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疗效

2022-10-11俞卫铿

医学信息 2022年17期
关键词:胆囊炎氧化应激胆囊

俞卫铿

(上饶市广丰区中医院普外科,江西 上饶 334600)

胆囊结石(gallstone)与慢性胆囊炎(chronic cholecystitis)均是临床常见的良性胆囊疾病,二者多合并发生,其治疗方案备受关注[1]。开腹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传统方式[2,3]。近年来,临床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形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并以此作为胆囊相关疾病的常用治疗方式;但该术式术野多不清晰,术中伴有一定的胆囊损伤风险,不利于患者预后康复[4]。现阶段,腹腔镜技术日益成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胆囊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该方案不仅创伤小,且术野清晰,对患者预后结局具有积极的改善价值[5]。本研究结合我院行LC 治疗的68 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观察LC 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2021 年10 月于上饶市广丰区中医院行LC 治疗的68 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 例)与观察组(34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13 例;年龄32~67 岁,平均年龄(48.53±6.19)岁;单发性结石24 例,多发性结石10 例;结石直径1~3 cm,平均直径(2.36±0.28)cm。观察组男22 例,女12 例;年龄31~68 岁,平均年龄(48.67±6.22)岁;单发性结石25例,多发性结石9 例;结石直径1~3 cm,平均直径(2.28±0.27)cm。两组性别、年龄、结石发生情况、结石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行。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诊断标准[6];②符合手术指征;③无既往腹部手术史。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者;②手术及麻醉禁忌证者;③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④恶性肿瘤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术野消毒铺单后,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取右上腹直肌做纵行切口,长约5 cm,逐层切开腹壁后,充分暴露术野。解剖胆囊管与胆囊动脉,逐步离断、结扎,至胆囊浆膜纤维组织间。采用顺逆结合切除病变胆囊,电凝止血、冲洗,留置引流管,依次关闭腹腔。

1.3.2 观察组 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取头高脚低仰卧位,消毒、麻醉同对照组。于脐孔下缘做长1 cm 切口,常规建立气腹,术中压力维持在10~12 mmHg,缓慢置入腹腔镜。在胆囊三角、胆囊及胆总管等部位进行探查,在腹腔镜视野监视下,于剑突及右侧肋缘下做切口,将腹腔镜器械以四孔法置入腹腔,解剖Calot 三角区,将胆总管及胆囊管进行钝性分离,明确胆囊血管位置后,夹闭胆囊动脉与胆囊管,随后将其切断,切除病变胆囊并取出,电凝止血、冲洗后,留置引流管,依次缝合伤口。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炎性因子[C 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功能[谷氨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腔感染、肝内胆汁淤积、出血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氧化应激反应比较 两组治疗后SOD、GSH-Px 水平下降,MDA 水平升高,但观察组SOD、GSH-Px 高于对照组,MDA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氧化应激反应比较()

表2 两组氧化应激反应比较()

注:与术前比较,*P<0.05

2.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CRP、IL-6、TNF-α 水平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术前比较,*P<0.05

2.4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GGT、AST、ALT 水平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U/L)

表4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U/L)

注:与术前比较,*P<0.05

2.5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可通过胆囊病变组织的切除与清理,达到治疗目的[7,8],但该术式减小了手术创面,其切口由传统的10~15 cm 缩小至5 cm 左右,术野也随之减小,不利于术中精准操作,对患者自身条件及术者经验要求较高,易导致胆管损伤及多种并发症,进而影响预后质量[9,10]。在缩小手术创伤的同时,需保证充足的术中视野,以避免盲目操作带来的不必要损伤[11]。LC 作为普外科常用微创术式,可通过切口通道开展手术操作,不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同时可借助腹腔镜获得清晰、广阔的术中术野,保证术中操作的精确性,减少对周边组织及神经的影响,对其预后质量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12-14]。

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LC 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时间,同时减少其手术出血量,与尉鹏等[15]研究一致,表明LC 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治疗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优势。手术应激可导致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其中,MDA 为脂质过氧化的终产物,可反映脂质过氧化对组织的损伤程度;而SOD、GSH-Px 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减轻机体氧化应激水平[16,17]。当机体氧化应激加重时,其MDA 水平升高,而SOD、GSH-Px 水平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SOD、GSH-Px 水平下降,MDA水平升高,但观察组SOD、GSH-Px 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LC 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较小,其各项指标的影响程度均低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分析认为,LC 手术切口小,且术中操作精确度高,可降低旁系组织器官的受损情况,避免机体应激反应的增强[18,19]。研究显示[20,21],机体免疫功能可受到外科手术创伤的影响,其应激状态可诱发炎症反应的出现,导致CRP、IL-6、TNF-α 等炎性因子水平升高。而本研究结果中,两组治疗后CRP、IL-6、TNF-α水平均有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LC 可降低手术创伤引起的炎性反应,与罗登等[22]研究相符,这与其创伤小、封闭性强等原因有关。此外,有学者认为[23],LC 术中需建立气腹,由此可改变肝脏血流动力学,导致肝动脉及门静脉血流减少,进而损伤肝功能。但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GGT、AST、ALT水平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两种术式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但LC 的损伤程度相对较小。分析认为与合理的术中气腹压(10~12 mmHg)存在密切相关。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LC 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LC 可缩短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时长及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出血量,且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小,术后肝损伤低,具有较高可行性及安全性。

猜你喜欢

胆囊炎氧化应激胆囊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氧化应激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