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存量整合理念的老旧社区养老综合区建构

2022-09-17于文波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硕士生导师博士

建筑与文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存量设施养老

文/于文波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硕士生导师 博士(后)

申志强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硕 士(通讯作者)

陈 枫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硕 士

管朝魁 龙泉市建设局

引言

老旧社区是指建设年代久远、建设标准不高、使用功能不全、配套设施不齐、不能满足人们正常或较高生活需求的居住小区[1]。老龄化加速背景下的城市中的老旧社区与新建社区相比,具有高龄化显著、空巢老人多、收入低、对社区养老依赖度高等特点,如何妥善解决这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难题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学者针对社区养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养老模式[2]、养老设施规划布局[3-5]、老年居住空间规划模式[6]、适老化改造[7]等方面,但因老旧社区空间局促、管理复杂等实情,常规的适老化改造和增建设施不能根本解决其养老难题,因此研究重点开始转向综合对策研究。在综合型养老空间模式的研究方面,周燕珉以综合型养老社区为例,从选址与规模、道路交通组织、建筑功能与布局形式等方面提出意见与建议[8];唐洁等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中国综合型养老社区的发展目标,确定了合理规模与功能构成[9];李斌通过调查社区综合养老设施的使用意愿,分析影响社区综合养老设施使用意愿的相关因素、养老服务需求和需求类别,确定社区综合养老设施的类型划分和服务内容的设置[10]。李雪运用ε 约束法完成了对康复类、生活类和医疗类社区综合养老设施的选址优化方案[11]。

以往老旧社区研究主要是将养老设施、居住室内外环境等适老化改造进行分类单独开展研究,而对于综合性养老空间的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国内的综合性养老社区空间研究并非针对老旧社区,借助物联网的养老资源整合不能征服空间距离,更为关键的是,空间对策研究往往无视老旧社区空间局促、管理体制复杂的特点,没能提出相应配套政策,使得空间对策难以落实。所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老旧社区养老空间模式与实施路径综合化解决方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养老综合区空间模式的提出

1.1 老旧社区养老设施建设的困境

城市中的老旧社区集中了大量的老年人口,因而具有强烈的养老需求,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目前老旧社区的养老设施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存在较大的缺口。另外,由于建设年代较早,老旧社区普遍具有建筑密度高、空间局促、建设条件差等特征,常规的适老化改造、增建设施等措施难实施、难落实,更没有条件建设“标准化”的养老设施。综合来看,社区老年人对养老设施的需求同实际的养老设施数量之间的矛盾极难调和。

1.2 存量整合理念

“存量整合”这一概念起源于经济学领域。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领域内出现不同种类的存量资源,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对存量资源进行整合,盘活存量资源,成为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目前,存量整合理念仍然是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主题集中于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等方面。此外,近年来,国内兴起一股存量规划研究热潮,研究开始扩大到规划领域。

本文应用“存量整合”理念,采取适当的措施,对老旧社区内的存量养老资源进行整合,盘活剩余资源,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改善当前养老设施分散、利用率低、社区环境品质差的现状,通过整合养老资源,构建社区“养老综合区”,提升服务效率与水平。整合的对象主要有三类,具体内容如下:

(1)针对养老设施的存量整合。整合的目的是希望改变养老设施分部门争夺空间的现状,实现政府各部门统筹形成工作合力,推进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

(2)针对老年人住宅空间的存量整合。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社区老年人对于养老设施的使用频率,然后可采用住宅置换的方式,将社区老年人集聚于“养老综合区”附近,确保其能够优先、便捷地使用养老资源。

(3)针对环境资源的存量整合。整合对象包含“养老综合区”内道路、活动场地等。

1.3 综合区空间概念

养老综合区的核心理念是“就地养老”,设施、住宅和环境都与老年人生活密不可分,而以往的社区研究忽视了老年人的社区生活轨迹与环境。因此,本文充分考量老旧社区建设条件及养老需求的实情,探寻老年人的居住空间、养老设施空间紧凑集聚在社区一定空间范围,建成兼具人文关怀与便捷性的“养老综合区”,高效、便捷地提供养老服务,其空间模式如图1 所示:其中“。”表示老年人,“●▲△□”表示养老设施,虚线范围即综合区范围。

图1 社区养老综合区理论模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1.4“养老综合区”建设内容

构建“养老综合区”是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因而综合区的建设内容需要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通过对既有文献的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既有对物质生活、医疗健康的需求,也有对休闲娱乐的需求[12]。结合现状的调查,可将老年人养老需求分为医、食、住、娱4 大类11 小类,并在此基础上,将老年人需求物化,与社区养老设施相对应,明确综合区建设内容(图2)。

图2 社区养老设施功能分类(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由此确定了社区“养老综合区”应当具备的养老服务种类以及相关人员的配备,具体内容如表1 所示:

表1 养老综合区建设内容(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2“养老综合区”空间建构的策略

2.1 尺度规模

构建养老综合区首先需要确定其场地范围,老年人属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行为特征和其他群体差异较大,不同于健康成年人的15 分钟出行时间,老年人的适宜出行时间为5 分钟,对应的行走距离为180 ~220 米。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场地范围内的老龄化程度、房屋建成年代、排列顺序、区位特征等综合因素,最终确定180 ~220 米的场地半径较为适宜。在确定了综合区场地半径之后,需要进一步确定养老综合区的服务半径。在充分考虑养老综合区的服务效率以及老年人的出行能力的基础上,确定综合区的服务半径为450 米,同时也可根据服务范围内老龄化程度适当调整,之所以这样选择,既能避免综合区落地实施过程中同国家顶层设计产生冲突,又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2.2 选点及布局原则

构建“养老综合区”的目的是为老年群体提供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因此,综合区的选点布局需要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行为特征。综合来看,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通达性原则:可达性差是当前老旧社区养老设施的通病,严重影响老年群体的使用意愿。因此,构建“养老综合区”需要考虑其交通的便捷程度,对于老旧社区而言,街道交界处交通便捷,人流密集,应降低老年人的出行难度。

(2)设施资源集聚原则:综合区的构建是基于既有养老设施的整合,因此,选点布局时选择养老设施集聚地,以此为中心构建“养老综合区”,既能降低整合难度,减少资金投入,又能充分利用既有设施资源价值,提高整合效率。

(3)老年人群集聚原则:构建“养老综合区”的服务对象是老年群体,因而综合区的选点需充分考虑老年人数量、密度,老年人口密度高的地点可优先考虑,为老年人提供精准服务的同时又能降低住宅的整合难度。

(4)易获取原则:通过对部分老旧社区的走访调研发现,老年人对于沿河绿道、社区公园等公共空间使用频率极高,甚至超过部分可达性较差的养老设施。因而综合区的选点可结合老年人使用频率较高的公共空间设置,降低老年人对于养老资源的获取难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5)社区几何中心原则:理想条件下,若社区拥有足量的建设用地,将“养老综合区”置于社区中心,能够确保养老服务均匀覆盖整个社区,满足社区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图3)。

图3 综合区选点布局原则(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3 空间设计

“养老综合区”的空间设计并非只针对养老设施而言,而是对综合区范围内养老设施、住宅空间及环境空间遵循人本主义的原则进行的全面设计。

(1)针对养老设施空间的设计。养老设施的服务对象是针对社区内的老年群体,包括健康、半失能和失能老人,而根据对典型社区养老设施的实地调研,当前老旧社区的养老设施空间品质较差,且部分设施缺乏无障碍设计。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对于综合区的养老设施空间,需要认真考虑不同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摒弃年轻化设计心态,完善既有养老设施的无障碍设计,满足不同健康水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2)针对老年住宅空间的设计。老旧社区建设标准低,年代久,垂直交通仍依靠楼梯,老年人运动能力较弱,仅依靠楼梯对于老年人而言负担较重,可通过加建电梯等手段进行适老化改造,而对于老年人的住宅空间,也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在厨房、卫浴等空间适当位置安装扶手,保证老年人的人身安全。

(3)针对环境空间的设计。“养老综合区”的环境空间包含两部分:第一,是道路环境设计。在构建养老综合区时,需要严格遵循无障碍原则,实行人车分流,尽量以坡道代替台阶,并在适当位置增添扶手,满足连续不间断的特征以满足无障碍的需求,在地面铺装选取上宜选择表面平整的材料,并在适当位置使用引导警示类标识。第二,是活动场地空间设计。养老综合区中的活动场地是老年人主要的活动场所,除了满足上述要求外,还需要保证有休憩空间,老年人活动之余可以短暂地休息,且休憩空间兼顾冬季的日照和避风、夏季的遮阳和避雨等需求。此外,活动场地内应适当种植绿植、设置绿地空间,增加视觉美感的同时增添空间的趣味性。

3“养老综合区”实现途径

3.1 设施存量整合

对于设施的存量整合策略主要有两种:第一,空间置换。由于目前社区建设模式分散,影响了设施的经营效率与使用便捷性,导致使用率不高。空间置换需要不同政府部门之间联合,形成工作合力,对属于不同政府部门的设施使用无偿手段进行置换,将分散的养老设施集中起来。此方法可操作性强,落地性强且成本小。第二,原址扩建。当社区内缺少养老设施,空间置换手段无法实施时,通过对既有养老设施空间品质、可达性、场地规模进行综合考量,选取符合要求的设施进行扩建,增设原有社区不曾具备的养老功能。这种操作方法对于社区的场地要求较高,可操作性较弱,并且对无障碍设计要求高,但能极大程度上提高养老设施集聚度。

3.2 住宅存量整合

实际上,住宅置换的方式有两种:其一,垂直置换。由于老旧社区建成年份早,主要以多层为主,住宅在设计之初并未加装电梯,而老年人身体健康水平各异,对于居住于顶层的老年人来说,日常生活中,上下楼梯对于老年人的体力要求较高,而住宅的垂直置换通过政府介入,采用无偿或者低偿的手段将高层的老年人搬移到低层,实现空间集聚的同时也减小老年人的出行难度,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其二,水平置换。前文提到,“养老综合区”场地范围与服务范围存在空间上的限制,处于服务范围外的老年人无法便捷享受到养老服务,而住宅的水平置换可以将处于综合区服务范围外的老年人集中到综合区范围内,让所有老年人都可以享受到相应的养老服务。

3.3 环境资源存量整合

对于环境资源的整合并非针对整个社区环境,而是针对“养老综合区”范围内的道路空间、活动场地空间进行综合全面的适老化改造。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综合区是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进行活动的主要场所,集中有限的资金对老年人使用频率较高的空间进行适老化改造,已经可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并且具有整合难度低、操作性强的优点。

结语

城市老旧社区由于社区空间局促、建设条件差,常规的适老化改造增建设施难以实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养老难题。本文以存量整合理念为基础,通过对理念的剖析及现状的调查,创造性地提出了对老旧社区养老设施、老年住宅及其他环境资源的整合对策,构建了老旧社区养老设施综合区的理论模型。提出了构建养老综合区的相关导则及注意事项,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确定了综合区的场地规模及服务半径;然后,提出了养老综合区选点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再者,对养老设施、住宅及社区环境空间的设计提出详细的要求;最后,对养老综合区的落地实施途径进行了详细阐述。构建“养老综合区”是转换思维,破解老旧社区养老难题的新尝试。在快速、高效解决老旧社区养老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后续可结合老旧社区实例进行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存量设施养老
养老生活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2020年10月30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求比、存量及消化周期(单位:万平方米,月)
2020年1月64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求比、存量及消化周期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