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调查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
——以云南省弥勒市当甸—小塘高原山区为例

2022-09-15胡关云潘江涛

新农业 2022年17期
关键词:水渠溶洞耕地

胡关云,潘江涛

(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云南 昆明 650100)

1 弥泸结合部当甸—小塘高原山区发展现状

当甸—小塘高原山区隶属弥勒市弥阳街道,地处弥勒市与泸西县两市县结合部,为弥勒市东部高原山区,为贫困山区,海拔2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9℃,年降水量250毫米,耕地多为旱地。其中该片区大部分耕地以旱地为主,多为第三系红壤层,以前多种植玉米、烤烟,在国家扶贫帮扶下,增种菊花、翠红李等农作物,经济收入有好转,但限制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土壤相对贫瘠、水资源不足。

2 开展生态因子调查,摸清植被生态幅,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指引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水利灌溉困难、道路不便、土地零散等问题会直接阻碍乡村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管理成本增加、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阻碍农业产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经营;大量农药的使用会毒害有益昆虫,破坏耕地生态系统,致使农作物授粉率低,作物减产;化学肥料的使用会致使土壤质地变差,土壤板结。这些因素都将导致乡村农业发展受阻,不利于乡村振兴。而开展生态因子的调查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根据各因子综合分析该地区适合种植的作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摸清其适合种植的作物,就必须弄清该地区生态幅。弄清植被生态幅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气候因子的搜集与调查

气候因子包括降水量、光、温度、湿度和大气运动等。向当地部门搜集气候因子的作用为,依据气候变化引起的气象灾害问题,通过分析霜冻灾害、大风灾害、干旱等气象灾害影响各类农作物产量降低的问题,针对性的制定应对方案,如建造防风林带、作物种植调整、改造水利的措施;调查耕地气候条件,圈定不同的耕地类型进行气候因子的观测,如每个季节日照的日照天数,每天的日照时间,温度、湿度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选定不同类型的耕地适宜种植的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2 土壤因子的调查

人们通常说土壤,但实际上土和壤是两个概念,但基本都以土壤进行论述,其因子包括营养状况、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如土壤肥力、质地、深度、母质、容重、孔隙度、盐碱度及pH等。调查的主要因子及目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开展土壤营养状况调查。主要调查因子为土壤的pH、盐碱度、肥力和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如碳、氢、氧、氮等最新的植物生理学中把硅新增为大量元素,把钠、镍新增为微量元素。通过调查主要为合理施肥作指导、根据其特性选择符合该生态幅的作物种植,增加产能。

二是开展土壤化学性质调查。主要开展农药、化学肥料残留调查。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种植户为了减少劳动力,增加作物收成,便向耕地里使用农药、化学肥料。但因没有合理的指导,造成耕地污染、破坏,使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破坏。如使用除草剂会在土壤中残留,在农药残留期种植后茬作物会使作物减产;过量使用化学肥料会引起土壤酸化、重金属污染,土壤结构遭受破坏,土壤自净能力下降,从而使一些元素超倍富集在食物链顶端,引起人类与动物的各种疾病。因此为了发展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需对影响耕地的因子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根据被污染、破坏的耕地提出修复方案,对污染、破坏不严重的耕地提出改良方案。

三是开展土壤物理性质调查,并增设耕地坡度调查。通过调查主要查清耕地的物理性质,并根据土壤性质及坡度得到土壤的渗水率,为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依据。

生态环境中单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相应。因此在进行生态因子分析时,不能只片面的注意某一个生态因子而忽略其他因子,同时各生态因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与制约的。以上因子的调查要进行综合分析,做到选择符合该地区生态幅的作物种植,确实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

3 多管齐下丰富水源,优化生态环境,促使耕地升级

该地区红土壤耕地分布较广,耕地为丘陵型的山地,易于机械化耕作,开发改造潜力巨大,但由于降水的时空分配不均容易造成旱涝灾害,致使土地利用率较低。该地区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扶贫帮扶下,开始修建输水管道,但由于受高原地区气候的制约,降水受季节性影响,水利的制约还是使该地区发展受限,如大旱之年,输水源头也出现干旱情况,水资源出现供不应求,为使红壤地区的土地资源得以高效永续利用,农业经济得以持续高效发展 ,针对该地区水资源不足、水土流失、耕地利用率低的特点,结合其气候、地貌条件。提出以下3个开发利用对策。

3.1 修建水渠使旱地向水浇地转变

农田灌溉工程在农作物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农作物高产、稳产的前提。该片区红壤层分布较广,东西宽约8公里,南北长约10公里,约12万亩耕地,西到建新村—太平湖森林公园—午街铺镇,东到老鹰岩—当甸村—山门。红层土壤地区旱季缺水,雨季水土流失。雨水的不充分、不平衡使该地区农业受限,如每年的6、7月都有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造成农作物受损,小麦种植更是以自然降水为主,耕地利用效率低。为解决水资源不足及水土流失问题,可以修建水渠。

修建水渠的作用:雨季时,强降雨时段会减小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储蓄水源;干旱时,可以调节月平均降雨量不平衡的问题,改变作物受降水控制的情况。还可以改良耕地,使旱地向水浇地转变,从而提高耕地效益。

水渠修建的前期工作:搜集历年来降水数据和测量耕地坡度,并根据该片区以往最大降雨量结合耕地坡度、土壤物理性质,计算出地表径流量。

水渠修建的设计构想:根据地表径流量设计水渠密度,水渠的建造要利于耕作,利于灌溉,能起到防水土流失的效果,因此在设计时应多方考虑,合理设计,做到宜疏不宜密,同时为解决“人水争地问题”。可以尝试利用部分道路建设水渠,上方浇筑混凝土作为道路,可以达到两用的效果。主渠道间砌筑用以隔水的墙体,使之在坡度影响下整个渠道基本上均匀储水,而不致使水全部汇聚在下游,增大储水容积。耕地区东面山坡相对耕地区地势高,雨季时,随着植物截留,填洼蓄水和表层土壤储存水量逐渐满足,当后续降雨强度超过入渗率时,超渗雨量开始形成坡面漫流。漫流汇聚成沟流,沟流流入耕地区,造成水士流失,因此设计沟渠时,在上坡面砌筑的高度要高于与之接触的土壤,高出土壤部分的墙体要留有孔隙,使水流能够快速渗入水渠中。

存在问题:资金成本较大,同时水渠的修建需要石材,对生态也有一定的破坏,能造就的经济效益与成本及生态的得失需要进一步的讨论。

3.2 修建蓄水堤坝,东水西调

红土壤以东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丰富,不管旱季、雨季都流淌着小溪,但由于下游为岩溶地貌,有落水洞分布,山沟水流汇聚成的小溪最终会从落水洞流走。因此,可以在山沟低洼修建水坝用于蓄水。增设土坝可以进一步缓解用水困境,但截取水流会不会引起下游生态环境的改变还需进一步研究。修建后的土坝,地势相对耕地区地区低。

3.3 红层土壤中找寻地下水

红层土壤受地质变化影响一般较小,缺水现象普遍严重,地下水的寻找难度也较大。针对在水量贫乏的红层土壤地区进行找水,一般采用浅井开采的方式,效率相对稳定。

水资源作为国土空间管控的基本要素,是无可替代的经济资源,其为促进地方经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困扰当地居民的一大民生问题,如使该区域具备充足的水源,必将使其产生质的改变。

4 利用先天优势,整合乡村资源,旅游开发带动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是十九大以来我国稳步推进的重大战略,其中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大支柱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而地处弥泸结合部的乡村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观意象独特,文化意象多元。其独特的乡村文化记忆,为民众返璞归真、逃离喧嚣闹市、追求心灵的宁静创造了条件,该地区已经初步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先天条件。

4.1 先天条件

如果当甸—小塘地与附近旅游开发区进行衔接,则西临弥勒市太平湖森林公园,东临弥勒市张冲故居、泸西县城子古村、泸西县阿庐古洞。交通便利,距昆明200公里,处于弥勒市与泸西县交界处,弥泸高速公路横穿片区。当地森林植被中大量生长着映山红。春季山花怒放,景色迷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赏花。菊花在每年6、7月可形成大片花海,同时可以根据气候因子、生物因子、地形因子综合调查得出的生态幅增种其他花卉,合理规划后能够成为鲜花观光景区,如该地区有大量野生的茉莉花及其他观光花卉,还有些可用做中草药的植被。还可根据生态幅种植其他果树当作采摘园,如该地区有大量的野生猕猴桃、葡萄、山楂、杨梅。此外当地6~9月森林中可大量生长野生菌子,供游客前来采摘。每年冬季的雾凇美景也较为奇特。溶洞,当地人称之为老硝洞。该洞主洞高约30米,可溶纳近千人,支洞蜿蜒曲折,分之较多,开发价值高。还可以开设灌木林作露天养鸡场,养殖一些土鸡,让游客体验捡鸡蛋的快乐。整合石漠化区域种植多肉类植物,目前正在生态修复中。

4.2 旅游开发可能遇到的问题

溶洞一般具有共性大、独特性小的特点,因而开发相对较早、有一定知名度的溶洞资源景区对发展较晚的溶洞会造成一定的威胁,如隔壁泸西县有著名的阿庐古洞。而溶洞旅游资源基本大同小异,重游率低,游览过有名溶洞后,很少会选择游览后开发的、知名度低的溶洞。因而,在溶洞游客的争夺上,具备先天劣势。此外基础设施落后也是重要的问题之一。没有可供住宿的地方会大大影响游客的选择。

4.3 针对问题的对策

一是改变溶洞的常规开发,可参考日本溶洞的开发方案,做科学研究和知识普及教育基地。作为环境相对稳定的地下空间,溶洞为我们储存了古环境的稳定信息,是古气候的信息储存库。一般溶洞中会保存完整的古人类化石遗迹和古生物,如毗邻该区域的泸西阿庐古洞经科研人员的调查,发现了大量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同时该地区曾经有龙马脚迹的传说,推测为大型哺乳动物脚迹,因此具有科学研究基地的潜力。二是制作乡村宣传片借助新兴网络媒介将其发布到互联网上,在旅游论坛、微博、抖音等对其进行扩大宣传等,借助网络传播快、受众面广的特性迅速积累人气,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三是政府补贴,可以进行试开发,如果游客人流量大可以补贴农户修建民宿。

综上所述,当甸、小塘高原山区旅游资源开发先天条件好,潜力大,耕地面积广。如能进行各项资源的整合配套,科学管理,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开发策略。充分挖掘其潜在经济潜力,不仅可以带动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解决农民增收难等问题,还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动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样板,尽快实现弥泸一体的快速崛起,为加快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猜你喜欢

水渠溶洞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保护耕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我夜晚沿着水渠而上
出发吧,去溶洞
妙梦巴王国历险记 七.中保村和百丈山溶洞24
输水渠防渗墙及基岩渗透系数敏感性分析
神秘的溶洞
隧道特大溶洞处理施工技术