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延链强链补链的几点建议*

2022-09-27田卫花蒲永杰马剑华文建强

甘肃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中药材甘肃甘肃省

田卫花,蒲永杰,罗 娟,陈 青,马剑华,文建强△

(1.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50;2.甘肃省中医药发展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3.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甘肃省中医药资源丰富,中医药文化深厚,全社会已经形成了“信中医、爱中医、用中药”的社会氛围。甘肃中医药产业作为甘肃的绿色生态产业,对巩固欠发达地区群众的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但是,与广东、江西、云南、贵州等兄弟省市相比,甘肃省中医药产业总体发展滞后,仍然扮演着中医药种植大省的角色,离中医药强省还有很长的距离。因此,研究甘肃省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中的短板、弱项、缺项,探索促进甘肃省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的延链、强链、补链措施,对于壮大甘肃中医药产业意义重大。

1 延链强链补链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产业链的理论,有学者认为中医药产业链应该是在中医药相关产品(中药、中药饮片、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等)生产的过程中,从中药材种植(养殖),到中医药相关产业到达消费者手中所包含的各个环节,就构成了中医药产业链[1]。笔者认为,中医药产业链简单理解为中药材种植、中医药及相关健康产品制造、中医药及健康产品流通、中医药服务等环节。中医药产业发展延链、强链、补链也就是在以上四个环节进行深入研究,有重点地延伸产业链、加强产业链和补充产业链。在延链方面,针对甘肃省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相对滞后的现状,应该大力推广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业。比如在强链方面,甘肃省中医药制造业相对较弱,应该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强中医药企业龙头企业建设。在延链方面,围绕甘肃当地中医药历史名人、典故开展中医文化产品创作,“以文带医,以医促文”带动甘肃文化产业发展。因此,以问题为导向,聚力在中医药产业延链、强链、补链做文章,对于推进甘肃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望闻问切聚焦中医药产业短板、弱项、缺项

2.1 甘肃省中药材大省与中医药强省目标的差距

甘肃省向来就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的美称,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现有中药资源2 540 种,道地药材30 余种,363 个国家重点品种中占有276个,所占比重为76%。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统计,2018 年—2021 年,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465 万亩左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面积、标准化种植面积、标准化率逐年增加。其中2021年增加最多(见表1)。在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方面,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每年印发全省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指导意见,具体指导甘肃省中医药主产区各县区有序开展中药材种植,逐年提高标准化种植面积,确保甘肃道地药材质量。

表1 2018—2021年甘肃省中药材种植情况表

尽管甘肃省在中药材种植面积、标准化率方面做出整体规划和调整,但是仍然摆脱不了中医药弱省的困境。中医药产业涉及中药材种植业、中药制造业、中药商业、中药知识产权等组成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中药制药业是核心组成部分[2],甘肃中药制造业较弱,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据甘肃省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 年到2021 年中医药规上企业增加1 户,中药饮片企业减少10 户,中成药制造企业增加2 户,工业总产值增加13.62 亿元,增长20.16%,中成药企业工业增加值增加21.29亿元,增长68.35%,中药饮片企业工业增加值呈减少趋势(见表2)。2020 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10~20 亿元中医药企业仅1 户,5~10 亿元企业以上1户,1~5 亿元企业18 户。相比之下,广东省2020 年中药工业年总产值突破600 亿元,云南省的云南白药营业收入达到327.42 亿元。可以看出,甘肃省大型中医药企业数量、规模都与中医药大省不协调,绝大数企业普遍存在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不足,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甘肃省中药饮片企业突出特点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全省2 000 多户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和合作社中,仅有GMP 认证企业137 家,而年销售额超过1 亿元的企业不足5 户。据了解,渭源县全县未通过GMP 认证的中药材加工点加工的中药饮片占到全县的60%以上。宕昌县种植黄芪、党参、当归、大黄等中药材超过40 万亩,而GMP 生产加工企业仅有1 家。可以说,甘肃大量的中药材以原材料出售,价格低廉,甘肃形成了“省内种药,省外挣钱”的局面。

表2 2018—2021年甘肃省中药工业发展情况表

中药材产值大,批发零售企业数量规模小,中药材年交易额小,凸显甘肃省中药材流通领域仍然很弱。据甘肃省统计局统计,2018—2020 年,甘肃省中药材产值分别达116.63 亿元、137.52 亿元、157.6 亿元。2018—2021 年限上中药材批发零售企业增加23 户,中药材批发企业增加26 户,中药材零售企业减少3 户;中药材批发企业年销售额增加14.36 亿元,增长64.68%,中药材零售企业销售额增加2.44 亿元,增长11.28%。由此可见,有部分道地中药材由南方客户直接从药农处收购,转运到外省中药材市场交易。在中成药销售方面,甘肃省中医药企业销售团队缺乏、销售人才短缺,一些企业没有自己的销售团队,销售业务直接委托其他销售公司,导致企业利润严重缩水,对甘肃税收贡献也降低(见表3)。

表3 2018—2021年甘肃省中药材销售情况表

2.2 甘肃省中医药文化大省在助推中医药强省中动力不足

甘肃地处青藏、黄土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从而造就了甘肃中药材的多样性,许多常用中药材、名贵中药材在甘肃司空见惯。传说“味百药而制九针”的人文始祖伏羲诞生于此。“华夏中医始祖”岐伯诞生于此,并著有堪称“医家之宗”的《黄帝内经》、“针灸鼻祖”皇甫谧诞生于此,他所著《针灸甲乙经》在针灸学史上地位极高,已传播世界各国。武威汉代医简填补了中国医学早期的空白。敦煌医学撰著年代可追溯到先秦和汉代。这些名医大家及经典之作对中国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甘肃省在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医药产业发展方面潜力很大,但是,甘肃省中医药文化规模小,在整个市场经济和第三产业中比重较小;中医药文化产业链不完整,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产业链;中医药龙头企业少,导致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中医药文化传承措施单薄、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较少。中医药文化旅游业附加值高,但是甘肃省中医药文化产业融入文化旅游业的参与度和热衷度还不高。2019 年甘肃省共接待游客3.74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 680 亿元。受疫情影响,2020 年甘肃省共接待游客2.13 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 455 亿元。“十三五”期间,甘肃省累计接待游客13.2 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 995 亿元,分别是“十二五”的2.5 倍和2.82 倍。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能够给中医药养生保健行业和文化产业带来发展机遇,中医药养生保健业和文化产业的兴起同样能够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加快发展。

2.3 甘肃“一带一路”区位优势在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中空间很大

甘肃省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陆上丝绸之路的四分之一在甘肃,丝绸之路国内段的二分之一左右在甘肃境内。甘肃地处欧亚大陆咽喉位置,是联系中亚、西亚的交通枢纽。甘肃拥有兰州、天水、武威三大国际陆港,兰州、敦煌、嘉峪关三大国际空港。甘肃省国际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较好,向西可以通达中亚、西亚、中东欧,向南可以通达我国西南、华南以及东盟诸国[3]。数据显示,在“一带一路”沿线上,有意在中医药领域同我国合作的国家就不下30个[4]。我国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政府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的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5]。甘肃与“一带一路”国家都有较大合作空间,与合作基础比较好的新加坡、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在中医药产业发展方面合作空间很大。甘肃省已经在白俄罗斯、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匈牙利、泰国、马达加斯加等国家建设了16家海外岐黄中医中心或中医学院,也为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培养了几批中医药人才,为进一步在“一带一路”开展中医药发展奠定了基础[6]。

3 甘肃省中医药发展延链强链补链建议

3.1 稳定第一产业,加强第二产业,推动第三产业,促进中医药产业全产业链健康发展

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是,中药材种植面积大,第一产业附加值小,所占比重大;中药制造业比较弱,第二产业附加值较高,所占比重较小;中医药流通交易环节空间很大,第三产业附加值最高,所占比重小。甘肃中医药产业价值链中,第一、二、三产的比重形态似“棒槌状”,“上大”“中小”“下小”,附加值高的二、三产比重较小。因此,在中医药产业发展方面,建议加强中药制造的现代化建设,通过促进省内大型企业合作重组,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高、产业关联度高的战略投资者、市场合作者、技术研发者和经营管理团队等措施,弥补陇药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空白和软肋,真正打造几家中医药企业的链主企业,带动陇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2021 年3 月26 日,甘肃省工业产业发展推进会明确提出“只争朝夕开创工业发展新局,坚定决心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有媒体称这是甘肃经历十几年重启了“工业强省”战略[7]。这说明甘肃已经意识到工业强省的重要性,对中医药工业来说可谓“中医药工业发展的春天到了”。同时,加大第三产业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国内国际一流的交易平台和营销团队,利用甘肃自然禀赋,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业、中医药养生旅游业,为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延链、补链、强链。

3.2 立足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文化元素与中医药产业等各产业有机融合

一是立足甘肃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服务业多元化发展。比如发展中医保健运动、食疗、适宜技术培训,做好中医药文化传承业务;壮大中医药健康管理机构,发展中医药健康管理业务;打造中医药保健保健基地,开展中医药养生旅游业务等。二是立足中医药文化,开发多元化的中医药创意文化产品。对古代经典名方、中医药典故、民间中医药故事、甘肃中医药相关名人等素材进行挖掘,创作一批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通过秦腔、动漫、皮影、著作等方式普及中医药文化,提升老百姓中医药文化自信。三是立足中医药文化,打造甘肃中医药保健旅游主题产品。甘肃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迅速。打造甘肃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做好养生旅游体验服务,做亮甘肃中医药保健旅游品牌。一方面打造地域特色明显、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的中医药养生保健基地和康养小镇;另一方面开发具有甘肃中医药文化符号和特点的中医药枕、中医药香囊、中医药保健器械、中医药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等旅游商品。

3.3 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推进甘肃中医药走出国门

甘肃省应该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联系,扩大中医药发展方面的合作交流。一是加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中医药人员的培训交流,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医药学员的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海外中医中心或岐黄中医学院的培训和诊疗作用,大力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老百姓中医药保健体验活动和诊疗活动,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老百姓对中医药的信任度。二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合作,通过联合建企业、联合搞研发等方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中医药服务和产品。三是借鉴泰国等国家传统医药立法经验,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统医药立法,促进甘肃中医药合法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更多的老百姓健康服务。四是大力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甘肃中医药保健旅游推介工作,吸引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老百姓深入甘肃体验养生保健旅游,提高甘肃保健旅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名度。

4 结语

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是全省绿色生态产业的朝阳产业。中医药产业链长,涉及种植、加工、仓储、流通等多个环节,就中医药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来说,还存在着许多的短板、弱项、缺项。因此,在中医药产业全产业链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壮大中医药产业的必然抓手。通过对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聚焦中医药制造业壮大,推动中医药文化向包括中医药产业在内的各个产业融合,是当前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中医药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的主要措施。

猜你喜欢

中药材甘肃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行走甘肃
甘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