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劳动融入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策略的教学实践研究

2022-09-29张桂花

科技风 2022年25期
关键词:高阶深度劳动

张桂花

成都锦城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四川成都 611731

随着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质量的提高摆在了突出位置。依据“新时代高教40条”关于“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指引,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大数据专业特点,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探索、实践能力。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存在浅层学习和学生不够主动的问题,国内外对此展开了新的教学改革研究,包括通过深度学习进行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强调深度学习优化翻转课堂教学设计;通过翻转课堂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强调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手段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鉴于此,本文从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出发,注重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劳动,以翻转课堂为载体,在大数据课程践行,研究教学改革新方法,在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两个层面使学生得到全面提升,塑造21世纪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大数据应用型人才。

1 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内涵

1.1 “一基两轴三阶递进”高阶教学框架

近十年,高阶思维在教学研究领域逐渐升温,形成了理论研究、模式开发、实践应用和评价测量四个研究领域,研究者认为,在面向高阶思维的教学设计和高等教育应用领域还需要进一步突破和深化。

国内外,有很多专家学者对高阶思维开展了系列研究。高阶思维在教学目标分类学上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高阶认知能力,即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是指问题求解、决策制定、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综合运用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思维的能力。高阶思维是一种思维层次,有基础,有前提。以“一基两轴三阶递进”为指导思想,创造性地从知识、能力、思维三个维度展开,描述了高阶教学框架的设计理念。

该框架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理论出发点,创造性、系统性地将教育目标进行科学分类、把认知目标进行了分层,它回答了“要把学生带到哪里”“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和“如何证明把学生带到了那里”三个核心问题,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以高阶教学设计为龙头,推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大改革”。“一基两轴”是以知识为基础,思维和能力为两翼,共同助力教和学。“三阶递进”在思维和能力发展上从低阶、中阶到高阶的螺旋式递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高阶思维,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应用能力。

1.2 深度学习策略研究

深度学习在国内外得到了系统研究,从概念理解、评价维度和发生条件三方面进行探索。在概念理解上,美国研究委员会、Bransford、LeAnn Nickelsen认为深度学习是“一个个体能够形成这样的一种能力,即把从某一个情境当中所学习到的东西应用于一个新的情境当中”,这一论说侧重于将知识迁移应用解释深度学习。Nelson Laird、Shoup、Kuh & Schwarz将深度学习理解为一种策略,即深度学习策略是指对新思想进行批判性分析,并将其与已知的概念和原则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保留概念,该论说侧重于对知识重构,在知识内化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从而可以看到,深度学习有助于促进学习者能力提升。

目前,在教学领域存在浅层学习的问题,学生不能更好地领悟和感知,如表1所示。

表1 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面面观

1.3 深度学习融入高阶思维过程

在国内外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研究基础上,丰富并系统性地提出了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框架,将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策略形成一个体系,具有更完整的理论性,在一线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

深度学习是一种思维进阶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框架,不仅仅是理论层次的理解,更有实践层面的应用价值,包含了从内因到外因联动,认知和非认知全面发展,从而在知识、能力、思维三个维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增强学生的认知和非认知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层次。以“Spark架构应用”课程为例,在教学设计上,设计有难度层次的深度学习目标,在低阶、中阶和高阶各个阶段通过深度学习目标的达成,渐进式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2 情感劳动视域下的课堂教学

2.1 情感劳动内涵

教师的情感劳动,如热情体现,是一种个人情感特征,是一种可见和可感知的行为,这种行为生动、吸引人,传递着能量和兴奋。教师的热情会影响到学生的结果输出,为了正向影响学生,教师需要以一种清楚地被观察到的方式来展现他们的热情,如具体手势、声音表达、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如微笑、幽默等)。情绪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当以积极的正面情绪面对学生,这种正能量将会给学生带来正向引导,从而促使学生更积极地融入课堂。通过情绪传染,让学生感知,从而增加学生的代入感,更好地领悟知识场景。

2.2 情感劳动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尤为重要,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技巧将知识层层剖开,在每个环节抛出匹配的问题,能够触发学生的灵感,让知识和问题不断碰撞,最终输出有价值的结果。教师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输出,对教师来说,不但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还要在情感教育上付诸极大的心力,通过积极的情感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同频共振。

3 以“Spark架构应用”为例

3.1 情感劳动融入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

“Spark架构应用”是大数据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已经具备了hadoop和Linux等前导课程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习到新的大数据开发技术Spark。Spark技术作为当前新型大数据计算框架,具有快速、通用性、易用性等优点,在业界得到广泛使用和深度应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课程中,涉及较多编程范式和设计思想,需要学生通过大量工程实践才能更好掌握,即将知识应用和具体业务场景相结合。鉴于课程自身特点,大量采用了翻转课堂形式,给高阶思维培养和深度学习能力养成提供了合适的场景。以下是情感劳动融入高阶和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策略设计,如下图所示:

情感劳动融入高阶和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策略图

教师对教学有清晰的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丰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灵活处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驱动学生对知识的内在渴望,从而将知识在纵向和横向上全面应用和理解。同时,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将知识进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得感,从而将知识内化和重构。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劳动是主脉络,它牵引着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实践证明,教师有激情,学生就有激情,二者之间成正相关。在高阶思维培养和深度学习能力养成过程中,融入情感劳动,通过正向情绪积极引导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通过任务完成对知识转化输出。同时,在认知能力发展方面,非认知能力得到同步提高,比如,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某项任务,需要同学之间互相配合、分工完成、沟通交流,体现了沟通力、领导力、责任力多方面专业素养。

3.2 情感劳动在高阶思维形成和深度学习中的体现

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需要合适的教学方法为支架,需要合适的教学内容作为载体,需要合适的教学评价为准绳,驱动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开展。以高阶项目“电商网站数据分析和处理”中需求1——统计top10热门品类为例,角色分为教师和学生,按照软件工程开发流程驱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情感劳动在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中的实施策略,如表2所示。轮次表示互动次序,内容表示互动主题,教师和学生为互动主体,情感特征表达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表达,互动类别包括提问、提示、追问和评价,教学方法为支撑。

表2 情感劳动在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中的实施策略

根据语义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选择教师、学生、情感特征作为三个指标,研究发现,教师的情感正相关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获得感。在不同的互动阶段,教师通过正向的积极情感劳动,可以更好促进学生共鸣,将学生代入业务场景体验中,从已有知识体系中搜索相关算子,并进行逐一分析比较、试错,最后确定下最佳算子,从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不但让学生掌握了软件开发流程的实施环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认知方面和非认知方面的能力。认知层面上,将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并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内化和重构了知识,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批判性和创新性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能力;非认知层面上,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锻炼了交流沟通、团队合作、责任担当等能力。

结语

教学是教和学的综合,“教”要有目标、有方向、有方法、有内容、有难度、有深度,“学”要有目的性、获得感、方法指引、自制力、责任感、自信心,在教学相长上相互驱动,教研相长上互为补充。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教和学践行的最佳场景,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可以互换,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结合实际问题,将知识综合应用,思维不断打磨,用正向积极情绪感染学生,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获得感逐渐增强,信心倍增,知识内化,高阶思维形成,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后续研究中,将采集更丰富的教学实践数据,从数据分析的角度设计算法对情感劳动在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上的相关性进行量化研究,致敬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高阶深度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高阶时频变换理论与应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三个高阶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
高阶非线性惯性波模型的精确孤立波和周期波解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