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啶虫酰胺与噻虫啉复配比例筛选及对蚜虫田间防效评价

2022-10-13吴建挺徐龙祥赵恭文狄春香路洪宝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噻虫啉酰胺药效

吴建挺,徐龙祥,赵恭文,狄春香,路洪宝

(1.山东中农联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131;2.山东省农村经济管理服务总站,山东济南 250013)

蚜虫(aphis)俗称腻虫或蜜虫等,主要生存于温带地区,目前世界已超过4 000种。蚜虫主要通过口器刺吸作物汁液,使作物营养不良,导致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同时蚜虫还是植物病毒扩散的媒介,严重影响植物生长。目前,施用化学农药仍是防治蚜虫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但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抗性问题越显突出,汤秋玲等研究表明目前桃蚜()等多种蚜虫已对有机磷类等不同类型的杀虫剂产生了抗性。开发合理农药组合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途径。

氟啶虫酰胺(flonicamid)属吡啶酰胺类杀虫剂,具有良好的内吸性,能对蚜虫产生拒食作用,从而使蚜虫饥饿而死。吴声敢等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证明10%氟啶虫酰胺WDG药后7 d对甜瓜蚜虫防效达95%以上,刘秀春等发现10%氟啶虫酰胺颗粒剂对苹果黄蚜防效优异且持效期长。但氟啶虫酰胺速效性较差。

噻虫啉(thiacloprid)属新型氯代烟碱类杀虫剂,对刺吸式和咀嚼式口器害虫有特效,具有较强的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研究表明其对蚜虫速效性优于氟啶虫酰胺。氟啶虫酰胺和噻虫啉属于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具有很好的复配可行性,但两者组合使用的研究较少。

笔者依托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原药优势,通过室内及田间药效试验,探索氟啶虫酰胺与噻虫啉复配后对蚜虫防治速效性及持效期的影响,旨在为蚜虫治理提供高效的方案。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蚜虫采集于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温室大棚西瓜植株,采集后置于室内盆栽西瓜幼苗上,于温度(26±1)℃、相对湿度70%~80%、光照14 h∶10 h(L∶D)条件下饲养。试验所用西瓜品种为仁凤,购自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山东安信种苗股份有限公司。试验所用药剂98%氟啶虫酰胺TC、98%噻虫啉TC、40%噻虫啉SC、60%氟啶·噻虫啉WDG,由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提供,其中60%氟啶·噻虫啉WDG为在登记制剂,登记靶标西瓜蚜虫;10%氟啶虫酰胺WDG(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从农药市场采购。

室内药效试验。室内试验参照NY/T 1154.9—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9部分:喷雾法进行。按照试验设计,将系列药剂配制成为系列浓度的稀释液,以0.1%吐温-80水为对照;取长势一致的两叶一心西瓜苗盆栽,每株西瓜苗上接30头1日龄蚜虫若虫,置于养虫室培养24 h后,进行茎叶喷雾处理,水分挥发后立即检查原始虫数,并放入养虫室培养。每个浓度3次重复。置于温度(26±1)℃、相对湿度70%~80%、光照14 h∶10 h(L∶D)条件下正常饲养。分别记录起始虫数、药后24 h和药后48 h活虫数,以细毛笔轻轻拨动虫体不动视为死亡。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死亡率=死虫数/施药前总虫数×100%

校正死亡率=(处理死亡率-空白对照死亡率)/(100-空白对照死亡率)×100%

田间药效试验。2019—2020年分别在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曲堤西瓜种植区、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房村桃树种植区开展60%氟啶·噻虫啉WDG防治蚜虫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设计:60%氟啶·噻虫啉WDG制剂用量150、225 g/hm、10%氟啶虫酰胺WDG制剂用量1 350 g/hm、40%噻虫啉SC制剂用量405 g/hm、清水对照5个处理。试验方法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虫剂防治马铃薯等作物蚜虫》(GB/T 17980.15—2000)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第27部分:杀虫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蚜虫》(NY/T 1464.27—2010)。每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为50 m,采用背负式电动喷器进行施药,使叶片均匀受药,施药时蚜虫发生严重。施药前每小区固定5点取样,施药前与施药后1、3、7、14、21 d各调查1次,计算各处理防治效果,计算公式: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数-施药后虫数)/施药前虫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采用DPS 7.05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各种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代表校正死亡率概率值,代表药剂质量浓度的常用对数)、致死中浓度(LC)。采用Sun等共毒系数法计算两药剂相互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标准药剂的LC或IC/ 混剂的LC或IC×100

理论毒力指数=A药剂毒力指数×A药剂的百分含量+B药剂的毒力指数×B药剂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实测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100

复配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

运用DPS 7.05数据处理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室内复配增效比例筛选试验结果见表1和表2。结果表明氟啶虫酰胺与噻虫啉在5∶1~1∶5复配后,表现为拮抗、相加或增效作用。其中氟啶虫酰胺:噻虫啉复配比例为1∶2时,24和48 h测定共毒系数(CTC)均最高,分别为166.92和141.75,均为增效作用。

表1 氟啶虫酰胺和噻虫啉复配对蚜虫毒力试验结果(24 h)

表2 氟啶虫酰胺和噻虫啉复配对蚜虫毒力试验结果(48 h)

根据室内试验,筛选出氟啶虫酰胺与噻虫啉最佳配比为1∶2,然后按照此比例加工60%氟啶·噻虫啉WDG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在施药后21 d内持续观察作物施药部位叶片、果实,发现所有试验作物均无叶片及果实发黄、灼烧、畸形等药害症状。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见表3、4。由表3、4可知,药后1 d,60%氟啶·噻虫啉WDG制剂用量225 g/hm处理防效分别达92.48%、89.77%,高于40%噻虫啉SC制剂用量405 g/hm防效(81.14%、79.61%),10%氟啶虫酰胺WDG制剂用量1 350 g/hm防效最差,分别为72.85%、70.75%;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7 d时各处理防效均达到最高;处理21 d后,60%氟啶·噻虫啉WDG制剂用量225 g/hm处理防效仍达90.45%、88.32%,显著优于10%氟啶虫酰胺WDG和40%噻虫啉SC处理。

表3 60%氟啶·噻虫啉WDG防治西瓜蚜虫田间药效

表4 60%氟啶·噻虫啉WDG防治桃蚜田间药效

3 讨论与结论

氟啶虫酰胺是由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发明的杀虫剂,作用机理新颖,对蚜虫高效,速效性偏差,与目前其他市售药剂无交互抗性,且对蜜蜂毒性低。噻虫啉防治蚜虫速效性好,防治谱较广,对蜜蜂毒性低于噻虫胺、噻虫嗪、吡虫啉等常规新烟碱类药剂,但持效期较短。根据IRAC的资料,2种药剂作用机理不同且无交互抗性,具有良好的复配可行性,同时两者均属于蜜蜂低毒杀虫剂,满足绿色农业的要求。

该试验中,氟啶虫酰胺与噻虫啉室内复配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虫酰胺与噻虫啉在1∶2复配时,增效效果最佳。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0%氟啶·噻虫啉WDG对西瓜蚜虫和桃蚜的防效均优于10%氟啶虫酰胺WDG、40%噻虫啉SC处理。氟啶虫酰胺与噻虫啉复配后,能实现2种药剂的优势互补,既有良好的速效性又有优异的持效期。

60%氟啶·噻虫啉WDG对西瓜蚜虫和桃蚜具有良好的田间防治效果,目前山东省联合农药有限公司已提交60%氟啶·噻虫啉WDG药剂登记,登记靶标西瓜蚜虫。

猜你喜欢

噻虫啉酰胺药效
基于石墨烯/壳聚糖修饰电极的免疫传感器检测噻虫啉
双酰胺类杀虫剂Broflanilide
三氟咪啶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欧盟同意禁用噻虫啉
药效
飞机喷洒噻虫啉防治松墨天牛效果评价
几种杀菌剂防治香梨树腐烂病的药效对比试验
国外二硝酰胺铵的发展现状
噻虫啉防治花椒蚜虫和红黄蜘蛛药效试验
脂肪酰胺型季铵盐的合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