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玻璃离子水门汀与光固化复合树脂用于充填Ⅱ类洞的效果比较

2022-10-15罗群娣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16期
关键词:光固化龋齿成功率

罗群娣

龋齿是一种可预防的牙齿矿化组织的疾病,具有多因素的病因[1]。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预防龋齿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氟化物被发现对预防光滑表面的龋齿非常有效,但对咬合面的效果较差。窝沟封闭剂通过在牙齿和口腔环境之间形成屏障,对预防永久性后牙的咬合性龋齿非常有效[2]。咬合性窝沟和裂隙的复杂形态有利于细菌和食物残渣的滞留,使适当的口腔卫生维护变得困难。缺少唾液进入裂隙也降低了该处的氟化物效果,增加了Ⅱ类洞的发生风险。补牙体边缘的染色很容易与残留的龋齿和龋洞相混淆,所以临床上很难发现洞壁的病变,特别是在其发生和发展的初期。外层病变和洞壁病变可以单独或同时发生。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看似完整的釉质下的牙本质已经被暗中破坏。窝沟封闭技术在治疗乳牙和恒牙的咬合性龋齿方面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大约71%的Ⅱ类洞龋齿是可以通过一次性的密封剂来预防的[3]。最新的技术和窝沟封闭剂的发展使治疗理念从"钻补"转向"封闭和愈合"。虽然窝沟封闭剂已被证明对预防Ⅱ类洞龋齿有效,但不正确的封闭剂应用可能导致微漏、较大的修复体、牙髓治疗、封闭剂损失和失败。因此,需要定期随访以确保密封剂治疗的长期成功[4]。本研究选取2020 年3—8 月收治的龋齿患者100 例,共计131颗Ⅱ类龋洞患牙,旨在探讨玻璃离子水门汀与光固化复合树脂用于充填Ⅱ类洞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3—8 月收治的龋齿患者100 例,共计131 颗Ⅱ类龋洞患牙。纳入标准:(1)符合《口腔科学》第8 版中龋齿的定义[5],并明确诊断为Ⅱ类龋洞,发生于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制备的洞形。包括前磨牙的邻面洞、邻牙合面洞和邻颊(舌)面洞,磨牙的邻牙合面洞和邻颊(舌)面洞及邻面洞[5];(2)年龄18~60 周岁;(3)自愿纳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无法耐受龋洞充填;(2)合并精神类疾病,无法配合完成治疗和后续随访;(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后,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龄18~60 周岁,平均(34.2±6.3)岁。共计69 颗患牙,其中31 颗为磨牙,38 颗为前磨牙。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9~59岁,平均(35.3±5.5)岁。共计62 颗患牙,其中28 颗为磨牙,34 颗为前磨牙。两组患者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遵循龋齿充填修复的基本原则[6],由同一组经验丰富的口腔科医生完成操作。首先去除患者悬空釉柱,并使用高速涡轮机去腐,并结合手工器械完全去除患牙的龋坏组织,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窝洞后吹干并隔湿。观察组患者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进行充填,产品购自日本Fuji 公司,证照号国械注进20183172709,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直接填充后,打磨抛光,使用凡士林进行防水保护。对照组患者使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充填,产品为光固化复合树脂,日本可乐丽则武齿科株式会社生产,1 支/袋,4 g/支,证照号国械注进20163634468,使用酸蚀涂粘接剂处理隔离的龋洞,选色后进行充填,之后光照40 s 固化,调整形态并抛光。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至少12 个月的随访,随访主要包括操作过程指标以及治疗效果指标。过程指标包括操作时间、治疗费用,疗效指标包括随访6 个月和12 个月时的牙本质过敏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充填成功率。充填成功率的评价标准为:患牙未发生自发性疼痛,且冷热刺激后无异样感,充填物边缘未见磨损或磨损程度<1 mm,判定为充填成功;患牙有自发痛货刺激性疼痛,或边缘磨损程度≥1 mm,判定为充填失败。充填成功率=充填成功患牙/本组所有患牙×100%[5]。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PASW 19.0 软件包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使用探索菜单验证数据正态分布性。年龄、操作时间等计量资料用()的形式表示,用Studentt检验方法进行比较;性别、充填成功率等计数资料用n(%)形式表示,进行χ2检验。以α=0.05 为本研究检验的标准。

2 结果

2.1 操作过程的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每颗患牙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每颗患牙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操作过程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操作过程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指标比较

所有患者均完成至少12 个月的随访。截至治疗后第6 个月,两组患者的牙本质过敏反应发生率与充填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的第12 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牙本质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龋洞充填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指标比较[颗(%)]

3 讨论

龋齿是一种可预防的牙齿矿化组织的疾病,具有多因素的病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预防龋齿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氟化物被发现对预防光滑表面的龋齿非常有效,但对咬合面的效果较差。窝沟封闭剂通过在牙齿和口腔环境之间形成屏障,对预防永久性后牙的咬合性龋齿非常有效。咬合性窝沟和裂隙的复杂形态有利于细菌和食物残渣的滞留,使适当的口腔卫生维护变得困难。缺少唾液进入裂隙也降低了该处的氟化物效果,增加了Ⅱ类洞的发生风险。根据龋齿的位置,龋齿通常包括两部分。(1)外侧病变是指牙齿组织外表面的原发性龋坏。外侧病变是由聚集在充填物边缘的菌斑引起的,具有典型的原发龋特征,即最初临床表现为典型白垩质病变,包括釉质的不透明;组织学进展也经历了一个典型阶段。由于脱矿的作用,釉质上产生了不同大小孔隙。随着龋齿发展,表面断裂在充填物的附近形成龋洞。(2)洞壁病变,即牙体预备后洞壁与充填体界面的原发龋,被认为是由充填体与洞壁之间的细菌、唾液和氢离子渗出引起的牙体组织脱矿而形成。补牙体边缘的染色很容易与残留的龋齿和龋洞相混淆,所以临床上很难发现洞壁的病变,特别是在其发生和发展的初期。外层病变和洞壁病变可以单独或同时发生。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看似完整的釉质下的牙本质已经被暗中破坏。突变链球菌和乳酸杆菌是龋齿体外实验研究中最常见的模型。突变链球菌和乳酸菌在低pH 值条件下具有很强的产酸能力和抗酸能力,所以它们具有很强的致龋能力。实验还证明,这些细菌与龋齿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凹坑和裂缝密封剂是预防龋齿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密封剂作为一种预防性干预措施的基本原理是坑隙和裂隙龋齿的高流行率[7]。当应用于深层、容易患龋齿的坑和裂缝时,它们形成一个密封,阻止营养物质到达裂缝中的微生物菌群,导致微生物菌群数量减少或其消除。只有当密封剂保持完全完整和粘合在适当的位置时,才能保持预防龋齿的效果[8]。

目前使用的两种基本类型的密封剂包括玻璃离子体密封剂和树脂基密封剂。树脂基封闭剂更常用,因为其保留率高,但其放置非常依赖于操作者的技术,并且由于疏水性Bis-GMA材料的存在,对湿气非常敏感[9]。玻璃离子封闭剂对湿气不太敏感,能释放氟化物并粘附在牙釉质上,但由于耐磨性低而保留不足[10]。

为了使密封剂有更好的渗透性,在使用密封剂之前应该对牙齿表面进行清洁。在本研究中,在使用密封剂之前,笔者只对牙齿表面进行了常规清洁,而没有对裂缝进行机械性的拓宽。有学者在窝沟封闭剂使用指南中提出[11],为了使封闭剂与牙齿充分结合,需要去除大部分的有机物,而使用钻头等工具去除健全的牙齿组织是不必要的,也不可取的。唾液污染是造成第一年密封剂流失的主要原因。适当放置橡皮障可以提供最好的隔离,而富士Ⅸ改性玻璃离子体因其粉末成分硅铝氟玻璃处理粉末的特性,可不受唾液影响,免于放置橡皮障,这可能是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密封剂保留率提高的一个原因[12]。还有学者也报告了类似的研究结果,在橡皮障下放置密封剂时,密封剂的保留率和密封剂的质量都有所提高。本研究中使用的密封剂包括玻璃离子基密封剂和树脂基密封剂[13]。在本研究中,玻璃离子充填剂和复合树脂充填剂在第6 和第12 个月时的充填成功率分别为90.16%、83.61%以及93.44%、67.21%。尽管在临床上,光固化复合树脂密封剂在第6 个月间隔时的保留率较高,但在统计学上没有发现明显差异。有学者对玻璃离子密封剂也报告了类似的高保留率,这与本研究是一致的[14]。研究表明,传统的玻璃离子体密封剂的固位率较低,但改性玻璃离子体,如富士Ⅸ改性玻璃离子体的固位率较高,其主要成分是硅铝氟玻璃处理粉末、聚丙烯酸粉末、蒸馏水、聚丙烯酸水溶液和酒石酸,它们对牙齿表现出更好的黏附性,并允许控制膨胀以补偿复合材料的固化收缩,并且可以在酸蚀和不酸蚀的情况下使用[15]。这些特性不仅促成了本研究中玻璃离子体密封剂的高保留率,还显著降低了牙本质过敏反应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在对Ⅱ类洞的充填过程中,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所需要的操作时间短于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尽管在术后前6 个月的短期随访观察中玻璃离子水门汀与光固化复合树脂的充填成功率差异并不显著,但随访12 个月后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龋齿的成功率更高,不良反应率更低,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充填材料,可在Ⅱ类洞充填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光固化龋齿成功率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为什么人会有蛀牙
影响光固化灯使用效率的相关因素
光固化树脂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光固化聚硅氧烷材料的研究进展
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