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画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技术探讨

2022-10-13郑州二七纪念馆河南郑州450000

收藏与投资 2022年9期
关键词:糨糊纸张书画

郭 星(郑州二七纪念馆,河南 郑州 450000)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书画记录了各个朝代的绘画风格,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特征与创作者的情感。书画文物原本的材质与装裱材料的性能退化是不可逆转的,难以长时间维持优良的状态,即使以专业的手段进行书画的修复与保护,也无法完全还原。下面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书画文物保存与修复技术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现代技术的运用。

一、书画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概述

书画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技术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如马王堆一号墓曾出土一件西汉初期的“T”形帛画。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丝锦被纸张替代,书画保护观念逐渐形成。书画装裱作为书画的保护措施,在两晋时期已进入初创阶段,隋唐时期得到发展,两宋时期实现飞跃,明清时期已非常完善。发展至今,传统的书画装裱样式与修复技术仍在使用。

书画文物的保护分为修复与保养两个层次,修复侧重于保护与救治已受到破坏的书画文物,保养方式更贴近日常在博物馆或展览中的保护。书画文物修复是一把双刃剑,现代修复理论秉持可逆性修复、可识别性修复与最小干预性修复原则。书画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需融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方法,以更为科学合理的形式进行修复。

二、书画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案例分析

(一)书画文物保护不当的原因分析

1.人为因素

书画文物在长时间的辗转流传过程中,容易变黄、发霉、表层变脆断裂,加之未得到及时的修复,致使许多经典的书画文物难以复原。由于博物馆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工作人员工作疏忽,造成了书画文物的损坏。

2.保存环境

书画文物在馆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变形、褪色以及颜料剥落的问题,这与馆藏保护环境有极大关系。博物馆应选择适宜的温度与湿度,避免空气中尘埃与有害气体对书画的破坏。通常博物馆的室内温度在15 ℃左右,夏天的温度控制在25 ℃以下,并确保室内湿度高于65%。保存环境需设置强力通风设施,保证室内通风性良好,避免书画纸张酸性化,酸性化会导致纸张霉变、生虫、变薄、腐烂成洞,影响书画颜色与字迹。

3.病害特征

书画纸张含有植物纤维,属于有机文物,容易受阳光、温度、湿度、有害气体、虫害和霉变等影响,严重影响书画文物的颜色与纸张使用寿命。

(二)失败案例

东晋顾恺之著作《女史箴图》(图1)是众所周知的传世名画。《女史箴图》近似于《女史箴》的插图,共分十二段,现留存九段。魏晋时期的绘画作品注重人物的神气、仪表、风度的表现,这一时期描写女性的书画作品数量有所增加。《女史箴》讽刺了晋帝司马衷的皇后贾氏性情贪婪暴虐,提及有关春秋及汉代各贤妃的故事。《女史箴图》借助日常生活,以游丝描的手法用婉转优美的线条生动形象地绘出了人物飘飘欲仙、雍容华贵的神态,典雅中不失活泼。

图1 《女史箴图》

英国书画文物保护意识较差,博物馆以西方盛行的日本画形式装裱了《女史箴图》,并将其拦腰截断为三节,截面出现掉渣。后期这幅作品被送往日本进行修复,日本对国画修复不精通,致使画卷厚重生硬无法卷合,严重破坏了《女史箴图》。

(三)成功案例

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修复的《五牛图》则是成功的书画文物修复案例。《五牛图》是现存最早以牛为主题的纸绢画,五只牛的年龄、形态、性格迥异,无其他点缀,独自亦可成图。唐代以牛、马为题材的创作增多,韩滉的《五牛图》蕴含了浓厚的个人情感,五牛代表的是韩滉兄弟五人。《五牛图》经南宋、元朝、明朝、清朝不同时期不同人之手流转,后流出境外,直至20世纪50年代初由香港企业家吴蘅孙买入并售出才被发现。

《五牛图》送往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时早已千疮百孔(图2),仅牛身上的蛀洞就达数百处。负责主持修复的裱画专家孙承枝先生为寻求最佳修复方案,反复观察数日。纸张对于书画文物修复极为重要,找到原纸的可能性很小,孙先生退而求其次,经过实验对比,决定选用故宫旧藏的纸张小样进行修复。水虽然是纸张的“天敌”,但清水可以用于古画去污。孙先生以排笔蘸取热水刷洗至水色逐渐清明,虽无法修复破损部分,但以清水冲洗可使书画的纸色、墨彩、印鉴、题跋等焕然一新。

图2 《五牛图》修复前

国画装裱分为画芯、命纸、背纸,《五牛图》装裱分为四层,首先,揭取两层背纸,再揭取命纸,但命纸为保护画芯,与画芯粘连,稍有疏忽,便会揭掉画芯部分,或者使画芯掉粉掉色,揭取不均匀还会损伤画面。揭取完命纸,画芯极有可能无法起台,或因过于脆弱在起台过程中破碎。

孙先生以镊子一点一点揭取命纸,遇到很难揭取的部分,以手指轻轻搓揉成细条取下,既不损伤画芯,也不会残留屑片。继而仔细琢磨每一处伤洞情况,选择适宜的旧纸进行裁切拼合,确保补口四周的厚度均匀,充分运用掏、转、补、刮等手法成功补缀了《五牛图》破洞五百余处,完美还原了《五牛图》(图3)。

图3 《五牛图》修复后

三、书画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技术

(一)清洗技术

以清水清洗书画纸张的技术沿袭了传统书画装裱修复画芯污渍的方法。以淋洗、烫洗与浸泡的形式,利用水的冲击力清洗书画。在保护文物本体原貌的基础上达到去除污渍的效果。国内清洗技术大多由修复师自行控制;日本大多采用喷雾喷洒,画芯下垫吸水纸的方式;欧美国家采取干湿洗混合超声波加湿等高科技清洗方式。北京故宫博物院曾研发了多功能洗画机,孙先生修复《五牛图》时便采用了该技术。河南博物院藏黄慎《美人图》的保护修复性清洗,增加了自来水过滤技术,确保清洗用水pH为中性。

(二)修复的补料选择

在对书画文物进行残缺修复时,选择适宜的修复补料尤为关键,修复补料会影响书画文物修复的成效与保存年限。修复材料应与书画文物本体材质相近,根据不同书画文物的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纸张或绢布进行修复,尽量使修复材料和装饰材料与书画文物原材料一致。现阶段,国内皆以手工形式修复书画文物,南京博物院曾研制出可生产不同年代纸张的造纸机设备。在进行修补前,需经过样品实验,确定修补材料的可靠性,才能针对书画保护与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

(三)化学试剂去污

传统书画的去污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书画文物中带有的微生物容易滋生有害物质,加速书画的损坏。现阶段大多以具有氧化性和酸性的化学清洗剂作去污处理,可适量用含氯的漂白剂,使被污染的书画表面颜色淡化。南京博物院研制的凝胶材料,作为书画去污的新型材料,具有温和、可调节的特性。操作相对简单,不会影响书画纸张的纤维,几乎没有残留物。

(四)糨糊防腐剂

以淀粉为原料制成淀粉糨糊,作为书画修复用的黏合剂。黏合剂影响着书画装裱的质量与使用时间的长短,糨糊容易滋生微生物,还会使书画发生霉变或虫蛀现象。传统处理方式是在糨糊中加入明矾,或加入防霉剂、杀菌剂。现代处理方式大多在小麦淀粉中加少许甘油、明矾与乙萘酚,防止糨糊发霉变质。故宫博物院的修复师还曾加入中药,以增强糨糊的黏性与防腐性。

《女史箴图》年久失修,在邱锦仙老师进行修复前,画卷丝绸已出现皲裂,表面僵硬,十分脆弱,绢也变成了一丝一丝,即将脱落。在充分了解修复书画文物的情况后,各方召开了研讨会,共同商议修复方案。《女史箴图》已无法进行再次装裱,只能加固原画。按照邱老师的提议,利用淀粉糨糊与化学糨糊制成的混合糨糊展开修复工作,能确保修复部分的黏度,几乎不会留下痕迹。保险起见,在修复工作开始前,修复人员借助实验验证混合糨糊的效果,结果十分理想。邱老师带领团队在放大镜下不停添糨,历时两个月,完成了《女史箴图》的修复,并以藤黄、朱砂、墨调制颜色用以全色,补好残缺,重描褪色部分。邱老师说,修复好的《女史箴图》很牢固,可以再放上两三百年。

(五)纸质文物保护技术

汉朝时人们便利用黄檗汁浸染书画纸张,以防虫蛀。此种方法可先进行浸染再书写,也可先书写再浸染。浸染后的书画纸张大多为淡黄色,因此,又称麻黄纸。传统防腐方法不仅可美化纸张,还能防潮,强化纸张抗拉力,保护书画文物本体,不污染环境,至今仍很实用。现代保护书画文物时还以干燥剂与石灰吸收书画房间的水分,以防纸张发生腐坏,尤其是在梅雨季节。

(六)计算机图像技术修复和保护书画文物

科技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普及,通过计算机图像技术修复与保护书画文物是大势所趋。以高分辨率的图像采集设备扫描录入书画的原件内容,全方位展示书画元件的各个细节,并实时记录数据。为专家研究书画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了便利直观的形式,利用现有图像处理技术调整书画文物的清晰度与饱和度。著名的敦煌莫高窟采用了数字化保护的方式,对492个洞窟的数据集中采集与塑像。敦煌莫高窟受风沙、氧化等影响,壁画正逐渐损坏,由于其数量多、空间大,人工修复的速度较慢,以数字化复原是保护敦煌壁画的技术手段,提前将壁画数据保留下来,便于后期修复与三维空间建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书画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技术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不断完善与融汇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保护与修复古书古画,对于延长书画的保存时间与艺术的完美再现极为重要。只有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才能延续宝贵的中华民族文化,让传世书画文物蕴含的艺术发扬光大,推动书画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技术的发展。

猜你喜欢

糨糊纸张书画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1月)
除旧迎新贴“桃符”
纸张黑白变
撕纸张
小小书画廓
世界上最黏的糨糊
世界上最黏的糨糊
书画
谁打翻了糨糊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