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员劳动安全素质提升探索

2022-09-26杨田学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

珠江水运 2022年17期
关键词:海员劳动事故

杨田学 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

海员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海上运输的最终实现者和运输安全的保障者。国际海事组织原秘书长米乔普勒斯曾经对海员的作用评价为“如果没有海员的贡献,世界上一半的人会受冻,另一半人则会挨饿”。新冠疫情以来,海员更是被各大媒体标榜为“KEY WORKER”,可见海员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海员在海上真实的工作生活却很少被世界所熟悉,受社会关注的面也不大。受船上特殊的封闭环境、恶劣海况和复杂的海上交通环境、船舶高危作业压力以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海员的的生理、心理都会产生较大的变化,海员在极力保障海上运输安全和船舶安全的背后,自身的劳动安全事故却频发不断。如何更好的保障海员在船工作劳动安全,一直是国际海事组织、各国政府、航运或船舶管理公司和学者等深入研究和力求努力解决的问题。

1.海员劳动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1.1 某轮水手被绞梯机缠绕死亡事故

2009年12月13日某轮抵达鹿特丹引航站接引航员上船,一名水手(死者)在右舷救生艇甲板负责收放引水梯。操作过程中有一块引水梯长踏板卡在栏杆与甲板交接处,该名水手在没有关闭操作气阀的情况下,冒险进入引水梯盘梯滚轮区域,用肩扛及用手拉被卡住的引水梯。此时,引水梯盘梯滚轮因踏板拉出而突然恢复绞动,该名水手来不及躲闪,整个身体被卷入引水梯卷圈内。卷入约两圈后,又有一块长踏板卡在栏杆与甲板交接处,受机械压力挤压,造成该名水手死亡。

1.2 某轮二管轮坠落大舱死亡事故

2012年10月6日某轮由张家港驶往美国KALAMA港途中,船舶安排第五货舱干隔舱堵漏作业,二管轮从道门进入左侧干隔舱,在下直梯的过程中,一边询问大副排水情况一边下梯,由于其对货舱结构不熟悉,且注意力集中在排水情况,造成踏空坠落舱底,坠落高度16米,经抢救无效死亡。

1.3 某轮水手长、船医进入装煤货舱死亡事故

2018 年4 月22 日某轮在印度NAVL AK HI港口外锚地进行卸煤作业,水手长打开N 0.4 货舱舱盖后,从道门下舱做卸货准备时晕倒在煤堆上,现场水手发现后及时用高频报告船长,三副和一名水手佩戴空气呼吸器通过道门下货舱救援。随后木匠和船医未佩戴呼吸器分别从道门和舱口围进入协助救助,两人先后晕倒,后经船舶救助,木匠获救,水手长、船医经抢救无效死亡。

1.4 某轮误操作大型CO2系统导致重大中毒窒息事故

2019年5月25日某轮在山东某船厂修船期间,进行法定检验工作,因违规作业开启了船用大型CO2灭火系统,致使大量CO2瞬间被释放进机舱内,造成现场维修人员和海员共10人中毒窒息死亡,19人受伤。

2.海员劳动安全事故致因分析

上述几起安全事故都是当事人或肇事者违反操作规程的典型案例,是由于人的疏忽或不安全行为等导致的,当然也能反应出船员的劳动安全素质低下。

表1 安全素质系数表

安全管理领域著名的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指出,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了88%的事故;美国杜邦公司的统计结果表明,96%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美国安全理事会的统计结果表明,90%的安全事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结果是,94%的事故与不安全行为有关;我国的研究结果表明,85%的事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

国际干散货船东协会Inte rcargo发布的《杂货散货船事故报告》显示,2011年至2020年间共发生34起散货船全损事故,造成128名海员死亡。其中29起事故因操作和航行中人为失误导致。

某大型散货运输公司2012年至2021年间共发生海员劳动安全事故160起,其中,轻伤147起,重伤4起,死亡9起。按事故原因分析,作业环境不良23起,人的不安全行为137起(其中,违章操作124起,个人不慎13起)。

上述这些统计数字都表明,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对海员劳动安全事故的防范至关重要。而提高海员安全素质,是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最有效且必经之路。

3.安全素质系数模型

结合某大型散货运输公司10年间的海员劳动安全事故案例的具体分析,从职业道德、技术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四个维度出发,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安全素质系数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如下安全素质系数模型。

安全素质系数=[(职业道德系数)×0.2+(技术素质系数)×0.4+(能力素质系数)×0.4]×[心理素质系数(个人性×0.7)+(时间性×0.3)]

4.海员劳动安全素质提升措施

4.1 劳动安全教育培训全覆盖

教育培训是提高海员劳动安全素质的根本途径,包括劳动安全意识培训、体系规章制度培训、劳动安全知识培训、业务操作技能培训、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培训等。培训要坚持全过程、全员、全方位、多样化和具有针对性的原则,做到安全意识培训要警钟长鸣,操作类培训要达到熟练,程序类培训要保障过程的全面和细节的正确,经验类培训要有所启发。通过培训牢固树立“海员是自我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理念,夯实岗位履职尽责的责任。坚持问题导向、风险思维,针对查找出的问题/漏洞、隐患/风险,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通过学习强化和全覆盖式培训,全面提高海员适岗能力、履职尽责能力和作业现场风险管控能力,让所有风险都已知、受控,坚决避免风险不可控的所有作业。

4.2 强化体系制度的刚性执行

海员是全世界职责分工最一致的职业,船舶体系制度绝大部分都来源于国际公约,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通用性。因此,船舶体系文件和规章制度是海员很好的学习工具和管理工具,是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把体系文件弄懂吃透,严格遵循体系,那么违章现象必然减少,工作自然能够做到位。而海员对体系文件的认识存在偏差和误区,普遍认为体系文件是麻烦是负担,有抵触的心理;体系执行力不强,开展工作往往根据的是师傅带徒弟学来的经验和约定成俗的航海习惯,并没有认真的仔细研究体系文件上是怎么规定的。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优秀的公司总是简单单调、平静无波的,必是制度执行上了轨道”。为此,要强化体系制度的学习和刚性执行,形成“学体系、知体系、用体系”的氛围,提升体系执行力,从而达到提升海员安全素质的目的。

4.3 建立班组互助防御体系

班组互助防御体系共包含四个层面,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强化现场工班组防御体系的建设,规范工前交底、班中巡查和工后确认等工作要求,能够有效减少和避免“三违”现象的发生,提高海员劳动安全素质。“不伤害自己”就是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能由于自己的疏忽、失误而使自己受到伤害。包括意识上不伤害自己、技能上不伤害自己、行为上不伤害自己,推动海员在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技能、工作态度方法、行为规范、身体精神状态等多方面素质的提升。“不伤害他人”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在多人同时作业时,绝不能由于自己不遵守操作规程、对作业现场周围观察不够或操作失误等原因,对现场周围的人员造成伤害。“不被他人伤害”的关键是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工作中要避免他人的错误操作或者其它隐患对自己造成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是班组每个成员对其他成员的承诺,班组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担负关心爱护他人的责任和义务,不仅自己要注意安全,还要保护班组的其他人员不受伤害。

4.4 加强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

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要坚持“铁面孔、铁手腕、铁心肠”,从人、物、环境、管理四个维度查找问题,强化问题整改,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扎实有效地规范海员作业行为,不断促使海员劳动安全素质的提升。人的维度,重点查找两个方面:一是有无需要重点关注的海员,如新证海员、单独作业海员、履职能力弱海员、家庭遇到困难或思想不稳定海员等;二是海员作业中是否有习惯性违章行为,特别是风险较高作业,如抢修、应急修理、夜间作业、恶劣天气海况作业等。物的维度,重点查找两个方面:一是相关机械设备和作业工具是否按规定维护保养,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二是是否正确配备防护装置,特别是高空作业、舷外作业、封闭舱室作业、明火作业等特殊作业。环境的维度,重点查找三个方面:一是作业环境是否安全,特别是密闭舱室作业有无充分通风、测氧测有害气体等;二是作业环境的不可控因素是否有预测,特别是风浪、雨雪、酷暑和严寒环境下的甲板作业及下大舱的光线、通风、防护有效性等;三是作业环境中有无标识风险源区域,如带缆作业禁止站位区域、克令吊摆位禁止站位区域、防止坠落区域、禁烟禁火区域等。管理的维度,重点查找作业前风险评估是否完整准确、参与作业人员是否清楚作业风险情况、首次作业的人员有无提前演练或回避关键操作,作业中是否对不规范行为进行及时的制止,作业后是否及时总结吸取教训。

4.5 强化防护措施的落实

防护措施是保障海员劳动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包括技术防护措施、管理防护措施、个体防护措施。技术防护措施要确保工作场所适合工作,如果工作场所有风险,要采取相应措施,设置安全防护装置,设置劳动安全标志、整理作业环境等。管理防护措施要保障船舶劳动安全作业制度、船舶设备操作规程,现场劳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等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对于高风险作业要进行提前计划、安排、准备和预演,确保高风险工作顺利进行,对于特别天气、海况、环境变化务必要提前布置相关要求。个体防护措施要保障海员作业过程中强制使用安全防护设施,正确穿戴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如舷外作业前必须要提前穿戴好救生衣、上高作业前必须要穿戴好安全带和防坠落器等等。

4.6 注重培养海员的隐性素质

从管理学中的冰山理论可知,如果把海员整体素质看作一座冰山,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部分往往只有八分之一,而看不到的则占八分之七。八分之一是其知识、行为和技能等显性素质;八分之七则是由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隐性素质。因此,隐性素质至关重要,同时还深刻地影响着显性素质。对于海员劳动安全素质而言,按照安全素质系数模型的分析,提升隐性素质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充分准备,不要仓促上阵,不仅要熟知工作内容,而且熟悉工作过程的每一细节,特别是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二是要有应变措施,不要进退失据,针对事故苗头、事故征兆甚至安全事故可能发生要有预定的对策与办法;三是要见微知著,不要掉以轻心,有些微小异常现象是事故苗头、事故征兆的反映,必须及时发现,加以正确判断和处理,千万不能视若无睹,置之不理,遗下隐患;四是要鉴以前车,不要孤行己见,要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事例,只要具有典型性,就可以举一反三,推此及彼,进行深刻分析和生动教育。

5.结论

提升海员安全素质是从源头上消除海员劳动安全事故风险的关键。本文仅从安全素质这一维度出发,分析并阐述了具体措施。但劳动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面、国际海事组织、各国政府、航运单位和船舶的共同努力,建立实施符合自身特点的事故风险管控机制,系统规划、全方位推进、整体扎实实施,对关键人员、关键时间点、关键风险点和关键设备进行立体管控,并持续关注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识别和评估,以发现和控制新的风险,从而提高劳动安全事故风险管控能力。

猜你喜欢

海员劳动事故
学中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盼望
盼 望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菲律宾拟提高本国海员占世界市场份额至50%
全球高级海员达137万 供求缺口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