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重值预警报告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2022-09-22吴靖垚徐芳芳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8期
关键词:危重神经功能预警

吴靖垚,徐芳芳,杨 芸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214011)

急性脑卒中为急诊科室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该病主要由脑部血管破裂或堵塞引起,临床将该病分为出血性、缺血性两种,以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其发病率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65%以上[1-2]。除较高的发病率外,该病还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等特点。为探讨理想的脑卒中救治方法,本研究开展分组对照试验,分析危重值预警报告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关于急性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3],并且经颅脑CT、MRI、腰穿等临床检查,初次确诊为急性脑卒中;②年龄>20岁,且发病至入院时间<72 h;③临床资料完整,患者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纳入;④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在其他医院接受脑卒中治疗效果不佳后转入本院;②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衰竭;③有颅脑外伤史、手术史;④合并颅内肿瘤、占位性病变;⑤短暂性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急性短暂发作;⑥合并精神类疾病患者或正在接受抗精神类药物治疗。本研究共纳入94例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7例。对照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45~76(58.54±6.94)岁;出血性脑卒中14例,缺血性脑卒中33例;意识状态:深度昏迷1例,浅度昏迷5例,昏睡3例,模糊6例,嗜睡6例,清醒26例。实验组男32例、女15例;年龄43~78(58.94±7.26)岁;出血性脑卒中15例,缺血性脑卒中32例;意识状态:深度昏迷2例,浅度昏迷6例,昏睡2例,模糊5例,嗜睡7例,清醒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急性脑卒中救治流程。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采集患者生命体征,同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将采集内容告知急诊医生,共同制订救治计划;护理人员根据计划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应治疗措施。

1.2.2 实验组 实施危重值预警报告流程。

1.2.2.1 构建专业护理小组 科室抽取工作年限3年以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构建危重值预警报告流程专业护理小组,组长由科室护士长担任,负责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以及人员培训等工作。危重值预警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进行,组织组内成员对相关内容进行学习。

1.2.2.2 MEWS评分 0分条目:收缩压101~139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51~100次/min、呼吸15~20次/min、体温36~37 ℃、意识清醒;1分条目:收缩压81~100 mm Hg或140~199 mm Hg、心率41~50次/min或101~110次/min、呼吸9~14次/min或21~29 次/min、体温35.1~35.9 ℃或37.1~38.0 ℃、有声反应;2分条目:收缩压70~80 mm Hg 或200~220 mm Hg、心率≤40次/min或111~129次/min、呼吸≤9次/min或≥30次/min、体温34~35 ℃或38.1~39.0 ℃、有疼痛反应;3分条目:收缩压≤70 mm Hg 或≥220 mm Hg、心率≥130次/min、体温≤34 ℃或≥39 ℃。

1.2.2.3 报告流程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迅速对患者血压、心率、呼吸、体温、意识等数据进行采集,并输入计算机得出患者MEWS最终评分。评分0~3分者,给予蓝色标识(轻危);4~6分者给予黄色标识(黄色预警,低危);7~9分者,给予橙色标识(橙色预警,高危);≥10分者,给予其红色标识(红色预警,危重)[4]。科室构建专用脑卒中患者登记本,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床号、性别、年龄、发病时间、MEWS评分结果等,值班人员在收到危重值报告后,立即进行登记,同时立即通知主治医生。

1.2.2.4 处理方法 ①蓝色标识患者:为患者建立普通静脉通道,在普通病房对其进行救治,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等,护理人员巡视频率控制在1~2 h/次;同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需求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②黄色标识患者:评分完成后,立即上报医生,选择浅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在重症室对患者进行救治,遵医嘱用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以及医嘱等制订针对性的护理计划,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巡视频率控制在10~30 min/次;救治完成患者转运过程中,由护理人员陪同,对患者意识、管道等情况进行观察并与接收科室做好交接工作。③橙色标识患者:评分完成后,立即上报医生并邀请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生进行会诊,选择患者近心浅静脉建立2条静脉通路,如浅静脉穿刺不成功,则可行深静脉穿刺,连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治疗药物,5 min巡视1次。④红色标识患者:立即建立深静脉通道,制订特级护理计划,不移动患者,进行床边治疗,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并安排专人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观察;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转至NICU进行治疗,转运过程中由医生、护理人员陪同,携带监护设备、抢救药品等[5]。

1.3 评价指标 ①生活质量:采用脑卒中患者专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S-QOL)从语言功能、活动能力、精神能力以及家庭角色4个方面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语言功能包括评分条目5条、活动能力6条、精神能力以及家庭角色各3条,每项评分条目分值1~5分,各维度评分满分分别为:语言25分、活动30分、精神15分、家庭15分,分值与患者生活质量成反比。该量表Cronbach′s α为0.881[6]。②神经功能:采用格拉斯哥-庇斯布赫昏迷分度表(G-PCS)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分。G-PCS量表共有7个评分条目,总分为35分,评分结果与患者神经功能之间呈正比关系;NIHSS量表总分45分,评分结果与患者神经功能之间成反比。G-PCS与NIHSS量表Cronbach′s α分别为0.792、0.836[7]。③临床相关指标:对两组患者分诊时间、救治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其中转运不良事件包括坠床、休克、窒息、心律失常、管路滑脱、心搏骤停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S-QOL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S-QOL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前后G-PCS、NIHS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G-PCS、NIHS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该病除了具有较高发病率外,还具有发病急骤、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及临床表现不典型等特点,该病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并且治疗后多数患者会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语言功能损伤,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为严重[8]。但是有研究指出:在急性脑卒中发病后,短时间内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以及给予其高效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对于降低病死率以及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均具有显著效果[9]。这一“短时间”被称为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的最佳时间窗,目前临床公认的时间窗为发病后6 h内。因此,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立即对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并给予其有效的救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0]。

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常规救治流程主要依据护理人员、医生临床经验等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其准确性以及客观性均较为不足。采用统一的救治方法,不仅缺乏针对性、造成医疗资源浪费,而且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危重值预警报告流程是临床对重症患者采取有效治疗、护理措施的重要辅助。所谓危重值,即与正常生理指标相差较大的检查结果,其预示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过程中实施该流程,首先需要对患者病情、生理指标等进行评估,目前临床常用的评估方法有:MEWS、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后者为权威的患者病情评估系统,但是其需要采集患者生理数据较多、用时较长,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可导致其治疗错过最佳时间窗,因此并不适用[11]。MEWS评分系统通过患者血压、心率、呼吸、体温、意识等指标可迅速对患者病情程度进行评估,并且数据采集容易、耗时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分诊时间、救治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应用MEWS评分系统,可在患者入院后迅速对其进行病情评估,危重值预警报告流程可将患者分为轻危、低危、中危、高危、危重等几个等级,针对不同等级给予其不同的救治流程,可显著缩短患者治疗等待时间。同时针对等级较高患者,在其转运过程中,由护理人员或医生陪同,并携带监护设备、抢救药物等,可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12]。在治疗效果提升的基础上,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得以改善,其生活质量也将得以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SS-QOL、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P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危重值预警报告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可显著缩短患者治疗等待时间,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在最佳时间窗内接受治疗,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利于患者预后,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危重神经功能预警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预警型智能包装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和设计
超级秀场 大风预警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的护理体会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