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磷水平与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

2022-10-14娄梦玉薛华龙郭彬彬汪江涛昝志曼郭大勇焦念元付国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冬小麦籽粒小麦

娄梦玉,薛华龙,郭彬彬,汪江涛,昝志曼,马 超,郭大勇,焦念元,付国占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河南省旱地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洛阳 471023)

小麦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中处于第二位[1],其高产和稳产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小麦获得高产需要适宜的土壤肥力,磷素作为小麦养分供给中仅次于氮素的第二大元素[2],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起着重要作用[3–4],尤其对冬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之一单位面积穗数具有明显的调控效应。相关研究表明[5–9],增施适量磷肥,能促进小麦的分蘖发生,提高单位面积穗数,进而提高小麦产量,这说明磷肥在小麦高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磷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弱,极易被固定,导致磷肥的当季利用率较低[10],土壤中大量积累的磷会导致磷矿资源的浪费和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11],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12]。目前,我国还普遍存在磷肥过量施用现象,而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在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资源投入量大幅度增加,氮肥、磷肥施用量均位列全国第一,导致河南省农田面源污染形势严峻[13]。可见,明确最佳施磷量对农业增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最佳施磷量与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和产量的关系前人已做了一定的研究,马清霞等[14]在黄土高原17年长期施磷试验表明,小麦获得最高产量6465 kg/hm2的施磷量为144 kg/hm2,冬前土壤有效磷含量为21.2 mg/kg。马悦等[15]对北方麦区49个地点的试验表明,维持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0~30 mg/kg时,减施或不施磷肥依然可以实现小麦高产,当土壤有效磷含量过高时,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粒重降低导致小麦产量降低。孙慧敏[16]在山东龙口麦区的试验表明,在有效磷含量为 30.44 mg/kg 的土壤上施磷对小麦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冯媛媛等[17]通过在有效磷含量不同的土壤上进行施磷试验,结果显示在有效磷含量<10 mg/kg的土壤上,小麦增产效果最强的施磷量为150 kg/hm2;在有效磷含量为10~20 mg/kg的土壤上,小麦增产效果最强的施磷量为90~120 kg/hm2;在有效磷含量>20 mg/kg的土壤上,小麦产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达到平衡的趋势,还受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这说明小麦最适施磷量不仅受土壤有效磷和产量影响,还与生态条件有关。目前,关于施磷水平对冬小麦分蘖成穗、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及其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还相对较少。为此,本试验研究了施磷水平对冬小麦分蘖成穗、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产量、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分析了施磷水平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冬小麦产量的关系,明确达到冬小麦高产时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其最佳施磷量,为河南省冬小麦磷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在河南科技大学实验农场进行,地理位置为 112°24′53′′E,34°35′58′′N。试验田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为黄潮土,质地为中壤。试验开始时耕层土壤容重为1.35 g/cm3,0—20 cm耕层碱解氮含量为33.9 mg/kg,速效钾含量为223.8 mg/kg,有效磷含量为6.84 mg/kg,有机质含量为10.7 g/kg,土壤pH为7.56。前茬为玉米和花生间作,作物收获后秸秆全部还田。

1.2 试验设计

于2018—2021年采用田间定位小区试验,供试小麦品种为‘洛麦26’。试验设年施磷(P2O5)量为0、90、180和 270 kg/hm24个水平,依次记为P0、P90、P180和P270。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60 m2(10 m×6 m)。冬小麦为机械精播,播种量150 kg/hm2,行距20 cm。供试磷肥为磷酸二铵 (P2O546%,含N 18%),于小麦播种前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供试氮肥为尿素 (N 46%),各处理均施氮 180 kg/hm2,按基肥和追肥2∶1分两次施用,追肥于小麦拔节期撒施,施后灌水。其它管理同大田生产。分别于2018年10月16日、2019年10月18日和2020年10月29日播种,2019年6月1日、2020年5月31日和2021年6月5日收获。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分蘖 于冬小麦拔节期,在各小区取代表性30 cm长单行小麦,调查茎秆数用于计算单位面积最大分蘖数;在冬小麦成熟期,于各小区取代表性30 cm单行,调查穗数计算单位面积有效分蘖数。

1.3.2 干物质积累 分别在冬小麦拔节期、扬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于各小区取代表性30 cm单行植株,分成茎、叶、穗三部分,105℃杀青30 min,75℃烘干至恒重。

1.3.3 产量及产量构成 成熟期每个处理随机选取1 m双行小麦测产,每个处理重复3次,风干前测定小麦穗数和穗粒数,风干后测定小麦籽粒产量和千粒重。

1.3.4 植株各器官磷含量 分别于拔节期、扬花期、灌浆期、成熟期采集小麦地上部植株样,分为茎、叶、籽粒和颖壳及穗轴,105℃杀青30 min,75℃烘干至恒重将其粉碎。样品经浓H2SO4–H2O2消煮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Agilent 5110)测定磷含量。

1.3.5 土壤有效磷含量 在小麦冬前于各小区取0—20 cm土壤,采用Olsen法浸提,钼蓝比色法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

1.3.6 相关指标计算公式 成穗率(%)=有效分蘖数/最大分蘖数×100

总干物质量=茎重+叶重+穗重

干物质分配比率(%)=各部位干物质量/总干物质量×100

花前营养器官同化物转移量=扬花期整株干重–成熟期秸秆干重

花前营养器官同化物转移率(%)=(扬花期整株干重–成熟期秸秆干重)/扬花期整株干重×100=花前营养器官同化物转移量/扬花期整株干重×100

花前干物质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花前营养器官同化物转移量/成熟期籽粒干重×100

植株各器官磷积累量=植株各器官干重×含磷量

植株各器官磷分配比例(%)=植株各器官磷积累量/植株总磷积累量×100

磷肥偏生产力(kg/kg)=施磷处理籽粒产量/施磷量

磷肥农学效率(kg/kg)=(施磷处理籽粒产量–不施磷处理籽粒产量)/施磷量

磷收获指数=籽粒磷积累总量/植株磷积累总量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数据处理和作图均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SPSS 22。多重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磷水平对冬小麦分蘖及成穗率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3个生长季冬小麦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最大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与P0相比,P90、P180、P270的最大分蘖数分别提高了205.8%~261.3%、271.7%~307.4%、297.3%~354.4%;有效分蘖数分别提高了78.6%~113.0%、148.6%~149.2%、153.7%~173.2%,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P0分蘖成穗率最高,与P90相比,P180、P270的分蘖成穗率分别提高了8.7%~14.3%、3.4%~14.6%,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P180和P270之间2018—2020年分蘖成穗率差异不显著。由此可得,提高施磷水平能增加冬小麦单位面积最大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

表1 不同施磷水平下冬小麦分蘖数及成穗率Table 1 Tillering number and effective tiller percentage of winter wheat under different P application rates

2.2 施磷水平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不施磷处理(P0)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先增加后降低,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而P90、P180和P270处理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小麦干物质积累量不断增加,以成熟期最大。各生育期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为P270>P180>P90>P0,P0、P90、P180处理之间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增加显著,而P270相较于P180的增幅有时不显著,表明施磷超过P180不一定能继续促进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

图1 不同施磷水平下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量Fig.1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winter wheat at different growing stages under different P application rates

2.3 施磷水平对冬小麦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冬小麦茎、叶和颖壳及穗轴的干物质分配量均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呈增加的趋势,与P0相比,P90、P180、P270处理下茎的干物质分配量分别增加了189.4%~233.0%、223.8%~309.1%和252.4%~346.9%,叶的干物质分配量分别增加了238.8%~310.5%、346.6%~400.7%和397.3%~452.5%,颖壳及穗轴的干物质分配量分别增加了124.5%~275.3%、166.7%~234.6%和201.3%~325.0%,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籽粒的干物质分配量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180处理下达到最大值。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叶的干物质分配比率总体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颖壳及穗轴的干物质分配比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P180处理下达到最低值,籽粒的干物质分配比率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180水平下干物质分配比率达到最高值,2018—2019年、2019—2020年、2020—2021年分别达到44.3%、42.7%和45.3%。由此说明,增施磷肥能够影响光合产物在冬小麦各个器官中的分配比率,通过降低颖壳及穗轴的分配比率来提高茎、叶及籽粒的分配比率,进而提高小麦产量。

表2 不同施磷水平下冬小麦干物质的分配Table 2 Dry matter distribution in winter wheat under different P application rates

2.4 施磷水平对冬小麦花前干物质转移的影响

冬小麦产量的形成来自花前干物质的转移和花后光合同化干物质的积累两个方面[18]。花前营养器官贮藏物质向籽粒的转运是决定小麦籽粒产量的主要因素[19]。由表3可以看出,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3个生长季冬小麦茎、叶的干物质转移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P90水平下达到最高,相较于P0和P180,P90的茎干物质转移量分别增加了62.8%~174.9%和12.9%~23.5%,叶干物质转移量分别增加了69.3%~90.8%和6.5%~14.5% (P<0.05),相同施磷水平下茎的干物质转移量高于叶片。随施磷水平的提高,冬小麦茎、叶的干物质转移率均显著降低(P<0.05)。可见施磷水平越低,茎叶干物质向籽粒的贡献率越高。相同施磷水平下,茎的干物质转移率10.7%~29.6%均低于叶片干物质转移率19.8%~49.1%。随施磷水平的提高,3个生长季冬小麦干物质转运对籽粒贡献率均降低,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低磷水平下,籽粒的干物质积累大量依靠花前茎叶干物质的转移,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会逐渐减弱对花前茎叶干物质的依赖。相同施磷水平下,茎对籽粒的干物质贡献率11.8%~34.0%均高于叶片对籽粒的干物质贡献率10.1%~27.6%。上述结果表明,提高施磷水平增加了茎、叶干物质转移量,降低了干物质转移率及干物质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

表3 施磷水平对冬小麦花前干物质转移的影响Table 3 Effects of P level on pre-anthesis dry matter transfer in winter wheat

2.5 施磷水平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由表4可得,施磷水平的提高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与P0相比,P90、P180、P270处理下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分别提高了57.7%~149.4%、128.0%~187.9%、147.4%~200.0%,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P<0.05)。冬小麦穗粒数和产量均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P180达到最大值,与P0相比,P90、P180、P270处理下冬小麦穗粒数分别增加了12.0%~27.1%、20.9%~44.2%、14.0%~34.2%;产量分别增加了165.2%~234.6%、215.6%~292.3%、200.0%~257.7%。与P90相比P180产量提高17.3%~18.2%,与P270相比P180产量提高4.2%~11.5%。综合产量及其构成三要素可得,P180水平下冬小麦产量最高。

表4 不同施磷水平下的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Table 4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 of winter wheat under different P application rates

2.6 施磷水平对冬小麦扬花期与成熟期各器官含磷量的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3个生长季扬花期冬小麦茎、叶磷含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与P0和P90相比,P180处理下冬小麦茎的磷含量分别增加了77.2%~112.5%和14.9%~16.2%,叶的磷含量分别增加了62.3%~170.1%和22.4%~33.2%,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P180相比,2019—2020年P270处理茎的磷含量增加不显著,2018—2019、2020—2021年增加显著,而叶的磷含量3个生长季增加均不显著;颖壳及穗轴磷含量P90较P0处理增加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与P180、P270处理间相比2019—2020年无显著差异。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成熟期冬小麦茎、叶、颖壳及穗轴和籽粒的磷含量整体均呈增加的趋势,P180处理下冬小麦茎磷含量较P0和P90分别增加了17.6%~24.1%和11.0%~20.2%,叶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07.1%~356.4%和29.0%~40.7%,颖壳及穗轴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9.2%~36.8%和8.5%~9.8%,籽粒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9.6%~33.8%和4.7%~5.0%,多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P270处理的茎和籽粒磷含量与P180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得,在施P2O50~180 kg/hm2范围内,增加施磷量可以显著提高各器官含磷量,施P2O5超过180 kg/hm2不能继续显著增加植株各器官含磷量。

表5 不同施磷水平下冬小麦扬花期与成熟期各器官含磷量(mg/g)Table 5 P concentration in organs of winter wheat at anthesis and maturity stages under different P application rates

2.7 施磷水平对冬小麦植株磷积累量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3个生长季4个施磷水平下冬小麦植株磷积累量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逐渐增加的趋势,P0水平下冬小麦植株磷积累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增加较缓慢,成熟期仅达到15.0~15.2 kg/hm2;P90、P180、P270处理下冬小麦植株磷积累量随生育期推进增加迅速,成熟期分别达到56.8~59.8、78.7~79.3、78.8~80.7 kg/hm2。P0~P180处理下冬小麦植株磷积累量呈增加的趋势,与P90相比,P180处理下冬小麦植株磷积累量增加了30.5%~67.9%,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P180相比,P270处理成熟期差异不显著。由此说明P2O50~180 kg/hm2范围内增加施磷量可以显著增加冬小麦植株磷积累量,但过量施用磷肥不能显著增加植株对磷素的积累。

图2 不同施磷水平下冬小麦植株磷积累量Fig.2 Phosphorus accumulation in winter wheat under different P application rates

2.8 施磷水平对冬小麦各器官磷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由表6可知,成熟期冬小麦各器官的磷素积累量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茎和颖壳及穗轴的磷积累量的增加达到显著水平(P<0.05);叶的磷积累量的增加在P0~P180达到显著水平,籽粒的磷积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P180达到最大值,相比P90,P180籽粒磷积累量提高27.7%~39.0%。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茎和颖壳及穗轴的磷素分配比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P90和P180的磷素分配比率较低,叶的磷素分配比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籽粒的磷素分配比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270时磷素分配比率达到最低,3个生长季各处理籽粒分配比率为66.4%~74.7%。

表6 不同施磷水平下冬小麦各器官磷素积累与分配Table 6 The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phosphorus in the organs of winter wheat under different P application rates

2.9 施磷水平对冬小麦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由表7可以看出,3个生长季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冬小麦磷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均呈现降低的趋势,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P90相比P180和P270下磷肥偏生产力分别降低了40.0%~41.1%和62.1%~64.7%,磷肥农学效率分别降低了35.3%~36.1%和58.6%~62.8%。由此可得,提高施磷水平会降低冬小麦对磷肥的利用效率。

表7 不同施磷水平下冬小麦磷肥利用效率Table 7 Phosphate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 under different P application rates

2.10 施磷水平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小麦产量的关系

在一定施磷范围内,增施磷肥能够促进小麦产量的提高 (图3)。3个生长季冬小麦产量(y)与施磷水平(x) 之间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y=–0.198x2+ 76.887x+ 2885.2,可得在施磷量194.2 kg/hm2时获得最高产量为10349.4 kg/hm2(土壤有效磷含量为25.5 mg/kg),施磷量>194.2 kg/hm2时产量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y)与施磷量(x)之间呈线性正相关:y= 0.0886x+ 8.3405。提高施磷水平能够增加0—2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 (图3)。冬小麦产量(y)与0—2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x)的关系也符合一元二次方程y= –19.253x2+ 995.97x– 3128.5,土壤有效磷含量为25.8 mg/kg时产量最高,为9752.0 kg/hm2,将所得产量最高的土壤有效磷含量代入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施磷水平方程可得,产量最高时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所对应的施磷量为197.4 kg/hm2,与上述所得产量最高时的施磷量194.2 kg/hm2无显著差异,由此可得冬小麦生长所需最佳土壤有效磷水平且产量最高的施磷水平范围为194.2~197.4 kg/hm2。

图3 施磷水平与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小麦产量的关系Fig.3 Relationship among phosphorus application level, topsoil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and wheat yield

3 讨论

3.1 施磷水平对冬小麦分蘖成穗、产量的影响

合理的群体结构对小麦产量至关重要[20]。分蘖成穗是小麦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也是决定群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小麦产量及产量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21]。研究表明,增施磷肥可以促进小麦的分蘖,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来优化群体结构,获得高产,并且小麦分蘖成穗率与产量呈线性正相关[22–24]。在本试验中,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冬小麦最大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均得到显著增加,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然而分蘖成穗率与小麦产量的关系与前人研究有所不同,P90水平下冬小麦产量高于P0,但P90水平下分蘖成穗率反而低于P0水平,其原因可能是P0条件下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不能满足冬小麦产生较多的分蘖,造成单穗单株的情况,从而分蘖成穗率较高,产量较低。

小麦产量主要来源于花前营养器官贮存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和花后光合同化物的积累。小麦高产的前提是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25],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表现为递增的趋势[26–27]。本试验研究表明,施磷水平在小于P2O5180 kg/hm2时,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并促进了小麦花后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进而提升小麦产量,但施P2O5270 kg/hm2时,虽然小麦干物质积累量还在增加,但降低了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导致小麦产量的降低。

协调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者关系是获得高产的关键[28]。研究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增加,而穗粒数和千粒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9,29–30]。本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逐渐增加,但施P2O5270 kg/hm2时,由于穗粒数和千粒重的降低,其产量低于施P2O5180 kg/hm2处理,这主要由于在施P2O5270 kg/hm2时,促进前期分蘖,造成后期群体过大,下落小穗数增多,导致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

3.2 施磷水平对冬小麦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合理施用磷肥可以促进小麦对磷素的吸收利用,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增加生物量及提高产量。施磷量对小麦植株的含磷量影响较大,有研究认为植株中的磷含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31–32]。本研究结果表明增施磷肥可以提高冬小麦茎、叶、颖壳及穗轴和籽粒的磷含量,这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本试验中施磷量到达P2O5180 kg/hm2时植株磷含量成熟期不再随施磷量增加而显著增加。

小麦磷素积累量与供磷水平有关,相关研究表明,适量提高施磷量可以显著提高小麦植株磷积累量和籽粒中的磷含量[9,32]。本试验结果表明,施P2O5180 kg/hm2时,冬小麦植株磷积累量显著高于不施磷和施P2O590 kg/hm2的,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但过量施磷不仅不能无限制提高冬小麦植株磷积累,还会降低小麦产量,造成小麦对磷的“奢侈吸收”,如本研究中施P2O5270 kg/hm2时,冬小麦植株磷积累量高于施P2O5180 kg/hm2,但冬小麦籽粒产量低于施P2O5180 kg/hm2。本研究还表明,施磷量还影响了冬小麦植株磷积累量在生育后期的再分配,在成熟期,籽粒磷积累量占地上部总磷积累量的66.4%~74.7%,施P2O5180 kg/hm2时小麦籽粒磷积累量比不施磷小麦显著增加,这与陈远学等[33]、史燕捷等[34]的研究结果类似。说明适量增施磷肥,能促进磷营养向籽粒转运,提高冬小麦磷养分利用效率。

肥料的偏生产力、农学利用效率都是直接反映施肥与小麦产量关系的重要参数。本研究表明,随着施磷(P2O5)量从90 kg/hm2增加至270 kg/hm2,冬小麦磷偏生产力和磷农学利用效率均显著降低 (P<0.05)。这与李廷亮等[8]在晋南旱地小麦研究结果一致。可见,增施磷肥对籽粒产量形成的贡献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但综合产量来看,本研究4个施磷水平中,P2O5180 kg/hm2为较佳施磷水平。

3.3 施磷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小麦产量的关系

土壤有效磷是土壤磷储库中对作物最为有效的部分,也是评价土壤供磷水平的重要指标[35],合理的施磷量能维持土壤磷库的平衡[36]。试验研究表明,增加施磷量对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耕层土壤中的有效磷[37–40]。本试验将冬小麦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施磷水平进行拟合,可得土壤有效磷含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可见,增加施磷量在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不施磷和低磷(P2O590 kg/hm2)水平时,土壤有效磷含量较低,这可能是植株消耗土壤中的磷素,造成土壤有效磷匮乏的原因。本试验结果显示,冬小麦获得最高产量9752.0~10349.4 kg/hm2的施磷量为194.2~197.4 kg/hm2,土壤有效磷含量为25.5~25.8 mg/kg,马清霞等[14]在黄土高原17年长期施磷试验表明,小麦获得最高产量6465 kg/hm2的施磷量为144 kg/hm2,土壤有效磷含量为21.2 mg/kg。马悦等[15]对北方麦区49个地点的试验表明,维持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0~30 mg/kg时,冬小麦产量最高。可见,小麦获得高产下最佳土壤有效磷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产量水平、环境和土壤理化性质的不同所致。由以上可得,根据土壤有效磷含量,确定小麦持续高产下最佳施磷量,是提高小麦产量的最有效手段。

4 结论

在供试区域,提高冬小麦的施磷水平可显著增加冬小麦的有效分蘖数和成穗数,提高茎、叶、颖壳及穗轴的干物质和磷素积累量及向籽粒的转移,增加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但是当施磷水平超过适宜范围后,主要增加了营养器官中干物质和磷的积累与分配,降低向籽粒的转移,不能进一步提高产量。施磷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线性正相关,而小麦产量与施磷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可以用成一元二次方程拟合。小麦产量最高的土壤有效磷含量为25.5~25.8 mg/kg,施磷(P2O5)量为 194.2~197.4 kg/hm2。

猜你喜欢

冬小麦籽粒小麦
冬春小麦科学防治死苗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氮素对高温胁迫下玉米籽粒发育的调控效应
2022年山西省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意见
山西省主推小麦品种籽粒形态性状分析
冬小麦田N2O通量研究
冬小麦的秘密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撒落成星星
如冬小麦般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