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学术期刊编辑校对流程的合并拆分优化
——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例

2022-10-12石利娜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2年8期
关键词:编校科技期刊稿件

石利娜

(陕西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现代电子技术》编辑部,陕西 西安 710032)

2021年6月25日,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对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具有重要作用。

为确保创新性学术成果的时效性,使广大科研工作者尽快了解先进的理论成果与科学技术,广大科技学术期刊社、出版社应在保证期刊质量的基础上,加强对科技期刊的时效性管理。此外,在编校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审制”。执行“三审制”是新闻出版总署对出版单位的一贯要求,是保证出版物质量的重要前提[1-2]。在目前的编校过程中普遍采用“三审三校”的方法[3]。科技期刊相对图书来说更复杂,因为页面固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拼版导致的下转上接的问题[4],在各次的校稿中都需要编辑仔细核对各处的页码信息(包括文章编号、DOI、下转、上接等),尤其是在连好页码之后,若有稿件需要修改,那么涉及修改的地方将比较多,这无疑加大了编辑工作者的工作量,浪费了更多的时间,甚至会造成拖延刊期的问题。因而对常规的编校流程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研究编校流程方面的优化,将常规流程的一些步骤进行拆分、合并,应用在《现代电子技术》的编校过程中。实践结果表明,该优化流程可以在减少编校人员工作量的同时,显著提升期刊质量。

1 常规出版流程分析

编辑出版行业的基本业务流程包括: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校对等[5-6],常规出版流程构成具体见第32页图1。在实践的过程中,各个出版单位又受到期刊定位、出版刊期、人员构成、岗位职责、经费支持等因素的影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存在一些细微的区别,这也促使不同科技期刊形成了自己的办刊特色。

图1 常规出版流程图

各个出版单位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版流程可以具体细化,见第32页表1。

表1中给出了科技期刊常规出版流程,但并未给出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详细细节以及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表1 科技期刊常规出版流程的实施步骤及具体内容

1)在对稿件排版前,编辑还需对文章的作者单位、邮编、基金项目、中图分类号、参考文献等内容进行核对,否则会加大后期的工作量。

2)在编辑校对过程中,采用编校分离还是编校合一,如何能在保证期刊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在各个编辑校对流程中,需要考虑具体人员如何分配才能发挥不同编辑人员的专业所长,确保期刊质量的最大化。

4)英文编辑的工作如何跟中文编辑的工作进行融合,并且在确保编校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5)很多出版单位在编校过程中喜欢采用“一人负责到底”的编校模式,这种做法没有充分考虑编辑的专业特长,会对期刊的编校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期刊的良性发展。

在稿件进行编校之前,各个期刊编辑部虽受到栏目设置、人员分配、专业水平、资金支持的程度影响有所差异,但初审、复审、终审以及送外审的流程都大同小异。本文主要针对科技期刊编校流程进行优化,与各位业内同仁进行探讨,以期促进科技学术期刊的发展。

2 科技期刊编校流程的优化

编辑出版涵盖了以报纸、期刊、图书、数字、网络等作为媒介的编辑、出版、发行等活动[5],而本文研究主要针对科技期刊进行讨论。作者所在杂志社主办两种期刊,分别为《现代电子技术》《物联网技术》,它们分属于学术型期刊和应用型期刊。这两种期刊在知网近几年的指标数据逐年上升,也斩获了不少荣誉。本文以作者所在的《现代电子技术》编辑部为例,对《现代电子技术》的编校流程展开具体的讨论。

《现代电子技术》为半月刊,每期186个页码,每月1日、15日出版,目前分为单双组,单双组的人员配备分别为:1名执行主编、3名中文编辑、1名英文编辑、1名排版员。另还有1名英文编审(两组英文编辑的负责人)。其中,研究生5名,本科生6名,正高1名,副高3名。人员配置合理。

由于《现代电子技术》是半月刊,编辑、排版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因此如何高效、高质量地完成编校工作一直是编辑部讨论的重点话题。在“三审三校”工作流程的基础上,编辑部对一些步骤进行拆分合并,合理优化科技期刊常规出版流程,将优化后的出版流程应用在《现代电子技术》的编校过程中。实践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出版流程不仅缩减了编辑、排版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大幅提高了编校质量。

优化后具体的编校流程见图2。图2相对于常规科技期刊的编校流程进行了一定的拆分合并,具体见第34页表2。

表2 编辑校对流程的拆分与合并

图2 编辑校对优化流程图

优化后的编辑校对流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电子技术》的摘要需要提供中英文对照,参考文献也有部分英文,因此由执行主编根据单双组的栏目设定,确定好刊期之后,稿件就会相应地分配给单(双)组组长。为了节省时间,在前期需要核对作者单位、邮编、基金项目以及参考文献等部分,中英文编辑同时进行。在此之前,中文编辑将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规性错误(如文章标题、基金项目、一级标题顺序、图序、表序、公式序号错误)[7]直接在电子稿中进行修改,为后期的编辑校对、修改减少工作量。

2)为了发挥各个编辑人员的专业特长,有效弥补编辑过程中的不足[8],《现代电子技术》采用编校合一的方式,在3个校次中,助理编辑、责任编辑、办公室主任、英文编辑都全程参与,进行交叉编校,通过增加编辑加工次数,提高稿件规范性[9],进而确保期刊的编校质量。

由于《现代电子技术》是学术类期刊,公式、图表繁多,很多稿件中的数学公式都存在一些问题,问题大多表现在:不符合简单的数学运算规律,按文中的公式得不到图、表中的数据,按文中的步骤及数学式得不到所述结果等[10]。在一校稿中,由责任编辑将稿件中的所有问题进行汇总,通过给作者发邮件的方式处理稿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就省去了所有编辑联系作者导致遗漏问题的麻烦,同时,也不会让作者因为频繁改稿而产生厌烦的抵触情绪。

3)在每篇稿件的3个校次完成后,由助理编辑依次给作者发送稿件清样核对,由作者对清样进行核对并标注,再返回编辑部,由责任编辑依次审定修改。这样可以让作者从专业的角度审视全篇文章在编辑修改过程中是否存在其他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

4)在三校结束后,单双组进行编辑互校。互校能有效发挥校对人员素质和能力互补的整体优势,是提高编校质量、促进科技期刊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11]。

《现代电子技术》编辑部在采用了上述编校流程之后,期刊的编校质量有了显著提升,编辑以及排版员的工作量也有了明显减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职业的幸福感也立马显现,为打造良好的编校流程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优化流程的实际应用成效显著

近几年,在《现代电子技术》编辑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摸索下,编辑部不断优化编校流程,在各项措施共同实施的情况下,在缩短稿件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达到保障期刊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的目的。

3.1 缩短稿件处理时间和刊期

以《现代电子技术》单期的工作情况为例,出刊时间固定为每月1日,在编校流程优化前,每月发排印刷时间为27日或者28日,而在采用了本文的优化流程之后,发排的时间改为每月的22日到24日之间,一校稿的完成时间由之前的15个工作日到现在只需要9个工作日,大大缩短了稿件的处理时间。此外,稿件的刊发周期也由之前的18个月逐渐缩减为8~12个月。高效的编校流程大大缩短了稿件的刊发周期,而短的刊发周期又会吸引大量优质的稿源。目前,《现代电子技术》年来稿量在4 000篇左右,录用率为30%不到。这就是优化编校流程之后带来的一系列良好的“连锁反应”。

3.2 期刊的各项数据指标逐年上升

《现代电子技术》自2015年之后各项数据指标逐年上升,被引频次以及学科排名都相对靠前,这与编辑部优化编校流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增加编辑加工整理次数、作者校对次数,以及单双组的互校环节,《现代电子技术》的编校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知网统计的影响因子由2016年的0.58至目前已经上升到1.066,刊发稿件的基金论文比也逐年上升,具体见第35页图3。

图3 《现代电子技术》年刊文量以及基金论文比汇总

此外,《现代电子技术》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核心版中的排名由2017年的第1 219名提升到2018年的第668名,再到2019年的第504名(期刊总数由2 008种增加到2 049种)。

参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汇总《现代电子技术》2015—2020年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是被广泛应用的期刊评价指标[12])和被引频次数据,具体见第35页表3。由表3可以明显看出,在采用了优化后的编校流程后,《现代电子技术》的各项数据指标逐年上升,也从侧面反映了稿件的质量、学术水平,期刊内容的学术水平直接决定了其影响力的大小[13],而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是科技期刊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保证[14-15]。

表3 《现代电子技术》2016—2020年核心指标数值以及排名对比情况汇总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科技期刊编辑校对流程的优化,对笔者所在《现代电子技术》编辑部的应用实例进行说明,通过对常规科技期刊编辑校对流程的拆分合并,实现了稿件近乎完美定稿,既减少了编辑、排版员的工作量,又提高了期刊的编辑校对质量,为编辑、校对人员提供了一个柔性的流程工作空间,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心里舒适度,对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落地实施,各个出版单位都在努力寻求自身的发展方向,而编辑校对作为出版工作的核心,也应该引起出版同仁们的重视,只有做好这些基础工作,才能让出版单位和期刊发展实现双赢。

猜你喜欢

编校科技期刊稿件
数字化出版对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影响探究
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长沙举办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征集汽车电子类稿件
整合品牌栏目 征集优秀稿件
《雷达学报》入选“第5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整合品牌栏目征集优秀稿件
中国首个智能图书编校排系统发布
编校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