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圆利针合谷刺委中穴联合电温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观察

2022-10-13郑奕贞老锦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委中合谷急性

郑奕贞,老锦雄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2.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急性腰扭伤是由于腰部突然受力或过大负重造成腰部组织急性损伤的软组织疾病,多持续不超过6周。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瘀血腰痛”“腰腿痛”的范畴。本病的病因是劳动、跌打损伤肌肉、筋骨、关节,从而导致气血不和、瘀血内阻、经络不通,加上外感风寒湿邪,引起筋骨肌肉的损伤。背部膀胱经气滞血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从而疼痛难忍,活动受限[1]。本病发作时疼痛剧烈,一旦发病易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若未及时治疗,易由急性转变成慢性。近年来,由于锻炼的减少和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本病发病率日趋升高,本病的治疗也越发受到重视。本研究采用圆利针合谷刺联合温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收治的80例明确诊断为急性腰扭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0年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实用骨科学》[2]中相关急性腰扭伤的诊断标准拟定。(1)症状:局限性腰背疼痛及同侧肌紧张或痉挛(疼痛不放射至膝关节远端),功能活动受限,症状反复发作;(2)体征:体格检查时,椎旁肌外缘有明显压痛,有时可触及肌肉压痛结节和条索状肌挛缩;(3)腰椎X线片检查一般无明显阳性征象。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关于急性腰扭伤的诊断标准拟定。具体如下:(1)有明确的腰部扭伤史;(2)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腰部剧烈疼痛,腰椎活动受限,常保持一定的强迫体位以减少疼痛;(3)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块,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在20~50岁之间,性别不限;③首次发病且病程在48 h以内;④影像学检查未发现骨质异常;⑤在接受本研究前未使用止痛药,并且在本研究期间停止其他治疗;⑥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等相关疾病的患者;②患有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③患有免疫系统疾病、传染病等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④合并有其他可能导致腰痛的疾病,如泌尿系结石、肿瘤等疾病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扶他林,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号H10980297,规格:75 mg/片,10片/盒)口服,每次75 mg,每天1次,连续治疗5 d。

1.5.2 治疗组

给予圆利针合谷刺委中穴联合温针灸治疗。工具:取圆利针(重庆立新七针医疗器械厂生产,规格:1.4 mm×70 mm)。选穴:肾俞、大肠俞、秩边、环跳、委中、承山,委中穴予圆利针治疗,其余穴位给予电温针治疗,均取双侧穴位。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委中穴皮肤常规消毒后,取圆利针采用合谷刺法,将针直刺至有落空感,再退至浅层,再向左右两旁针刺,得气后立即出针,按压针孔片刻后予输液贴覆盖针口。其余穴位采用管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出品,规格:0.30 mm×0.40 mm)直刺,进针至得气后通电治疗,同侧肾俞与大肠俞为一组、秩边与环跳为一组,两侧承山为一组,共5组。波型选择密波,频率为50 Hz。加电完毕后,取约2 cm艾条卷一段,于艾条中心扎一小孔点燃后套于针尾和针柄上进行施灸[4]。并在腧穴上隔一张纸片,防止艾条灰脱落烫伤患者,待艾条燃尽后出针。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 d。

1.6 观察指标

1.6.1 疼痛程度评估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5]对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定。使用一条长约10 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

1.6.2 功能障碍评估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腰椎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来评价2组患者腰部功能的恢复情况[6]。患者的评分越高,说明腰椎的活动度越低,病情越严重。共分为0到5个等级,0代表活动基本不受限,5代表活动严重受限,甚至不能行动。

1.6.3 实验室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按照试剂说明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2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含量。

1.7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有关急性腰扭伤的疗效评定标准拟定。治愈:疼痛消失,腰部活动正常;好转:腰部疼痛减轻,但不能做过度腰部活动;未愈:症状无改善。

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病例数×100%。

1.8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治疗组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1~53岁,平均(34.71±13.42)岁;平均病程(18.03±6.15)h。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2~49岁,平均(36.25±11.23)岁;平均病程(19.51±4.96)h。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面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1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39/40),对照组为85.00%(34/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急性腰扭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lumbar sprain[例(%)]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急性腰扭伤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lumbar spra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表2 2组急性腰扭伤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lumbar spra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例数/例40 40治疗前6.65±1.41 6.47±1.67治疗后2.94±1.26①1.90±0.89①②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ROM评分比较

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RO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ROM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ROM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急性腰扭伤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ROM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lumbar spra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表3 2组急性腰扭伤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ROM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lumbar spra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例数/例40 40治疗前3.98±0.41 4.12±0.38治疗后1.86±0.20①0.81±0.11①②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10水平比较

表4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急性腰扭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10水平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TNF-α,IL-6 and IL-10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umbar spra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4 2组急性腰扭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10水平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TNF-α,IL-6 and IL-10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umbar spra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例40 40 40 40 TNF-α/(pg·mL-1)26.37±8.42 21.20±7.55①26.53±7.94 15.46±5.25①②IL-6/(pg·mL-1)16.84±3.24 13.95±2.41①16.84±3.45 9.45±1.21①②IL-10/(μg·L-1)4.62±1.20 3.56±1.15①4.88±1.01 2.86±0.93①②

3 讨论

急性腰扭伤属于中医学中“腰腿痛”的范畴。本病一般是由于突然用力所致,随之而来引起的腰部经络损伤、气血郁滞、经脉堵塞,表现为疼痛和下背不能活动。现代医学认为,造成急性腰扭伤的因素包括突然剧烈损伤、举重物、超负荷、过度劳累或姿势不当等。本病主要涉及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从传统医学角度来看,本病属于经筋区失常的范畴。经筋区理论认为,足太阳、足少阳经筋区贯穿于腰臀部区域。经筋区域的反复损伤与修复,可影响经络的正常循环,阻滞气血循环,进而导致疼痛。因此,治疗重点应放在松解痉挛的经筋区域。

急性腰扭伤的腰部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等症状均在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上,据此,有学者提出,以足太阳膀胱经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基础穴位[7]。董辉[8]循膀胱经推拿联合针刺腰痛点治疗急性腰扭伤,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法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刘建民等[9]采用新九针圆利针齐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结果显示,新九针圆利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确切,优于普通针刺疗法,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与其能够有效地提高局部组织痛阈值有关。合谷刺法是在斜刺进针后,退回浅部又分别向左右斜刺的针刺手法。该法是一种加强刺激的治疗方法,最早出现于《灵枢·官针》,在舒缓筋急上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已有研究[10]证实,合谷刺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显著。

近年来的临床报道显示,委中穴是急性腰扭伤的必备穴[11]。针刺委中浮络放血治疗急性腰痛,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从经络而言,委中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其循行从头走足,在背部形成两行夹脊的经脉,直达腰骶,下至腘窝合并于委中。故针刺委中穴疏调腰背气血之功较他穴为甚,正如《医宗金鉴》所言:“委中刺血医前证,开通经络最相应”。从脏腑而言,腰为肾之府,即腰痛病为肾病之外候,而膀胱又与肾相表里,委中穴为膀胱经之合穴、下合穴,故针刺委中穴可通调表里两经之气血。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委中穴处于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点,使用圆利针针刺委中穴时,圆利针由浅入深对腓肠肌内外侧头、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等进行刺激,最终都通过动静脉、第4、5腰神经和第1、2、3骶神经传导至腰部。

圆利针是《黄帝内经》中九针之一[12],据《灵枢》有关记载:圆利针长1.6寸,针尖尖锐,中身微大。对于一些急性疼痛的治疗临床疗效独特,具有其他普通针刺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研究[13]发现,炎性因子的释放在急性腰扭伤的发生中具有关键作用。TNF-α、IL-6会激活胶质细胞细胞膜上的Ca2+、Na+通道,提升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从而引发疼痛,是引起患者发生炎性反应的重要因素[14]。使用圆利针在委中穴处行合谷刺,可以直抵病灶,加快局部新陈代谢、扩张毛细血管,加速委中穴区组织内血液和淋巴的循环,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防止粘连[15],加速了对IL-6、TNF-α等神经性疼痛相关细胞因子的吸收,从而发挥镇痛作用,具有得气快、针感强的特点,可以达到“气至病所”的效果。合谷刺是一针向多方斜刺的一种针刺手法,该手法的临床应用可扩大每一单穴的刺激面积,增强得气感及针刺的刺激量。

本研究在圆利针合谷刺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电温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可增强临床疗效。利用电针治疗仪输出脉冲电流可明显提高局部针感,抑制痛觉神经纤维的传导,降低人体脊髓背角细胞对伤害性刺激信号的反应,从而发挥镇痛的效应。目前,电针治疗常用的波形有连续波和疏密波,研究[16]表明,密波对于急性疼痛的镇痛效果更佳。在电针治疗的基础上,于疼痛局部再施以温针灸,可起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温通补肾之功效。《针灸歌赋辑要》中指出:“挫闪腰酸亦可攻……艾火频加体自康。”有研究[17]表明,艾灸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的含量,从而减轻炎症。温针灸具有刺法和灸法的双重作用,可使艾叶产生的热量沿针身传入体内[18],该温热效应能增强细胞的吞噬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神经兴奋性,具有镇痛之功效[19]。本研究采用圆利针合谷刺委中穴联合电温针治疗急性腰扭伤,远取委中穴行圆利针合谷刺,近取腰部穴位行电温针治疗,远治与近治共施,起到疏通经络,活血止痛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39/40),对照组为85.00%(34/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ROM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ROM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TNF-α、IL-6、IL-10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TNF-α、IL-6、IL-10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圆利针合谷刺委中穴联合电温针治疗急性腰扭伤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有效降低患者的TNF-α、IL-6、IL-10水平,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委中合谷急性
彭氏分筋推拿手法中所取“委中下”的定位依据及优势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包炎1例
电针“委中”对多裂肌损伤模型大鼠钙调蛋白 信号通路的影响
针刺伏兔配委中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初步效果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