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2-09-24陈路路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部门监督

陈路路

(洛阳师范学院 审计处,河南 洛阳 471934)

0 引言

高校内部审计作为高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推动高校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高校发展。但在目前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升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建议等作用,以及更好地促进高校治理情况的改善和发展目标的实现,是高校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1 高校内部审计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审计部门已经从财务或监察部门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内部审计业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财务方面的审计,二是工程变更签证、工程结算等工程建设方面的审计。同时,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也会对日常物资采购活动进行监督审计,主要是招标前的文件会审、招标后的合同审签及合同完成后的项目验收。总体而言,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基本上仍停留在事后控制阶段,比较注重对经济活动产生的结果进行常规性审计,对事前的风险防范和事中的过程参与涉及较少。2020 年,为加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育部发布第47 号令,修订出台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高校内部审计的广度和深度、审计人员素质、审计结果运用、审计技术方法及对审计部门的监督等方面均与《规定》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这些差距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从而进一步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各项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2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审计范围不够广

目前,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财务方面的审计,以及工程变更签证、工程结算等工程建设方面的审计两部分内容,对专项资金的审计涉及较少,对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审计涉及更少。2020年,教育部修订出台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对内部审计进行了明确定义。《规定》指出,内部审计的范围不仅包含财务收支,还涉及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对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而且要逐渐扩展到业务活动全过程。内部审计不只有监督、评价职能,还具有建议职能。但目前高校内部审计范围较窄,依然停留在对经济活动的审计层面,与国家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各项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高校内部审计范围窄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从而导致内部审计职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2.2 审计人员素质低、不够独立

首先,审计人员的素质低。审计人员的素质主要体现在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两个方面。第一,政治素质方面。高校部分审计人员政治素质低,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始终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总是以领导的态度、个人的得失为首要考虑因素,用领导的指示代替制度,致使审计监督制度沦为一纸空文。第二,专业素质方面。高校在招聘内部审计人员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学历,这就导致审计队伍中多是学历高、理论强但实际审计经验缺乏的人,而审计工作的专业性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审计案例培养起来的。另外,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多为会计、造价、工程等专业的人员,很少有计算机、法律等专业的人才,目前的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无法满足审计需要。

其次,缺乏独立性。审计人员不仅要做到精神上的独立,还要保持实际工作上的独立。精神上的独立主要是指审计人员精神层面的独立,其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证审计工作客观、公正,不屈从于各项压力。实际工作上的独立是指审计工作不与其他工作重复、交叉。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因为自身担任其他岗位工作,在进行审计评价时会趋向于主观、片面,这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另外,原财务部门人员到审计处工作后,会承担近期财务方面的审计工作,导致审计内容与其在财务部门任职期间的工作存在交叉,这与审计人员独立性的要求严重不符。

2.3 审计结果未得到充分运用

一方面,高校内部审计结果只对少数人员公开,导致共性问题依然存在。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结果只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被审计单位之间进行公开,审计结果并未得到充分共享。因此,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就导致同一类问题在之后的审计过程中依然会不断出现。

另一方面,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虽然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但是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后续跟踪。审计整改报告只是体现出被审计单位短期内需要整改的内容,并不能保证被审计单位在未来一定会严格按照整改报告的内容去执行。特别是制度完善方面,如果审计部门提出被审计单位存在制度不完善的问题,被审计单位短期内可以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是制度实际执行的情况需要长时间审计监督,这就需要审计部门在审计结束后回头看一看,被审计单位是已经彻底解决问题,还是仅停留在口头整改上。

2.4 审计工作缺乏信息化建设

目前,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基本上是通过Word、Excel 等日常的办公软件来开展,并没有运用大数据等较为先进的技术,且未建立完善的审计系统,缺乏信息化建设。这就造成了数据的处理、汇总及分析等工作难度增大,审计效率低下。就财务审计而言,由于缺少信息化建设和审计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并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迅速在财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固化格式数据基础上进行数据收集、分类及必要的延伸审计,同时也难以发现财务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之间的关联。例如,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被审计单位在同一家公司消费金额较大,存在连号发票分散报销的问题,为了统计审计期间被审计单位在该公司的消费总金额,审计人员需要增加凭证抽查量,而如果审计部门有完善的审计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就能够根据需要,直接通过系统导出数据,找出关联信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5 审计部门缺少监督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学校其他管理部门(学院)等二级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不断促使相关部门完善管理制度、实现任务目标。但是,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制度建设情况及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制度执行情况,并没有相关的机构或部门进行专门的审查和评价,这就可能造成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甚至内部审计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另外,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内外部监督和约束,审计人员容易按照领导的要求、以往经验做法等进行审计,导致审计工作的质量大大降低。

3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问题的对策

3.1 增强审计工作的全面性

《规定》指出,内部审计的范围不仅包含财务收支,还包括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扩大审计范围,不局限于相关的经济活动,而是逐渐扩展到所有的业务活动,增强审计工作的全面性。为了更好地完成内部审计工作,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多渠道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在了解高校各项业务活动具体工作流程和要求的基础上,对各项业务活动的潜在风险进行梳理。对于核心业务、重要环节和关键岗位,要着重检查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是否合理、其能否有效降低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风险,同时要关注内部控制制度实际执行的效果如何。另外,内部审计人员要结合审计情况,对各项业务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造成的影响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促进高校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从源头上进行风险防控,逐步提高管理效率。

3.2 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和独立性

首先,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第一,审计人员要加强政治学习,增强职业道德。审计人员必须加强政治学习,秉持对工作高度负责的原则,在工作中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敢于担当。第二,高校要注重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审计人员的能力不仅要看学历,更要注重其审计经验。高校要注重计算机、法律等专业人才的引进,同时注重对审计人员进行最新的国家政策、审计方法等内容的培训,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其次,增强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明确规定,对于可能影响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法独立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活动,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均不能参加。《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也提到,审计本人曾经参与过的业务活动可能成为影响审计客观性的因素。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遵守相关规定,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相关领导要选派合适的人员参加审计工作,审计人员遇到参加过的业务活动要主动申请回避。

3.3 加强审计结果运用

要想完全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高校需要充分运用审计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审计结果。提高审计结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既能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问题,也可以促进其他单位和部门自查自纠。第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审计部门要及时与管理部门沟通,基于审计结果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源头治理,避免同样的问题重复出现。第三,审计人员要做好跟踪检查。针对审计结果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回头看”,促使各项整改工作认真落实。

3.4 强化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要树立大数据审计思维,将财务、科研、人事等诸多业务系统进行整合,统筹数据归集,强化数据管理,规范数据使用,打造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建立高校内部大数据平台,逐渐实现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审计工作的有效结合。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把自然语义分析、智能关系查找、关联数据分析等技术和方法引入审计工作中,通过对相关部门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确认可能存在的风险,精确锁定疑点问题,并能够运用大数据技术迅速查找问题、核实重点问题,从而进行判断评价,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3.5 加强对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

对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可以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第一,对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内部监督权可以由高校审计委员会行使。审计委员会由高校的党委书记担任主任,校长、校纪委书记担任副主任,财务审计专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会成员。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能包括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部署、年度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内部审计改革方案的制订及对内部审计重大事项的审议和决策等。第二,上级部门要加强对高校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强化外部监督。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上级审计机关及行业协会要定期或不定期对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进行检查,进一步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

4 结语

在目前新形势下,高校管理层要根据上级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内部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不断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审计结果运用,强化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审计部门的监督,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审计工作的各项职能作用。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部门监督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7部门
监督宜“补”不宜“比”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