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人值守地震台站运维管理的思考与对策*

2022-09-29

地震科学进展 2022年9期
关键词:嘉兴市台站嘉兴

钟 伟

(嘉兴市地震测防中心,浙江嘉兴 314000)

引言

地震监测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地震监测台站则是地震监测工作的前哨阵地,保护地震监测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不受破坏,保障台站高质量连续、稳定运行,是基层地震部门履行法定工作职责,突出工作属地管理的重要体现。嘉兴市地震监测台站产出的地震观测数据在浙江省地级市地震监测台站观测数据质量评比中长期名列前茅,嘉兴市在直面台站日常运维管理问题的同时,也在台站保护、标准化建设、运维管理、服务拓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先行先试的经验。

1 概况

1.1 嘉兴市概况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的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交通便利,历史悠久,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嘉兴市地处的杭嘉湖平原主要为第四系覆盖,海盐县南等地局部有基岩出露。地势总体南高北低,平原上池塘众多,人工河渠纵横交织,第四系地层厚度最大可达300 余米。嘉兴存在北东向的马金—乌镇断裂和萧山—球川断裂,北西向的长兴—奉化断裂和嘉善—壹山断裂,以及近东西向的湖州—嘉善等断裂。据推测嘉兴历史上发生过4 级以上地震10 次,最大为1678 年海盐4¾级和1867 年海盐盐官4¾级地震,据当时县志记载造成 “屋瓦倾覆” 和 “坏民居” 等破坏。1970 年有仪器记录以来,嘉兴区域记录到1 级以上地震20 次,最大为2014 年平湖3.2 级地震[1]。此外,嘉兴还受到郯庐地震带和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强震的影响,特别是东北部的南黄海海域地震活动相对频繁且强度大,这些远场大震对嘉兴高层建筑容易产生较明显的振动效应。

1.2 台网分布概况

在浙江省地震监测台网的总体规划布局下,嘉兴市已建成地震监测台站10 个(表1 和图1),其中县市级台站9 个,企业台站1 个,均为无人值守地震台站,涵盖测震、强震动、地壳形变、地下流体、烈度速报和预警等多学科共计测项近20 项,每个县都有2 种以上地震监测手段投入运行。

图1 嘉兴市地震监测台站分布图Fig.1 Distribution map of Jiaxing seismic monitoring stations

表1 嘉兴市地震监测台站基本情况表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form of Jiaxing seismic monitoring stations

2 存在的问题

2.1 观测环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输变电、能源、工业区等建设工程越来越逼近原处城市郊外、野外的地震台站,甚至当年处在城郊的地震台站,经过城市规模的发展扩大,现在已处在城市中心区域,台站监测环境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嘉兴大桥地震台两次受到周边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造成观测数据质量下降;嘉善西塘电磁观测站由于西塘古镇旅游规划的实施而被撤消;海宁硖石地震台刚建成时位于海宁市的城郊,相对环境干扰背景小,经过几年的城市发展,台站现已位于海宁市的中心城区,台站所在处租用的人防山洞也因人防部门提出山洞整体改造,存在诸多不确定问题。此外,嘉兴市乃至浙江省绝大多数无人值守地震台站在土地使用方式上以租赁方式为主,当发生地震观测环境与监测设施受到干扰和破坏时,在处置时相对比较被动。

2.2 服务能力

嘉兴全市台站监测数据除为上级地震部门提供地震监测预报基础数据外,其他服务当地社会经济的能力不强,可视化程度比较低[2]。地震监测数据信息服务与政府、公众需求尚有差距,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震动感知等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尚处起步阶段。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网初步建成,但其日常功能及服务尚未得到有效体现。此外,嘉兴市有着约74 km 的海岸线,在海域地震监测等领域尚未涉及。

2.3 管理队伍

嘉兴市无人值守地震台站在管理上实行无人值守,有人看管的模式。由于地震台站大多地处郊外或是野外,对于少震区的县(市、区)而言,地震工作人员均为兼职管理人员,每年的台站管理经费也比较有限。除建在学校的部分地震监测台站,可委托学校老师管理外,其他位于郊处、野外的台站一般聘用台站附近的村民兼管,学历和相对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基本只能负责台站的卫生、安保、观测日志填写及解决一些简单的重启问题,很难去承担稍复杂的地电阻测试、仪器标定等日常巡检工作。

2.4 标准化程度

近年来,在上级地震部门的部署下,基层无人值守地震台站的基础设施、软硬件环境、自动化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然而,随着台站现代化设备和仪器不断增多,台站不断融入周边环境,其所承担的观测技术要求、服务领域和社会需求正在不断增长。新时代下,无人值守地震台本身应是地震部门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就目前台站标准化、台站文化、信息化等建设程度与气象等类似行业相比仍有不少差距。

3 解决问题的思路

3.1 加大依法保护力度,提升抗干扰能力

嘉兴乃至浙江省土地资源都非常有限,随着城市化进程,交通等设施网络密布,几乎所有台站或多或少都面临着观测环境遭受破坏,观测资料质量得不到保证的严峻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为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因此,作为地震部门只有拿起法律武器才能有效的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嘉兴市把 “对危害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行政检查” 列为 “双随机一公开” 日常执法检查内容,把全市各地震台站的观测环境保护最小距离要求写入了防震减灾规划,并与城市总规、国土空间规划做到衔接,在实施建设项目时,要优先考虑地震台站避让问题。

在具体实施保护的过程中,嘉兴市地震部门依法力争,不卑不亢,切实保护台站的合法权益。如在建设善兴公路时,嘉兴大桥地震台的地震观测数据受到影响,地震部门依据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多次与建设单位交涉,据理力争,并得到政府支持,在人大的监督下,最终落实了40 万元的补偿款。嘉兴至南通铁路方案离嘉兴大桥地震台不足2 km,小于规范要求的范围,地震部门主动与建设单位、项目实施地政府进行沟通,最后铁路线路作出微调,保障了大于2 km 的规范要求。

另一方面经济建设的规模只能是越来越大,一味被动的保护,被城市规模、设施建设赶着跑,其保护难度会越来越大。我们应积极研制抗干扰能力强的地震监测仪器,并提高地震台站的综合抗干扰性能,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3.2 注重长远考虑,择优选择新建台站位置

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有限,城市发展迅速,对于新建台站的选址问题一定要慎重,要多方比较,要择优选择环境长期稳定、方便运维的区域作为新台站建设的首选地址。以嘉兴市为例,我们将一些对观测环境要求高的观测项目尽可能地建设在国家级农业园区内,例如嘉兴双桥地震台、桐乡石门地震台,农业保护用地一般,国家严格管控,可保障观测环境的长期稳定,受城市发展的干扰小。另一方面,我们将一些对观测环境要求相对较低的观测项目尽可能地安排在学校内,例如强震观测台,学校的环境相对也比较稳定,而且可聘用学校老师作为台站的日常管理人员,有效保障了管理人员素质。还可以依托台站的专业观测资源,拓展台站的科普功能,例如嘉兴市分别在平湖师范附属小学、海宁南苑小学内建设了强震台,就以强震台作为基础,建成了多灾种结合的国家级、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此外,新建台站尽可能做到产证齐全,这样一旦发生观测环境破坏事件,处置起来也比较主动。

3.3 优化管理制度,探索引入第三方运维服务

地震台站的高质量运行,关键在于管理队伍。虽然嘉兴市全为地震无人值守台站,同样也需要我们培养一批知识面广、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兼管人员。嘉兴市出台了《地震监测台(站)管理办法》,建立了AB 岗、考核奖惩制度,根据台站运维情况,对台站看管人员分为优秀、合格、不及格3 个等级,并与其收入挂钩,进一步明确台站看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义务。同时积极组织队伍参加地震监测业务培训,不断提升队伍业务水平[3]。

《浙江省地震台站分级分类运维管理办法》出台后,要求进一步突出台站运维管理的属地责任,嘉兴市积极推进地震监测台站运维模式改革,首次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第三方机构承担全市地震台站的运维工作,建立了无人值守台站运维管理新模式。嘉兴全市地震系统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嘉兴分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即由铁塔公司具体承接全市台站的专业运维任务,双方研究制定了责任清单和考核办法,并开展了队伍培训。

3.4 提升台站环境,实施标准化提升工程

在上级地震部门的指导下,嘉兴全市地震台站实施标准化提升工程,优化台站观测环境,提升监测数据质量,台站综合形象得到改善。其中5 个台站被浙江省地震局评为标准化改造优秀台站。标准化工程实施后,全域台站全面实现专线通信传输,进一步保障观测数据传播的稳定性,台站强、弱电线路实现桥架式布局,规范线路布设,方便更换运维。增加台站标识牌系统,设立醒目的台站保护警示标志,标明台站保护范围,有效地起到警示和宣传作用。利用台站外立面、内部空间等进行台站文化建设,包括台站简介、台站功能、台站布局、保护范围等[4]。此外,还增加台站门禁系统和监控系统,进一步保障了台站安全。台站整体形象的提升,使得无人值守台站成为体现行业科技水平和展示行业文化的重要平台。

3.5 提升现代化管理,实施观测日志数字化项目

在台站日常运维中,做好台站观测日志本记录是重要环节,地震台管理人员每周对台站的检查次数不得少于2 次,每次检查都需在台站日志本上进行记录。在进行临时检查或是突发事件运维时,也要求在台站日志本上进行记录。日志本记录的信息是台站运行管理的重要档案资料,也是当地震观测资料出现异常时,跟踪异常、落实异常的重要佐证材料。浙江省地震局也将台站日志本记录的质量作为年度观测资料质量评比的内容之一。

目前浙江省地震台站观测日志本的记录方法是传统的纸质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弊端:①纸质日志本不利于保存,容易丢失,不利于对过往日志记录进行检索查询;② 不利于携带,随着地震台站密度不断增加,部分地市台站地震观测手段已达到20 项以上,根据浙江省年度地震资料评比的要求,各地需携带辖区所有台站的日志本参加考评,携带极为不方便;③当记录台站周边环境变化、台站设备更换等情况时无法录入图片、视频信息,纸质日志本所反应的内容比较单一;④ 纸质日志本以人工填写方式为主,存在填写不规范、不整洁的情况;⑤ 纸质日志本已和台站现代化、数字化建设的要求不相符。

综上所述,为切实提升台站现代化管理水平,解决上述纸质日志记录的弊端,嘉兴市已计划实施地震监测台站日志记录数字化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第三方运维人员可通过手机终端实现台站日志填报、取证及上报功能,保障日志填写规范,有效提升日志录入效率,提升日志传输、保存、故障统计检索等功能。

3.6 融合企业台网,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在地震部门的协调下,嘉兴所辖秦山核电建成专用无人值守地震监测台网,并实现与全省地震监测台网并网运行,其地震观测资料已参加全省统评,这为下一步推进嘉兴全市建立地面震动、重特大工程结构震动监测一体化业务,提供了先行先试的经验,为辖区内重大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更可靠的地震监测数据服务保障。此外,依旧要不断丰富地震监测公共服务产品,要让地震监测数据成果能够直接服务于民众生活、安全生产、社会经济建设,这样社会各界才能对地震监测台站的作用得到最大化认可,认识到地震监测台站的重要性,主动去保护地震监测设施与观测环境。

3.7 强化部门协作保护,提升全社会保护意识

地震、综合执法、公安等部门加强联合执法检查力度,嘉兴市已将 “侵占、毁损、拆除或者擅自移动地震监测设施、危害地震观测环境的处罚” 纳入行政综合类执法处罚事项,依法对破坏相关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行为进行处罚。持续强化地震台站保护的社会宣传,让相关部门及社会公众切实了解做好地震监测台站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台站保护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良好氛围。

4 结束语

做好地震台站运维,加强地震台站观测环境和监测设施保护是一项涉及地震安全保障的防震减灾基础工作,尤其是在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规模发展迅猛、土地资源日趋稀缺,做好该项工作显得尤为迫切紧要,是一项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公众等各方面共同参与和协调的工作。强化台站保护宣传,让社会各层面更加了解台站重要性;加强规划对接,优化台站选址,实现部门协作保护;实施台站标准化建设,提升台站现代化管理水平;拓展台站服务,服务生产建设,是持续做好地震台站运维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嘉兴市台站嘉兴
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档案工作回顾
《初心》
嘉兴市第一医院
红船:从嘉兴驶到金水桥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地震台站基础信息完善及应用分析
一种适用于高铁沿线的多台站快速地震预警方法
铁路无线电干扰监测和台站数据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浙江嘉兴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