]。在短期内市场环境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推动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的同时,优化单刊运营模式、推进单刊向多元化运营发展是提升我国中文科技期刊整体水平的重要路径。目前已有的研究对单刊运营模式缺乏系统深入的总结与分析,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的数据为基础,对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运营模式进行归纳,统计分析我国单刊模式发展的现状、期刊规模以及运营状况,同时借鉴国外单刊运营模式的典型案例,对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单刊发展理念和路径提出建议,为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做大做强提供参考与借鉴。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基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的统计数据,将研究对象限定在我国中文科技期刊范围内(统计使用的“中文科技期刊”,包括我国中文科技期刊、中英文科技期刊以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期刊)。

1.2 研究方法及路径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文献计量和对比研究等方法对我国科技期刊运营模式进行总结归纳,并对比研究国外单刊运营模式的典型案例。其次,统计并梳理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出版单位性质、各类型经营主体的规模以及各类型经营主体的运营现状,并对我国采用集群运营模式和单刊运营模式的科技期刊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针对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单刊运营模式多元化的思考。

2 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单刊运营模式分类及界定

本文所指的单刊运营模式是指期刊编辑部或出版企业(杂志社、报社、出版社或营利性出版商等)作为出版单位,仅出版一种期刊的运营模式,即单刊编辑部或出版企业作为该刊的运营主体。目前,我国大多数科技期刊的运营可以归类为单刊运营模式。从出版单位的性质看,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单刊出版单位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要主办单位下设的编辑部视作出版单位,另一类是出版企业作为出版单位。

2.1 编辑部视作出版单位的单刊运营模式

《出版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法人出版报纸、期刊,不设立报社、期刊社的,其设立的报纸编辑部、期刊编辑部视为出版单位[8]。视作出版单位的期刊编辑部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该刊主办单位承担。据2012年发布的《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原则上不再保留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体制,对有条件的报刊编辑部,区别不同情况实施转企改制[9]。目前,我国大部分科技期刊编辑部没有并入新闻出版传媒企业或转制为报刊出版企业,属于非法人单刊编辑部;出版的期刊多数由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主办,编辑部大多没有真正地独立开展经营。鉴于科技期刊的特殊属性以及我国的出版管理体制要求,这种运营模式便于发挥主管、主办单位的能动作用,便于期刊的统一部署、统一管理,便于最大限度地保证科技期刊的社会效益,从而整体保障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

2.2 出版企业作为出版单位的单刊运营模式

与编辑部视作出版单位的运营模式相比,出版企业作为出版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便于独立开展经营性活动。但与一般的企业不同,出版企业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10]。企业作为出版单位的单刊运营模式更有利于将期刊作为平台整合社会资源,改善期刊的经营模式。这种单刊运营模式也为未来的期刊集群化或集团化发展提供了便利。作为出版单位的出版企业主要包括出版社、杂志社、报社和营利性出版商等,例如科学出版社旗下的《科学世界》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科学世界》的编辑、出版、发行、销售,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广告发布、广告设计、广告制作等业务,其围绕《科学世界》这一单刊品牌进行线下、线上的综合出版运营。

3 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单刊运营模式现状及分析

3.1 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单刊的运营规模

3.1.1 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出版单位性质

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统计,具有有效出版单位信息的中文科技期刊有4654种,分别属于4134个出版单位。出版2种及以上期刊的出版单位有148个,仅出版1种期刊的出版单位有3986个(占96.42%)。根据出版单位性质,可以将出版单位划分为非法人编辑部和出版企业两种类型(图1)。非法人编辑部是指主要主办单位下设的单刊编辑部,出版单位为非法人编辑部的期刊数量为3564种,占中文科技期刊总数的76.58%;出版单位为出版企业的期刊中,以杂志社为期刊出版单位的期刊有673种,占中文科技期刊总数的14.46%。

图1 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出版单位性质及其分布

从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出版单位性质及其分布来看,绝大多数期刊出版单位属于非法人编辑部形式。与出版企业相比,非法人编辑部属于事业单位,不具备市场主体地位,其出版的期刊学科布局失衡、集约化程度低,从而加剧了我国科技期刊“小、散、弱”的局面。

3.1.2 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经营主体分析

我国中文科技期刊运营模式主要包括编辑部视作出版单位的单刊运营模式、企业作为出版单位的单刊运营模式、事业单位或企业作为出版单位的集群运营模式等。我国仅有17.00%的中文科技期刊实现了以出版单位为经营主体的集群化发展(表1)。采用集群运营模式的期刊以企业运营的科技期刊为主(13.88%),出版企业包括科学出版社、《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等。运营科技期刊群的事业单位主要指期刊主办单位设立的非法人性质的出版部门,例如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等,事业单位运营的科技期刊数量约占中文科技期刊总数的3.12%。

表1 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经营主体及其期刊数量分布

采用单刊运营模式的中文科技期刊数量占中文科技期刊总数的83.00%(3863种):(1)非法人单刊编辑部作为期刊运营主体的期刊共3344种(71.85%);(2)以企业为出版单位的单刊共519种(11.16%),其中由杂志社运营的单刊数量最多,共409种(8.79%),例如辽宁《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社、《科学之友》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医药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等,杂志社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依法经营,经营范围包括期刊的编辑、出版、发行。

与集群化运营模式相比,单刊运营模式尤其是非法人单刊编辑部作为运营主体的“小作坊”办刊模式,出版运营方式粗放,缺少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意识,产品形态单一;服务意识不够、传播能力不足,缺乏融合创新意识、市场化意识和人才储备意识,致使其运营的中文科技期刊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3.2 我国中文科技期刊不同运营模式的特征

3.2.1 出版经费来源

非法人编辑部作为出版单位的中文科技期刊,其资金来源形式主要包括上级(主办单位)全额拨款、上级拨款+自筹经费、自筹经费、其他专项资助等。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统计,3186种非法人编辑部运营的期刊公开了资金来源,具体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1720种期刊的资金来源为上级(主办单位)全额拨款,占53.99%;732种期刊的资金来源为上级拨款+自筹经费,占22.98%;712种期刊的资金来源为自筹经费,占22.35%。统计结果表明,半数以上的非法人编辑部运营的期刊需要依靠上级主办单位拨款维持运营。

图2 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经费来源

3.2.2 经营收入分布

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统计,公开收入数据(不包含“版面费收入”数据)的期刊共4177种。出版企业运营的单刊收入均值为300.12万元,而采用非法人单刊编辑部运营模式的期刊收入均值为99.84万元,仅为出版企业运营单刊收入均值的1/3左右,且采用非法人单刊编辑部运营模式的期刊收入中值也较低(表2)。相比单刊运营的期刊而言,集群运营模式给期刊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表2 2021年我国中文科技期刊不同运营模式下的总收入分布

3.2.3 开放获取模式

以“自由、开放、共享”为核心理念的开放科学已经成为现代科学传播的新模式。对于科技期刊而言,开放科学主要体现在以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的方式出版、传播和利用各类学术性资源[11]。2019年,我国主要学术期刊的OA比例(金色OA、青铜OA的期刊数量占比)达73.20%[12]。国际出版集团纷纷实行战略调整和业务规划[13],Delta Think认为2019—2022年OA市场价值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1.50%[14]。

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统计,公开OA数据的3371种中文科技期刊中,2218种(65.80%)为全部论文OA,380种(11.27%)为部分论文OA,773种没有OA(表3)。其中,非法人单刊编辑部运营的期刊和事业单位运营的刊群的OA程度要高于出版企业运营的单刊或刊群。全部论文OA期刊占比最高的是事业单位运营的刊群,与出版企业运营的刊群相比高出13.01%。非法人单刊编辑部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更注重OA为期刊带来的社会效益和学术影响力。在开放科学的大背景下,我国出版企业需要调整期刊运营策略,加大OA力度,提高我国OA出版的市场份额,加速科技文化的国际传播。

表3 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在不同运营模式下的OA情况

4 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单刊运营典型案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服务中心主编的《国外科技期刊典型案例研究》给出了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名单,包含311种期刊,其中由35家机构出版的35种期刊属于单刊运营模式[15]。PNAS是单刊运营模式的典范之一。PNAS创刊于1914年,属于综合性科技期刊,出版内容涉及生物、物理和社会科学相关领域,只发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高度创新的文章。该刊每年收到直接投稿超过17000篇,每年出版3500多篇研究论文,支持作者以OA形式发表论文。PNAS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向作者收取的出版费用及向读者收取的电子版期刊订阅费用[4]。该刊的运营特点可以归纳为:拥有世界一流的学术资源,具有国际化的办刊视野,编委会由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组成,期刊质量控制严格,推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4]。PNAS的单刊运营模式集中了全部出版资源,不断深耕细作,提升了PNAS的学术影响力。PNAS模式是我国单刊运营的科技期刊的学习典范,尤其是非法人单刊编辑部作为运营主体的中文科技期刊。

eLife创刊于2011年,由eLife Sciences Publications, Ltd. 出版,属于OA单刊。eLife由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The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HHMI)、德国马普学会(Max Planck Gesellschaft, MPG)和英国惠康基金会(Wellcome Trust)三家机构共同出资运营,旨在通过学术交流加速科学成果产出。该刊主编是2013年诺贝尔奖得主Randy Schekman,因此该刊也是“专家办刊”的典范。eLife办刊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开放同行评议模式,即采用作者、评审专家和编辑协同驱动的开放审稿模式,使同行评议变得更加透明,从而提高同行评议的效率,促进论文质量的提高[16]。eLife的办刊特点可归纳为:为作者提供优质服务,充分调动国际高水平科学家进行审稿,打造简单实用、功能丰富的期刊综合平台[17]。eLife的OA单刊运营及其专家办刊模式为我国中文科技期刊提供了可操作的多元化发展路径。

世界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NEJM)于1812年创刊,1923年启用现刊名,是名副其实的“百年大刊”(连续出版200余年)。科睿唯安2022年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中,NEJM的影响因子为176.079。期刊官网显示,NEJM每年能收到超过16000篇稿件,一半以上的稿件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仅有5%的稿件得以发表。由此可见,对稿件质量的严格把控是NEJM成为世界顶尖期刊的秘诀。期刊内容质量的提升是单刊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因素。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NEJM快速作出反应,全时全域传播相关论文,体现出极强的全球传播能力[18]。提升全时全域传播能力是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努力的方向,是强化期刊品牌效应、增强学术成果在全球学术圈层中的曝光度,从而提升期刊价值的不二法门[18]。NEJM Group最初只出版NEJM一种期刊,近年逐渐向集群化方向转型,目前NEJM Group出版3种期刊——NEJM、NEJMCatalystInnovationsinCareDelivery和NEJMEvidence。

综上所述,单刊运营模式并不是期刊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单刊的质量建设、平台建设、品牌建设、学术资源、国际化视野等是其学术影响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5 优化中文科技期刊单刊运营模式的思考

5.1 重视中文科技期刊作用,引导中文科技期刊发展

中文科技期刊的办刊宗旨以国内学术交流为主,兼顾国际学术交流,重在研究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19]。中文科技期刊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国内学术传播和科学普及、保护国家科技信息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知识保存层面,应充分认识到中文科技期刊记载和传播原创性科研成果的重要作用,充分重视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建议从资源配置、评价体系和经费投入等方面对中文科技期刊单刊给予支持,为中文科技期刊单刊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并引导单刊向多元化运营的方向发展。明确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整体定位以及单刊在学术领域内的定位,通过如“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等国家项目对中文科技期刊进行扶持,切实推进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

5.2 坚持走“专家办刊之路”,提升单刊整体运营能力

我国中文科技期刊起步晚、影响力低、运营粗放、资源匮乏。首先,要借鉴国际学术出版的成功模式,结合我国中文科技期刊运营能力、学术资源及编辑队伍现状,充分认识到走“专家办刊之路”是提升单刊整体运营能力的有效途径。其次,要吸引一线科研人员参与期刊的读者定位、编辑计划、选题策划、稿件组织、稿件把关、栏目主持、栏目设置、经营管理乃至编辑出版等具体办刊工作[20]。编委、审稿专家的水平以及期刊的编辑标准、稿件来源等因素决定了期刊论文的水平[21],专家参与期刊工作能够提高办刊质量、扩大期刊社会影响力。最后,在现行主管主办体制的框架下,形成与期刊主管主办管理模式要求相适应的 “专家办刊模式”是一个难点。建议充分调动各类学术资源,围绕期刊开展学术活动来聚集学术资源、积累审稿专家、组织优质稿件、吸引高水平作者投稿,最终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的整体运营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5.3 坚持走“品牌化办刊之路”,推进单刊深耕细作、做大做强

单刊编辑部运营模式的关键词是“单刊”和“运营”:“单刊”描述的是手段或状态;“运营”才是关键,才是目的。因此,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不仅要有“出版运营”的意识,而且要真正将“出版运营”付诸行动。我国众多将单刊编辑部作为出版单位的中文科技期刊应深刻认识到:没有出版运营,谈何出版效益,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对于大多数单刊来说,如果寄希望于“借船出海”,也应握有较高的议价砝码;专业刊群即使要“造船出海”,造就的也不一定都是航空母舰[22]。从国外知名的单刊案例来看,品牌塑造是提升单刊影响力的必要手段。因此在提升自身质量的基础上,期刊要注重单刊的品牌建设,通过策划专栏专刊、定制个性化信息服务等方式在新媒体平台中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23],进而吸引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达到深耕细作、做大做强的目的。

5.4 坚持走“集约化运营之路”,实现单刊跨越式发展

集群化发展是我国科技期刊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我国科技期刊集群逐渐形成4种基本模式:(1)综合刊群模式,如科学出版社刊群;(2)专业刊群模式,如中华医学会刊群;(3)技术刊群模式,如卓众刊群;(4)网络刊群模式,如中国光学期刊网。从以非法人单刊编辑部为主体的分散出版向以专业化出版机构为主体的集约化出版转型是单刊多元化运营的关键所在。建议国家层面重点支持具备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的单刊商业出版机构、学/协会出版机构、大学出版机构通过独立办刊、合作办刊、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期刊出版规模;通过技术研发或引进,搭建功能完善的数字出版平台,提升出版效率、降低出版成本;通过培养或引进专业化人才,提升期刊编辑出版和服务能力;通过资源整合利用提高信息化服务能力,提供个性化信息解决方案,研发能够满足科研、教育需求的知识服务产品。国家应加快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试点工作的进程,通过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等手段,重点培育一批大规模的科技期刊集群,带动我国科技期刊的整体发展。中文科技期刊应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参与国际竞争,形成从单刊到集群的可持续、多元化发展。

6 结语

我国已经开始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进军,我国中文科技期刊以服务科技强国建设为立足点,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24]。本文从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单刊做大做强的角度出发,探讨优化单刊运营模式、提升单刊运营能力的方式。以充分重视中文科技期刊的作用为前提,倡导坚持走“专家办刊之路”“品牌化办刊之路”和“集约化运营之路”,推进中文科技期刊从单刊运营向集约化运营转变,逐步形成各类期刊集群深耕细作的发展路径,探索中文科技期刊的单刊多元化发展模式。

基于我国现行的出版管理体制机制和中文科技期刊的运营现状可以预判,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大多数中文科技期刊还会保持“单刊运营模式”。在单刊达不到集群化要求的情况下,单刊的任务是先集约、再做强,先成规模(集群)、后谋划做大,逐步提高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从世界科技期刊出版运营模式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应积极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文科技期刊多元化运营发展之路——从编辑部视作出版单位的单刊运营,到企业作为出版单位的单刊运营,再到企业作为出版单位的集群运营,最终使一定数量的科技期刊在单刊运营模式下做大做强,大多数科技期刊通过集群运营模式实现集约化、集团化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中文科技期刊的多元化发展态势。

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是一个很大且很现实的研究课题。本文对单刊发展的一些思考和探索还停留在理论和思辨的层面,而且对于什么是“做大做强”、中文科技期刊如何“做大做强”两个问题未展开论述。希望学术界、出版界共同行动起来,希望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在实践中上下求索,以 “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为目标,逐步探索新时代中国科技期刊的定位和发展路径。

致谢感谢《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任胜利编审对本文的整体设计给予了建设性的意见。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科技期刊办刊
数字化出版对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影响探究
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长沙举办
《心理学报》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版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办刊育人”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出版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首次等级评估完成
出版单位组织结构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