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荒漠草原的阿拉善蒙古包建筑的特色研究

2022-09-29孟春荣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17期
关键词:阿拉善蒙古包蒙古族

杨 漫 冬 冬 孟春荣

阿拉善地势南高北低,是地理位置较为特殊的荒漠草原,同时又是蒙古族聚集区,其民族性不言而喻。地理位置与民族文化使该地区的蒙古包形式大同小异。目前学者对阿拉善的研究多聚焦于历史文化、传统民居的角度,很少有学者系统的研究阿拉善地区的建筑及装饰元素。文章研究阿拉善地区蒙古包的组织形式、习俗忌讳、布局陈设,并与其他地区作对比,运用SPSS 对阿拉善地区蒙古包装饰元素进行数据统计,筛选出最受阿拉善人民偏好的装饰元素,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做出有益的贡献。

1 阿拉善蒙古包的历史演变

如今的阿拉善蒙古包,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域文化的发展,阿拉善地区游牧民族逐渐形成新的生活习惯、地域环境和文化需要[1]。其历史演变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3 个不同的时期。

北元之前,由于狩猎和聚集地扩大,游牧民族开始建造固定半洞穴的小屋,随着地区进一步持续扩大,游牧民族开始在北方的草原上搭建简易的小屋。北元时期,合撒儿后裔部落变迁,支系发展演变,形成了两大重要的支系—科尔沁部与和硕特部。在这时期出现畜牧经济生产模式,毡棚取代了固定半洞穴的小屋。当游牧成为主要生活方式的社会发展阶段后,生产、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发生改变,哈纳逐渐替代了毡棚的支架,顶部被套脑代替,它上面盖着羊毛毡,看起来像帐篷,被阿拉善人民称之为车额金格日。《多桑蒙古史》中写道:“所居帐幕结枝为垣,形圆,高与人齐。上有椽,其端以木环承之。外覆以毡,用马尾绳束之。门亦用毡,户向南。帐顶开天窗,以通气吐炊烟,灶在其中”[2]。可以看出当时蒙古包的结构已大体成型。经过北元时期的发展演变,合撒儿家族共形成了10 个蒙古部落。阿拉善的蒙古包也随着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在持续发展[3]。北元时期至清代初期,蒙古部落已基本成定局,出现了更易装卸和迁移的蒙古包形式。毡包正好满足了这种生存模式的需要。蒙古包便于拆卸,用踏板车拖到新的牧场上,定下来重新居住。易迁移的蒙古包是他们居住的最佳选择,阿拉善地区的蒙古包建筑逐渐改善并得到持续发展。

2 阿拉善蒙古包的地域特色

本文的研究中,经过实地调研阿拉善额济纳旗与阿拉善左旗两个地方的蒙古族公共建筑、餐饮、住宿、会议和接待等类型的蒙古包,如图1 所示。发现阿拉善地区和其他地区的蒙古包在结构上具有普适性,但阿拉善地区的蒙古包在此基础上也有细微的差别,差别如下。

图1 调研对象分布区域

2.1 蒙古包的组织形式

(1)套脑。阿拉善蒙古包中的套脑结构多为插孔式,此结构套脑的作用有利有弊,如表1 所示。有利之处在于,当利用两个圆圈固定时,会使整个套脑受力均匀,更牢固。弊端在于插孔式结构样式为一个整体,不能拆卸。在内蒙古其他地区,如鄂尔多斯的蒙古包套脑结构也多为插孔式。

表1 组织形式

(2)乌尼。阿拉善蒙古包中的乌尼多为直木杆,顶圈与撑杆的连接围绕天窗形成放射状,是蒙古包上下结构连接的重要部分。在内蒙古其他地区,蒙古包的乌尼也多为直木杆,但部分蒙古包乌尼杆的上部分是直木杆,下部分是弯木杆。

(3)哈纳。蒙古包中的哈纳是通过将带有弧度的木头杆编结在一起形成可自由伸缩的网片。当众多个网片和门连接,就形成了一个圆形的墙可通过网片的数量增加或减少,调整蒙古包的尺寸。在内蒙古其他地区,哈纳壁是直线型的木头杆围织而成。

(4)木门。阿拉善属于荒漠草原,多为西北风,所以蒙古包的门主要面向南或东南,中部地区的门大部分是向东开,且木门的高度相较于其他地区蒙古包,是比较低的。

(5)毡绳。毛毡为蒙古族抵抗风雨严寒,阿拉善蒙古包毛毡就地取材,以驼毛、羊毛为主要材料,蒙古包的结绳主要用驼鬃和马鬃编拧而成,连接和加固蒙古包结构构件。这跟其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阿拉善是沙漠草原,享有中国骆驼之乡声誉,所以驼毛成为了主要的生产材料。在内蒙古其他地区的毡绳多用羊毛、牛毛和马鬃等。

综上所述,阿拉善地区蒙古包的组织形式主要体现在使用的毛毡跟结绳多为驼毛,其建筑本体结构上,套脑以插孔式为主,乌尼以直杆式乌尼为主,哈纳以微弯类型为主。

2.2 阿拉善蒙古族的习俗和忌讳

(1)阿拉善蒙古族的习俗。蒙古族的习俗具有普遍现象,共同点包括祭佛、庙会和祭敖包仪式。蒙古族的祖先在去打仗前要祭敖包,并向敖包献上新鲜牛奶和其他最珍贵的物品,以祈求胜利[4]。蒙古族注重蒙古包天窗坠绳的习俗,天窗坠绳象征着蒙古包稳定和家庭安宁且是五畜福祉的吉祥物。阿拉善地区与内蒙古中东地区的不同点是养驼、祭驼、赛驼和驼具制作工艺。赛骆驼(表2)是当地较为传统的比赛。13 世纪初,成吉思汗率领千军万马远征欧亚,军队中便有不少乘骆驼者。骆驼那达慕,即骆驼旅游文化节,是阿拉善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之一,也充分向外展示了阿拉善骆驼文化的独特魅力。

表2 习俗和忌讳

(2)阿拉善蒙古族的忌讳。蒙古族在长期居住环境中形成了诸多忌讳,在一定程度上对蒙古族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越约束和规范的作用,并反映了蒙古族的民俗文化。蒙古族忌讳的共同点是,蒙古包的门不仅仅是进出,更重要的是防止野兽的攻击。蒙古包在牧民心目中有重要的地位,是游牧文化的象征,且蒙古包的搭建和拆卸都有明确禁忌。阿拉善地区与内蒙古中东地区的不同点是门毡不能随意摆放,阿拉善地区摆放的形式是对折搭在蒙古包上,如直接搭在蒙古包上,意味着家里有白事。

综上所述,在阿拉善蒙古族的习俗与忌讳中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阿拉善赛骆驼的习俗与门毡摆放位置与其他蒙古族些许差异。

2.3 蒙古包里布局和陈设

蒙古包中的每个方位和空间位置都被赋予了相应的功能性和文化意义。圆形平面可以划分成香火圈、铺垫圈和家具圈,将这3 个部分叠加到一起就完成了蒙古包的功能和文化属性。

香火圈(图2、图3)主要来用于摆放火撑子与做饭工具。阿拉善与中东部地区对火十分崇拜,圆形平面正中心的位置是火撑子,是套脑正对的地方。香火圈主要展现了火撑子及其附属物的布局情况。

图2 香火圈平面

图3 香火圈效果

铺垫圈(图4、图5)位于香火圈与家具圈的之间,是蒙古包内主要的活动区域。阿拉善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铺垫圈都是由毡垫铺成。铺垫圈主要展现了毡垫和面毡的铺设情况。

图4 铺垫圈平面

图5 铺垫圈效果

家具圈(图6、图7)位于蒙古包内部的外围。蒙古包的入口位于的正南面,顺时针依次摆放酸奶桶,马鞍具,男主人的箱柜。阿拉善蒙古包的家具圈西北为神位,而中东部地区摆放位于正北方向(如图8、图9 所示),神位主要摆放佛食与供桌,东北方是放女主人物品的地方,东面放碗架,家具圈的东南方放着水桶。家具圈主要展现了沿蒙古包哈纳壁摆放的生活用品[5]。

图6 家具圈平面

图7 家具圈效果

图8 阿拉善神位

图9 中东部神位

通过研究阿拉善地区蒙古包布局和陈设,可以看出阿拉善神位的摆放位置为西北方向,与中东部地区神位摆放位置在正北方向有所差别。

3 阿拉善蒙古包的装饰元素

传统蒙古包装饰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特别是不同装饰元素的运用,包含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通过田野调查,对阿拉善地区调研的蒙古包进行数据统计,并通过SPSS 进行处理。

3.1 动物装饰元素

蒙古族自古以来从事游牧畜牧业,因此他们的财富主要是动物,在草原游牧民族传统装饰中,动物装饰元素随处可见。阿拉善地区蒙古包动物图案主要有蒙古五畜、鹰、蝙蝠和鹿等。所以人们对动植物是极为熟悉和喜爱的,在生活中就采用不同形式来表现[6]。通过SPSS 软件分析,得出阿拉善蒙古包动物图案出现的频率(图10),可见自身生产生活中的所见动物的抽象化图形,如骆驼、鹰、羊出现的次数较多,鹿、蝙蝠图案较少。这些动物图案给人以生动亲切的感觉,有着人们对动物深厚的感情。

图10 动物装饰元素数量统计

3.2 植物装饰元素

阿拉善地区蒙古包植物图案主要有卷草纹、宝相花、莲花和牡丹等。而植物图案卷草纹在装饰中出现频率以及数量是比较多的,牧民将所见到的植物的形象提炼、变化,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元素。通过SPSS 软件分析得出阿拉善蒙古包植物图案出现的频率(图11),如卷草纹出现的次数较多,石榴图案较少。根据不同用途可绘成二方连续在图案组织上委婉多姿,富有连续感和流动感,优美而生动,同时也具有连绵不断的韵律感。经常与其他图案穿插卷曲在一起,具有绵延不绝的意义。

图11 植物装饰元素数量统计

3.3 几何及宗教装饰元素

蒙古族在绘制图案时总是提取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和最喜欢的东西。阿拉善地区蒙古包几何装饰元素纹样常见的有盘长纹、卍字纹、回纹、犄纹、方胜纹、哈那纹、普斯贺纹等。通过SPSS 软件分析得出阿拉善蒙古包几何图案出现的频率(图12),阿拉善人民生活中所见的抽象化图形中,盘肠纹出现的次数较多,多应用在毛毡、门上,方胜纹、哈纳纹图案较少,图案常以四周环绕连续形边饰纹样或连续纹样来表现。具有福禄承袭、寿康永续财富源源不断,深远、绵长的吉祥寓意。

图12 几何装饰元素数量统

宗教类纹样是蒙古包装饰元素中常见的纹样类别,反映了蒙古族游牧文明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等宗教意识。阿拉善地区蒙古包宗教装饰元素纹样常见的有八宝纹、火纹、太阳纹、宗教典故等。通过SPSS 软件分析,得出阿拉善蒙古包几何图案出现的频率(图13),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如八宝纹出现的次数较多,宗教典故图案较少,多应用于家具与支撑套脑的巴根柱上,庄重威严。体现蒙古民族热爱生活崇拜天地与自然的情感。

图13 宗教装饰元素数量统计

通过SPSS 软件的数据统计了解出,阿拉善蒙古包在装饰图案上与其他蒙古族不同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动物装饰元素的骆驼纹样中,骆驼纹样的使用频率较高,主要应用在围毡上。植物、几何、宗教装饰元素都与其他地区蒙古包太大差异,这受阿拉善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特征的影响。

4 结语

通过SPSS 对阿拉善蒙古包的数据分析,准确的分析出阿拉善地区蒙古包与其他地区的异同之处。

(1)阿拉善与内蒙古其他地区的共同点在阿拉善蒙古包结构、祭佛庙会的习俗、香火圈与铺垫圈的布局、植物与宗教装饰图案的应用。(2)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阿拉善蒙古包与内蒙古其他地区的不同点在于阿拉善地区蒙古包使用的毛毡跟结绳多为驼毛、驼绒,独有的赛骆驼习俗,蒙古包门毡向上重叠放置,神位偏向西北的位置摆放,阿拉善蒙古族对骆驼装饰纹样的偏好程度占动物装饰纹样的45%。

因此准确的认识阿拉善蒙古包的地域特色、装饰纹样及民俗文化,才能更好地把握该地区蒙古包的特点和民族文化。在对阿拉善全面系统认识的基础上保留精髓,认真的分析和研究蒙古包,将民族传统融入现代意识,来保护和传承具有地域特色的蒙古包。

猜你喜欢

阿拉善蒙古包蒙古族
我爱我的蒙古包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第十七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2020内蒙古合唱大赛暨阿拉善展演活动综述
这是蒙古包吗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环保志愿者在阿拉善种梭梭固沙
大美阿拉善
阿拉善(三首)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