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肠和血方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2022-10-05姜小黎叶晓云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溃疡性耳穴结肠炎

江 滢,姜小黎,叶晓云

(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浙江 金华 3210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累及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发生于结肠、直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1]。该病病因尚不明确,但与外源物质引起宿主反应、遗传、机体免疫等因素及相互作用密切相关[2]。UC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早期最常见的症状是血性腹泻,随即出现腹痛、便血、里急后重、呕吐、体重减轻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虹膜睫状体炎、关节炎、皮肤病变等,严重时会造成肠穿孔、大出血、节段性肠麻痹等急腹症而危及生命,甚至发生中毒性巨结肠、肠癌变等[3]。该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目前临床治疗无特效药物,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该病的临床治疗,西医药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水杨酸制剂、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4],当出现严重并发症或难以控制时,需手术治疗[5],但是上述药物治疗UC只能针对性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长期用药会带给患者多种并发症。中医药治疗UC具有独特的辨病辨证体系,安全有效,中西医结合已成为治疗该病的趋势[6]。现对2019年12月—2020年11月采用自拟调肠和血方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的73例UC患者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接诊的UC患者73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6 例患者中男性22 例,女性14 例;年龄22~57 岁,平均(39.7±4.5)岁;病程1~9 年,平均(5.4±0.7)年;轻型19 例、中型12 例、重型6 例;蒙特利尔(Montreal)分型[7]:E1型23 例、E2型13 例。观察组37 例患中男性24 例,女性13 例;年龄24~56 岁,平均(40.3±4.1)岁;病程1~10 年,平均(5.8±0.9)年;轻型21 例、中型11 例、重型5 例;蒙特利尔(Montreal)分型:E1型25 例、E2型1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1)依据《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8]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者;2)依据《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9]辨证为大肠湿热证者;3)20 岁≤年龄≤60 岁;4)Montreal分型为E1、E2型者;5)患者及家属对本治疗知情并同意。

1.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2)合并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消化系统结核、恶性肿瘤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者;3)急性暴发型UC者;4)合并有肠穿孔、大出血、节段性肠麻痹等严重并发症者;5)既往行消化系统手术史者;6)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7)合并有心脑血管、呼吸、内分泌系统及精神心理等严重疾患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所有UC患者给予保持水电解平衡、补充蛋白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等对症支持治疗,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Losan Pharma GmbH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71358,规格:0.5 g*40 片)口服,1 g/次、3 次/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调肠和血方联合耳穴贴压辅助治疗,自拟调肠和血方组成为:黄芩12 g,黄连9 g,白芍15 g,大黄12 g,葛根20 g,木香5 g,当归15 g,川芎12 g,地榆炭12 g,仙鹤草12 g,槐花12 g,紫花地丁15 g,薏苡仁15 g,甘草6 g,上药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温服;耳穴贴压:选择双侧交感、大肠、小肠、神门穴,在消毒耳廓之后,用王不留行籽胶布(0.5 cm×0.5 cm)贴在穴位上,每天手按压3 次、每次10 min,3 d换1 帖,共治疗1 月。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注意保暖;改善饮食结构,多进食易消化、富有营养、热量高的食物,禁食生、冷、油腻、辛辣、多纤维素类食物;注意食品卫生,避免消化系统感染诱发或加重疾病;禁烟酒;保持心情放松、积极乐观,避免精神刺激。

2.2 疗效标准 依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疗效标准评定[10]。

2.3 观察指标

2.3.1 中医症状评分 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腹泻、便下黏液脓血、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状从无到重分别计0、2、4、6分。

2.3.2 改良Mayo评分 治疗前后采用改良Mayo评分[11]评价两组患者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及活动度,Mayo评分包括排便次数、便血情况、内镜下的表现、医师总体评分4 项,总分0~12 分,得分越高表示病情严重。

2.3.3 结肠镜黏膜等级评分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行结肠镜(奥林巴斯电子结肠镜,型号:CF-H290L)检查,采用Baron黏膜评分[12]评价肠黏膜病变,Baron黏膜评分将肠黏膜分为正常、轻度病变、中度病变、重度病变,分别对应0、1、2、3分。

2.3.4 症状消失时间 两组患者于治疗后统计腹泻、便下黏液脓血、腹痛、里急后重等主要症状消失的时间。

3 结果

3.1 2 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3.2 治疗前后2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2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分)

3.3 治疗前后2组患者Mayo评分、Baron黏膜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2组患者Mayo评分、Baron黏膜评分比较分)

3.4 2组患者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4。

表4 2 组患者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4 讨论

随着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精神心理压力的增加,U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炎性肠病(IBD)的发病率约为1.80%,UC约占其中的1.33 %[13],随着UC病程的延长其癌变风险增高,研究显示当UC病程大于30 年时,约有20%可发生癌变[14]。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该病病理改变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虽然在该病的治疗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尚无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复发次数,进而减轻和阻止疾病进展及对肠黏膜的破坏,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15]。

UC中医归属于“痢疾”“久痢”和“肠澼”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患者因外感六淫之邪气、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劳卷内伤等,损伤脾胃、肠腑,耗伤气血,引起水谷运化失职、肠腑传导失司,湿热之邪壅阻肠道,气机不畅、清浊难分,水谷和糟粕混杂而下,肠络损伤化为脓血,则发为本病。正如明·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之处“若饮食失节,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明·皇甫中在《明医指掌》中指出“油腻生冷供口腹,醉之以酒,久而血败肉腐,化脓成疡。”可见本病病位在肠腑,与脾胃密切相关,病机关键为大肠湿热,治宜清热化湿、调气和血[16]。本文应用自拟调肠和血方联合耳穴贴压治疗UC,方中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大黄清泻湿热、解毒逐瘀,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当归活血止痛,川芎行气活血,地榆炭凉血止血、泻火敛疮,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杀虫,槐花凉血止血,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薏苡仁健脾渗湿止泻、固护脾胃,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耳穴贴压所选穴位交感滋阴清热、调整胃肠,大肠可清热洁腑、通便止泻,小肠可清热化滞、调理胃肠、利气宁心,神门可宁心安神、调整脏腑;自拟调肠和血方、耳穴贴压联合应用共起清热化湿、调气和血、理肠止泻之功效。

综上,经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腹泻、便下黏液脓血、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状评分降低(P<0.05),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Mayo评分指数、Baron黏膜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腹泻、便下黏液脓血、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消失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自拟调肠和血方和耳穴贴压治疗UC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病情、减轻肠黏膜炎症反应,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溃疡性耳穴结肠炎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结肠炎的小常识
耳穴压豆功效多
空腹生吃鱼腥草治结肠炎
针灸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临床观察
肠疡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5例结肠镜象观察
慢结汤治疗慢性结肠炎105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