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嬉之欢:最是天真烂漫时

2022-10-11薇薇安

读者欣赏 2022年9期
关键词:绢本竹马设色

文/薇薇安

货郎图(局部) 北宋 苏汉臣

·声入童心·

陶响球是中国声响玩具的“老祖宗”,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这种玩具一般由陶土制成,内部中空,装有数枚弹丸或小石子,摇动时会发出“沙沙”的响声,以逗乐孩童。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曾出土一枚异常精美的红色陶响球,直径约5.4厘米,表面镂刻圆形小孔,孔呈对称分布,孔间由篦点纹构成菱形图案。后来,在陶响球的基础上又逐渐演变出了“哗啷棒”“手振铃”等,它们的形制大同小异,只是多了手柄,方便孩童把握。

五瑞图(局部) 北宋 苏汉臣

拨浪鼓又称“摇咕咚”,这种民间传统玩具也有着漫长的发展史,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鼗”。鼗是一种长柄的摇鼓,两侧缀有两枚弹丸,转动鼓柄时,弹丸击鼓发出高低错落、叮咚悦耳的声音。到了宋代,除了作为乐器,拨浪鼓还发展为民间货郎招徕顾客的工具和深受孩童喜爱的玩具。

南宋李嵩所绘的《货郎图》中,货郎便手拿一只拨浪鼓走街串巷,招揽生意。该鼓造型颇为考究,鼓柄为葫芦状,鼓形如罐,双耳似用皮条制成。而北宋苏汉臣的《五瑞图》中,则出现了制作工艺更为精巧的双层拨浪鼓—由一大一小两只鼓叠摞而成,上面的小鼓扁而圆,下面的大鼓长而形似腰鼓,鼓面彩绘花纹,鼓身镶嵌小花。

重午婴戏图 绢本设色 165.1cm×116.2cm 北宋 苏汉臣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重午婴戏图(局部)

琉璃喇叭和噗噗噔,是明清时流行的儿童玩具,属商贩们摊头上的热门“尖货”。清代北京岁时风俗杂记《燕京岁时记》中提到:“琉璃喇叭者,口如酒盏,柄长二三尺;扑扑噔者,形如壶卢而长柄,大小不一,皆琉璃厂所制。”孩童们手握琉璃喇叭,嘴对着吹口向内用力吹气,会发出高亢、响亮的声音。噗噗噔,又名“响葫芦”“扑扑噔”,一般以暗色玻璃制作,呈漏斗状或葫芦形,上部有直嘴。明代《帝京景物略》中形容其声音,“别有衔而嘘吸者,大声汞汞,小声啁啁”。在北宋苏汉臣绘制的《婴戏图》中,已有小儿吹噗噗噔的场景。

·泥车瓦狗·

东汉王符《潜夫论·浮侈篇》中记载,“或取好土作丸卖之……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俳,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说的是人们就地取材,将泥巴捏成各种各样的玩物,以供小儿取乐。

宋时,泥塑玩具磨喝乐风靡民间。时人金盈之《醉翁谈录·七夕》载:“京师是日多博泥孩儿,端正细腻,京语谓之摩睺罗。小大甚不一,价亦不廉。或加饰以男女衣服,有及于华侈者。南人目为巧儿。”“磨喝乐”又叫“摩睺罗”“魔合罗”,源于古印度佛教传说中的“摩睺罗迦”,传入中国后演变为天真的童子形象,本为七夕祭物之一,手工艺人嗅到了商机,将其做成泥孩儿贩卖。

岁朝图 纸本设色 96cm×65.9cm 清 金廷标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货郎图 绢本设色 181.5cm×267.3cm 北宋 苏汉臣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夏景婴戏图 绢本设色 126.6cm×60.9cm 元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又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每年的七月初七前后,市井儿童会手持新鲜荷叶,争相模仿磨喝乐,模样儿甚是可爱。

孩童们也会将泥、陶、瓷等制作的各种小物件摆放在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令人惊奇的是,这种游戏早在先秦时就很普遍了。《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有一段有趣的描述:“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以木为胾,然至日晚必归饷者,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说的是小孩子在一起玩游戏,将沙土当饭,以泥浆为羹,用木块儿当肉,但天色晚时就要回家吃饭,因为沙土、泥浆只是玩玩而已,不能吃。据说,孔子小时候也爱玩过家家,只不过他玩的不是一般家长里短的小游戏,而是“陈俎豆,设礼容”,模仿成人的祭祀礼仪。

·鸠车竹马·

晋代张华《博物志》中曰:“小儿五岁曰鸠车之戏,七岁曰竹马之戏。”鸠车造型来源于自然界中的鸠鸟形象,常由穿绳牵引,底部装有两个或多个轮子,可推拉。

《三才图会》中的鸠车形象

铜鸠车 汉 新郑市博物馆藏

鸠鸟在古代具有特殊的含义。《毛诗正义》中载:“鸤鸠之养其子,朝从上下,暮从下上,平均如一。”鸠鸟反哺、爱子的天性,符合古人对孝悌之道的追求。“鸠”与“久”谐音,所以鸠鸟也被视为一种蕴含“长久”“久安”等美好寓意的瑞鸟,父母为孩子精心制作鸠车的同时,也倾注了呵护与关爱之情。

青玉鸠车 北宋 观复博物馆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汉代青铜鸠车,其主体是一只体型较大的鸠鸟,另有一只小鸠鸟依偎在其胸前,两鸠鸟之喙相接,神态亲昵;母鸠的尾巴长而宽扁,紧贴地面起支撑作用。河南省新郑市博物馆亦有汉代青铜鸠车一件,母鸠昂首翘尾,颈部系有一个小铃铛,腹部两侧安有轮子,背上站立着一只调皮的雏鸠。

到了宋代,鸠车的造型更加精巧。观复博物馆藏有一件北宋时期的青玉鸠车摆件,一大一小两只斑鸠形象生动,富有装饰性。雏鸠伏于母鸠背部,母鸠尾羽呈扇状散开,车轮呈六瓣花叶状,还可转动。

升平乐事图册·魁星 绢本设色 清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升平乐事图册·花烛鹤灯

升平乐事图册·鹿灯

升平乐事图册·白象花灯

婴戏图 绢本设色 89.3cm×53.4cm 明 尤求 大英博物馆藏

磁州窑童戏图瓷枕 金

骑竹马也是一种古老的儿童游戏。最简单的竹马是一根竹竿,儿童将其骑在胯下,一手握住“马头”,一手做扬鞭策马状,或做握刀拼杀状,四处奔跑嬉闹,好似征战沙场的勇士;讲究些的竹马则以竹篾扎制马头,外面糊纸,施以彩绘,套在竹竿上;还有以四腿八扎的长板凳为竹马的。

唐太宗曾言,妇人以“金翠纨绮”为乐,士夫以“高官厚秩”为乐,而最能逗乐儿童的当属竹马无疑。唐代顾况在《悼稚》一诗中怀念自己早夭的幼子:“稚子比来骑竹马,犹疑只在屋东西。”可见古代的孩童多么钟爱这个游戏。

黑漆嵌螺钿婴戏图盘 明

·益智赛巧·

古代启蒙开智类玩具主要有拼板类和环类两种。最广为人知的拼板类游戏要数七巧板,又称“智慧板”,因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能活跃形象思维、启发儿童智慧,所以深受欢迎。七巧板传到国外后,风靡世界,号称“唐图”。

最初的七巧板为木制,一块正方形的木板被分割成七个不同形状的小块,有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游戏者利用七块小板,发挥想象,重组图案,奇花异卉、飞禽走兽、人物造型、亭台楼阁……不一而足。清人陆以湉在《冷庐杂识》中对七巧板做了极高的评价,称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

太平春市图(局部) 清 丁观鹏

百子欢歌图卷(局部) 绢本设色 全卷30.5cm×230cm 北宋 苏汉臣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取材于《三国演义》故事“诸葛亮智算华容”的“华容道”,也是一种拼板类游戏。游戏包含十块组件,其中一枚代表“曹操”,其余的为“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及四个“小卒”。游戏者通过移动各个组件,想方设法让“曹操杀出重围”,从“华容道”逃走。布阵的方式五花八门,比如“横刀立马”“近在咫尺”“过五关”“水泄不通”“小燕出巢”等。

《红楼梦》第七回提到周瑞家的送宫花,寻黛玉不见,“谁知此时黛玉不在自己房中,却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玩呢”。“九连环”是一种流行于明代的环类游戏,以九个圆环相连成串,可解下套上,玩时以能全部解开圆环者为胜。明代杨慎在《丹铅总录》中描述:“两环互相贯为一,得其关捩解之为二,又合而为一。今有此器,谓之九连环,以铜铁为之,以代玉,闺妇孩童以为玩具。”九连环的游戏难度究竟有多大?谚语有言:“解不开的歧中易,摘不下的九连环。”其挑战性不容小觑。

太平春市图 绢本设色 30.3cm×233.5cm 清 丁观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婴戏图 绢本设色 62.5cm×113.7cm 明 夏葵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猜你喜欢

绢本竹马设色
《岩高千尺虎》
郎骑竹马何处来
《独白系列之三》
冷枚绘画作品存目
《鹿鸣》绢本设色
《鹿语系列之二》 纸本设色
雅昌在线拍 最新拍品
NO.5竹马
丁学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