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旋律电影引领青年价值观评析

2022-10-03孙琪琪张九海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引领优化路径

孙琪琪 张九海

摘要:主旋律电影作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载体,科学规范发展和有效正确传播主旋律电影,有利于教育和引领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在主旋律电影引领青年价值观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文章分析国际影片冲击、电影资本异化、创作缺少共情、青年观影局限、传播媒介终端多元等现实问题,提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优化建议,旨在通过主旋律电影这一媒介形式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好地引领青年,从而将正确的价值观念内化为自身的价值遵循和行为导向,使青年在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下,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发光发热。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青年价值观;引领;挑战;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5-0036-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新兴青年网络亚文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1YJA71005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1]。主旋律电影作为主流媒介形式之一,承担着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使命和任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旋律电影蓬勃发展,从《我和我的祖国》到《我和我的父辈》,从《中国机长》到《中国医生》,从《攀登者》到《长津湖》,一系列主旋律电影的走红,不仅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且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优秀的主旋律电影作品基本涵盖家国历史、文化经典、英雄模范、抗击新冠、以人为本这五个方面,发挥着激发爱国热情、坚定文化自信、助力成长成才、识读生命意义、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引领作用。

一、主旋律电影引领青年价值观的现实挑战

主旋律电影极大地丰富了文艺作品的内容,推动了青年人价值观的建设,增强了全民族的文化自觉自信,同时不容忽视的是,主旋律电影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国际影片不断冲擊

当今处于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主旋律电影对青年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电影是艺术表达的媒介和宣传价值观念的手段,西方国家也在积极利用电影来体现本国的主流价值观念,从而提升本国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外国影片纷纷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如美国电影《绿皮书》《了不起的盖茨比》,日本动漫电影《你的名字》,韩国偶像电影《寄生虫》《釜山行》等。西方国家大肆鼓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如《美国队长》《蜘蛛侠》等影片明显标榜个人主义精神,《环太平洋》间接宣传西方为世界中心的思想,使中国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西方影片所蕴含的消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的渗透侵袭,严重影响正确价值观对我国青年的引领作用,这无疑成为我国主旋律电影引领青年价值观的一大挑战。

(二)电影资本持续异化

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电影院线行业的繁荣,同时产生了机械式生产、快餐化消费等问题。第一,资本力量对主旋律电影发展的干扰。电影行业是资本投入的重点领域,投资方、制片方都一味追求电影的经济效益,使得主旋律电影趋同于商业化电影,对电影的文化内核与演员的专业素质降低了要求,弱化了主旋律电影诠释主流价值观的担当意识。第二,其他题材类型电影对主旋律电影主流价值观表达的影响。某些电影思潮为了追求商业回报和票房收益,刻意迎合市场的消费需求,忽略电影的文化价值内涵,上映一些违背主流价值观念、夹杂低级趣味的影片,淡化了主旋律电影正能量的导向作用。第三,娱乐消费主义的盛行使得青年更易接受快餐式影片。部分电影制片团队制作一些投入少、产出快的娱乐性电影作品,使电影成为满足年轻人娱乐的文化消耗品,对其主流价值观的培育起到消极作用,这偏离了影片原本表达的主流价值观念,也削弱了电影本身具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文艺创作缺少共情

积极创新的主旋律电影才能更好地引领青年价值观,极少数主旋律电影本身的创作质量有待提升,同时在剧本表达、人物表演等方面还存在不专业、不真实的问题,无法调动青年受众的思考和内化,致使主旋律电影的艺术创作难以引起共情。

1.主旋律电影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

部分主旋律影片题材固化为革命战争类、历史还原类,电影《花木兰》上映后口碑两极分化严重,就源于故事情节跳脱,缺乏对深层意义的严谨把握。

2.导演和演员的专业性欠佳

某些导演为迎合市场一味选择流量偶像明星,《建军大业》采用群星式阵容,为影片带来流量和关注度的同时,不免出现部分青年将注意力集中在明星演员身上,从而忽略影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3.影像手段和叙事情节较为僵化

《叶问3》讲述了叶问在深陷困境后通过自强不息最终成为一代宗师的艰难历程。但结合《叶问》《叶问2》可以发现,此类传记历史类电影题材容易陷入情节雷同、人物僵化等问题,老套的创作模式缺乏吸引力。

(四)青年观影水平局限

主旋律电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能否更好地引领青年价值观,与青年群体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有一定关系。一方面,青年主观因素的局限。部分青年受众囿于对以往主旋律电影的误解和偏见,一听到“主旋律电影”就产生抵触情绪,难以接受和认同其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同时,受青年群体的政治素养、知识水平等限制,对电影内容的理解有所偏差,就会曲解主旋律电影原本想要传达的文化价值意蕴,从而降低主旋律电影的引领效用。另一方面,客观因素的局限。电影市场中具有文艺片、爱情片、科幻片等多种类型影片,大大降低了主旋律电影的市场选择性,且当代青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样,除了电影这一媒介,还有短视频、手游、直播、番剧等多样化选择。在偏远乡村和闭塞山区,基础观影设施不完善,缺少相关宣传媒介,致使部分青年无法满足观影需求,较难接收主旋律电影中主流价值观的传达。

(五)传播媒介终端多元

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旋律电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向传播。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影视传播终端的发展,除了影院和电视,平板、手机也逐渐成为重要的影视传播平台,芒果、哔哩哔哩、爱奇艺等都是国内主要的视频 APP,这些软件中不仅有大量的主旋律电影作品,还有综艺、真人秀等娱乐节目,使得青年在面对众多娱乐资源的选择下可能放弃观看主旋律影片,就会减少其传播主流价值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诸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使用抢占了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占有率。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75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9.34亿[2]。可见短视频应用已成为青年精神娱乐生活的重要选择。“5分钟看完一部电影”成为短视频自媒体的显著特点,因其时长短、浏览快的特点广受青年人欢迎,但不乏创作者加入主观色彩的解说和恶意剪辑,从而误导青年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这大大消解了主旋律电影引领青年价值观的意义。

二、主旋律电影引领青年价值观的优化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就要求主旋律电影直面现实挑战,积极反思和创新,不断创作出阐释中国价值、体现中国精神、讲述中国故事的优秀作品,以此更好地引领青年价值观。

(一)举旗帜: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

新时期应积极创作观赏性、艺术性、思想性相统一的优秀电影作品,充分运用主旋律电影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凸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时代目标

主旋律电影应当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的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的优势,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推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建设

主旋律电影应在反映社会和回应现实中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中国电影人要努力在社会现实中汲取创作灵感,真实反映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与时代憧憬,充分展现中国的繁荣发展和人民崭新的精神面貌。

3.坚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

主旋律电影在通过塑造角色来完成剧本故事的演绎时,需要保证人物角色具有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高尚的敬业精神以及诚信友善的道德品质,立足青年人共同情感的表达,注重满足青年受众真实的情感体验,树立核心价值观念。

(二)聚民心:增强文艺作品的情感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3]。文艺创作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必须进行时代化的创新,使青年观众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发挥主旋律电影思想价值引领的作用。在思想上,将崇高的道德情操与人物形象结合在一起,将主流价值观念与电影情节串联在一起,创作时代性题材,弘扬主旋律,传达正能量。在生活上,主旋律电影创作团队应积极挖掘青年的所见所闻所感,将青年喜闻乐见的故事题材与我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等内容融为一体进行剧本创作,并通过影像方式进行呈现。在艺术上,通过视觉上的长短镜头、色彩技术的运用,听觉上音乐和台词的呈现等表现人物角色和电影情节,营造沉浸式感官体验,引导青年产生移情,同时自觉内化主旋律影片中的正向价值观表达,能够深化价值主题、营造良好氛围、增强情感共鸣。

(三)育新人:提升青年观影者综合素养

青年人应不断提高自身在质量参差不齐的文化作品中辨别是非价值观的能力,文艺工作者应不断推出具有文化底蕴和反映青年现状的主旋律影片,从而增强青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一,提升青年人的网络媒介素养,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平台向青年普及網络安全知识,青年在参与主旋律影片内容讨论过程中,应培养自身理性思考再进行评价分享的习惯,要学会筛选和甄别影评中的垃圾信息和负面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信息选择和信息传播行为。第二,向青年人普及科学观影知识,开设相应的“电影文化讲座”“影视艺术课”等,激发青年学习的主动性和意志力,培养青年的艺术价值观念。第三,提高青年人的电影审美情趣,青年观众应将自身对美的感知力与鉴赏力自发地运用到观影当中,对影片的主线主题、呈现手法进行分析交流,进而对影片进行客观的审美评判与定位,促进青年观影者塑造健康人格,充实精神生活,提升综合素养。

(四)兴文化: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主旋律电影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创作与发展必然要蕴含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继往开来,推陈出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主旋律影片有许多改编自真实革命历史事件和讴歌革命英雄人物的优秀作品,一系列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主旋律电影佳作,集中体现了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的强大精神力量,持续指引和激励青年人砥砺前行,让红色文化、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主旋律电影应积极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重要节庆纪念日上映相应的优秀主旋律影片,从而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以电影媒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利用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国庆节、建党节、建军节、青年节等重大纪念日,创作相关题材影片,适时播映主旋律电影,阐发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引领青年学习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和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五)展形象:提升主旋律电影的国际影响力

主旋律电影应主动承担塑造和传递国家形象的责任,发挥文化媒介的强劲作用,用影像传播中国文化立场和中国价值理念。主旋律电影要形成国际认可的影像方式和话语表达,逐渐拓宽主旋律电影的话语空间。上映前,可以通过制作国际版海报、双字幕预告片等形式进行覆盖式宣传,吸引国内外青年的注意力和兴趣点;上映后,利用网络媒体对影片资讯进行扩散,使青年浏览网页时即使无意识搜索,也能感知到相关影片话题,由此引发青年观影兴趣并利用评论、点赞等方式,建立起青年观众与影片价值的情感联结,促成潜在受众的观影体验行为和分享行为。主旋律电影要通过中国电影的叙事方式进行诠释和解读,选用优秀的演员演绎中国电影作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元素,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观众在观影中产生情感共鸣,凸显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独特性和艺术性。中国主旋律电影不仅仅在传播具有主体性的中国故事和时代价值,也体现了主旋律电影的现代意识和全球视野。

三、结语

主旋律电影已经成为引领青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渠道,作为折射主流价值观的影像载体,能够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使青年群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2).

[2]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03-11.

[3] 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直通两会2019[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93-98.

作者简介 孙琪琪,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社会文化。张九海,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文化。

猜你喜欢

主旋律电影引领优化路径
主旋律电影中的精神内涵及当代启示
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让生活智慧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生活方式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本·阿弗莱克主旋律电影的独特呈现
主旋律电影在国民教育中对民族精神的传扬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