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的《免疫学检验》理论课多平台联动线上教学研究

2022-10-13张改王书伟陈松建李振江钱丽丽马云云陈巧格常方方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7期
关键词:免疫学全过程检验

张改,王书伟,陈松建,李振江,钱丽丽,马云云,陈巧格,常方方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 451191)

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学生不能按时返校,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在此特殊时期,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本科高等学校线上教学工作的通知》[1]要求,郑州各高校在疫情期间有序开展线上教学工作。

线上教学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产物,一般作为线下教学的辅助手段。当线上教学从辅助教学方式上升为核心教学方式时,由于教学模式的转变,其教学理论和教学效果仍需实践检验和研究改进。《免疫学检验》课程属于比较难学的重要医学基础课程,尤其是其基础理论部分,内容抽象,不易理解,线下教学本身就有很大难度,且鲜见纯线上教学的案例。项目依托我校医学检验专业的《免疫学检验》课程,针对以微课为基础的多平台联动线上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设计、实践和研究工作。

1 《免疫学检验》线上教学难点分析及教学设计

1.1 《免疫学检验》线上教学难点

《免疫学检验》基础理论部分在疫情期间通过线上教学完成,包括《免疫学检验》绪论、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细胞因子、抗原、抗体、补体系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免疫应答等章节。不同于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本课程采用纯线上教学模式后具有如下难点:

1.1.1 课程抽象难懂,教学难

《免疫学检验》涉及免疫学和检验学相关基础理论,体系复杂、知识点多、内容抽象,素来是医学生公认难学的科目之一。采用纯线上教学模式后,如何在这种崭新教学模式下组织授课并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1.1.2 教师学生不相见,互动难

线下面授课程,尤其是《免疫学检验》等抽象难懂的课程,教师可以随时与学生互动,随时掌握学生的听课情况,可以及时调整讲课策略及进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线下课程的优点。线上教学,学生看不到教师和同学,缺少学习氛围和有效监督,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参与度不高、作业完成度不好,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1.1.3 线上线下两分离,管控难

线上教学对学生的管控较难。对教师来说,学生是否真正全程上课、是否全程认真听讲、作业是否独立完成等均无法如线下教学一般可以准确监督。同时,部分高职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不强,而线上教学更依赖线下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对学生来说,由于缺乏面对面的监督和交流,长期的网课容易产生烦躁、懈怠思想,进一步降低学习主动性,进一步增加了管控的难度。

1.2 《免疫学检验》线上教学设计

上述问题也是线上教学中的难点,在《免疫学检验》等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上更为突出。因此,在线上教学开展前做好教学设计工作极为重要。结合线上教学特点和教学经验,本课程采用了基于微课的多平台联动线上教学模式,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2.1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采用全过程闭环教学模式

大量教学实践和研究结果表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免疫学检验》本身教学难度较大,采用线上教学模式后,教学更依赖于教师的责任心和学生的自觉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更应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实现课前预教/学、课中研教/学、课后固教/学的全过程闭环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活动示意图

1.2.2 采用多平台联动线上教学模式,强化全过程闭环管控

全过程闭环教学必然要求全过程的闭环管控。同时,线上教学管控难的问题也只有通过强化全过程管控才能予以解决。对此,本项目选择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主、微信平台为辅,通过平台工具实现全过程的强化管控。

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过程性考核机制,实现全过程管控。本项目基于临床医学检验初级考试大纲,融入“1+X”证书考点,构建试题库。将习题分“课前热身”和“课后实战”两部分,学生预习后完成“课前热身”部分,上完课复习后完成“课后实战”部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课中的听讲质量(随堂练习答题、连麦、参与讨论、出勤率等),系统都有记录,这些作为平时成绩,折合后计入期末考试成绩。通过过程性考核手段,提高学生教学全过程的参与度,实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管控。

采用微信作为直播平台的辅助工具,实现多平台联合管控,有利于及时交流和督促管理。通过建立医学检验专业各个班级的《免疫学检验》微信学习群,教师课前、课后在微信群中及时发布信息,督促学生按时上课并及时完成课后作业;同时,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微信群、学习通等方式私信教师,及时解决问题。

1.2.3 发挥线上教学优势,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采用全过程闭环教学和闭环管理,主要侧重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纯线上教学模式下,理应发挥线上教学实时、灵活、方便、生动的优势,充分利用好微课和平台互动工具,从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主要措施如下:

(1)采用基于微课的课堂教学:微课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指向精准,利用微课视频讲解课程中的重难点,辅导学生预习,有利于迅速导入课程,促进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和产生兴趣。本项目事先针对理论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或下载微课视频并上传至超星学习通课程相应章节,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使用。

(2)利用线上平台在线教学的优势,及时解决疑难问题:传统线下教学模式中,学生一般怯于提问,教师授课完毕后和学生之间也鲜有交流,学生的疑难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线上教育利用平台优势,可在课后针对学生易错题录制讲解视频并上传,及时释疑答惑。

(3)利用线上平台多种互动工具,增强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感:在线上直播教学的时候穿插使用超星学习通直播授课里的签到、摇一摇选人、连麦、课堂抢答及随堂练习等多种功能。通过丰富线上课堂的活动,既可以掌握学生的听课效果,又可以消除部分线上听课的疲倦感。

1.2.4 创新课堂思政,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其中学习信念具有重要催化作用。线上直播过程中适时穿插课堂思政教学,例如,通过微视频等手段生动展现抗疫期间医护人员坚守岗位、不畏困难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通过微课展现我国古代人民发明的世界上第一种疫苗——种人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兴趣。通过创新思政表现形式并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免疫学检验》理论课多平台联动线上教学的实施

《免疫学检验》理论课部分的教学基于微课视频,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主,微信平台为辅,采用线上直播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过程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全过程闭环教学模式,并在适当章节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活动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

2.1 课前预教/学

教师预教:在我校超星学习通《免疫学检验》课程建设中,创建本章内容、本章课件、学习目标、课前热身、课后实战、他山之石、微课视频、习题讲解、思维导图9个模块,分别上传电子版教材、PPT、本章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后练习题、学习完成后的课后练习题、其他版本教材的本章内容、重难点内容的微课视频(抗体的产生、抗体的生物学功能、补体经典激活途径、MHC-I 类分子提呈抗原的过程、MHC-II 类分子提呈抗原的过程、CD4+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CD8+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过程)、本章思维导图等相对应的模块。教师于上课前一周在微信学习群中发布学习内容,提醒学生提前预习并完成课前热身部分的习题;在学习通通知中发布直播地址,提醒学生通过学习通进入上课直播间。课前20min 设置签到,督促学生按时上课。签到形式可以是随手拍、发布位置、手势签到等,这些变化均可以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减少倦怠感。

学生预学:提前预习章节内容,阅读课本内容(电子版教材)、本章课件、学习目标、思维导图、他山之石等模块内容,特别是重难点内容的微课视频,帮助理解知识点。记下疑难点,完成课前热身部分习题。在课前20min 及时进入学习通进行签到,并做好课前准备。

2.2 课中研教/学

教师研教:教师打开电脑端学习通直播客户端,并在手机上点击投屏进行直播授课。首先,对课前热身的习题结果进行展示,通过这个结果,告知学生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其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主要应用讲授法等,配合动画演示、重点难点内容微课视频等讲解各章节内容。每节课针对重要知识点,准备3-5 道随堂练习题,配合使用手机,让学生选择答案,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教学进度及策略。可穿插抢答、摇一摇选人进行连麦等活动,丰富课堂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后运用思维导图总结章节主要内容,强调重难点。

学生研学:看直播,听授课。跟着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认真识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积极参与随堂练习、抢答及连麦活动,或在讨论区进行回复。

2.3 课后固教/学

教师固教:微信群通知学生及时复习,完成课后实战的测试题。期间及时督促未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按时完成任务。学生完成“课后热身”部分的作业后,及时查看完成情况,针对错误率高的题目录视频讲解,上传到习题讲解模块。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性题目,上传到讨论区,让他们查找资料,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师审阅点评讨论区答案,并给出正确答案。教师在课后积极反思,总结本次授课的经验或不足,优化教学组织或策略。

学生固学: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后,及时完成“课后实战”的作业题。观看教师发布的错题讲解视频,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并试着查找拓展性题目的答案,参与讨论。

3 《免疫学检验》理论课多平台联动线上教学数据统计及分析

3.1 线上教学成绩统计及分析

教学成绩是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针对我校2020 级医学检验专业352 名学生进行多平台联动线上教学后,将课前热身、课后实战的成绩及直播授课过程中进行随堂练习的正确率统计后如表1所示。

表1 课前热身、课后实战成绩及随堂练习正确率

数据显示:进行微课直播教学和课前课后全程教学闭环管控后,学生的练习成绩有所提升。同时,绪论、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细胞因子、抗原四章在线下教学中学生相对容易理解掌握,在线上教学模式下依然平均成绩较高;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免疫应答两章在线下教学经验中相对难学的章节,线上教学成绩也较低。此外,学生的随堂练习正确率在58.9%-83.4%之间,不同的章节正确率有较大差异。由此可见,针对上述难度大和正确率低的章节和薄弱知识点,在以后的教学中需探讨、改进教学策略和教学课件。

3.2 线上教学各项活动参与度统计及分析

分别对线上教学期间学生按时学习微课视频占比、按时签到率、随堂练习参与率、连麦成功率、观看直播课大于90min 占比、课前热身作业按时提交率、课后实战作业按时提交率进行了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教学活动参与度

上述数据表明,学生基本都能按时完成微课视频的学习,按时签到,按时且全程观看直播课;随堂练习参与度为54.6%,连麦成功率为80.9%;但按时提交课前热身及课后实战作业的参与度分别为87.6%-97.6%和90.2%-97.8%。后台数据显示:第一次作业按时提交率高,最后几次作业按时提交率降低。

采用线上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互动度。关于课堂互动方面,传统课堂互动度低,2018年丁一鑫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大学生“经常”或“频繁”在课堂上发言的占比仅为19%[2]。从表2看到,此次线上教学的随堂练习参与度平均为54.6%,单次最高可达96.2%(后台数据),远远高于传统课堂的互动发言率。这说明,采用直播平台提供的“课堂抢答”“摇一摇选人”“连麦”等主动、被动互动工具后,线上授课时学生的互动度明显较传统线下课堂高。

采用多平台联动线上教学方式应注意直播设备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表2数据显示,线上授课连麦成功率平均为80.9%,部分被连麦的学生在讨论区反映,使用的电脑没有麦克风所以无法连麦。后台统计数据显示:在直播过程中大约20.4%的学生使用电脑观看直播课,其余为使用手机端。所以线上教学的连麦直接沟通会受到设备的限制。线上教学教师端和学生端不是完全同步,会有延迟,这些均给线上教学带来了不太好的体验[3]。

采用多平台联动线上教学方式还应注意总体授课周期对学习积极性的影响。从表2教学活动参与度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到,随着网课时间的延长,作业按时提交率呈下降趋势。由于各科均线上授课,学生任务增多,作业量加大[4],再加上学习环境产生变化,学生不能按时提交作业,这说明长期的线上授课让学生产生了倦怠心理。显然,每次线上单次授课的时间及线上授课的总持续时间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承受力造成影响,因此,应合理把控授课时长,单次授课原则上不超过30min 为宜。

4 《免疫学检验》理论课线上教学的思考

通过对《免疫学检验》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有助于评估教学设计方案与持续改进教学效果。

对于教师来说,要精心设计,勤于学习,研究线上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模式。全过程闭环教学和管控,客观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更考验教师的责任心和授课水平。微课的制作、主讲课件的设计、多种直播工具的使用、试题库的建立等都凝聚着教师的心血。

考虑到《免疫学检验》基础理论部分的特点,在直播讲授的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微课等教学工具,在不同的章节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理论教学通俗易懂,不再枯燥无趣,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良好学习氛围。例如:

(1)采用对比讲解法。对比讲解法可以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增强对比记忆。在介绍TD-Ag 和TI-Ag 的区别,MHC-I 类分子和MHC-II 类分子结构及分布的区别,T 细胞和B 细胞识别抗原的区别时我们可以应用对比法。

(2)采用联系旧知法。《免疫学检验》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这也是其教学难的原因之一。在讲解免疫器官淋巴结和脾脏的功能时,注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激活新知。

(3)采用微课视频法。在讲解抗体功能和补体系统激活途径等重难点的时候,注意结合平台课前预习中录制好的动画和微课视频,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

(4)采用比喻讲解法。例如,在讲解免疫细胞的时候将T 细胞和B 细胞比喻为总司令,APC 细胞是T 细胞的情报员,中性粒细胞是体内的清洁工,单核细胞是预备役部队,记忆细胞是巡逻兵等,这些形象的比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其功能,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此外,多平台联动线上教学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精准教学,也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基于线上平台的数据支撑,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成绩表现差异较大。改进措施:过程性测试考虑设置成进阶模式(例如初阶和高阶),完成任一模式即视为完成此项学习任务,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精准施教。

对于学生来讲,线上教学脱离了教师的直接监督,学生需降低对教师的依赖,化被动为主动[5],端正学习态度。学生应配合教师,课前积极预习、课中专注学习、课后认真复习,实现全过程的闭环学习反馈。同时,高职学生还应主动掌握直播学习平台等各种网络学习工具,利用线上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方式灵活、不受时空影响的优势,主动学习、深入学习,增强个人的研学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到,由于线上教学都是在线直播,耗费流量巨大,现有的流量包远远不能支持长时间的线上学习,给学生增加了经济负担。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建议通信公司、教育部门或学校参照学习强国送流量的做法[6],联合开发“学习送流量”的业务,减少学生线上学习的经济负担[7]。

5 结语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已成为当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疫情背景下,基于互联网的线上教学成了教育行业的应急必选项。本项目将线上教学资源不断细化、完善,采用基于微课的多平台联动线上教学模式,验证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全过程闭环教学思路,对《免疫学检验》等医学基础理论课程的线上教学具有参考价值,也可为未来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猜你喜欢

免疫学全过程检验
《中国免疫学杂志》关于彩图处理的有关说明
土建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问题与处理对策
苯中水分的检验
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中医药院校《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材分析与创新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