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年半,他们凿穿了一座大山

2022-10-01毕节试验区陈再雄丁娇艳

源流 2022年8期
关键词:半坡勘测队员

■ 毕节试验区 陈再雄 丁娇艳

1.参与开凿隧道的李登高

2.参与开凿隧道的万德全

3.史良发介绍挖隧道时的情形

“半坡人民受苦深,滴水如油到如今;共产党领导修出幸福水,笑在眉头喜在心。”这是隧道凿穿后,引水成功时,流传在卢家半坡的顺口溜。

上世纪70年代,纳雍县乐治镇很多地方吃水都很困难,其中就包括了现在的戛泥坝社区李家寨组和塘坝社区卢家半坡组,尤其是卢家半坡组,吃水和灌溉都很困难,只能背着坛子、木缸去对面的陈家龙井背水吃,有的用桶挑,挑一挑水到家时只剩半挑,来回要花1.5个小时。背回来的水,除了饮用外,被重复利用很多次,直到浑浊得不能再用了,才倒去喂牲畜、和稀煤。在卢家半坡,没有一滴水是倒丢的。

山下的李家寨组,本来可以和高枧村的人一起用水,可无奈的是,水流到李家寨的时候,要么十分浑浊,只能勉强灌溉,要么直接没有水。“那时候饮水确实困难,从高枧过来的水,很少流到这里,有水也淌不到河尾巴。”该组村民李朝军说。

面对吃水难的窘境,1966年,原乐治乡副乡长李登贤(已故)和村民李登相(已故)发起,村民李登高、李奎、李登奎先后响应,就在李登贤家的老木屋里,他们商讨着不再向天借水的大事,要自己引水。

后来陆续有其他组的村民也来参与其中,“当时有人问李登贤,可以引,但是我们要到哪里去引水呢?李登贤自信且镇定地说我们要打穿卢家半坡,去山后的压落冲龙井引水过来。”李朝军回忆说。

其他小组的村民开始打退堂鼓,有人说:“打穿一座山,怕是在开国际玩笑,怕打到屁股都磨穿都打不通!”直摇头不干,便没有参与了。后来,打隧道的重担,自然而然就落到了李家寨组和卢家半坡组的村民身上。他们二话没说,拎起就开干了。

“1966年6月,勘测工作开始,那时候帮我们勘测地形地貌的是一个叫做陈三多的技术员,他是省地质队下派到我们乡的,勘测过程中,给我们提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李家寨组村民李登高说。

勘测结束后,两个小组的村民自筹资金42.8元用于购买煤油、钢钎、大锤、铁锹、背篓等,后来经费不足的时候,村民们自发地编席子卖,还卖桐子和漆子作为经费补贴。

两个小组共50余人参与了隧道开凿,因为凿的隧道空间狭小,里面很挤,卢家半坡组和李家寨组9人为一个班。一个班分为3股,李家寨人多,人工就占2股;卢家半坡人少,人工就占1股。

当时是按工分来打,他们提着煤油灯,扛着钢钎、大锤,背着铁锹、背篓等,浩浩荡荡地向卢家半坡进发。

李登高,现年74岁,他算得上那时候参与开凿隧道的队员中年纪比较小的队员之一。他回忆说:“引水渠全长两公里,其中隧道长478米,当时妇女和孩子也参与开凿洞外的沟渠。”

4.压落冲龙井引水点

5.水渠灌溉下的乐治坝子,现在是千亩良田(陈再雄 丁娇艳 摄)

“挖进里面去的时候,里面空气稀薄,放一巡炮,要等烟尘散尽后才敢进去,等烟尘散尽要三四个小时,那时候也没有抽风机,只能用农用风簸换气和排出粉尘,即使这样,我们好多队员后来也因此患上了严重的尘肺病,其中就有卢绍青(已故)和李登云。”李登高说。

万德全老人现年85岁,从山洞开凿到竣工七年半的时间,他全程参与,同时他还是健在的开凿隧道队员中年纪最大的。他说:“七年半的时间里,我们就这样日以继夜地开凿卢家半坡,每天掘进的速度非常慢,但是每掘进一公分,我们就想着离目的地又近了一公分,七年半下来,除了史良发的左眼受伤之外,没发生过安全事故。”

“那时候煤油比较短缺,我们还是要坚持点三盏油灯,照明是其次,主要是为了当水平仪,三盏灯的距离相隔有点远,如果三盏灯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面,说明洞一直处在水平线上,就继续打隧道,不会偏航。三灯瞄一线,误差不超过一米。”万德全老人说。

当记者采访到卢家半坡组的队员史良发时,他的第一句感叹就是:“那时候,卢家半坡吃水用水很艰难。”

史良发,现年71岁,参与开凿隧道4年左右,在爆破作业中左眼被碎石砸伤导致失明,去毕节处理好眼睛之后,回来继续上工,被多人劝回,后来安排他在塘坝村小学任教。

“虽然我们国家穷,我们也要自力更生,不要什么都‘等靠要’,有些东西要靠我们去争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没有水,只有土养不了人,我们总不能一直坐着等水,那是不可能的。当李登贤副乡长发起说要修引水渠时,我们内心是很激动的,积极参与,遗憾的是我没和他们战斗到最后。”史良发说。

七年半,50余人日以继夜地奋战着。引水的成功,李家寨组的人们不再担心水流不到河尾巴了,卢家半坡的人们也不再用坛子、木缸背水了。

七年半,一条以压落冲龙井为起点、以大涵洞为终点,高2米、宽3米、长487米的隧道成功贯通。现在,这条水渠引来的水,覆盖区域是2000多亩。“乐治坝子能成为一片肥沃的土地,这条沟渠功不可没,凿隧道的老一辈们功不可没,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现在就连我们乐治中心校学生的生活用水,都是取自这里。”乐治镇党委书记周倚平说。

猜你喜欢

半坡勘测队员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勘测设计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水利勘测
勘测设计
白鹿原民俗村
滇西半坡杂岩体斜长岩特征及其U-Pb年代学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