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升路径研究
——以某职业院校为例

2022-10-09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处

现代经济信息 2022年21期
关键词:资产部门院校

哈 奔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处

一、引言

固定资产是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其教学、科研、行政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更是衡量学校办学规模及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职院校固定资产具有数量多、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高职院校所占有和使用的固定资产规模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和复杂度也在不断增加。因此,积极探索提升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路径与措施,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能力意义重大。本文以某职业院校为例,通过分析该校近几年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有效举措,来探索提升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路径,以期为其他职业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二、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一)固定资产规模日趋庞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国家每年对职业院校都会有较大的资金投入,再加上财政补助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等各类资金,使高职院校用于日常运行和发展的资金越来越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固定资产规模也日渐庞大,近十年年均增速在7%左右。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固定资产年度增长情况如下。

表1 某职业技术学院2011—2021年固定资产量 单位:万元

某职业技术学院近十年来固定资产得到突飞猛进地增长,近三年来的增长速度更是平均高达12%。如此快速的固定资产增长速度给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图1 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十年固定资产增长速度

(二)专业化的管理方式初步建立

社会的发展及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内涵推动,使得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始注重全面提升学校内部治理水平,固定资产管理也更加注重专业化的管理方式的应用。通过开展网络调研及线下座谈等多种形式的广泛调研活动,本文总结得出目前全国大多数的在册的高职院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已初步建立了较为专业的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全国在教育部注册的高职院校有1 645所,课题组选取了500所院校作为样本,通过网络调研得知,78.6%的高职院校已设置了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作为一级管理机构全面负责管理学校的固定资产,聘用专职资产管理人员承担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只有37.8%的高职院校出台了自己本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和规章制度,梳理和规范了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程序;64.9%的高职院校启用了本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基本实现了对资产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但仍有较多院校将固定资产管理职能挂靠在后勤、财务等部门,并缺乏适合本院校的相关资产管理制度,没有启用本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三)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足

虽然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各个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规模得到飞速增长,但教职工和学生等群体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还是缺乏全面的认识。本文通过设计并在多个高校资产工作交流群及相关学生群等网络平台投放的《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调研问卷了解到,在调查样本当中有61.4%的人对固定资产管理及整个管理过程不太清楚,缺乏较为足够的认识;82.86%的人偶尔或从没有参加过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培训。

图2 关于固定资产管理认识及培训调研情况图

三、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多种形式的调研发现,目前,绝大数的高职院校已经设立了一级专门管理机构来全面负责学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承担国有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并且相应配备了专职资产管理人员。同时,各高职院校也制定了部分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梳理和规范了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程序,建立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初步实现了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化、动态化管理。各高职院校在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方面有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工作起步较晚,普遍存在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的现象

很多院校始建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历史悠久,规范化资产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很多人员缺乏国有资产管理意识。经年累月、人员更迭,导致很多早期资产出现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的现象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个别部门及人员国有管理观念淡薄,忽视资产管理程序,不及时甚至没有办理固定资产验收入账及入库手续;二是已丢失、拆除、报废等资产未办理报废手续,长期挂账,造成账实不符。

(二)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足,重资金管理轻实物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高职院校资产大多由国家财政资金形成,多属于非经营性资产,在使用方面不计成本,不核算盈亏,无偿使用,导致长期以来很多院校轻视对资产的实物管理,更多地停留在对资金收支的核算上,这就客观上滋长了高职院校重钱轻物的思想,削弱了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

(三)内部控制不健全,管理方法较粗放,责任划分不明确、制度建设不完善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管理模式,但在实施方面执行不力。一方面,对归口部门的业务范围划分不清、岗位职责规定不明,另一方面,资产管理意识普遍不高,致使归口部门的资产管理作用发挥不明显,也容易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在管理方法方面,多数院校虽已采用信息化管理,但使用的程度不够深入,停留在入库登记、数据查询等简单功能上,日常管理方面对实物的使用和维护方面也缺乏有效监管。在制度建设方面,也未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虽已有一些纲领性文件,但还是严重很多具体业务层面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制度,致使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不规范的现象长期存在。

(四)主体责任不清,人员配备不足

资产使用部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专职资产管理人员配备不足,部门资产管理队伍不稳定,人员更换频繁、业务水平不高。通过调研了解到,很多院校专职资产管理人员设置在1—3人,面对工作量大、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显得配备不足。此外,很多资产使用部门整治站位不高,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门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资产管理工作兼职替代,且经常更换,导致资产管理队伍不稳定,业务不精通,资产管理精细化不够。

(五)信息化程度低,数据共享不足

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资产管理系统与部门预算、会计核算、政府采购、部门决算等系统衔接不够,数据共享、综合分析利用、决策支撑作用不足。随着社会的进步,各院校都很重视信息化建设,均建立了很多信息化管理平台,但各管理平台之间衔接不够,数据共享不佳,使得数据的综合分析利用和决策支撑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此外,高职院校缺乏对固定资产使用绩效的评价研究,使得资产闲置率较高,无法正在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某职业学院固定资产管理提升的路径

为切实有效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某职业学院针对现存的管理问题,积极探索和研究提升固定资产水平的有效路径,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和不断摸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成效显著。近几年,在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方面,该职业学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内部环境建设,夯实资产管理基础工作

1.建立管理机制,设置组织机构,明确成员职责

内部环境是高职院校构建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设内容之一。根据体系要求,首先要对学校资产管理的机制机构进行建立与设置。为此,谋职业学院建立并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设立以校级领导为负责人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学校资产管理工作。资产按类别属性和实际用途分别由以下部门实行归口管理,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其占有,实施日常业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统筹管理学校所有实物形态资产。财务处负责学校的流动资产和学校各类资产的账务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处负责学校所有实验用房及仪器设备的登记入账、安全、维修维护等日常管理。后勤保障处物业办公室负责学校各类家具、用具、装具的管理和公用房、后勤保障设施设备的维修改造工程的管理及工程竣工后的验收、交接、资产入账及安全等工作。后勤保障处基建办公室负责学校在建工程的管理及竣工后工程的决赛、验收、交接和转固、入账等工作。党政办公室负责学校校名、校徽、校誉、冠名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及学校文物和陈列品的管理。科研信息处负责学校专利权、著作权、版权、科研成果及其他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和学校行政办公类信息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维修及安全工作。图书馆负责学校纸质和电子图书、出版物等管理与安全工作。

2.做好制度常态化建设,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为切实做好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基础工作,同时也为保障教学科研、行政服务等工作的正常开展,该校根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最新精神及资产管理需要,结合工作实际,先后组织起草并出台了一系列资产管理制度。目前,该校已制定并出台了包括《**职业技术学院国有资产管理管理实施办法》在内的11部资产管理相关文件及制度。

3.梳理业务流程,明确工作标准

该校制定了从固定资产采购立项、招投标、合同履行验收等18个制式表格,绘制了采购立项、招投标、合同履行验收、资产登记、资产调剂、资产处置等工作流程图;梳理了部门工作及岗位职责,制定了部门职责10条,具体工作57条,390余项日常工作标准,编制日常业务操作指导手册,制定详细的固定资产入账登记规范,有效提升固定资产登记的精确性和高效化。

4.积极探索资产管理新模式,建立全员资产管理意识

学校固定资产规模庞大,且绝大数为学生服务、被学生使用,对资产管理的宣传培训工作除针对教职工外,更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纳入其中,建立全员资产管理意识,为此,该校每年定期召开资产管理业务培训会议,建立资产管理业务网咨询平台,在重点资产附近张贴宣传标语,建立资产管理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资产采购、管理相关内容;同时,积极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到学生的主题教育活动中,从而不断提升全校师生的资产管理意识,提供学院资产管理水平。

(二)重视业务培训学习,严格落实管理职责,注重过程控制活动

1.注重加强业务培训,着实提高资产人员管理水平

该校积极组织参加上级单位举办的各级各类资产管理的业务培训,不断加强专职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提升其业务素养。建立校内资产管理培训教育机制,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学习、经验交流等各种活动,及时梳理、沟通和解决资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稳定二级部门资产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及其业务培训,不断强化各部门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做好学校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截至目前,该校已连续成功举办校内资产管理业务培训会九届,每年外派专职资产管理人员业务学习不少于2次。

2.过程控制活动是建设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

固定资产管理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预算、配置、采购、使用、维护、处置等业务,反映了固定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固定资产管理路径应注重对固定资产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每一环节的控制。该校不断强化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合力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及时总结日常工作中的经验问题,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日常工作环节中所涉及的部门和人员的工作权责,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联动机制。

(三)提升人员服务水平,加大信息化投入,做好信息协调与沟通

1.不断强化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切实做好部门信息协调与沟通。该校不断强化部门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及时做好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协调与沟通。

2.全面实现资产信息化管理,不断提升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在资产信息化建设方面,该校较早地启用信息化管理。2007年6月,开始建立固定资产实物电子台账,引入用友单机版资产管理系统;2011年启用久其高校资产管理系统,并于2016年、2019年和2021年三次进行升级改造、功能扩展,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目前该校已拥有高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采购管理系统和房屋管理信息系统三大资产管理业务系统,运行良好,且资产系统与财务系统完成对接,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是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极大地提升学院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对规范工作流程、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固定资产管理路径的成效

该职业学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采取的以上举措,取得良好效果。通过职能划分与培训学习,各部门及各工作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可以较为规范地完成固定资产管理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各项工作,较之以往,单位教职工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明显提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固定资产入账登记准确率达98%,固定资产处置规范率100%,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大幅提高,与财务的账账相符率100%。至此,该校的整体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较之以往得到很大提升。

六、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规模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快速增长。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始注重全面提升学校内部治理水平,固定资产管理也更加注重专业化的管理方式的应用。文章中的某职业学院为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基础工作、过程管理、信息化投入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希望能为其他高职院校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和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猜你喜欢

资产部门院校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7部门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