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健康上网行为的特征调查及教育建议

2022-10-15刘文令罗小漫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上海0003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铜仁5543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30期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

◎ 刘文令 王 枫 罗小漫(.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上海 0003;.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铜仁 554300)

一、问题提出

2021年7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94.9%,未成年网民规模持续增长,网民的低龄化趋势更加明显;大部分未成年人自己拥有上网设备,新型智能终端普及迅速。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延续,网络、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已经与网络密不可分。如何促进中小学生健康上网,避免网络沉迷,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

自互联网高速发展以来,伴随着互联网使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一直被研究者关注,尤其是青少年网络成瘾及相关问题。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启发我们,个体的某些心理品质如乐观、希望,可使人们远离某些不良行为。因此,有必要了解中小学生健康上网行为的特征以及它们是由怎样的积极环境促成的,通过发展这些积极的特征和营造良好的环境,或许可以更有效地抑制中小学生网络沉迷,促进其健康成长。

郑思明在2007年对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开展了系统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明确提出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概念、特点、类型和操作化标准及影响因素。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即青少年对互联网的使用从外控到内控形成的有节制的上网行为,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是有益的。其衡量标准,既包括时间标准,也包括行为标准。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时间标准为每天不超过一个半小时、每周不超过十个小时。行为标准为满足以下六条中的五条及以上,它们是“抵制不良信息”“不沉迷网络”“控制时间” “放松身心”“利用互联网来学习”“影响程度小”。郑思明在研究中还提到健康上网行为的概念体现了青少年使用互联网行为的过程和结果具有系统性、积极性、控制性、主观性和稳定性,在判断中小学生上网行为是否健康时应该综合以上特征进行系统考察。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个体的行为受到与之交往的社会机构(如学校、社区等)的以宏观范畴为基础的文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健康上网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家长、同伴、社会、教师和学校等。其中,父母的榜样作用、亲子沟通、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对中小学生网络使用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例如,家长的行为和观念会受到社会媒体和相关专家看法的影响),共同影响着青少年的上网行为。

郑思明通过访谈法得出以下结论:各种有利因素对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影响是有层次的,其中个体的人格因素(自制力、自信心、乐群、开朗)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上网行为;动力认知因素(互联网态度、目标、兴趣等)通过影响人格因素继而影响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外部因素(家长、教师、社会等)通过影响动力认知因素进而影响青少年的健康上网行为。具体见图1。

图1 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影响因素图[3]

以“健康上网”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可以发现,近些年有关健康上网行为相关研究多是理论研究及经验总结类研究,主要涉及的是对策和建议,缺乏较大数据量支撑的调查研究。为此,本研究首先通过较大数据量的中小学生的调查,呈现目前中小学生健康上网行为的基本情况;继而,通过中小学生健康上网者和其他学生在个人特征、亲子关系以及学校和社区方面情况的对比,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建议,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通过整群抽样,随机抽取上海市市区和郊区多所公办学校的2139 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数据2062个,有效率为96.40%。其中,女生1077人,男生984 人,1 人未报告性别。学生就读年级为小学四年级至高三年级,其中,小学生548 人,初中生874 人,高中生639 人,1 人未报告年级。

(二)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健康上网行为及网络管理问卷,共30 道题。调查内容为:学生网络使用基本情况;健康上网行为情况和相关个人生活习惯情况;学生感知到的有利于健康上网的做法,既包括自我控制方面,也包括来自父母、学校和社会的管理情况。

(三)统计方法

利用SPSS17.0 和EXCEL2013 等工具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中小学生网络使用基本情况分析

结果显示,1741 名(84.5%)受测学生拥有自己的上网设备,这与CNNIC 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中82.9%的未成年网民拥有属于自己的上网设备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其中,611 名学生报告他们可以随时使用上网设备,也就是受测学生的三分之一可以随时接入网络,这提示我们需要构建主动、有效的健康上网管理体系。

图2 中小学生休息日与上学期间每天上网时间对比图

图3 中小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年级差异统计

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时间情况见图2。上学时间(周一至周五)和休息日(含寒暑假),中小学生每天上网时间有所不同,在休息日的上网时间较长。相较于工作日,休息日几乎不上网的学生占比10%,上网2 个小时及以上的学生占比30%。上网时间上,无论是上学时间还是休息日,男生和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学段之间有差异,尤其在休息日,详见图3。具体而言,在上学时间,超过80%的学生花一小时以内的时间上网,不存在学段之间的差异;休息日期间,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长显著增加,上网在一小时以上的高中生占比88.6%,初中生64.5%,小学生37%。这提示我们,在休息日,学生有过度上网的可能,尤其是高中生。

图4 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时间最长内容的统计

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进行哪些活动,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我们请受测学生将自己的网络使用内容按照时长进行排序,以分析他们花费时间最长的活动,结果见图4。花费最多时间在完成作业上的学生占比29%,花费最多时间在交友、聊天、看视频、直播、查资料、看新闻和打游戏的学生占比10%~20%。这表明中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已经离不开互联网。

此外,不同学段学生网络花费时间最长的情况不同,详见图5。随着学段的上升,网络花费时间最长的内容在完成作业的学生比例在下降,花最长时间在交友、娱乐上的学生比例在增加。这一结果提示我们,不同学段的学生对互联网内容的使用情况存在差异,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引导,尤其要重点关注短视频等新兴内容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图5 不同学段学生网络使用时间最长内容统计

表1 不同学段学生符合不同健康上网标准的情况

通过问卷,我们还调查了中小学生的关键网络使用体验情况。结果表明,78.4%的学生上网时感到开心和愉悦,但这部分学生的网络使用愉悦度与生活满意度之间没有显著相关(r=0.04);26.4%的学生觉得网络世界比现实世界有趣,这部分学生的网络使用愉悦度与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负相关(r=-0.14,p<0.001)。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即认为网络更加有趣的中小学生或许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转而在网络上寻求满足感。72.9%的学生可以做到文明上网,使用网络时注意言辞,这与马翔和刘艳茹的调查结果一致;93.7%的学生懂得在网络中保护自己的隐私。此外,20%的学生报告体验过网络霸凌,与CNNIC的调查结果一致,这提示我们需要继续加强青少年网络保护工作。

(二)中小学生健康上网情况和健康上网学生的特征及分析

1.中小学生健康上网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健康上网行为标准以及日均上网时间的综合标准,统计出本次调查中符合健康上网标准的学生。其中,行为标准需要满足前文提到的5 个或者5个以上的行为,再加上每天上网时长平均在一至两小时或以下,才是健康上网者。首先,满足行为标准的受测学生为653 人(31.67%),符合时长标准的受测学生为1852 人(89.81%),详见表1。两者综合来看,29.39%的受测学生显示出健康上网的行为。由此发现,部分中小学生可以比较好地控制网络使用时间,但在行为控制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具体分析时发现,在6 条行为标准中,在“使用网络时,我基本上可以做到不沉迷、不依赖、不成瘾”这一条,只有36.2%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做到。这提示我们,不沉迷网络是判定健康上网行为的首要标准。健康上网学生中,女生347 人(57.26%),稍多于男生;小学生 111 人(18.32%,女生65 人),初中生341 人(56.27%,女生189 人),高中生154 人(25.41%,女生93 人)。初中生健康上网者占比最高。

2.健康上网学生的特征及分析

将健康上网学生与其他学生的个人生活习惯情况以及学生感知到的有利于健康上网的管理(自我控制方面;父母、学校和社会的网络管理情况)进行对比,以凸显出健康上网中小学的基本特征,结果如图6 所示。从中可以发现,健康上网的学生有以下特征:(1)有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如喜欢阅读纸质书籍,喜欢体育锻炼,睡眠充足等;有较强的自控力;有良好的社会支持以及生活满意度。(2)父母关系亲密,父母通常采用较为民主的教育方式。(3)能感知到社会对青少年健康上网的关注。

图6 健康上网学生与其他学生的特征对比

图7 健康上网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家庭、学校的网络使用管理感知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健康上网学生有着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较强的自我控制力以及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家庭氛围。这些可以看作防止青少年网络沉迷的保护性因素,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例如,职晓燕、王传升和王长虹等对比了网络成瘾青少年与其他青少年的社会支持与父母教养方式,发现社会支持状况差和父母教养方式粗放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结合本次调查的结果,有更多的好朋友及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减少青少年对于网络世界的依赖;自控力较强则是青少年健康上网的核心自我影响因素。

图7 显示,健康上网学生中有更高比例的学生感知到来自家庭的有益的网络使用管理行为:父母经常教孩子如何合理地使用网络(63.00% VS 45.10%),父母对网络的认知也更客观(77.60% VS 66.20%)等。健康上网学生中有更高比例的学生感知到来自学校的有益的网络使用管理行为:学校开展网络使用专题指导活动(45.40% VS 28.80%),开设信息技术课(45.20% VS 31.20%),教师适时提醒学生合理使用网络(73.30% VS 58.90%)等。调查结果也印证了以往研究中提出的引导学生健康上网的重要性,为我们提出有针对性的健康上网教育建议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实证依据。

四、教育建议

(一)家长为子女树立生活榜样,提升对子女网络使用的管理能力

家长平时应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注意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子女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防止子女转向网络寻求情感支持。家长需明确自己承担着引导子女健康上网的主要责任,以身作则,增强自身的互联网使用能力,为子女作表率,同时加强对子女的监管。

(二)家校携手,加强对学生的监管

家长在学生健康上网行为塑造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家长监管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在关键细节上给予支持。尤其是在当前线上学习广泛开展的情况下,加强家校沟通,有助于家长更好地监督学生的网络使用。学校可开设相关课程,使学生认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开设心理课程,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开展各种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生活中。

(三)国家及社会各方面加强网络监管,保障青少年网络安全

国家层面继续加强政策干预,从限制互联网公司不良经营行为到加强网络内容监管等多方面,营造良好的网络使用氛围。互联网相关企业和运营商应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不盲目追逐经济利益,关注网络内容对青少年的适宜性。社区及各类社会机构和群众团体应加强健康上网的宣传和引导,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健康上网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青少年学生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快把我哥带走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赶不走的学生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学生写话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