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2022-09-21杨庆娇宋美潓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有效率膝关节

杨庆娇 宋美潓

目前,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人数不断增加,其以双侧关节对称性炎症为主要表现[1]。该病的发生与患者免疫系统有密切联系,然而现阶段还没有找到该病实际发生原因,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也没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愈方法。随着病情的进展,若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可能会造成关节畸形等情况,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临床将药物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治疗措施,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逐渐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中[2]。然而现阶段超声引导下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报道相对少见。因此本研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旨在通过比较此治疗方案与脉冲电等常规治疗的效果,探究超声引导下关节腔内药物注射能否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以期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和临床超声辅助用药提供新的思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丹东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36~74岁,平均(48.12±3.57)岁,病程4~10年,平均(7.26±1.35)年;试验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37~73岁,平均(48.25±3.24)岁,病程4~11年,平均(7.34±1.4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X线等检查确诊,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3];2)精神认知功能正常;3)对研究流程知晓,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2)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无法接受关节腔内注射治疗;3)重要脏器器官疾病;4)对研究药物过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使用全日康电脑中频治疗仪(北京金豪商贸有限公司,型号:JI8AI)为患者开展中频脉冲电治疗,20 min/次,1次/d;同时口服美洛昔康(苏州威尔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31),7.5 mg/次,2次/d,持续治疗5个月。

试验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关节腔药物注射治疗:协助患者取下肢半屈体位,局部麻醉后,于患侧关节外侧进行穿刺操作,在超声引导下抽出关节腔内积液与积血,最后将2 ml玻璃酸钠(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327)注射至关节腔内,1次/周,持续治疗5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用膝关节功能评分表(Lysholm)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分范围0~100分,得分越接近100分表示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越好[4];检测两组患者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比较两组患者DAS 28评分、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关节晨僵时间。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消失,膝关节Lysholm评分提高幅度在30%及以上;有效: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有所减轻,膝关节Lysholm评分提高幅度在10%~30%;无效: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甚至病情加重,膝关节Lysholm评分提高幅度不足10%[5]。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Lysholm评分、实验室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Lysholm评分和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实验室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实验室指标比较(±s)

Lysholm评分(分) 红细胞沉降率(mm/h) 类风湿因子(U/ml)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3 54.18±10.27 79.02±6.21 47.93±5.12 34.98±5.07 167.22±16.53 59.61±4.98试验组 43 54.16±10.29 86.17±5.08 44.89±5.14 27.52±6.01 167.04±15.63 36.58±4.67 t值 0.009 5.843 0.036 2.885 0.149 8.673 P值 0.992 0.000 0.971 0.005 0.881 0.000

2.3 两组关节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关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DAS 28评分、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关节晨僵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关节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关节指标比较(±s)

DAS 28评分(分) 关节肿胀数(个) 关节压痛数(个) 关节晨僵时间(min)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3 6.68±1.04 5.64±0.57 5.25±1.46 2.67±0.38 6.57±1.79 3.36±0.68 130.93±13.47 74.68±7.30试验组 43 6.38±1.14 5.35±0.25 5.26±1.47 1.39±0.79 6.43±1.65 2.14±0.55 128.16±12.57 33.67±3.85 t值 0.228 6.340 0.007 5.114 0.096 5.914 0.163 6.094 P值 0.819 0.000 0.994 0.000 0.923 0.000 0.870 0.000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多认为与免疫异常有较大关联,患者关节滑膜中的软骨骨质中存在较多CD4+T细胞,这些细胞能和患者关节滑膜中的抗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炎症因子,使得细胞出现慢性炎症浸润现象,患者骨质受到严重破坏而发病[5]。作为一种慢性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后会出现慢性炎症反应,临床症状以晨僵、疼痛、关节肿胀等为主,主要发病部位是膝关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下结节和关节畸形等严重情况,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临床迫切寻求一种更加可靠的治疗方式[6]。

目前,临床主要运用非甾体抗炎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抗代谢药物以及青霉胺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炎症反应,使疼痛情况得到改善,但此类药物并无法真正恢复患者关节功能。随着医疗和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超声引导下经关节腔内注射药物疗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应用该疗法能减少关节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发挥保护关节的作用。注射药物选择玻璃酸钠,该药物是人体关节滑液和软骨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在关节腔中发挥良好的润滑作用,可减少关节间摩擦,患者关节腔中储存较多的玻璃酸钠后,能在关节软骨表面形成一个屏障,进而充分保护关节软骨基质,避免受到炎症的进一步破坏[7]。此外,玻璃酸钠还能抑制白细胞的趋化,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低于对照组。表明超声引导下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常规治疗相比,在改善关节功能、提升治疗有效率方面的优势明显,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分析原因可能与玻璃酸钠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有关,其能保护患者软骨基质免受炎症侵袭,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减轻患者身心疼痛。且取得良好效果能缓解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恢复患者对疾病的治疗信心,有效提高治疗配合度,形成良性循环。与毕声荣等[8]的研究结果相似,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且安全可靠。本研究中,试验组治疗后DAS 28评分、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关节晨僵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超声引导下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所以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获得了诸多患者的支持与肯定,可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情况,促进患者关节活动功能恢复。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如研究样本量有限、观察随访时间较短等,尚缺少类风湿性关节炎指标直接证明超声引导下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的优势,后续仍需开展大样本量、多中心性研究深入分析。

综上所述,将超声引导下关节腔内药物注射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相比常规治疗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风湿性关节炎有效率膝关节
蒙医温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左振素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思路与特点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
很有效率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