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学课堂:让每一个生命都昂扬

2022-09-23勇蔡

江苏教育 2022年58期
关键词:先学课堂发展

周 勇蔡 辉

江苏省启东折桂中学(以下简称“折桂中学”)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学生的“学”,创生共学课堂,旨在满足学生学的需求。共学课堂以“学”为中心,倡导运用多种方式、多种媒介,在“共担”“共享”“共生”中实现“会学”“惠学”“慧学”,以教师与学生的共学、学生与学生的共学,激发课堂生命的热情,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奠基学生终身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发展、高质量发展,让每一个生命都昂扬。

一、共学课堂的研究缘起

1.教育公平的微观实践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提出“课堂革命”口号,指出传统课堂无法破解全面发展问题、教师职业幸福和个人专业成长问题、学生素质和应试水平同时提高问题,课堂革命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学生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在课堂”“教为学服务”为两个基本点。我们认为,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构建平等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课堂生态,共学课堂应运而生。

2.人的发展的需要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从课堂开始。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中凝成,需要在活泼生动、积极踊跃、深度思考的课堂中生成。课堂上,学生展现出自然的生命状态,获得对学习、对生活的充分自信,凝聚对未来、对国家、对民族的憧憬和热爱,才可能成长为幸福的、有尊严的人。共学课堂立足于人的发展,让学生在共同学习中建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以及人内部的自我支持系统,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3.南通“立学课堂”的根基濡养

南通“立学课堂”的建设以“十二字十二条”为引领,各学校的课堂改革风生水起、声名远播,展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魅力。南通这一方崇文重教的教育热土,“求新、求变、求突破”一直是其教育发展的积极姿态,“一切为了学生”一直是其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折桂中学积极加入“立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形成基于折桂学生的、适合学校发展的共学课堂样态,丰富“立学课堂”的内涵,拓展“学生主体”的外延,打造属于折桂的课堂文化特色。

二、共学课堂的内涵和价值

1.共学课堂的理念内涵

“共”字始见于甲骨文,其形如双手捧器供奉。《玉篇》中将“共”释为“同也,众也”。共学课堂中的“共”,可看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强调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生长。共学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问题的承启者,是与学生地位平等的课堂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动构建者,课堂的所有活动都是基于学生的“学”,都是为了学生的“学”。

共学课堂的“学”,立足于引导学生思考、质疑、探究,重在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共学课堂的“学”,指向启发学生智慧,让学生学会“学的方法”,培养其终身学习能力;共学课堂的“学”,构筑学生的精神底座,让学生学会“为人”,成为仁德之人、有信仰之人、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之人。

学习是人们实现社会化的一种方式,共学课堂基于学习共同体组织,以学习为中心,着力于文化建构的课堂,注重师生、生生交往。共学课堂是一个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同学习,获得生命成长的过程;共学课堂是一种状态,是教师和学生情感交融、理趣相生、愉悦幸福、共同沉醉的状态;共学课堂是一种境界,是平等、尊重、理解、向美的境界。

2.共学课堂的实施价值

一是聚焦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共学课堂立足于人的发展,建构人与人相互支撑的关系,促进人内部自我支持系统的形成,使学生展现出充溢自然的生命状态,获得对学习、对生活的充分自信,从而提升综合能力。

二是着眼未来,促进课堂文化建设。共学课堂基于学生“未来能力”的培养,以培育人的可持续发展力为着眼点,打造“融通共学”的初中课堂教学新样态,在“共融”“共情”“共生”中推进课堂文化建设。

三是立足创新,深化区域教学改革。共学课堂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与新课改一脉相承,呼应“五项管理”,主动寻求变革;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形成符合初中学生发展规律的课堂文化,丰富课改内涵,推动区域课堂教学改革。

四是注重平等,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共学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为导向,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共同分担、共同分享,让学习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获得同样的话语权,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发展,更好地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三、共学课堂的实践路径

折桂中学从学生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出发,结合学校特色,在研磨学案、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形成“共导—共知—共疑—共研”为主要流程的共学课堂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师生共担、共享学习过程,师生互相滋养、共同生长,形成具有折桂特色的课堂文化,以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图1 共学课堂操作路径示意图

1.共导:设疑激趣,有效先学

共导环节是教师引导作用的集中体现,也是共学课堂的关键环节。教师设计有效先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效先学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也是明确学习目标,巩固旧知、为新知探究做好铺垫的重要过程。教师设计的有效先学思考题,既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也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还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独立先学的方法。学生因而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自习,实现自我的提升,激发新课学习的兴趣。

2.共知:小组共学,探究新知

第一阶段,小组围绕共导环节中教师设计的有效先学思考题进行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由于学生知识基础、学习习惯、领悟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每个人在有效先学环节中的收获也有一定差异,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广度、角度不同,这为小组共学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结合有效先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小组内成员进行交流,相互协助,共同研究,建构新知。在这个阶段,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参与小组内的学习,围绕同伴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评析;听取他人的意见,开拓自己的思维,完善对新知识的理解;经过充分讨论,达成共识,整理思路,以备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小组内的所有学生都要进行充分的交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时间和话语权交给学生,并参与各个小组的讨论,观察小组研究的方法并帮助改进,了解各个小组的疑难问题,调控小组研究的方向和时间,实现小组研究的高效进行。

3.共疑:师生共学,质疑互生

共疑环节是学习汇报和思维提升的环节,也是“师生共学”的重要体现。各小组(尽量全员参与)以多种形式(白板演示、画图讲解、投影说明等)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学习情况,并摆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邀请其他小组共同研学。其他小组一起质疑问难、争论答辩、修正补充,充分展示小组的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讨论,并在学生思维凝滞处、争论不休处、骑虎难下处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启发。

4.共研:总结归纳,建构创新

共研环节是对课堂的回顾、反思和总结,也是巩固、提升和积淀。教师引导学生辨析、归类,形成思维导图或知识树,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完全掌握知识。最终,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先学课堂发展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浅议“分层先学”式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先学后教探索数学课堂新模式オ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