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运行成效
——基于数据的探讨

2022-10-08钟智波

客家文博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博策划流动

钟智波

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在国内最早设立,是第一个以巡展和送展下基层为主要业务模式的文化均等化服务机制。2002年,广东省文化厅贯彻落实广东省委关于“推进经济强省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文化大省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指示,筹备“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与实践”项目,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便是此项目的三个子项目之一。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以广东省博物馆的馆藏和专业技术力量为依托,以市、县(区)各级基层博物馆为基点,筹备不同类型题材的展览在成员单位间巡回展出,打造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中心,形成分级、多节点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目前,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已经逐步成为涵盖巡回展览、社会教育、学术交流与业务培训于一体的立体型省内综合文博资源大平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大部分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这是常态化运行的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生成的最客观的数据,也最能客观反映我们的工作实绩。

一、“创新、共建、共享、服务”的广东省流动博物馆

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以创新和发展为导向,坚守并服务于基层文博事业。其发展历程既是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推进过程,也是广东省文化系统,特别是广东文物主管部门和广东省博物馆大力开拓、不断突破的过程。流动博物馆在基层文化惠民服务中秉承“创新、共建、共享、服务”的理念,得到了全体成员单位的配合和支持,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服务业已覆盖省内全部21个地级市和90%以上的县级国有文博单位。流动博物馆在展览来源、实施主体、合作范围等全方面实行多元化方针,以各级成员单位作为分级节点的流动博物馆“次级节点”也渐次开展,流动博物馆平台充分整合省内的文博资源,每年巡回展览、社会教育和文博讲座及培训等服务活动共超100场次,2019年度累计服务超405万人,成为全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流动博物馆的工作在整合利用基层单位的文博资源,激励和带动基层文博单位参与流动博物馆文博资源综合共建共享平台建设,解决区域文化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获得的一系列荣誉也突显其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如2007年获评文化部年度文化工作创新奖并摘夺唯一的特等奖,2015年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2017年“创新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模式”被列为“2017年广东省直宣传文化系统创新项目”。目前,广东省流动博物馆面向国家战略需要,将乡村振兴和铸牢中华文化共同体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积极求新求变。

二、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社会效益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运营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由于其本质上提供的是公共文化服务,因此更多的是体现在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上。社会效益,是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或产生的有益效果,推而广之,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则应该是博物馆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展品和陈列展览资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鉴于其不可量化的属性,对流动博物馆的社会效益评估,笔者采用业界最常用的观众量这一最直接有效的指标。多年来,流动博物馆的巡回展览和文博服务活动成为省内粤东西北地区基层博物馆展览和文博活动的重要来源,也是珠三角地区基层文博单位的展览及文博服务的重要补充。

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在服务省内公共文化事业的过程中,在各项基础文博事业上做的一系列工作和产出,成为其主要服务成效的体现。本文对流动博物馆十多年来所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原生数据(包括成员单位的数量及区域分布、巡回展览数量和类别)和从成员单位展览活动反馈得到的次生数据(服务的场次及所取得的观众数量)进行简要归纳分析,一为体现流动博物馆所做的基础工作,二为后续流动博物馆的运行和创新业务模式提供新的思路、梳理新方向;对工作中的不足和表现出来的问题点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与应对策略。

(一)流动博物馆成员单位与区域分布

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始终致力于服务省内文博基层单位和基层观众,以巡回展览和文博服务活动为依托,与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全省的文博事业建设。在流动博物馆项目筹备初期,全省范围内仅有12家基层博物馆单位关注并参与(图1中红色标注的单位),2004年项目正式运行时,各地市(区)县级博物馆已经有25家单位加入,截至2021年底,流动博物馆的成员单位数量达到了135家。

图1 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成员单位一览(截至2021年底 制图:张荣芳)

据广东省文物局统计,截至2021年,广东省共备案博物馆367个,其中国有博物馆247个,它们绝大多数属于基层博物馆。目前,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成员单位涵盖了全省绝大部分县级及以下博物馆和一些条件较好的行业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其中,珠三角地区65家,粤东西北地区70家。凭借流动博物馆平台,广东省各级文博单位和基层文化机构进入该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享受平台红利,如免费的高质量展览产品、丰富的教育活动,以及学术研究、业务培训等,在很大程度上为各级各类博物馆解决业务痛点,同时利用流动博物馆的资源优势,提升全省博物馆事业的专业化水平。

(二)流动博物馆策划的巡回展览

国内学界以往将博物馆陈列展览类型划分为社会历史类、自然历史类、艺术类、科学技术类四种。这种分类方法可以比较全面地涵盖国内博物馆展览的内容。然而,近年来博物馆界的展览不断推陈出新,分类方式变得多样,存在言人人殊的情况。

由于流动博物馆展览是高频率、短周期的巡回展,展出的馆舍和展厅情况各不相同。根据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工作实际,笔者将展览按照内容分成四大类:历史及文化遗产类、廉政爱国教育类、艺术类和科普类。这种分类方法可能与传统博物馆展览分类方法存在较大不同,但是由于流动博物馆展览来自众多机构,而且成员单位性质各异,需求千变万化,因此以上述分类来统领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展览最契合实际,也最有利于工作开展和展览管理。

历史及文化遗产类展览包括历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的展览,以及民族民俗、文物考古、名人主题和现代城市建设等内容。廉政爱国教育类主要是一些时事政治、廉政及红色题材的内容,能够满足配合某些特定历史时间节点以及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需求,特别是现阶段红色题材展览需求量大,因此利用革命文物策划的展览逐渐增多。艺术类主要包括艺术史、各种造型艺术和艺术流派、民间艺术及工艺品等展览。科普类包括自然历史类和科学技术类。自然历史类,主要包括自然史如地质、天文、动植物、古生物、陨石等展览;科学技术类,是指某个门类的专业科学技术类陈列展览。上述四类展览构成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展览矩阵,为全省成员单位提供菜单式服务,既让各级各类博物馆有广泛的选择权,也让他们有主动参与感。

截至2019年底,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累计策划展览122个,其中实物展71个,图片展51个(表1)。展览以艺术类数量最多,达47个;历史及文化遗产类为33个,科普类为29个,二者数量相当;廉政爱国教育类13个,数量最少,不足艺术类展览的三分之一。从数量上看,展览类型表现为艺术类>历史及文化遗产类>科普类>廉政爱国教育类。个中原因,一方面是艺术类展览便于展出,通常对展出条件要求不高,而且我国历史悠久,历史及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相应题材的展览数量较多也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科普类和廉政爱国教育类展览数量靠后,也与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成员结构有关,特别是科普类展览策划需要比较严谨的科学知识作为支撑,而流动博物馆成员单位大多数为人文类博物馆,此类展览来源有限。而廉政爱国教育类展览,将是流动博物馆下一个阶段的重点任务。在铸牢中华文化共同体,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从补短板还是服务大局方面来说,博物馆应积极利用目前“红色展览”热,结合广东丰富的红色文物资源来策划主题展览,以讲好广东故事、讲好湾区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表1 流动博物馆策划的各类型展览表

流动博物馆每年会对存量展览进行“质检”,新增一定数量的优质新展览,淘汰一部分陈旧的展览,从而使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平台内的巡回展览保持数量和质量的“双同步”,即数量正向增多,质量不断提升,确保展览资源池“水质好鱼儿多”,整个展览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

流动博物馆的本意就在于将成熟展览进行深度利用,故很多展览会重复展出和滚动展出,一些图片展还会多处同步展出。截至2019年广东省流动博物馆虽然共策划122个展览,却共计推出了379个展览(表2)。为了便于读者理解,笔者认为此处数据理解为每个策划的展览在不同年度的推出率,亦即每个展览平均展出的年限,这样更为直接明了,如策划122个展览累计推出了379个展览可理解为平均每个展览展出3.1年以上。据此,按类型看,展览推出率最高的是科普类,策划的29个科普类展览共计推出了119个科普展,平均每个展览推出约4.1年;而历史及文化遗产类约为3.1年,艺术类约为2.3年,廉政爱国教育类约为3.4年。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展览推出率方面,呈现出科普类>廉政爱国教育类>历史及文化遗产类>艺术类,其中历史及文化遗产类与廉政爱国教育类推出率较为接近。这一方面说明,科普类展览受基层博物馆欢迎,可能也是基层博物馆展览的“痛点”和“空白点”,毕竟策划此类展览需要自然科学方面的专业人员,而基层博物馆此类专业人员的配置极少,藏品更少;另一方面可能与科普展览的展品并不那么贵重,因此各级各类博物馆引进展览时,顾虑相对较少,再加上很多科普展览为图片展,操作方便且成本低;此外,因为科普题材的展览主要面向青少年和中小学生,更易于吸引观众。综上所述,流动博物馆四类展览呈现目前的状况,虽然构成并不算特别科学合理,但却真切反映出各级各类博物馆,尤其是基层博物馆遴选展览的倾向,可以成为流动博物馆今后推出展览的重要参考——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它们的实际需要,又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拔高。毕竟博物馆在社会教育当中,普及和提升的作用兼而有之。

表2 2007-2019年推出各类型展览数量统计表

另外,按照展览形式来看,2007年至2019年流动博物馆策划的实物展数量为71个,图片展为51个,但是二者的推出率却与数量呈现出负相关:所策划的71个实物展览,放到各年间共计推出图片展171个,平均每个实物展览展出时间不足3年(171/71=2.4);而图片类展览策划了51个,各年间共计推出图片展208个,平均每个展览展出时间超过4年( 208/51=4.07),后者推出率远大于前者,约为前者的1.7倍。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流动博物馆开始运作之初,国内博物馆尚未免费开放,博物馆的运行经费极其有很,特别是粤东西北一些馆舍不具备展出实物展的条件。因此彼时图片展的需求明显高于实物展。免费开放后,特别是随着各博物馆硬件设施不断提升和完善,对实物、标本及文物类的展览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实物展的需求逐步提升。不过,近年来各基层博物馆越来越重视展览的社会服务作用,展览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事业单位的活动遍地开花,图片展的便捷性是实物展所不能比拟的,故图片类展览的需求量仍明显多于实物展。

(三)从数据看流动博物馆运行成效

成立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初衷是为了支持欠发达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因此巡回展览从一开始便最大限度地向粤东西北等欠发达地区倾斜,只要这些区域博物馆的硬件条件合适展览的展出,流动博物馆都会优先供给。从全省来看,截至2019年,流动博物馆累计推出的379个展览,共计展出了1100场次(表3)。历史及文化遗产类展览的展出场次最多,达364场次。在珠三角地区,累计推出有259个展览,展出496场次;粤东西北地区推出284个展览,展出达604场次。从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展览数量还是展出场次,流动博物馆服务都在向粤东西北地区倾斜。

表3 2007-2019年流动博物馆每年展览(按类型)展出场次统计表

流动博物馆在运作过程中,根据不同时期成员单位的情况和需求,展览的分配方式进行过几次相应的调整,经历了三种不同的方式:①初始阶段展览和成员单位都较少,展览分配由流动博物馆主导,系单向供给方式。②在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各基层博物馆展览的需求量大增,流动博物馆实行双向选择的合作供给方式。③近年来,中小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沿阵地,对临时展览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展览进学校、进社区的活动越来越被中小博物馆重视,流动展览需求量和巡展工作量急剧放大。流动博物馆再次顺应基层博物馆的需求,实现图片展览“无限量”和实物展览“全免费”的供给方式:图片展览由流动博物馆设计好后,成员单位每个季度可以免费申请使用一个,自行喷制展出;实物类的展览,根据双向选择机制,流动博物馆根据每个成员单位软硬件设施与展览展出需求的匹配程度,结合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则,每年向各单位全免费提供一个展览。

随着广东省流动博物馆转型为“综合文博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各成员单位陆续以主体的姿态参与到平台建设中来,与更多的省内同行分享其“独享”的展览资源,大大地增加了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展览资源供给,扩大了资源池,也刺激着流动博物馆展览更加频密地走向全省各地,这也将有助于流动博物馆工作进一步做深做透,持续将公共文化服务中最大痛点的所谓“最后一公里”变成流动博物馆深耕的“最后一公里”。

博物馆举办各种陈列展览并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服务是为满足观众的审美、观赏、学习需求的,博物馆观众是博物馆生存的社会基石。流动博物馆以基层博物馆为抓手,将展览送到基层。通过各成员单位对展览进行的观众调查,深入分析相关数据(表4),以评价流动巡回展览在当地展出的效果。

表4 流动博物馆历年来观众统计表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流动博物馆的观众量总体上呈现一个阶段式提升的状态,从2007年的30余万到2019年的超400万,13年间实现了近13倍的超高速增长。从观众的构成来看,学生观众占到了总观众量的近4成,体现出流动博物馆展览对各不同年龄段学生群体的吸引力。这一阶段,根据我们的统计,历史及文化遗产类、艺术类和科普类展览的观众各占3成左右,廉政爱国类展览数量和场次都较少,约占总观众量的1成。这说明广东省内的观众总体上在展览的类型上没有太显著的偏好性差异,基本与展览的数量和推出的场次成正相关。

当然,从观众构成角度来审视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观众构成可以说明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在全省基层博物馆展览供给方面具有主导权。其次,对前述几个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历史及文化遗产类展览数量最多,而艺术类展览利用率最低,但参观人数方面却相差不大,说明历史及文化遗产类展览相对比较艰深,存在较高的认知门槛,而艺术类展览因为主观认知较强,故认知的门槛相对较低。最后,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下一个阶段的策展可能需要继续改变,从自我主导向“以观众为中心”转变。一方面,提供更多观众喜闻乐见的展品和展览,另一方面让在地观众更多地参与到展览筹备中来,倾听他们对展览的诉求,策划他们真切需要的展览。

三、结语

广东省流动博物馆自2004年开始运作,2007年开始有比较成型的数据统计,目前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就本文使用的相关数据来说,我们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出流动博物馆在这些年间所做的工作,包括推出展览的数量、展览的展出场次和总体的观众数量。就数据统计本身而言,笔者认为流动博物馆的观众调查应作为一个严谨细致的工作来开展,引入专业的观众调查机构,通过第三方的独立工作,为流动博物馆今后的工作提升提供专业判断。如是,流动博物馆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向不同馆舍推荐合适的展览类型,更高效地帮助基层博物馆利用展厅,使展览社会效益最大化,以及为基层成员单位提供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具体意见。实际上,数据是指引我们工作的指挥棒,它客观、直接和理性。流动博物馆这一运行模式需要因时制宜,而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工作的发力点和创新点,进而持续发挥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在同类博物馆工作中的引领性,推动广东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普惠化,助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

注释:

1.流动博物馆策划的展览推出后,在计算年度推出展览时重复累计。比如2007-2009年年均策划5个展览,那么07年统计推出了5个展览;到08年推出展览统计中,将08年的新增展览和07年存量展览一起计算,08年便推出了10个展览;而09年加上前面2年存续的展览,共推出15个展览。因此虽然三年间一起策划了15展览,统计累计推出的展览达到了30个.

猜你喜欢

文博策划流动
穿行城市中
许愿时间到
关于文博场馆宣教工作的些许思考
基于文博信息技术下的创新体系研究
流动的画
第三届敦煌文博会9月举行
基于太仓文博资源的地方文化创意项目开发与研究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