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精准线上教学优势及框架分析

2022-09-27高云兵

萍乡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全球化学习者精准

赵 扬,高云兵

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精准线上教学优势及框架分析

赵 扬,高云兵

(安徽三联学院 动漫与数字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为了更好地体现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精准线上教学的特色与不同,文章首先介绍了教育全球化的运行范式及其与精准线上教学的内在联系,重点提出了全球线上教育共同体机制,让学习者们能够从海量的线上教育资源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其次以教育全球化和“5G智能大数据”时代为依托,以兴趣重铸教育模型为主导,学习者的特征构建为前提,深度差异化教学模式为保证,从四个维度上对精准线上教学体系进行诠释和定义。尝试从“全球化”“兴趣化”和“个性化”三个方向上,找寻线上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的突破口。

教育全球化;精准线上教学;教育共同体;兴趣化;差异化

一、教育全球化运行范式

印度知名学者Dr.Ashita Ravindran在她的教育全球化学术报告中提到:“无论你喜欢与否,教育全球化都会以不可阻挡的势态改变我们的教育制度和体系。”承认和面对教育全球化已经是各国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教育全球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多维再现。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教育全球化又是一个过程它随着时间、环境、事件(本年度的全球疫情)等因素的产生而变化,同时逐步通过贸易、科技、文化等要素来改变着世界的进程。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教育全球化是一种对国家概念和区域政治的削弱,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该合理地认知教育全球化给各国带来的互赢价值。我们应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来对待地球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美人所美、各美其美,形成世界大同意识[1]。

教育全球化的一个运行特征是未来的教育将会从受益品,成为一种由市场力驱动的商品,教育的培养也将从国家需求向市场需求转变[2]。英国早在1988年的第三次教育改革中就曾提到,引入市场管理机制让学校从低效集中管理模式下解脱出来,更加独立地运营和管理自己的预算,获得独自面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的能力。竞争的加剧又会反向促进教育体系的市场化和商品化,所以教育变为服务商品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同样,任由全球教育无序的竞争也会导致教育公平问题的恶化,受资助的教育大量地消失会使更多的穷人无法入学。为此我们也需要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构建全新的教育框架来消除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高度发达的互联网通信技术(ICT)和5G时代的到来,也让世界各地的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全新的概念,分享各自的观点、体验全新的技术,便利地获取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源,大大提高了知识开放性和可获得性(openness & accessible)。在线和远程学习使全球各地的人们能进入终身学习状态(lifelong education),让他们可以有选择性地获得世界各地不同机构的教育课程,并且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时间学习,这些都是传统教育体系无法做到的。

二、教育全球化与精准线上教学的联系

在新互联网技术的驱动下线上教学已经基本解决了传统面授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问题,可以让来自全球的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进行有计划的课程学习。但普通的线上课程(如微课MOOCs等)由于其缺乏权威的国际认证体系、缺少合理的教学框架、系统的教学安排以及科学的技术支持。让它在国际教育中的参与度一直不高,在当今急需虚拟远程教育的时代,如果能很好地解决上面多提及的问题,那么线上教育将会为人类教育的发展提供极大的技术帮助。

“精准教学(Precision Teaching)”方法最早由Lindsley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Lindsley发现在“自由操作(Free-operant)”的实验室条件下,观察记录被试者的行为频次及响应速度等数据,据此调整被试者的活动,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3]。这个发现最初用于特殊教育领域取得了极大成功,并在实践过程中与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结合,最终形成了系统化的精准教学方法。这套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针对可直接观察的学习行为,定时记录行为频次并将其在标准化的图表中绘制出来,对照图表反映的行为频次变化趋势判断学习成效,据此对教学方法与学习策略进行动态调整[4]。早期的精准教学由于其记录的过程复杂,记录的工作量庞大,仅被少数学校用来作为评估教学效果和策略的标准。但随着“5G-互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的出现,精准教学的可操作性获得了大幅的提高。

大数据背景下精准线上教学的产生和发展,与教育全球化本该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近年来由于缺乏全球视角和统筹规划,导致精准线上教育在实际运行时多以国家为单位,各国缺乏应有的联系与合作。如何构建全球化的线上教学共同体并获得国际认证,成为当下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此共同体的帮助下,全新的线上协作伙伴关系和网络框架能更好地体现特殊时期线上教学的优势。“无国界化的精准线上教学”让世界各地的学习、教学、研究等资源集中汇聚,国际交流和访问的频率大大提高,也让技术共享、教育商品化、教育资源多样化、教育方法差异化等众多全新的教育模式成为可能[5]。

三、基于教育全球化精准线上教学优势及特征

“5G智能数据”时代背景下推进精准线上教学与教育全球化教学体系的深度融合,可促进信息技术逐步从影响教育发展的外生性变量,转变为引发教育深层次系统性变革的内生性变量,从而创建互联网智能环境下教育模式的新生态[6]。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由于其师资力量的缺乏和教育体系相对陈旧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理念依旧很难实现,在全球第二波疫情肆虐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解决面授课程安全性以及同质化问题,精准线上教学不但能轻松地避免受众和老师之间的接触问题,而且它还能为建立“生本课堂”,共建全面的学习目标,创建宽松的学习环境,开发兴趣化的学习资源,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实施包容学习评价提供保证。

教育全球化对精准线上教育的支持,首要的一点就是可以通过建立区域或全球性的学分、学科、学位认证体系,对全球线上教育机构进行串联。此类国际教育组织的成立是精准线上教学快速走出国门,并获得各国政府认可的唯一方法。其现实意义还体现在全球化的规模和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即宽基础、高灵活和差异化的特点,让学生自主选择成为可能,让“兴趣教育”不再是一句空话。

同样教育全球化通过新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对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也能做到见效快、成本低、易平衡等突出贡献。世界各地的加盟院校可能会因为本国的国情差异,出现师资力量不足或局部过剩的情况(发达国家居多)。那么通过全球化线上教学的推广,可以快速地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体系内其余国家的教育资源。同时也避免了少数发达国家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教育资源过剩的问题,比起将发达国家的教师引进到本国从事教育工作无疑要方便快捷得多。

四、教育全球化影响下精准线上教学框架设计

精准线上教学的框架体系(见图1)主要以教育全球化和“5G智能大数据”时代为依托,学习者的特征构建为前提、以兴趣重铸教育模型为主导、深度差异化教学模式为保证,并借助于“一基三应”的能力划分体系来达到合理构建精准教学框架的目标。

图1 精准线上教学-框架设计

(一)学习者画像特征构建

学习者的特征的侧写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学习者的已知静态数据构成,其中主要包括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性格特征、价值取向、兴趣爱好以及学习风格等,已知静态数据的挖掘主要体现在对刚加入学习组织的同学进行初步的调查和兴趣划分[7]。授课老师在静态数据的帮助下能相对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以及开展前期的教学工作。第二部分为动态教学数据。动态教学数据的搜集是对已知静态数据的补充和修正,是最终形成学习者特征模型的关键,主要依托线上教学系统下大量学习行为的发生,对个体状况和学习过程进行精准掌握。其中个体的情况包括通过可穿戴设备、摄像监控设备等对学习中的个体进行全面的生理和心理的数据跟踪监测,数据库和指导教师以天为单位了解和记录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进行适时精准干预。对学习过程的掌握主要体现在通过系统内学习日志和系统外日常学习行为数据(可通过Apache Sqoop等数据迁移工具,对日常外网的学习数据,甚至包括部分非隐私的生活数据,导入系统内数据库)进行联合分析[8]。

本研究对学习者特征模型的构建主要采用Kiviat极坐标图的形式对学生的各项数据进行检测和绘制。通过使用问卷星系统对安徽省不同地区200多名高校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随机调查,将学习者特征归纳为三种,(A)兴趣缺乏型:抵触学习并且伴随控制力薄弱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状况,占比约28%(见图2);(B)中规中矩型:能够基本完成老师和课程的学习要求,但同样缺乏直接的兴趣驱动,不愿主动深入学习,以至于学习成绩不温不火,占比约60%(见图3);(C)自主学习型:对课程和学科抱有较高的期望,并对部分课程和知识感兴趣,但由于传统课程的局限,缺少对学习资源的精确获取和针对性指导,学习效率一般并缺乏应有的创造力,占比约28%(见图4)。图2—4分别从学习时间、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方法、习惯和偏好)、答题正确率、交流互动、实践活动、兴趣学习(课下相关知识的学习)这七个维度进行模型的构建,采用国际GPA满分4.0的评分标准。

图2 A-兴趣缺乏型

图3 B-中规中矩型

图4 C-自主学习型

通过此种模型构建,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类型学习者的特点,以便我们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精准教学干预。通过案例也发现,即使是学习状态相对较好的自主学习型,由于其缺少系统化的学习干预和学习引导,其学习方法和效率也不够理想。在难度较高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表现上得分只有2.5分。为了能够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富有创造力的国际人才,必须开发出一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积极性的教育模型,才能改善眼下全球范围内被动灌输式教育的现状。

(二)兴趣重铸教育模型

兴趣重铸教育模型主要由个人兴趣确立、学习资源推送、教育机构认可、预期社会价值四个方面组成,四者相互影响循环迭代(见图5)。针对初级教育的学习者,可帮助其从小树立自己的理想和兴趣爱好。同时也能辅助高等教育学习者,通过全球线上教育系统重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方向。

图5 兴趣重铸教育模型

首先关于个人兴趣确立。全球几乎所有的教育机构对学生兴趣的培养都是不遗余力的,都希望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但是很多学生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他的兴趣爱好多样繁杂,在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之前需要对其兴趣爱好进行适当的调查,明确此类兴趣是否积极理性、安全健康、具有可持续性。避免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浪费学习时间,此类调查和指导在初级教育时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依据学习者特征模型的构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的帮助可以将海量的学习资源,以特征匹配的形式推送给每一位学习者[9]。其推送的关键是将资源库分成学术类资源和非学术类资源,打破传统单一学术型的学习推送(只推送论文、课程视频、学课教材)形式,将电影电视和杂志小说等相关资源也作为学习的一部分,以多元化的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缓解学习压力、为学习兴趣的巩固做正向加强。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受限于每个地区和国家的教育资源数量,学生有时难以在所在城市的教育机构中找到对应自己兴趣爱好的相关专业和课程。有了全球化的线上教育共同体,我们就能让学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课程的选择,在培养兴趣的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分和学位,最终获得政府和社会的认可。

关于预期社会价值。主要通过对国家发展政策以及当下市场供求关系(已参加工作的相关专业学生)这两个方面来完成相应的专业行情预测,有了可靠的专业行情调查分析,我们就能指导那些没有兴趣和专业方向的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深度差异化教学

在深度差异化教学方面,由于全球化的线上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相同兴趣的学习者,在同一时间进行同种类的教育学习。这样一来会产生两个前所未有的教育优势:第一,有别于集体教育中一成不变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可以通过大量个人数据汇集产生个人学情分析表,不断地修改个人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以动态的教育形式来达到深度差异化的线上教育目标。第二,可以不再使用传统面授课程的固定班级教学模式,通过云端大数据的匹配将学习基础和学情分析70%以上相同的学生,灵活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巴士型”动态班级。它的特点就是只将目标暂时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而当目标出现分歧时可以快速换乘下一个班级的“巴士”。使得每次上课的同学都不尽相同,如此一来学生不但能始终获得针对性较强的线上教育,还能通过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思想来增加自己的见识和阅历。

(四)能力划分体系

为了达到上文所提到的深度差异化教学目标,本研究参考了Daggett ,W. R. Rigor教授的精准教学框架理念[10],将能力划分体系分为“一基三应”四个维度(见图6),分别是:(1)基础记忆的掌握,即学习者对基础信息的理解和掌握;(2)学科内应用,主要是指学习者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完成课程内的试题任务和基础应用;(3)跨学科应用,学生能拓展和完善所学知识,能在学科以外主动、习惯性地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11];(4)创造性应用,学生有能力进行复杂思考,即使面对复杂的未知情境,学生仍能够运用拓展知识和技能,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并采取行动。

图6 “一基三应”能力体系划分标准

五、结语

被动灌输式教学是面授课程的教育难题,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本研究借助教育全球化和“5G智能数据”时代,提出了建立全球线上教学共同体机制,通过国家的帮助和机构的认可,让学习者们能够从海量的线上教育资源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通过系统的线上教学框架体系和能力划分机制,为全球的线上学习者们提供深度差异化的课程资源。由于本研究着眼点较大,要想获得更加深入的实践研究数据,需要全国甚至全球致力于精准线上教学的研究人员共同的参与和努力。本研究小组也会在后续的研究中继续完善和调整精准线上教学的资源推送模式与途径。

[1] 张应强. 高等教育全球化对国际化的超越——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思考[J]. 探索与争鸣,2019(9): 15—17.

[2] DOUGLAS E. MITCHELL,SELIN YILDIZ NIELSE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open access peer-reviewed chapter[M]. IntechOpen,August 17th 2012.

[3]Binder C, Watkins C L. Precision teaching and direct instruction: measurably superior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n schools[J].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quarterly,1990(3):74—96.

[4] Lindsley O R. Precision teaching’s unique legacy from B. F. Skinner[J]. Journal of behavioral education, 1991(2):253—266.

[5] Athabasca University. Precision teaching: Concept definition and guiding principles [OL].https://psych.athabascau.ca/open/lindsley/concept.php

[6] 陈明选,耿楠. 测评大数据支持下的有效教学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9(3): 95—102.

[7] 余亮,陈时见,赵彤.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内涵、特征和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17(4): 66—71.

[8] 祝智庭,彭红超. 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效知识教学——激发精准教学的活力[J]. 中国电化教育,2016(1): 18—25.

[9] 李宝,张东红. 教育大数据下个性化资源推送服务框架设计[J]. 中国远程教育,2017(9): 62—69+80.

[10] Daggett W R Rigor/relevance framework —— A guide to Increase Student performance [EB/OL] Fj: HTTP. 1 eadered, Tom, 2016.http // www.leadered,com,2016.

[11] 郭利明,杨现民,张瑶. 大数据时代精准教学的新发展与价值取向分析[J]. 电化教育,2019(10): 76—81+88.

An Analysis of Advantages and Framework of Precision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ZHAO Yang, GAO Yun-bin

(School of Animation and Digital Arts, Anhui Sanlian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China)

In order to better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of precision online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operation paradigm of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and its internal connection with precision online teaching, and focuses on putting forward the global online education community mechanism, so that scholars can choose the courses and majors they are interested in from the massive online education resources. Secondly, the precise online teaching system is interpreted and defined in four dimensions, with the era of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and “5G intelligent big data” as the support, the interest recasting education model as the leading factor,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ers’ characteristics as the premise, and the differentiated teaching model as the guarantee. The breakthroughs and innovations are aimed to try in three directions of “globalization”, “interest-based” and “personalization” .

globalization of education; precision of online teaching; education community; interest-based; differentiation

G420

A

2095-9249(2022)02-00100-05

2022-04-02

安徽省重大线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0zdxsjg121);安徽三联学院项目(18zkgc018)

赵扬(1983—),男,安徽芜湖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责任编校:吴侃民〕

猜你喜欢

全球化学习者精准
全球化时代的数字纪念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精准“提醒”,促使干部“自励”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