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出江淮好“丰”景
——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粮食安全工作专题询问侧记

2022-09-21程丽

江淮法治 2022年15期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水利农田

文/本刊记者 程丽

7月27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围绕粮食安全工作开展专题询问。(本刊记者 张晓东 摄)

又是一年丰收时。时下的江淮大地,4280万亩夏粮收获已全面结束。“十九连丰”的喜人成绩,为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再次作出“安徽贡献”。如何让这份贡献更可持续、更高质量?7 月27 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围绕粮食安全工作开展专题询问,8 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2名省人大代表和9 名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在“问答交锋”中寻找答案。

切中要害“问得准”

我省是全国13 个粮食主产省和5 个粮食调出省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承载着重要使命。在本次专题询问会议召开前,从国家统计局传来喜讯——今年我省夏粮总产量达1722.4 万吨,比去年增产22.5 万吨,总产量居全国第三位。在为历史性的夏粮“十九连丰”感到喜悦的同时,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汪莹纯的目光放得更加长远:“请问我省如何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供给能力,确保对全国的粮食贡献只增不减?”

“全省各级财政安排资金504.2 亿元,争取中央预算资金236.3 亿元,投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5510 万亩……在国家下达220 万吨粮食储备计划的基础上,落实地方政府粮食储备252.4 万吨……”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志在应询时,表示将从稳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增加地方粮食储备、持续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全面加强粮食监管能力等方面发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大力量。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让“好粮油”进入老百姓的餐桌,让老百姓吃得安全放心,是粮食安全和产业发展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如何加强粮食加工品质量安全监管,真正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粮?”省人大代表秦宗平提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2020 年我省粮食加工品监督抽检合格率是99.53%,2021年合格率是99.74%,今年上半年合格率达99.75%,总体稳定在99%以上。”省市场监管局局长韩永生应询时,先用一组数据让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她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加强抽检监测、加大整治力度、推动多元共治,坚决守护好全省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近两个小时的专题询问中,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省人大代表轮番发问,有的对打造“种业强省”、严格耕地保护等热点直接“点题”,有的聚焦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健全粮食销售网络等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话题,几乎每个问题都切中要害、点中要点。

不遮不掩“答得实”

“请问如何挖掘补充耕地潜力,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耕地可持续发展?”

“我省已连续22 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但是随着多年的开垦,全省耕地后备资源已十分匮乏。”

这样的对话发生在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徐家萍和省自然资源厅厅长胡春武身上。应询时,胡春武并没有过多介绍成绩,而是坦率分析了当前工作面临的问题:“全省目前可整理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只有32.45 万亩。‘十四五’时期,我省处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建设用地的刚性需求短期内居高不下,耕地占补平衡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如何解决问题?胡春武用“开源”“节流”“统筹”“宣传”作了简明扼要的概括。

事实上,“老老实实”坦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实在在道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这种客观、务实的作风贯穿于本次专题询问会始终。

近期,一些地方出现“青贮小麦”等问题,给我省粮食生产带来威胁,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黄晓求犀利提问:“针对‘青贮小麦’等行为暴露出的涉粮安全问题,我省将如何进一步科学谋划好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布局,解决好粮饲矛盾问题?”

“‘青贮小麦’问题确实存在,给我省粮食生产带来了威胁和负面影响。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我们主管部门已规定,今后各个粮食企业和生产者严禁青贮口粮水稻和口粮小麦,提请本次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安徽省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若干规定(草案)》也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 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坦率作答,“同时,我们正在科学谋划全省农作物布局,做好布局分块和地块管控,并与省数据资源管理局共同建设全省粮食生产信息化监管平台,这样每一块土地上种什么、种多少,我们都能掌握,防止饲料生产和口粮生产发生矛盾。”

一问多答“讲得透”

有土斯有粮,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程中才在平时工作中了解到,省内部分地区反映,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地方配套资金压力较大、农田水利设施长期失修、农业科技支撑力不够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的发挥。程中才将这些问题带到了本次专题询问会上:“请问我省如何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把高标准农田亩均投入标准从现在的2250元逐步提升到3000元。除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提高补助标准外,我们还将会同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各市、县切实用足用好有关政策,多渠道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来源问题……”省财政厅厅长谷剑锋首先作答,他从继续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强化科技投入、注重建后管护等4 个方面讲述了下一步工作举措。

省水利厅厅长张肖三句不离本行,重点从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作了介绍:“一是改造大中型灌区,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二是加固小水库,保障农田灌溉水源;三是开展中小河流治理,改善农田防洪排涝条件;四是配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畅通田间灌排微循环系统,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努力实现旱涝保收。”

张肖的话音刚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接过话茬,就刚才提到的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问题进行了补充:“最近,我们制定了抓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的方案,专门解决田间地头无水灌溉或用水用不上、用不起的问题。同时,推进‘小田并大田’改革,通过提升单块面积的面积比对、调整连通水系等方式,切实解决好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和‘最后一公里’建设短板问题。”

本次专题询问共提出十多个方面问题,其中有4 个方面问题由2 个及以上相关政府部门负责同志应询,确保问题讲清讲透、措施讲实讲细。

立行立改“做到位”

专题询问的落脚点在于推进工作。专题询问成效如何、能不能真正起到作用,最终要看落实得怎么样。“下一步我们将深入研究、充分吸纳,尽快将这次会议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举措和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聚焦粮食‘产购储运加销’全流程各环节,创新政策措施,补齐短板弱项,完善制度机制,切实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实际行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到会听取意见的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惠作了诚恳表态,“希望省人大常委会和各位委员、代表继续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多出主意,多谋良策,多加监督与支持。”

助力粮食安全,人大责无旁贷。专题询问结束后,省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会同财经工委将对审议意见办理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推动相关举措真正“做到位”“落到实”。“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要积极履行职责,综合运用立法、听取报告、执法检查、代表视察、专题调研等多种方式推动粮食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落地落实,努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主持会议的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宋国权就下一步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前段时间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全国人大代表、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也受邀列席本次专题询问。近两个小时的认真聆听,让他对我省粮食安全工作的未来充满信心:“我省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各部门都作了答复,有了宏伟的布局,符合当前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通过这次会议,我省粮食生产一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高标准农田水利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农田“高标准”带来农业高效益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专家解读《农田水利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