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新内涵 标定新方位 连古城管护中心奋力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2022-09-26闫好原张杰贾斌斌

甘肃林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保护区文明生态

闫好原 张杰 贾斌斌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们做好自然保护工作提供了遵循。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我们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贯彻落实“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生态文明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全力以赴抓好自然保护事业,营造全社会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文明风尚,为实现“林草兴”“生态兴”“文明兴”奉献连古城力量,作出连古城贡献。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新思想,切实提高履职自然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22 年3 月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现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推动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这与总书记一直强调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字里行间蕴藏着高远的立意、深邃的思想和奋进的力量,也是对林草工作者的期望与嘱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位置,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做好生态保护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集中体现在“六个坚持”上,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地讲,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八观”上面,即:“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事关国家生态安全,是最大的绿色经济体。2019 年6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定位,明确指出: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并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将自然保护地按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依次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个类型。连古城保护区作为中国西部最大的荒漠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是荒漠生态系统中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域,也是推动区域绿色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保护区干部职工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记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功能定位和特定属性,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领会“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内涵实质,坚持走生态优先、低碳发展之路,不辱“兴林草”的时代使命,不负“兴生态”的历史重任,抓稳把牢林长制这一抓手,以知责明责、守责担责、履责尽责的良好姿态,自觉投身到连古城自然保护事业当中。

二、以建区20 周年为契机,开创新时代保护区建设发展新征程

回首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20 年,是不平凡的20 年,是曲折艰辛的20 年,是成效丰硕的20 年。20 年来,保护区在省林草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党建引领、服务中心、建设队伍”工作总基调,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坚守绿色阵地,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党建引领夯基础。保护区管理机构组建初期只有7 名工作人员,在租用办公场地、没有固定办公设施、人员配备不全、工作经费紧缺等困境之下,开展自然保护工作可以说是步履维艰、困难重重,给保护区人带来极大考验和挑战。历届党委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有好的发展就必须把加强党的建设、凝聚发展合力作为首要任务。20 年来,先后组建成立了6 个党支部,健全完善了工青妇组织,加强学习教育培训,拧紧“思想开关”,筑牢“信仰之基”,历练“过硬本领”,保护区党员人数从起初的几名增长到如今的48 名,保护区从业人员从起初的几人增长到如今的349 人,先后组织开展了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三严三实,群众路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一系列党的重大活动,通过党建提升年、“五型党支部”创建、支部标准化提质增效等工作的开展,不断提升党建质量水平,促进了保护区党风政风行风的有效好转,为保护区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心怀大局筑“绿魂”。第一批保护区人从临时租房办公开启艰辛创业历程,一批又一批干部职工、护林员选择在保护区干事兴业,培养造就了一支爱岗敬业、团结奋进、勇于吃苦、作风优良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大家万众一心,接续奋斗,以实际行动牢记保护初心、践行绿色使命,实现了保护区从无到有、从弱到优的历史跨越。体现在五个抓:抓基础保障建设,保护区日常事务管理、内控管理等制度体系全面构成,启动实施了保护区一二期建设工程,诸多中央和省级建设项目落地保护区,依托项目建设修建了保护区机关办公楼和基层保护站。特别是2019 年基层保护站上划以来,完成了连古城、三角城两个保护站办公用房的新建和其他5 个保护站办公用房及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基层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抓信息化和宣传造势,保护区野外视频监控实现互联互通,行政办公逐步实现无纸化,互联网基本遍布保护区角落,多形式对外宣传保护区,组织开展了爱鸟护鸟、荒漠化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特色专题宣传活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保护区认知度大幅提升。抓林长制推行,建立完善了林长制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制作安装了林长公示牌,设立了管护中心和保护站两级林长,结合“两区一网”管控机制落实,将保护区划分为4 个片区、7 个管护责任区和250 个管护网格,形成了“一区一长,一林一员”的精准化管理机制,实现了区内资源管理责任全覆盖。以林长制为依托,大力实施资源管护和国土绿化工程,实现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绿色发展的双赢。抓资源保护和国土绿化。采取全域封禁保护、无死角管理、人工植绿增绿等综合措施恢复和扩大植被资源,先后完成重点公益林天窗区补植补造、“三北”工程造林、退化林修复、人工模拟飞播造林、义务植树、工程压沙造林等36 万多亩,完成工程围栏封育1576 公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45 万亩。目前,保护区植被盖度较建区前的30%提高了5~8 个百分点,野生动物的种群由原来的89 种增加到180 种,鹅喉羚最大种群数量达到21 只。抓科研宣教,多领域开展科技研发,实施科研项目15 项,6 项科研成果获得地厅级以上奖励,制订甘肃省地方技术标准4 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0 多项,发表科技论文100 余篇,科技贡献率明显提升。

三是文明引领树风尚。大力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保护区文化,搭建文明传播平台,丰富和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内涵,建成了多功能室、阅览室、实验室、道德讲堂室、健身房,购置了部分仪器设施,添置了照相机、摄像机等宣教设备,建立了保护区野外智能巡护系统和内部安全监控系统,录制拍摄了党建文明宣传片,组织开展了符合保护区实际的生态文化采风活动,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系列活动,布设打造了集党建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为一体的生态文化长廊。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学雷锋”“帮扶共建”“我向灾区献爱心”“生态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丰富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引导干部职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创精神文明单位,先后创成了县级文明单位、县级文明标兵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和省级文明单位。

三、认真贯彻“林草兴则生态兴”重要思想,扎实做好保护区建设发展各项工作

每一位保护区人都要心怀“国之大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林草兴则生态兴”这一最新论述,牢记区史不忘本,矢志不渝坚守艰苦创业理念;牢记区史不忘志,始终秉持爱民为民情怀;牢记区史不忘责,主动履行“监管之责”。

一要大力弘扬当代愚公精神,以科学造林绿化厚植“林草兴则生态兴”的底蕴和根基。在实现“双碳”背景下,森林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植绿护绿增绿是增加森林碳汇的重要途径,也是助力“双碳”目标最经济实惠的方法。保护区干部职工要坚持把植绿护绿、绿化国土、美化家园作为造福千秋万代的大事,作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和生动实践,大力弘扬八步沙“六老汉”当代愚公精神,切实抓好造林绿化成果日常监管,推动造林绿化全覆盖落地上图和精细化管理各项工作。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通过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志愿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等方式,争做义务植树的倡导者、植树造林的践行者、绿色家园的护卫者。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宣传,进一步唤醒全民生态保护意识,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厚植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根基,使爱绿护绿植绿成为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营造植绿护绿和绿色发展的浓厚氛围。要把学习宣传“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贯穿融入到保护区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新能量,让保护区周边群众享有更多的绿色福利、生态福祉。

二要以全面实施林长制为抓手,为“林草兴则生态兴”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全面推行林长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的重大制度安排和有效载体。保护区干部职工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推行林长制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实现林长制高效运转摆在重要位置,融入整体布局,压实靠细林长管护责任,进一步完善林长制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定责、履责、督责闭环管理机制。要充分挖掘林长制推进中的鲜活事例,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推动林长制工作效能全面提升。要强化森林草原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以务实举措管护好保护区的一草一木,为自然生态系统留下休养生息的生态空间,切实维护和增强森林的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功能,让“林长制”走向“林长治”。

三要运用科技创新手段,为“林草兴则生态兴”提供创新技术支撑。要科学定位研究方向,强化科研课题可行性分析和论证,从多个研究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创新工作。要全面推进保护区科技创新与驱动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共同探索解决推动“林草兴则生态兴”的方法途径,以科学保护新成效占据荒漠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创新高地。要把信息化工作融入到保护区工作全局来认识和谋划,拓展建立保护区野外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积极打造“数字化”保护区,运用科技手段为“林草兴则生态兴”注入新的活力,以高水平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带动保护区现代化建设步入新征程。

四要依托保护区资源优势,在坚定推动“林草兴则生态兴”的进程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要充分发挥荒漠生态系统多种功能,培育符合保护区地域特色的沙产业,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要抓住国家实施“双碳”战略机遇,积极探索实施梭梭嫁接肉苁蓉产业发展,推动碳汇价值实现,努力使“碳库”变成“钱库”。

面对新时代赋予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任务,我们要以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0 周年为新起点,正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林草兴则生态兴”殷切嘱托,学习新内涵,标定新方位,增添新动能,奋斗新征程,奋力谱写保护区绿色发展新篇章,以绿色发展的新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猜你喜欢

保护区文明生态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对不文明说“不”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