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T2DM患者并发DR新型危险因素筛选及诊断预测模型构建

2022-10-12裴存文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脉压病程空腹

王 梅,姜 超,裴存文

(1.承德医学院研究生院,河北承德 067000;2. 承德市中心医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之一[1]。然而,不同性别DR的危险因素却不尽相同[2]。因此,根据性别建立不同的预测模型是非常必要的。既往对DR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模型已有较多的报道,然而对女性DR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方面的研究较少,应给予女性DM患者完善的二级预防,以降低DR致盲率。本研究旨在探讨女性T2DM患者并发DR的新型危险因素及诊断预测模型构建。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将2018年~2020年在承德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53例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纳入研究。年龄22~83岁,平均57.97±10.31岁;DM病程0~38年,平均10.03±7.16年。纳入标准:(1)符合T2DM诊断标准;(2)无散瞳禁忌,能配合完成眼底检查。排除标准:(1)其他类型DM;(2)屈光间质混浊影响眼底检查;(3)有青光眼、眼内炎、其他视网膜病变等眼病史和眼内治疗史或手术史;(4)有其他内分泌疾病。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非DR组(154例)和DR组(99例)。

1.2 方法

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1)一般资料:年龄、DM病程、吸烟史、绝经史、高血压病史、胰岛素的应用等;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实验室指标:收集肝肾功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等指标,计算胰岛细胞分泌指数=20×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 -3.5)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收集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血压检查,静息5 min坐位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算脉压。检测皮下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面积。(3)眼底检查:所有患者均使用SL-3G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有无异常,包括角膜,前房深度,瞳孔、虹膜及晶状体;使用TX-20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对患者进行散瞳,充分散瞳后使用眼底照相机Kowavx-10a进行眼底信息采集,摄取患者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45°后极部眼底彩照图,完成眼底检查。由2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眼科医师对DR进行诊断和分期,如2名医师诊断不一致再交由另一名眼科医师判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α入=0.05,α出=0.1)并构建预测模型。以约登指数最大值确定模型的诊断临界值。应用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来验证模型预测效果。

2 结果

2.1 女性T2DM患者发生DR的单因素分析

比较非DR组和DR组患者。2组患者年龄、病程、绝经史、脑血管病史、胰岛素应用、DN、BMI、脉压、HbA1c、空腹C肽、ALT、AST、ALB、TP、Cys-C、PTH、NLR、PLR、LMR、SFA、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变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女性T2DM患者发生DR的单因素分析

2.2 女性T2DM患者发生DR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DR是否发生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提示DM病程、脉压、HbA1c、NLR、SFA是DR发生的相关因素。

表2 女性T2DM患者发生DR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

2.3 建立女性T2DM患者发生DR的风险预测模型

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建立女性T2DM患者发生DR风险预测模型:Logistic(P)=0.138×病程+0.265×HbA1c+0.477×NLR+0.023×脉压-0.007×SFA-5.304。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P=0.134,表明模型拟合较好。应用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06(95%CI:0.752~0.860,P<0.001),以约登指数最大值0.480选取预测模型临界值0.335,此时ROC曲线的灵敏度为0.798、特异度为0.682(图1)。

图1 女性T2DM患者发生DR诊断预测模型ROC曲线

3 讨论

早期DR患者眼部一般无自觉症状,但其仍是导致DM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基层医院由于眼科专业医师缺乏及专业设备有限,眼底筛查率较低,可能延误DR的诊断和治疗[3]。因此,筛选DR危险因素和建立简单的DR预测模型有助于基层内科医生早期筛查DR,以降低低视力和失明的概率。虽然DM患病率男女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性别可能是DR的一个重要因素[2]。研究发现,男性空腹血糖受损、新诊断DM和既往诊断DM的患病率分别为13.7%、7.9%和0.4%,女性患病率分别为14.5%、9.7%和0.9%,成年女性中T2DM的患病率高于男性[4]。所以,对女性T2DM患者更应给予完善的二级预防,以降低DR致盲率。

SFA是临床上易于获得的指标。本研究将SFA这一因素纳入风险预测模型中,更加合理地评估不同SFA患者DR的患病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高SFA是DR发生的保护因素。然而,蔡金玲等[5]研究表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SFA与DR呈负相关。其原因不明确,可能是SFA导致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减少,脂联素与脂联素受体结合,发挥调节糖代谢、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等作用[6],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DR是慢性炎症性疾病,长期的炎症反应在DR发生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7]。Wang等[8]研究表明,NLR水平在NDR患者中明显低于DR患者,进行多因素回归后NLR仍然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也得出一致结论,即NLR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DR患病风险与NLR成正相关。

本研究表明HbA1c和DM病程是DR的重要危险因素,与既往多项研究[9,10]结果一致。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DR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HbA1c反应近3个月血糖控制情况,长期血糖升高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受损、基底膜改变,引起视网膜屏障破坏[9,11]。既往研究发现,HbA1c突然增加、下降都与DR发生和进展有关[12]。既往多项研究证明DM病程是DR的明确独立危险因素,DM患病20年的患者中38.2%患有DR,病程40年则患病率增加到89.7%[13]。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长期平稳管理血糖,可预防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发现,脉压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王夏叶[14]研究发现,脉压越高DR程度越重,提示脉压可能对DR的病变程度起预测作用。陈雪等[15]发现,脉压变异性是影响T2DM患者DR的危险因素。其可能的原因为,长期高糖导致微血管结构改变,脉压差增高导致视网膜灌注失调,加重对DM患者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16]。因此,DM患者平稳缓慢的控制血压可延缓DR的发生。

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横断面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纳入的样本量有限,模型预测效能受到限制。

既往研究多数未对性别进行分组讨论,本研究通过筛选女性T2DM患者发生DR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纳入了DR的重要危险因素,以及脉压、SFA、NLR新型指标,对基层临床医生预测女性T2DM患者是否发生DR提供进一步辅助。

猜你喜欢

脉压病程空腹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脉压异常需要治疗吗?
高压、低压和脉压,哪个异常更危险
高压、低压和压差,哪个更危险
测量血压时要注意“脉压”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空腹喝水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