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焕新美丽乡村 共谱幸福乐章吉安交上新农村建设高质量答卷

2022-09-21肖丽吴晶莹

江西农业 2022年17期
关键词:吉安市管护美丽

文/肖丽 吴晶莹(本刊记者)

永丰县七都乡井心村湖边

季夏时节,骄阳似火。走进吉安市永丰县七都乡井心村,道路两旁草木苍翠繁茂,漫步于村落湖边、茶香步道,赏柳枝随风摇曳、鸟瞰百亩茶园,暑气顿时消散。几年前,村里还是污水横流、道路破败、杂物乱堆的景象,井心村的美丽蝶变,正是吉安市新农村建设的缩影。

“关于新农村建设,你们想要的答案,在吉安都能找到。”吉安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负责人笑着说道。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2018年以来,吉安市致力于打造“清净整洁、精细秀美”的农村生态家园,全市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活力、和谐、靓丽的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涌现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截至去年,吉安市全面完成1658个村庄整治、打造了23个全域美丽乡镇、202个美丽村庄和31812个美丽庭院。

村庄颜值新提升

农村美不美,关系到百姓的“幸福值”,也是乡村振兴的“试金石”。

烈日当头,在吉安市吉安县桐坪村桐坪街旁,吉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正与江西省通信产业服务公司运行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及村委干部一同实地踏勘现场,研讨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整治方案。

以前,吉安市各处乡镇上空纵横交错着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不仅影响村容村貌且存在安全隐患。建设美丽乡村,“三线改造”势在必行。为此,吉安市聚焦“三线改造”,将该项工作当做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抓实抓好,敦促各部门、各运营单位加强相互协调配合,还乡村清朗“天际线”。

扮靓“乡村颜值”,不仅于此。吉安市多维发力,努力推进水、电、路、气、物流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台阶,“立体式”打造干净整洁、功能配套完善的美丽新居。

“这是一体式玻璃钢化粪池。它可以截留、沉积废水中的大颗粒残渣,防止化粪池渗漏污染地下水资源,且密封性好,可以高效处理粪便。同时,它的体积小,还能节约土地开挖面积,我们的改厕工作也顺利多了。”吉水县水田乡党委书记张德蒂一边打开他们获得的“新法宝”,一边向记者仔细介绍道。虽然天气炎热,汗珠一滴滴顺着他的脸颊滚落,仍挡不住他的那份欣喜。

水田乡西田村是承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村庄,今年,该村把“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治理作为提升全乡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环节来抓,通过“厕所革命”、铺设污水管网、新建污水处理终端(厌氧+人工湿地)等措施,逐步实现了该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品质提升。

除西田村外,以治污“小成效”推动农村“大变样”的例子在吉安遍地开花。吉安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厕所提标改造工程,认真开展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回头看”工作,摸排农村户113.18万户,完成问题厕所整改29995个,占今年整改任务的45.98%。

永丰县七都乡井心村观光道

对村容村貌严格整治后,吉安市“乡村颜值”跃上新高度,并获得多项荣誉。井冈山、安福县、吉安县、吉水县、万安县被评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县,青原区被评为全省“美丽宜居与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建设先行县(市、区)。

长效管护新跨越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小程序二维码,页面立即跳转至平台主界面,村民按下“一键上报”按钮,即可通过该窗口将发现的问题拍照上传至平台终端,网格员收到问题求助,第一时间安排村环境管护员来到现场进行垃圾处置。

去年以来,吉安市大力推广“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在全市各地乡村房屋门前,随处可见印有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小程序二维码的“门前三包”责任牌,村民在家门口“扫一扫”,即可参与村庄环境管护。同时,该市还通过组织乡村干部向村民宣传“万村码上通”的使用方法、发放倡议书、面对面指导操作等方式,激励引导群众参与使用5G+长效管护平台。目前,该市“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关注人数已达73万人,位居全省第一。

“厕所革命”粪污处理

“自从有了‘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村庄环境管护效率大幅提升,避免了时间、人力的浪费,大家都轻松多了。”青原区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人感慨道。据统计,该区群众反映的8000多起管护问题事件中,在两小时内完成平台响应事件占90%以上,当天解决事件占80%以上,管护时效较过去缩短了约55%。

为切实发挥平台优势,吉安市不断创新平台运行模式,组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五员”队伍,建立高效投诉机制。该市在每个村组建了包含监管员、巡查员、网格员、管护员、维修员等岗位设置的村庄长效管护队伍。此外,创新设置管护问题时限管理模式,对超时的问题自动跳档升级至上一级管理部门,若问题3天村级未处理将跳档至乡镇,5天后仍未处理则跳至县级,7天后还未处理则跳至市级,由此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督查机制,畅通群众管护监督参与渠道,切实维护村庄环境卫生。

发动群众参与、营造管护氛围的成效凸显。截至目前,该市市、县两级“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上报、处理环境问题5.7万余件,完结率、好评率均达99%以上。

吉安市“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充分发挥了视频监控、通信网络、智能AI在村庄长效管护中的积极作用,畅通农民群众监督投诉渠道,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基层,真正实现了村民自治、美景长留。

美好经济新业态

乡村变景点,田园变乐园。近年来,吉安市突出地域特色,注重历史传承,充分发挥乡村山水生态、田园风光、产业特色等资源优势,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鼓励全市各地大力发展农村旅游新业态,强化生态“造血”功能,助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壮大农村产业,推动群众增收致富。

火伞高张,位于吉水县醪桥镇的固洲文创小镇-坝溪美食村仍人气不减。游客在此可选穿汉服徜徉,体验微雕、陶艺等非遗手工艺,选购优质农产品,享各色美味,漫步于网红沙滩……目前,该项目已成为周边群众的热门打卡地,今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醪桥镇党委书记张嗣云告诉记者:“我们将闲置房改经营房、自留地改体验地、老百姓改服务员,为91户村民带来140余万元的租金收入。”

吉水县固洲文创小镇

永丰县七都乡井心村也发挥本土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了景观茶园、烧烤基地、果园基地、垂钓休闲基地等新业态。同时,引进经营主体,打造丛林穿越、水上乐园、户外拓展、军事体验等项目。

“美丽乡村一定要转化成美丽经济。村里发展了蔬菜、脐橙、稻虾养殖、旅游等产业,村民在家就能务工增收。”永丰县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袁忠庆表示。目前,井心村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超5000万元,通过发展家门口的“游乐经济”,带动村庄及周边群众500余人致富增收,成为“网红村”。

“建设是形,文化是魂,吉安市依托深厚的庐陵文化发展文旅产业,成绩斐然。”吉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彭万安向记者介绍。

吉安县永和镇就建设了集文化、旅游、休闲、考古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景区——吉州窑景区,全面系统地展示吉州窑文化,该项目已成为吉安市委、市政府对外重点推出的文化旅游精品。

吉水县杨万里诗画小镇

除固洲文创小镇-坝溪美食村、井心村农旅、吉州窑景区等以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项目外,全市还打造了一批以休闲民宿为核心的文旅综合体。

去年,江西开创性地提出“十四五”时期在全省范围实施“美丽活力乡村+乡宿”联动建设专项提升行动,全面开启休闲乡宿发展新篇章。吉安市紧抓机遇,重点打造了一批民宿集群村。

香樟环绕,依山就水,深藏于一片嫩绿之中的钓源古村现已是集美物、美宿、美景、美食、美院等场景于一体的新型村落式旅游度假目的地。去年,吉州区兴桥镇引进十里芳菲品牌团队建成“十里芳菲•钓源古村”项目,在维系古村建筑整体脉络同时,对民居内部进行改造,打造十里芳菲民宿,并提供特色小吃品尝、漫步芳径、游泳、健身等体验式场景消费新服务,为游客营造美好生活“家园”。

目前,吉安市已培育100家民宿、13个民宿集群示范村庄、10家星级民宿。

文化铸造新风向

新农村建设扮靓了乡村,更美了人心。

吉安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挖掘乡村文化故事,依托庐陵文化资源优势,全面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推动乡风民风淳朴和谐,打造乡风文明新风尚,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吉州窑景区

吉州区钓源古村

“鹅黄染线织秋衣,杨柳吹绵细细披”“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杨万里诗中描绘的美好田园景致已重现于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的杨万里诗画小镇。该村充分挖掘杨万里故里文化内涵,对杨万里故居、杨氏忠节烈祠等古建筑进行还原修缮,打造杨万里诗画小镇,并推出文化采风、专家讲学、论坛研讨等一批研学科普活动,做优研学平台,吸引众多游客前往。

合理的传承、保护和挖掘,让历史文脉得以延续,也让吉安乡村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青原区东固畲乡敖上村民宿

吉水县杨万里诗画小镇

吉州区长塘镇陈家村委周家村深挖周忱事迹,突出勤廉古韵,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青原区东固畲乡敖上村以“晒冬会”传统民俗为“媒”,弘扬红色文化。庐陵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融合,激励吉安市各地村民加强对乡村文化、历史遗产、乡风民俗的保护。

为让文明乡风吹遍美丽村落,吉安市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抓手,有机融入传统庐陵文化,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在青原区东固畲乡三彩村有一支由退休职工、农民、小商贩等不同身份成员组成的特殊剧团——东固红歌会。这只成立于2010年的红歌队,十几年来扎根乡村,持续活跃在广阔的农村舞台上,弘扬东固的红色文化和红色历史。同时把村规民约、文明新风等内容提炼、加工后编排成形式多样的节目,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农村人物形象,演绎乡村风土人情,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实。

“最近我们在编排一个主题为‘整治农村八乱’的新节目,希望能够为保持乡村环境卫生与文明乡风出一份力。”已69岁的东固红歌会发起人曾广东秉持着提升乡土文化魅力的初心不停创作着。

行走在吉安的田野乡村,环保、节俭、文明的价值观占据精神文明的主流。美丽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之花,正在吉安市绽放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历经多年打磨,吉安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全市各地农村实现凤凰涅槃式“蝶变”,该市好的经验做法也在全省各个地区成功推广。

“吉安市新农村建设从最初着眼于解决群众的出行问题,到现在已建成美丽宜居的新农村,取得了切实成效,但群众的期待值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将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发力,不负期盼。”谈及吉安市新农村建设下一步工作打算,彭万安语气坚定地说道。

未来,吉安市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工作部署要求,突出补短板、强弱项,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努力打造新时期乡村振兴样板之地。

猜你喜欢

吉安市管护美丽
安徽省进一步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期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劳动教育筑未来——吉安市初中劳动教育课例展示活动有感
吉安市:“四化四早”防返贫 构建“遇困即扶”新机制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外商直接投资对吉安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