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高年级数学阅读能力提升探析

2022-10-11林秋仙

读写算(下) 2022年9期
关键词:折线式子统计图

林秋仙

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高年级数学阅读能力提升探析

林秋仙

(福建省仙游县榜头中心小学,福建仙游351256)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成为现代教学的重点之一。其中,数学作为小学阶段中需要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其语言的形式非常丰富,数学语言的掌握以及数学阅读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尤其高年级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更是涵盖了大量丰富的知识,教师要对数学阅读给予充分重视。本文结合高年级小学生的实际学情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学,通过在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结合多种方式提高其数学阅读能力,有效提升课堂整体的教学质量。

核心素养;高年级;数学阅读能力;提升探究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重要的基础阶段,但是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语言词汇量并不丰富,理解能力不强,其在面对数学的一些知识概念和文字较多的题目时,很容易出现不完全理解的情况。对此,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断创新自身的授课手段,学会结合多种有效的方式对学生展开指导教学。

一、直观引导展开阅读分析,形成数据分析观念素养

受到传统应试教学观念的深刻影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指导的过程中,依然习惯性应用自身旧有单一的授课方式,并未充分重视以学生作为主体对其展开教学指导,而是单一地对其讲解知识,导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其阅读能力的发展受到了局限性,这样并不能有效帮助其深化阅读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对数学的学习降低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学习的心理。对此,教师在授课中应注重激趣引导,能够以学生作为主体展开教学指导,通过为其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展开直观引导教学。教师要将知识和需要阅读分析的内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概念,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更加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强化其阅读能力的同时,有效落实数学数据分析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的数学为例。为了有效避免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教师要积极诱发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的动机,使其能够主动进行阅读,愿意参与数据分析活动。所以,教师要选择合适的素材对其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在阅读中充分感受到数据分析的现实意义。例如,教学《折线统计图》中,该课需要学生学会根据统计表正确地绘制出单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展开分析,在对数据的阅读中,还要学会对其变化进行合理推测,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结果。教师可适当与学生展开沟通进行新课引导,如,“同学们知道机器人吗?以下是从2012年至2018年间,国内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记录如下:2012年,519支;2013年,526支;2014年,539支;2015年,547支,2016年,558支;2017年,563支;2018年,579支;大家想一想,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式好吗?有没有更好的整理这些数据的方式呢?”在设置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多媒体上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提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呈现数据这一方面具有哪些优势?”学生结合旧知展开回忆,认识到数据统计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引入折线统计图这一新课内容,引入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带领大家分析和阅读折线统计图表示出的数据信息,使其充分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组成部分和作用,从而帮助其掌握关于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这一过程不但有效带领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和预测,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了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素养,强化了其阅读分析能力。

二、重视加强阅读训练,强化学生的数感素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对此,教师需要学会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导学生展开高效阅读。通过结合实际生活展开教学,不断为学生打造良好的阅读机会,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数感作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决定了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觉感知。教师要借助数学阅读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其能够通过阅读,对数的意义和运算充分地理解,从而逐渐形成强烈的感受和感知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迅速地做出反应,提高学生数学的运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当中有很多关于数的认识和运算的知识概念,这些知识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的特点,若是让学生单一地背诵这些知识概念,其很难形成深刻的理解。对此,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生活现象对其进行引导,在现实背景下促使其充分感受和体验,引领其更加具体和深刻地掌握数学概念,从而逐渐形成数感素养。以五年级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其展开引导教学,抛出实际问题:“有两个小朋友在公园游玩,他们总共带了一块面包,4个苹果,2瓶水,请大家将这些物品给两个小朋友平均分一分。”学生在获取问题信息之后,开始分配物品,将4个苹果每个人分两个,将2瓶水每个人分一瓶,最后剩下1个蛋糕。教师继续引导教学,多媒体播放出蛋糕分完的情境。并同时配上文字:“一个蛋糕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呢?我们可以将这个蛋糕分成两半,让每个小朋友得到这份蛋糕的半个,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学生通过观看蛋糕的分配情况结合文字信息进行阅读,不但能明白“平均分”的知识概念,同时,也会为其在后续的分数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充分明白一个蛋糕是一个整体,即为“1”,将1分为两半,应用 来表示。通过这一结合实际生活现象对其进行引导阅读,不仅能使其充分感受到应用分数表示平均分的结果的必要性,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对分数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在强化其数感的同时,还能使其更加仔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结合素材启发思维,提升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当中有很多丰富的阅读素材,其中有数学知识概念、运算公式和运算法则等等。教师要积极借助小学数学教材当中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应用互联网这一工具,在网络上搜索到需要教学的数学素材,并将其结合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展开阅读与思考,以此促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注重引导学生捕捉素材中存在的关键信息,找到素材当中的隐藏条件和题目要求,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针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能够在合作过程中互相讨论和探究,通过共同结合素材尽情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起到启发其思维能力的良好作用。

以六年级的《数与代数》为例。这一课主要是复习之前学习过的知识,结合该课内容,教师要针对学生展开循序渐进地引导教学,使其能够根据教师给出的信息自主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信息,并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对问题展开分析和说明,从而逐渐解决问题。比如,教师给出题目素材,如“小明有100元钱,来到一个博物馆参观,发现博物馆的成人票和儿童票的价格不同。其中成人票每张票售卖为20元,儿童票每张为10元,小明共有100元钱,他购买6张儿童票,还剩下多少钱?”结合这一问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快从其中的信息分析得出式子:100-6×10=100-60=40元。教师继续引导提问:“小明有100元钱,他有一天又来到了博物馆,但是这次是和家人一起来的,于是他分别买了爸爸和妈妈的2张成人票,买了自己和妹妹的2张儿童票,还剩多少钱?”结合该问题,学生继续列出式子100-2×20-2×10=100-40-20=100-60=40元。在学生们已经解决以上这些基础的问题之后,教师结合这道题的题目继续出示问题进行引导,并让其结合给出的式子,尝试结合已知的信息内容进行分析,式子如下:(1)3×20+10=70元;(2)100-6×10-20=20元;(3)100-(3×10+3×20)=10元;学生结合式子和已知的题目信息展开阅读,进行题目推理。比如第一个式子3×20+10,其可以结合已知条件解释为:小明来到博物馆,购买了3张20元的成人票和1张10元的儿童票,共花费了70元。第二个式子100-6×10-20则可以解释为:小明有100元,买了6张儿童票和1张成人票,还剩下20元。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已知的信息对式子进行分析,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数学知识概念,提高数与代数部分知识的复习有效性,还能锻炼学生从底层逻辑入手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引入例题阅读,读练结合培养数学运算素养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学科素养的培养越来越被给予充分的重视。尤其在数学的学习中,阅读与实践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重视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这一数学学科素养,引导学生能根据运算的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强化其理解运算的基础,使其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合理的、简单的运算方式解决问题。在日常授课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经典的例题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应用一些例题强化其阅读能力,通过持续地展开训练,使其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的关联,从而在脑海中逐渐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这一方式不仅能促使学生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与连接,还能使学生快速地掌握解题的技巧,能灵活应用自己已知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运算能力。

五、视图阅读引导教学,提高空间观念素养

新课改后,教材更加重视小学生学习工具的使用,比如格尺、小木棒、纸张等等,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教学过程中不应局限于这些工具的应用。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为学生带来良好的直观学习体验,通过将传统的授课方式与新的授课方式进行结合,借助信息技术对其进行引导,创设更多的学习途径,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这样使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信息资料,不但丰富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架构,并实现从抽象转化为直观的学习过程。比如,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较复杂的题目内容,其不能通过题目信息进行作图分析,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题干进行分析,完成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知识的过程。

以人教版《多边形的面积》为例。该单元分别有四部分的内容,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梯形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师可以结合视图直观引导阅读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了解和掌握这几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组织学生通过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图摆图等方式进行探索,并让其学会应用列表和画图等直观方式更好地整理所学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强化其对各种图形的特征以及面积计算公式之间存在的联系。通过引领学生展开直观地观察、分析和小组讨论及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带领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面积变形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促使其推理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三个图形的面积计算方式之后,带领学生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练习时,教师可以使其结合之前所学的面积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展开独立审题,如,“一个平行四边形,已知它的面积为48平方分米,在平行四边形内部画出一条线,分别变成了三角形和梯形(多媒体出示图片),平行四边形的底为8分米,三角形的底为3分米,请问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分别为多少?”结合图片信息引导,提高学生的直观分析阅读能力的同时,有效提高其空间观念的素养。

[1] 陈圆圆.新时代下小学数学课堂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读写算,2020(36):111-112.

[2] 陈军.体验数学阅读发现“悦”读之美[J].教育界,2020(52):89-90.

[3] 杨丽艳.聚焦核心素养培养阅读能力——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与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0(52):75-76.

[4] 张艳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51):66-67.

[5] 蔡玲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措施[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6):192-193.

G632

A

1002-7661(2022)27-0114-03

猜你喜欢

折线式子统计图
用一样的数字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五分钟教你读懂疫情分析报告
发掘对称关系,把握求解策略
研究式子的常用工具
折线
折线图案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