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破“解”悟“道”读《庖丁解牛》

2022-10-13赵文建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庖丁解牛

赵文建

摘要 《庖丁解牛》用一个“解”字统领全篇,本文从分析“解”字的字形字义和庖丁解牛的场面描写来剖析庄子不用“宰”“杀”而用“解”字的内涵:依据牛天生的身体结构,在关节缝隙处轻巧地用刀拆解牛的躯体,突出了庖丁眼光的精准独到,技艺高超,给人以畅快的审美享受。从寓言善用比喻说理来解读《庖丁解牛》所蕴含的养生之道和为人处世的智慧:养生须顺应生命的自然节律,清心寡欲,不做无谓的消耗,及时保养;處世须尊重现实,遵循客观法则,以简御繁,以巧化难,用舍行藏,进退自如。

关键词 《庖丁解牛》 字词涵义 养生之道 处世智慧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题目是后世读者从文章首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中截取的。这一截独具眼光,直接把文章的文眼给择取了出来。全文紧扣“庖丁解牛”这四字展开,描绘了解牛的场面、阐述了解牛的境界、解牛的理念、解牛的态度、解牛的切入点、解牛的方法。可以说,“解”字是窥探本文主旨的一扇窗户,庖丁因解牛悟道,文惠君听庖丁谈解牛获得养生之道。

但也有不少人因此质疑:生活中常说“杀猪宰牛”,为什么庄子却用“解牛”?文惠君究竟获得了怎样的养生之道?今天我们读《庖丁解牛》该汲取什么为人处世的智慧。

特级教师薛法根说文本内涵有三个层次:表层(第一层)是字面所写的意思,即文本所写的“人事景物”。里层(第二层)是字面背后的含义,即文本隐含的“思想感情”。深层(第三层)是字面之外的风格,即文本体现的“表达艺术”。解读文本需要找到一个打开文本的切入口,由此进入,从而领略文本内在的、表达的奥妙。据此,本文试以“解”字作为切口去打开文本,走进“庖丁解牛”的世界。

一、用汉字六书理论剖析“解”字的字形字义,由此进入文本 许慎《说文解字》中说:“解,判也。从刀判牛角。”“判”字,意思是分,分开。这是个会意字,可见“解”的本义就是用刀从牛头下手拆分牛的躯体。牛躯体庞大,必须用刀化整为零、化大为小地拆分才能物尽其用。先民们用“解”字标示杀牛的过程,足见其表达的形象精准。文中“依乎天理,批大邵,导大寂,因其固然。”“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每至于族”“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从这些语句来看,庖丁也正是轻巧地用刀像拆解一个大的结构复杂的物件那样,把牛的庞大躯体分解成一个个小零件。“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不像良庖那样用刀“割”,更不像族庖那样用刀“折”。这里“解”与“割”“折”的区别在于:首先,“解”是“依乎天理”(牛体的自然结构),刀游走在“彼节者有间”的牛关节缝隙,必须非常熟悉牛身体的“天理”结构,看准缝隙下刀。“割”与“折”就没这个讲究,尤其是“折”,课本中注释是“斫、砍”,只要用力抡刀就可以了。其次,动刀用力的方式不同,顺着关节缝隙“解”用的是巧劲,“动刀甚微”,所以他手上的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干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割”“折”就不太需要顾及牛的身体结构,只要刀刃锋利,有蛮力就可以了。固然,刀刃锋利可以割肉,但牛肉柔软有韧劲,也会钝刀,更不必说用刀砍斫了,牛骨粗壮坚硬,常常把刀刃磕出豁口,所以“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就不足为怪了。至于“杀”“宰”和“屠”等字只是表示一个事实,远不及“解”字内涵具体丰富,能突出表现庖丁的眼光精准独到、手法灵巧、力道灵活、技艺高超。

二、与平常生活中常见的杀猪杀鸡场景对比,分析庖丁解牛场面的不同

孙绍振教授提出用“还原比较”法解读经典文本,具体说就是把文本中描述的艺术形象恢复到平常生活中本来的样子,凸显差异、揭示矛盾,在研究矛盾的基础上解读文本。平常生活中一般人都看过杀猪杀鸡,那是一个怎样的景象:被杀的猪或鸡拼命挣扎、惨叫,特别是杀猪,屠夫一刀子下去鲜血飞溅,场面血腥,往往让人感觉屠夫下手残忍。挨刀的猪也很可怜,被几个人合力摁着,只能拼命挣扎、惨叫。如果猪是自家养大的,还真让人有点不忍心,所以古有“君子远庖厨”之说。屠夫与帮忙的一干人手忙脚乱,仍弄得浑身血水,气喘吁吁。本文第一段描述庖丁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赔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手脚肩膝并用,动作娴熟,节奏流畅,伴着刀在手中挥动得呼呼作响,合乎古曲的节拍韵律,完全没有平常宰杀所见的鲜血与挣扎,听不到惨叫,感觉不到血腥与残忍,似乎被杀的牛也不晓得自己是怎么死的。从旁观人看来,庖丁不像是在杀牛,而像是在街头广场上跳舞,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果换作“杀牛”“宰牛”“屠牛”,这些在今人眼里饱蘸血腥的字眼,岂不毁了庖丁解牛创造的美感!

三、从寓言的艺术表达角度揣摩庖丁解牛蕴含的“道”

庄子的文章天马行空,变幻莫测,善于运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而这些艺术形象就包含在庄子编造的一个个寓言之中。寓言在艺术表达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用比喻说理。其比喻的喻体就是寓言中的人、事、物,本体则是寓言的寓意,由比喻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启发人们联想,从而领悟寓意。《庖丁解牛》这则著名寓言节选自《庄子·养生主》,一般认为,篇名“养生主”意思是养生的关键、要领。“养生”的意思是保身、全生、尽年。通俗地讲就是保全生命怡养心性、活得长久、活尽天年,不同于今天人们常说的“养生”。如若揣摩庖丁解牛寓言蕴含的“养生之道”,或者对今人为人处世的启发意义,就得从寓言善于运用比喻说理这个特点出发。文惠君讲养生,就是想“保全生命,活得长久”,在本文中与“生命”有相似性的喻体就是庖丁手中的“刀刃”。庖丁说“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干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相比之下,庖丁的刀刃生命最长久。庖丁的刀刃所以耐久,是因为庖丁解牛讲究用刀、养刀的结果。庖丁面对的是躯体庞大、结构复杂的牛,文惠君养生、今人为人处世面对的是复杂迷幻的世道社会,那么文本中与牛对应的本体就是世道社会,可以说庖丁不仅解牛,还解世道社会。分析庖丁解牛用刀、养刀及其技艺精进的经验,就可以获得养生之道和为人处世的智慧,也就是庖丁所说“臣之所好者道也”的“道”。

首先,庖丁说解牛“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一切操作顺着牛的天生结构。这是庄子借庖丁之口明确告诉我们,凡事须尊重现实(“固然”),处世须遵循客观实在的规律法则(“天理”),根据规律法则行事,养生必须顺应生命的自然节律。

其次,庖丁解牛从“大邰大寂”下刀切入,“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因为刀刃没有厚度,关节缝隙就显得宽绰有余,切入精准,刀刃游走,就能有效避免磕碰损伤。“刀刃者无厚”启示我们养生要清心寡欲,为人应虚怀若谷。世道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把准时机,“以无厚入有间”,切入精准,就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保全性命,养护精神;回避矛盾,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

第三,刀刃锋利解牛可以割肉斫骨头,但牛肉会钝刀,牛骨能豁刀刃,这是互害关系,所以“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庖丁的刀使用了十九年却能“刀刃若新发于硎”,是因为不割“技经肯綮”,不斫“大軱”。这就启示我们:不蛮干、不纠缠、不碰硬、不做无谓的消耗。

第四,解牛“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可以启发我们:面对纠结难解复杂问题,心存敬畏,认真对待,设法四两拨千斤,以简御繁,以易化难。

第五,解牛结束,庖丁“善刀而藏之”,又提醒我们:养生须注意及时保养身体,处世就得“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进退自如。

第六,庖丁也不是天生神技,他技艺精进,得益于学艺时“所见无非牛者…‘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用心专一,也验证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性。

[作者通联:江苏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庖丁解牛
对《庖丁解牛》一文几处细节的解读
好的评价如“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的叙事学分析
高山仰止
庄子的《庖丁解牛》赏析
庖丁解牛:牛和马的较量
工匠精神之庖丁解牛
庄子《庖丁解牛》赏析
教育需要“庖丁解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